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死亡占我国总死亡原因的首位,远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因不健康饮食、低体力活动及吸烟等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广泛流行导致我国CVD患病人数大比例上升,2018年现患人数已达3.30亿[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指出,要加强健康教育,引导群众形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等生活方式来促进健康。同时国外学者也指出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危患者不仅应从药物治疗中受益,还应从有关生活方式行为改变的咨询中受益[3]。行为咨询是健康行为促进策略和方法的集合,能有效降低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4]。本文对行为咨询的概念、对CVD患者的重要性,不同类型的行为咨询在CVD患者上的应用,以及行为咨询实施存在的阻碍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提高我国CVD患者的健康促进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据调查[1],全球花费约2.5万亿美元用于心理障碍治疗。既往调查[2-3]显示,在中、低收入国家,仍有约76%~85%的重度心理疾病患者未接受治疗,心理疾患呈现患病率高、就诊率低的现象。心理健康知识缺乏、污名等因素阻碍了心理疾病患者寻求治疗[4],因此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是重要途径。本文拟从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研究奠定基础。1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2000年,Jorm[5]提出心理健康素养概念,即有助于人们识别、管理或预防心理障碍的知识和信念,  相似文献   

3.
<正>建言行为是员工主动参与组织和团队管理的动机表现,能够帮助个人提升主动思考学习的能力,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1]。员工的建言行为能够增强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管理效率[2],有助于组织创新,提升团队绩效[3]。在护理管理领域中相关研究显示,护士建言行为不仅受到护士个人人格特征,如主动性人格特征[4]、  相似文献   

4.
<正>孕期体重过度增加或增加不足都会增加不良母婴结局的风险[1]。然而,既往研究[2-3]通过饮食、运动干预来控制孕期体重,但成果有限。体重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身体尺寸、体型、体重及体重水平的认知,若认知与实际不符,则称为体重认知偏移[4],且体重认知偏移可能影响其体重控制态度和行为[5]。目前,虽已有研究[5]指出存在体重认知偏移,但关于孕妇体重认知研究较少,国内研究基本空白。为此,本文概述体重认知概念、测量工具、孕妇体重认知现状等,以期为孕期体重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1]是一种常见的大肠黏膜上皮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2],是全球相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美国,2020年报告了近15万例结直肠癌病例和超过5万死亡病例,预计到2030年,结直肠癌将有超过220万新发病例和110万死亡病例[4]。  相似文献   

6.
<正>截止到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大流行已经造成全世界数亿人的感染和数百万人的死亡,提高疫苗接种率是广泛认为可以降低重症死亡的主要方法。早期,包括BNT162b2 mRNA疫苗[1]、Ad26.COV2.S疫苗[2]、mRNA-1273疫苗[3]、Gam-COVID-Vac[4]、AZD1222疫苗[5]的大型随机Ⅲ期临床试验均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肿瘤患者排除在外,但肿瘤患者免疫力差、并发症多,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全球有4.63亿糖尿病患者,成人患病率约为9.3%[1]。截止2017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2.8%,患者人数约有1.298亿,且呈“井喷式”上升趋势[2]。糖尿病为进展性疾病,其引起的继发性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3]。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自我管理是必要且有效的终身治疗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减轻疾病负担[4]。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对患者的自我管理和个体化护理也极为重视[5],  相似文献   

8.
<正>围生期抑郁(perinatal depression,PND)被定位为再妊娠期间或产后12个月内发生的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促进PND女性的早期识别、干预和治疗是降低PND对母婴的危害,改善母婴健康的有效措施[2]。但研究显示,多数PND女性无法及时识别和有效应对抑郁症状,仅有少数(约15%)PND女性曾寻求过专业心理帮助[3],而低水平心理健康素养是影响PND女性自我识别、有效应对和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关键因素[4]。研究[5]显示,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有助于促进个体早期识别心理疾病,提高对心理求助的正确认知,降低心理疾病污名感,增加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率,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PND女性心理健康素养在国外开展了相关研究,我国尚未有研究报道。因此,本文对心理健康素养概念、PND女性心理健康素养研究现状、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PND女性心理健康素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围产期心理疾病是指从妊娠至产后一年内发生的心理疾病[1]。最常见的围产期心理疾病为抑郁和焦虑,其发生率约为16.3%和8.1%~16%[2-3]。但研究表明[4],仅有不到1/4围产期心理疾病患者因情绪问题求助,且其中接受心理保健治疗的女性占极少部分。然而,未经治疗的围产期心理疾病可能导致儿童发育迟缓和母婴联结障碍,严重者还会导致孕产妇自伤、自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5]。心理健康素养(mental health literacy,MHL)水平是影响个体心理保健服务资源利用高低的重要因素[6]。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呈井喷式增长,其导致的死亡约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负担的70%,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1]。为保障国民生命安全,国家参照国外慢性病防控的成功经验,推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2]。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医共体内部缺乏高效的慢性病管理信息化平台及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水平欠缺这些因素导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效不显著,慢性病患者的依从性普遍偏低[3-7]。  相似文献   

11.
<正>自我能力否定倾向是一种非常真实而具体的自我怀疑形式[1]。近年来,自我能力否定倾向已被作为一种亚临床认知特征受到广泛关注[2-3]。有研究[4-5]发现,它会导致心理困扰、幸福感降低、自信心下降、焦虑和抑郁等。自我能力否定倾向者还存在自我破坏和自我挫败行为,存在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的人也会影响其他人,比如患者,这会增加临床工作中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1,6]。  相似文献   

12.
<正>铜(Cu)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在线粒体呼吸、抗氧化防御和生物复合物合成等多种细胞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辅助功能[1]。然而,生理条件下细胞内Cu浓度较低,Cu浓度小幅度升高可能引起细胞毒性,甚至导致细胞死亡[2]。细胞内铜的摄取、分布和消除等过程受到机体严格调控。基因突变导致Cu过量累积与多种致命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充分理解细胞内Cu积累和代谢机制对于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3]。铜死亡是一种由Cu2+过度蓄积引发的细胞调控性死亡方式,不同于细胞凋亡、铁死亡和坏死[4]。铜死亡发生的过程如下:细胞内的Cu2+靶向结合三羧酸循环中的脂酰化成分-铜结合脂酰化成分聚集-铁硫蛋白簇继发性下降-蛋白毒性应激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3.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步态姿势障碍等运动功能障碍[1]。该病的患病人数逐渐增加,预计在2030年达到500万,对家庭及社会将带来极大的负担[2]。目前除运动训练外,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也开始尝试用于PD的治疗[3]。小脑与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存在着广泛联系,通过对小脑的神经调控可以影响这些远隔区域的活动[4]。  相似文献   

14.
<正>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肠道传染病,其对儿童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据《柳叶刀》杂志报道,2019年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占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9.9%(95%CI:9.0%~28.0%)[2]。近3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情况的相关研究表明,腹泻是SARS-CoV-2感染患儿的常见临床表现,并且从粪便排出病毒的时间可持续50d[3-4]。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显得尤其重要。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腹泻患儿预后,降低医疗成本,而腹泻病原体的快速检测是感染性腹泻早期诊断和合理用药的基础[5-7]。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损害患者的身体功能,导致其独立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1];其次慢性病患者更易出现认知障碍,认知下降会影响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后续导致自理能力下降[2],从而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改善慢性病患者的身体和认知功能尤为重要。研究[3]发现,功能性任务训练是一种可以同时作用于身体和认知的训练方式,最开始应用在老年女性中,旨在探索其与渐进式抗阻训练相比,哪种训练对功能能力、平衡和力量等影响更大;之后,研究侧重于探索该训练对患者身体功能产生的作用[4-5]。随着研究的深入,该方式逐步应用到认知相关领域,以观察其对决策力、记忆力等的影响[6]。目前功能性任务训练在脑卒中、帕金森等慢性病中得到广泛应用[4-5],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和认知功能都产生积极影响,可以改善疾病导致的双重功能障碍。然而,国内慢性病患者应用该训练方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综述该干预方式对慢性病患者的功能改善效果,以期为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支持和借...  相似文献   

16.
<正>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虽然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可以依靠一些评估工具来监测疼痛,但个人的疼痛体验较难评估[1]。如何建立一个合适的评估工具将疼痛的内在主观性整合到评估中,是进行疼痛评估方法选择重要且关键的一环。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即“直接来自患者的任何关于其健康状况的报告,不经过临床医生或其他任何人的解释”的结局[2-3],自创立以来不断发展[4-5],在国外逐渐发展形成疼痛评估尤其是慢性疼痛评估的常用工具。  相似文献   

17.
<正>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失眠发生在全球多达三分之一的成年人中[2],存在病程慢性化的特点[3]。失眠与呼吸系统疾病、软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躯体疾病及精神健康、疼痛和体能下降的发生密切相关[4],诱发社交、职业、教育、经济、行为等各方面的生活问题,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公共卫生压力[5]。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2月首先报道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了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并持续至今,严重威胁了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安全,对各国的医疗系统造成了巨大冲击。随着SARS-CoV-2进入人体细胞机制研究的深入[1-2],在COVID-19死亡患者的尸检研究中发现睾丸炎现象[3],男性睾丸对于SARS-CoV-2的潜在易感性逐渐被证实[4]。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患者因残疾无法独立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2-3]。脑功能检测技术可监测大脑活动期间的变化,为评估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效果提供帮助[1]。相关的脑功能检测技术有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等[4-5]。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深,老年人口数量将从2.68亿增至4.23亿,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8.5%升至29.1%[1]。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健康老龄化提出了明确的规划[2]。衰弱前期是延缓老年失能的重要窗口期,有效识别对改善老年人健康结局十分有意义[3]。衰弱[4]是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衰弱会增加跌倒、住院、失能、死亡等负面健康结局的风险[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