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脾常不足”,是古代医家根据《内经》理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对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的概括。源于丹溪的“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之论,明确记载最早见于明万密斋所著《育婴家秘》一书。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预防,很有实用价值,为后世一些儿科医家所推崇。 小儿时期,机体各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形和气都相对的不足。《诸病源侯论·养小儿候》提出:“小儿脏腑之气软弱”;《小儿药证直诀·变蒸》说:“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温病条辨·解儿难》则更进一步指出小儿时期脾胃薄弱。《幼科发挥…  相似文献   

2.
梁建卫  张玉振 《中外医疗》2009,28(23):79-79
儿科病以脾胃病为多,又肝常有余,易于化火生风,而脾虚肝来之证在儿科颇为常见。作者总结了汪受传教授的临证经验:善调理脾胃者,非惟脾病治脾,胃病治胃,而必调和五脏则病自愈;若肝脾不和,则治在平肝调脾,扶土抑木。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咳嗽是小儿慢性咳嗽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张涤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疗效显著,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肺脾常不足,最易为风邪所伤,本病病位在肺,与肝脾密切相关,风痰为其主要病理因素,风痰伏肺,肺失宣降为其主要病机。以宣肺祛风、化痰止咳为基本治法,临床中审机制方,随证加减,注重辨质护理,强调鼻部保暖。  相似文献   

4.
万全“五脏论治”治疗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医家万全在《密斋家藏育婴秘诀.五脏论治总论》中,对小儿五脏性能特点,五脏病证,治法,方药等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了万全对小儿“五脏证治”的治疗思想:1.五脏性能特点“有余”、“不足”论:含肝有余,心有余,脾不足,肺不足,肾常虚五个方面2.五脏证治法则举隅;(1)肝无病,不可补泻;(2)倡心虚证急救良法;(3)治脾病宜“阴阳相济”。(4)肺病“膈消”宜清阳.5治肾病之“补”、“泻论  相似文献   

5.
万全是明代著名医家,《万密斋医学全书》中附有349则医案。从万全医籍所附医案探讨其小儿五脏观,得出以下四点结论。①以五脏有余不足释小儿生理,提出“三有余、四不足”之说,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阳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不足、阴常不足。②以调理脾胃作为治疗重点,主张脾与胃异同论,提倡节饮食,适寒温,遵“中和”之道。③小儿疾病以五脏为纲,从肝、心、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进行分证论治。④小儿亦有五脏情志病,怒、喜、思、悲、恐等情志活动与五脏密不可分,需顺欲治疗。  相似文献   

6.
熊磊教授基于脏腑气机理论,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提出小儿疾病常与情志因素有关,且多痰多湿,临床用四逆散合温胆汤加减化裁为柴芍温胆汤,该方寒温并用,畅情志、和枢机、调脾胃、化痰湿,广泛用于治疗儿科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肝常有余”理论,探讨化肝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思路。[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从“肝常有余”理论与儿童的生理、病理联系着手,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和论治规律,并阐释化肝煎的来源、方义及其在儿童慢性咳嗽中的应用,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肝常有余”理论分别阐述了儿童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生理上的“有余”体现了小儿良好生长发育的生理机能状态;病理上的“有余”指生理上的“有余”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转化为病理上的“亢盛”表现,是小儿疾病向“易实”转化的病理基础。由此探索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通常与感受外邪、饮食不适、情志不遂等因素有关,核心病机多为肝郁化火,木火刑金,症状特点多表现为春季多发、情志异常、夜间发作、病程日久,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调肝,同时联合治肺诸法,以达肝肺同治。化肝煎的主要功用是疏肝解郁、降逆散火,符合小儿慢性咳嗽的核心病机特点,临证可加减使用。文末所举小儿慢性咳嗽医案辨证为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证,治以疏肝泻火、化痰止咳为主,方用化肝煎加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肝常有余”理论可用于指导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运用化肝煎治...  相似文献   

8.
总结陈志雄教授治疗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经验。陈志雄教授从肝脾之生理出发,认为ITP病机以肝不藏血、脾不统血为本,风邪、火热、瘀血为标,治疗以止血及预防出血为主要目标。治疗儿童ITP,需首辨急缓,急性期用药以祛风凉血止血为法,不可补益过早;慢性期用药以益气养阴为法,兼以祛邪化瘀;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之特点,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以“平肝健脾,养血止血”为法,顾护小儿脾胃,以达“脾健肝畅”。临证中,灵活应用自拟经验方(由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巴戟天、肿节风、仙鹤草、茜草、玉米须组成),分期、随症加减,在治疗儿童ITP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9.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临床中尤以"脾常不足"最突出,其消化能力薄弱,运化不健全;生长发育迅速,脾胃功能常显不足;饮食不知自节等均可致小儿脾胃疾病,因此小儿脾胃疾病尤为多见。王俊宏教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小儿脾胃疾病,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对治疗小儿如呕吐、积滞、厌食、腹痛等脾胃病有其独到的经验。文章从小儿脾胃病调护、辛开苦降法治疗呕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脘痛(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小儿厌食尤重运脾四方面介绍王俊宏治疗小儿脾胃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总结李志山教授运用镇咳涤痰汤治疗小儿痉咳的临证经验。李志山教授认为小儿痉咳病位在肺、肝,与脾胃关系密切,表现为邪伏肺金,气津失布;肺病及脾,脾滞生痰;脾虚肝旺,肝旺侮金的病机演变过程。小儿患者具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一旦病邪进展,出现痉咳,则会导致肺、肝、脾胃同时发生变化,最终出现"木火刑金,风痰相搏"的核心病机。小儿痉咳的病理产物为痰、热、风,治疗以平肝泻肺、涤痰降逆为法;李志山教授创制镇咳涤痰汤(主要由青礞石、黛蛤散、桑白皮、制半夏、炙百部、枇杷叶、生甘草等组成),随证加减治疗小儿痉咳。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阴土阳土,水火喜恶不同;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火(邪火)乘土位而元气(真火)不足,不湿(客水)停滞而津液(主水)不布是内伤热中证的基本病机;脾升则木(肝)升,木升则火(心)旺,胃降则金(肺)降,金降则水(肾)生水随脾升则火不上炎,火 随胃降则水不下寒,失此则脾胃内伤,百上生。指出水火学说是认识脾胃生理、病理及指导脾胃病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佝偻病是小儿常见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无此病名,但类似小儿佝偻病的症状、体征和防治措施等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很早就有记载,散见于疳积、五迟、五软、鸡胸、龟背等病证中。祖国医学对佝偻病的认识1.病因、病机疳积、五迟、五软、鸡胸、龟背等病,古人多责之脾肾虚弱。小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生长机能正当旺盛,体内所需水谷精气的供养,相对比成人更为迫切,显出“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  相似文献   

13.
路志正教授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秉承传统中医的学术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80载,学验俱丰,临床善于运用脾胃理论指导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的治疗。路老将调理脾胃法引入小儿保育、康养及治疗方面,经过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中仅介绍路老以调理脾胃法为主治疗幼儿唇风、郁证以及发热疾病的经验,突出路老以脾胃为中心灵活的辨证思路,强调脾胃的生理功能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针对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总结路老在儿科疾病中的诊疗经验,突出路老在辨证、选方、用药方面的独特思路,发挥中医传统儿科特色优势,努力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宝贵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4.
潘敏求教授认为乳腺与肝、脾、肾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瘀”、“毒”、“虚”是乳腺癌的基本病机,“疏肝健脾、补肾益精、化瘀解毒”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治则,潘教授临床用药常扶正祛邪并用,中西结合综合治疗,在疏肝健脾的基础上,十分重视脾胃与肝肾之气,以自拟乳复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姚乃礼教授治疗脾胃病重视调整相关脏腑的气化功能,尤重脾肾两脏。临床运用补脾助运、升阳散火、化湿运脾、顾护脾气等法,亦重视肾气对于脾的温煦蒸腾作用。脏腑气化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脾胃气机升降相宜,肝脾气机密不可分,调肝理脾可以助其运化。  相似文献   

16.
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肝脾相关"理论可运用于小儿治未病,小儿脾胃疾病、肝胆疾病、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等疾病的诊治,亦可运用此理论。在治未病中,未病先防需健脾疏肝,病后调养应健脾调肝;小儿脾胃疾病除了运脾开胃,还应疏肝清肝、调畅气机;小儿肝胆病除了疏肝利胆,还应健脾化湿;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需抑木扶土、肝脾同治。正确理解"肝脾相关"理论并在儿科的临床实践中注重肝脾同治,对提高儿科诊治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拟香槟汤治疗腹胀85例张元奎腹胀是证名,出自《素问·玉机真藏论》,又称腹胀。主要由于胃肠道过量气体的存在,故以腹部胀满不适为主诉症状。病因有食、气、痰、虚四端。肝脾不和、脾胃升降失司是基本病机。作者采用自拟“香槟汤”治疗腹胀,疗效令人满意。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谭欣圆  周晓虹 《中医学报》2020,35(1):113-116
周晓虹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食道、胃,发病与肝、脾、肺、心等密切相关。胃为阳明腑,多气多血,气有余则易化火,扰动气血,气血壅而不通则气机逆乱,故治疗脾胃病多从清热和胃论治。周教授认为辨病抓主要病机病位,立治疗大法,个体则多表现为兼证的差异,分脏腑论治。本病治疗应清脾胃、肝热以和胃,根据兼证分别疏肝、润肺、清心、健脾,体现中医辨证的个体化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疾病。夏秋季节的小儿腹泻较多,有时抗生素等难以凑效;冬春季节小儿腹泻的并发症或继发症较多,兼邪各有不同,治疗颇为困难,往往易发展成伤阴伤阳脱水的严重后果。中医治疗临床小儿腹泻,着重从脾胃的调治出发,祛除病因,扶正祛邪,以达治疗效果。笔者依据临床经验,对小儿腹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1病因1.1居室、饮食与脾胃功能失调的关系1.1.1 小儿“脾常不足”,为“稚阴稚阳”之体,五脏六腑的形态功能尚未完善,这是小儿的正常生理状态,脾胃为后天之本,含五脏之气,故《杂证论·脾胃》中说…  相似文献   

20.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下简称复感儿 )是指小儿每年有 7~ 1 0次或以上的呼吸道感染 ,其中包括数次下呼吸道感染 ,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 ,约占 6岁以下儿童的 1 0 %。尤其常见于 3岁以下的儿童。本病属中医学感冒、咳嗽范畴。目前西药虽能有效控制症状 ,但难以防治其反复复发 ,因此 ,探讨用中医药防治本病 ,有较大的临床意义。1 病因病机 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五脏六腑的形气皆属不足 ,其中以肺脾肾 3脏表现突出 ,而心肝 2脏相对有余。《育婴家秘·五脏论治总论》提出“五脏中肝有余 ,脾常不足 ,肾常虚”。复感儿卫外功能不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