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老年营养危险指数(GNRI)与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4月至6月北京市11家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年龄≥60岁的MHD患者337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根据GNRI分为3组,无营养不良组226例(GNRI≥98)、轻度营养不良组81例(92≤GNRI<98)和重度营养不良组30例(GNRI<92)。随访至2018年6月,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3组累积生存率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GNRI与全因病死率和心血管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轻度营养不良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体质量指数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及GNRI明显低于无营养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位随访时间52周(4.4~52.0周),期间共有56例(16.6%)死亡,心血管死亡25例(44.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3组患者的全因病死率(χ2=30.484,P<0.01)和心血管病死率(χ2=22.398,P<0.01)均有显著差异。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预后营养指数(PNI)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短期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绿色通道收治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AIS患者312例,分析患者血液学资料,计算PNI,评估营养状况。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100例(mRS评分>2分),预后良好组212例(mRS评分≤2分)。又根据PNI最佳截断值分为高PNI组144例(PNI≥48.95)和低PNI组168例(PNI<48.9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NI与短期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 预后不良组PNI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44.7(41.6,47.6)vs 49.9(45.8,53.9),P<0.01]。低PNI组3个月mRS评分明显高于高PNI组[3.0(1.3,4.0)分vs 1.0(1.0,2.0)分,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出血转化、体质量指数、低PNI与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的患者,通过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评价的营养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STEMI合并HFrEF并接受PCI的患者1 175例。所有患者根据GNRI分为四组:无营养风险(n=350):GNRI≥98、低营养风险(n=208):92≤GNRI<98、中营养风险(n=302):82≤GNRI<92、高营养风险(n=315):GNRI<82。30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心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微小RNA-590(miR-590)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接受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治疗的176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23;mRS评分0~2分)、预后不良组(n=53;mRS评分3~6分)。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IS患者血清miR-590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iR-590预判AIS预后的价值;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的年龄、男性占比、糖尿病史占比、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按1∶1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治疗前预后不良组的miR-590相对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的治疗后miR-590相对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预后不良组的miR-590相对水平升高程度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miR-590预判AI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高于miR-590差值(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miR-590相对水平的差值)(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TC、NIHSS评分和DNT是AI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前血清miR-590水平是AIS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结论]AIS患者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治疗前血清miR-590水平低与AIS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90 d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AIS患者229例,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44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85例(mRS评分2分)。对2组基线资料及血清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PLR对AIS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吸烟、心房颤动、冠心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PLR明显升高,淋巴细胞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127.49的AIS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风险显著增加(OR=4.358,95%CI:2.166~8.769,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LR预测AIS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7(95%CI:0.572~0.723,P0.01),敏感性为58.8%,特异性为69.4%,最佳临界值为127.49。PLR和NIHSS评分联合预测AIS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53~0.871,P0.01),敏感性为74.1%,特异性为79.2%,其诊断效能较单一指标提高。结论 PLR对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功能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新入院急性脑梗死病人346例,根据1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分~1分)与预后欠佳组(mRS 2分~5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病人分为NIHSS5分组、NIHSS≥5分组及NIHSS9分组、NIHSS≥9分组,比较组间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结果预后良好组病人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预后欠佳组(P0.05);将年龄60岁、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卒中类型为心源性脑栓塞(CE)和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NIHSS9分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NIHSS9分、年龄60岁为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卒中类型CE为危险因素;且NIHSS高评分组高尿酸血症病人发生率均高于NIHSS低评分组(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尿酸水平不是脑梗死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脑卒中急性期尿酸水平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介入治疗短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AIS患者86例(AIS组),AIS组又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54例和重度组12例,术后24 h NIHSS评分分为好转组47例和未好转组39例,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和预后不良组24例。收集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脂肪因子(内脂素、趋化素、抵抗素及网膜素1)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IS组血清内脂素、趋化素及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组血清内脂素、趋化素、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内脂素、趋化素及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网膜素1和早期神经功能好转比例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170.09±21.09)g/Lvs(158.97±17.13)g/L,P=0.024;61.3%vs 37.5%,P=0.0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内脂素、趋化素、入院时NIHSS评分及早期神经功能好转是AIS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趋化素、抵抗素和网膜素1水平与AIS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内脂素和趋化素水平是老年AI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动态四维CT血管造影(4D-CTA)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侧支循环状态并分析患者脑侧支循环状态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9月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最终纳入研究的47例AIS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影像学变量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发病4.5h内接受4D-CTA检查,应用多时相CTA(mCTA)脑侧支循环评分与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rLMC)评分对AIS患者脑侧支循环状态进行评估,并采用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其神经功能预后。根据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19例)与侧支循环良好组(28例)。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指标,并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不同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侧支循环良好组相比,侧支循环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半影体积(Tmax>6s)及梗死核心体积(rCBF<30%)更大,错配比更小,mCTA评分、rLMC评分及90d mRS评分更低(P<0.05)。mCTA评分与基线NIHSS评分、半影体积(Tmax>6s)、梗死核心体积(rCBF<30%)、错配比呈负相关;与rLMC评分、90d mRS评分呈正相关。rLMC评分与基线NIHSS评分、半影体积(Tmax>6s)、梗死核心体积(rCBF<30%)、错配比、90d mRS评分均呈负相关;与mCTA评分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TA评分、基线NIHSS评分均是预测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指标。ROC结果显示,mCTA评分+基线NIHSS评分联合预测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价值较单一指标更佳,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92.4%。结论 mCTA评分+基线NIHSS评分预测AIS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具有更好的价值,当mCTA脑侧支循环评分≤3分、基线NIHSS评分>5分时,预示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98例老年AIS病人为AIS组,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分为神经功能轻度缺损组(n=28)、中度缺损组(n=29)、重度缺损组(n=41),6个月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n=38)和预后良好组(n=60);另选取同期45例老年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TREM-1、IL-6、TNF-α、S100B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AIS病人血清sTREM-1与IL-6、TNF-α、S100B、NIHSS和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IS组血清sTREM-1、IL-6、TNF-α、S100B水平均升高(P<0.01)。轻、中、重度缺损组血清sTREM-1、IL-6、TNF-α、S100B水平依次升高(P均<0.01)。AIS病人血清sTREM-1水平与IL-6、TN...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颅内大血管闭塞(LVO)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栓抽吸治疗近期预后。方法 选取284例发病24 h内老年颅内LVO所致AIS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血栓抽吸组(n=148)与支架取栓组(n=136),记录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术后24 h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死亡率,依据血栓抽吸治疗患者近期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血栓抽吸组与支架取栓组发病至再通时间、首次取栓成功再通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栓抽吸组穿刺至再通时间明显短于支架取栓组(P<0.05),成功再通率、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支架取栓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24 h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 mRS评分及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发病至再通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脑白质疏松程度、侧支循环分级、糖尿病及成功再通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卒中病房连续登记的发病≤4.5 h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163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实际有10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84例,女24例。根据溶栓后3个月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79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29例)。采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及个人史,于入院24 h内采集静脉血,测定RDW及其他血液学指标。并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mRS评分,于患者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mRS量表对患者进行预后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分析危险因素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DW对患者溶栓结局的预测作用。结果 (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基线血糖及RDW水平均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既往疾病及基线特征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209,95%CI:1.094~1.337)、基线血糖(OR=1.327,95%CI:1.073~1.641)及RDW(OR=1.701,95%CI:1.030~2.810)增高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3)用于预测3个月预后不良的RDW截值ROC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51(95%CI:0.530~0.771;P=0.017),RDW最佳预测值为12.2%(敏感度51.7%,特异度77.2%)。结论 RDW是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高水平RDW提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预后营养指数(PNI)评估入院时营养不良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基线特征及3个月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采用受试者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脑出血病人128例,根据3个月时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3分)87例,预后不良组(mRS3分)41例,单因素分析两组病人入院时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对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①128例急性脑出血病人中预后不良41例(32.0%)。②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病人糖尿病病史、脑卒中病史、饮酒史的比例以及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升高,血肿体积大,出血破入脑室比例高,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及入院时即刻血糖(ABG)升高,淋巴细胞计数低(P均0.05)。③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20,95%CI(1.026,1.222),P0.05]、血肿体积[OR=1.165,95%CI(1.038,1.307),P0.01]、NLR[OR=1.260,95%CI(1.042,1.525),P0.05]、ABG[OR=1.707,95%CI(1.112,2.621),P0.05]及NIHSS评分[OR=1.304,95%CI(1.110,1.530),P0.01]升高为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④Spearman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与基线NIHSS评分和血肿体积之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⑤ROC曲线分析表明,NLR预测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17[95%CI(0.744~0.890),P0.001],预测价值优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结论入院时升高的NLR值对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大面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短中期预后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大面积AIS患者134例,根据术后3个月预后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51例和短期预后不良组83例,随访12个月2例死亡,其他患者分为中期预后良好组77例和中期预后不良组55例。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内治疗短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短期预后不良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LDL、内脂素、趋化素、脑梗死区面积、术后即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术前血管事件总体健康风险(THRIVE)评分、发病到治疗时间、高血压及术后血管未通比例明显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P<0.05,P<0.01)。中期预后不良组HbA1c、TC、LDL、内脂素、趋化素、术后即刻NIHSS评分、术前ASPECTS、术前THRIVE评分、发病到治疗时间、高血压及术后血管未通比例明显高于中期预后良好组(P<0.05,P<0.01)。高血压、HbA1c、内脂素、术后改良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5种风险量表对急性脑梗死(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与不良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发病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AIS患者202例,用多中心脑卒中调查评分;年龄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脑卒中预测评分;基线血糖、头颅CT早期脑梗死征、高密度血管征、年龄和NIHSS组合评分;血管事件健康风险汇总评分(THRIVE);入院血糖、种族、年龄、性别、入院收缩压、脑卒中严重程度组合评分等分别预测静脉溶栓后sICH与不良转归。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衡量量表预测能力。根据最大Youden指数的最佳量表截点值,将患者分为低危组(THRIVE≤3分)99例和高危组(THRIVE≥4分)103例,探讨分组与90d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 5种风险量表预测sICH的AUC0.8;THRIVE预测静脉溶栓后90d内死亡和不良预后的AUC最高(AUC=0.833,95%CI:0.768~0.893;AUC=0.813,95%CI:0.754~0.872)。THRIVE评分高危组较低危组90d不良预后更高(OR=11.498,95%CI:5.470~24.167,P0.01)。结论5种风险量表对AIS静脉溶栓后sICH预测能力一般,THRIVE评分对90d不良转归预测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尿素水平与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2例。在溶栓治疗后(90±3)d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预后评定,mRS评分0~2分为临床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为临床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血尿素水平与临床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血尿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不良临床预后相关;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和原因不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相对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素(OR=1.309,95%CI:1.080~1.587,P=0.006)、NIHSS评分(OR=1.321,95%CI:1.205~1.447,P=0.000)、心房颤动(OR=3.782,95%CI:1.384~10.335,P=0.010)是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血尿素水平是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d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SOAR(mSOAR)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短期不良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AIS病人123例,根据病人住院第7天是否出现不良预后分为不良预后组(33例)和非不良预后组(9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mSOAR评分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不良预后组年龄、心房颤动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mSOAR和SOAR评分均高于非不良预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5个危险因素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IHSS评分(OR=1.229,95%CI 1.106~1.366)、mSOAR评分(OR=1.267,95%CI 1.009~1.591)是发生卒中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结果表明,SOAR评分和mSOAR评分预测卒中不良预后发生风险分别为AUC=0.636(95%CI0.526~0.747)和AUC=0.748(95%CI0.661~0.834)。结论 mSOAR评分预测卒中短期不良预后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脑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检测患者入院第2天外周血中血管生成素1水平。按照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ROC曲线被用于评估血管生成素1对预后不良诊断价值,观察血管生成素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32例患者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患者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合并心房颤动比例、脑卒中史、治疗前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血管生成素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生成素1诊断短期预后不良的最佳临界点为3.02 ng/mL,灵敏度为63.2%,特异度为78.4%。ROC曲线下面积为0.74。溶栓前血糖、甘油三酯、血管生成素1、治疗前NIHS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54、1.549、1.224、2.777,均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生成素1降低者预后不良,血管生成素1或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蛭芎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资料,分为西医组和蛭芎组,各60例。观察两组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90 d时电话随访,评价两组相关量表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66例)和预后不良组(54例),分析入院生化指标与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因素。结果:治疗14 d后和随访90 d后,两组NIHSS和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01),且蛭芎组NIHSS评分低于西医组(P<0.05);随访90 d后,BI和mRS评分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和随访90 d后,蛭芎组总有效率均高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mR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0.001),且预后良好组里蛭芎组mRS评分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年龄≥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按90d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以上数据均进行统计学描述,同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溶栓前舒张压、溶栓前血糖、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24h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溶栓前舒张压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