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长期留置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通过CT随访观察63例IVCF留置1~15年、平均(4.68±3.18)年患者(Aegisy滤器12例,OptEase滤器19例,TrapEase滤器11例,Simon-Nitinol滤器13例,VenaTech滤器8例)滤器相关并发症,包括滤器断裂、下腔静脉穿孔、症状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或闭塞、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复发及症状性肺栓塞(PE)再发.根据Durack分级标准,将下腔静脉穿孔分为0~Ⅳ级.记录IVCF置入后是否接受规范性抗凝治疗.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3例患者共经CT随访131次,每例患者随访1~5次,平均2.08次.结果显示,IVCF断裂6例(6/63,9.52%),含OptEase 2例(2/19,10.53%),TrapEase 4例(4/11,36.36%);Ⅰ级以上下腔静脉穿孔22例(22/63,34.92%),含Aegisy 1例(1/12,8.33%),OptEase 2例(2/19,10.53%),VenaTech4例(4/8,50%),TrapEase 3例(3/11,27.27%),Simon-Nitinol 12例(12/13,92.31%),Simon-Nitinol滤器穿孔发生率高于其它4款滤器(P<0.05);症状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或闭塞5例(5/63,7.94%),含OptEase1例(1/19,5.26%),TrapEase1例(1/11,9.09%),Simon-Nitinol 3例(3/13,23.08%);DVT复发8例(8/63,12.70%),含OptEase 3例(3/19,15.79%),TrapEase 1例(1/11,9.09%),VenaTech 1例(1/8,12.50%),Simon-Nitinol 3例(3/13,23.08%),规范性抗凝患者DVT复发发生率低于未规范抗凝患者(P=0.044);再发症状性PE 1例(1/63,1.59%),为置入Aegisy(1/12,8.33%)且未规范抗凝治疗患者.结论 IVCF长期留置并发症并不少见,尤其是下腔静脉穿孔及DVT复发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对未取出IVCF的CT随访观察,尽早发现相关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同时重视IVCF置入后规范性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60例脑出血合并DVT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首次抗凝治疗时间、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回收状况、滤器未取出原因。结果 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平均13.6天;首次抗凝时间发生于脑出血后1月内,其中1周内25例、1~2周内18例、2周~1月内1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首次抗凝时间平均19.3天、外伤性脑出血患者首次抗凝时间平均14.8天;27例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其中18例患者治疗评估后于滤器取出时间窗内顺利取出,9例患者因血栓进展、滤器内形成血栓、超出滤器回收时间等原因未能取出,转化为永久性滤器置入体内,治疗期间未发生肺栓塞及再发脑出血。患者出院后口服利伐沙班(20 mg, 1次/天)维持抗凝时间3个月~2年不等,随访无新发血栓形成及未取出滤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应根据脑出血的位置及其临床恢复程度确定开始抗凝的最佳时机,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应严格掌控适应证,同时需加强对未取出滤器患者的随访,防范远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首诊患者介入术后2年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4例首诊下肢DVT介入治疗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介入术后2年内发生PT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模型的预测性和准确度。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OR=2.264,95%CI=1.066~4.809)、病程>14 d(OR=4.330,95%CI=2.016~9.298)、既往下肢静脉曲张病史(OR=3.332,95%CI=1.512~7.341)是下肢DVT患者介入术后2年内发生PT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髂静脉成形(OR=0.070,95%CI=0.016~0.301)、血栓清除Ⅲ级(OR=0.116,95%CI=0.048~0.283)为发生PTS保护因素(P<0.05)。基于这5项因素建立预测2年内发生PTS风险列线图模型,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显示风险列线图模型C指数高达0.8...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滤器置入术后发生急性滤器相关下腔静脉血栓形成(IVC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和影像学随访的8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其中发生急性滤器相关IVCT患者19例(IVCT组),未发生滤器相关IVCT患者67例(对照组).采用单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急性期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静脉取栓的治疗效果及应用Aegisy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选择32例急性期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通过放置Aegisy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后,行股静脉切开取栓,于术后12~16d取出滤器。术后维持抗凝治疗1年。结果32例患者滤器成功置入,股静脉取栓顺利;术后30例成功取出滤器,取出滤器中有20例捕捉到血栓。全组治疗过程中无肺动脉栓塞发生,肢体肿胀明显缓解;随访1—8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结论股静脉取栓是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术中放置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发生,滤器的置入和取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介入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 17例APE合并下肢DVT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猪尾导管碎栓、经导管尿激酶溶栓及抗凝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经导管尿激酶溶栓时间为5~18天,平均(9.4±5.3)天.肺动脉血栓完全溶解16例,部分溶解1例;下肢DVT完全溶解14例,部分溶解3例.溶栓治疗结束时,下腔静脉滤器取出14例,永久性留置3例.血尿2例,无其他并发症.10例随访2~18个月,无PE及下肢DVT复发.结论 介入治疗APE合并下肢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危险因素,依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426例AECO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以6∶4比例分为模型组256例,验证组170例。收集可能影响AECOPD患者并发PTE的指标,根据有无并发PTE将模型组患者分为PTE亚组与非PTE亚组,比较各亚组患者上述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ECOPD患者并发PT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Bootstrap法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并采用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模型组256例AECOPD患者中共有39例(15.2%)并发PTE。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巴氏指数评分、卧床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右心功能不全、动脉血氧分压(PaO2)、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为AECOPD患者并发P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采用R4.1.3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内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研究选择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利与弊,并思考滤器植入的适应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创伤后DVT患者临床资料、相关DVT的临床特点以及不同类型处置及结果。结果 80例创伤后DVT患者治愈79例,死亡1例[ISS 29分,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其中35例采取了选择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回收滤器11例,永久滤器24例。适应证:(1)高龄者;(2)为中央型和混合型血栓者;(3)既往有DVT病史者;(4)抗凝禁忌证者;(5)ISS评分>16分者;(6)有发生肺栓塞高风险者。非手术治疗45例,主要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蕲蛇酶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其中有2例在治疗中发生肺栓塞(PE),经永久滤器植入后治愈。结论创伤患者中ISS评分>16分,制动卧床或长期卧床,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出血倾向者是发生DVT的高危人群。早期监护和预防措施是避免DVT发生的关键。急性DVT采取滤器置入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宜作为常规治疗手段,且尽可能选择临时或可回收滤器,这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导管抽吸联合滤器保护治疗下腔静脉滤器血栓形成(IVCF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12例IVCFT患者临床资料.下肢静脉超声和肺动脉CTA明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健侧股静脉入路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抽吸清除血栓,并...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下肢DVT的主要并发症是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当肺动脉栓塞80%以上时,常导致患者死亡,即致死性肺梗死[1],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且死亡率高达31%~41%[2].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降低了下肢DVT患者血栓脱落并导致PE的可能性,而且及时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可减少PTS的发生.我院2005-01~2010-09对17例DVT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置入术,术中患肢置管溶栓,术后行患肢溶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引起症状性非高危肺栓塞(P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DVT引起非高危PE患者的资料,以是否出现症状作为因变量,以CT阻塞指数(CTOI)、右左心室直径比值(RV/LV)、PE危险分层、DVT类型、患病肢体、年龄及性别为自变量引入二元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求引起非高危PE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病肢体、性别、PE危险分层是导致PE出现症状的影响因素,(P值=0.040、0.017、0.011;95%的可信区间:1.236~8.178、0.076~0.777、1.626~39.898)。结论对于非高危PE而言,右下肢DVT、女性及PE严重程度是PE出现症状的危险因素,CTOI及右左心室直径比值与PE是否出现症状无关。  相似文献   

12.
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长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预防肺栓塞(PE)的长期安全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73例接受了IVCF置人术,并经多普勒超声、DSA、CT或MRI确诊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或)PE患者资料,随访时间为放置IVCF后5个月至11年,包括电话或问卷随访、病历回顾、腹部X线片复查、超声、CT肺动脉成像(CTPA)或下肢间接性CT静脉成像(CTV)检查.结果 73例患者共置入78枚滤器,置入时1例滤器张开不全.复查时2例滤器捕获血栓,1例滤器倾斜,无滤器移位、断裂和穿孔.73例中失访5例.14例死亡,存活时间5 d至41个月,平均存活期为14.5个月.存活的54例中,确诊的再发DVT 3例、下腔静脉血栓1例、滤器血栓1例,未发现再发PE.结论 长期使用IVCF预防PE是安全、有效的,并且IVCF置入后的远期严重并发症不常见.  相似文献   

13.
国产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的初步临床应用与观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自行开发的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 (国产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 ,以下简称滤器 )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inthrombosis,DVT)和 (或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embolism ,PE)的患者经右侧颈内静脉或经健侧股静脉置入滤器 ,并同时行肺动脉造影。术后第 3和第 7天摄腹部平片。术后 3、6、12、18个月摄腹部平片及行下腔静脉、肺动脉造影。如果在 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清除 ,则取出滤器 ,取出前摄腹部平片及行下腔静脉、肺动脉造影 ;如果在 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未能完全清除则将滤器长期留置于下腔静脉内。如果随访期间出现病情变化 ,则需随时复查。所有影像资料经 2位主任医师采用盲法进行评价。结果  2 4例患者的下腔静脉滤器均成功置入预定部位 ,其中肾静脉水平以下 2 3例 ,肾静脉水平以上1例 ,2例患者置于肾静脉水平以下的滤器分别于术后第 7天和第 9天顺利取出。中位随访期为 6个月。未发生滤器展开不良、滤器移位 (>10mm)、滤器倾斜 (>10°)、滤器断裂或滤器穿透静脉壁造成血肿等。除 1例腔静脉滤器捕获栓子外 ,未发生滤器血栓形成 ,无下腔静脉闭塞发生 ,随访期内全部患者未再发生肺动脉栓塞。结论 国产滤器置入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取出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自然病程或治疗过程中可引起急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严重时危及生命,在DVT治疗过程中使用下腔静脉滤器(vena cava filter,VCF)可预防致死性PE发生,同时为DVT的治疗建立了安全的保障条件。置入VCF治疗后,如何选择取出时机,现将我院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使用可回收VCF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8 F房间隔穿刺鞘回收Aegisy下腔静脉滤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40~80岁,所有患者均有滤器置入指征,滤器留置时间均在两周内,治疗结束时均符合滤器取出标准,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A组采用圈套器配合10 F长鞘行下腔静脉滤器回收,B组采用8 F房间隔穿刺鞘行下腔静脉滤器回收。结果 A组12例顺利取出,3例复查造影时发现滤器回收钩贴壁、倾斜严重,考虑圈套器可能无法到位,遂使用8 F房间隔穿刺鞘回收滤器成功;B组13例顺利取出(其中4例滤器倾斜),2例由于滤器倾斜导致圈套器始终偏侧捕获回收钩,滤器无法进入8 F鞘,遂交换末端成角塑型的10 F鞘回收成功。术中,A组10例患者诉穿刺点明显疼痛,追加利多卡因局麻后减轻;B组均无明显疼痛,下腔静脉和肺动脉造影未见血管损伤和肺动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和常规10 F鞘相比,采用8F房间隔穿刺鞘回收Aegisy下腔静脉滤器简便有效,进入皮肤穿刺点阻力小,可明显减轻疼痛,减少皮肤、软组织及血管创伤;对回收钩贴壁、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127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n=34)和无DVT组(n=93),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合并症(糖尿病和冠心病)、术后偏瘫、长期卧床、体质量指数和下肢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高血压发病率、术后偏瘫、长期卧床等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合并高血压病、术后偏瘫和长期卧床均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合并高血压病、术后偏瘫和长期卧床均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治对策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Gunther Tulip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GuntherTulip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预防肺栓塞(PE)的效果及使用中的问题。方法:对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经皮股静脉穿刺GuntherTulip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后立即行下腔静脉(IVC)造影及术后1,3,6,12个月分别摄腹部平片或做滤器处彩超,观察滤器位置、形态及有无并发症。结果:16例均经股静脉成功置入滤器于肾静脉下方1·16±1·21cm的IVC内,3例滤器释放瞬间有一向前弹性冲力,但滤器前跳均<0·5cm。1例经左股静脉置入滤器倾斜度>15°,无扩展不良。复查时均未发现滤器移位及PE发生。结论:GuntherTulip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预防肺栓塞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可取出体外的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球囊移位和导丝成襻Loop技术取出倾斜贴壁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技巧和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处理的31例IVCF倾斜贴壁回收困难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 女16例,年龄为(57.9±16.4)岁。滤器留置( 7~693) d,术中采用球囊辅助移位、导丝成襻Loop技术解除回收钩贴壁状态,取出滤器。记录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下腔静脉(IVC)通畅性。结果 31例倾斜贴壁IVCF均成功取出,其中应用Denali滤器3例,OptEase滤器20例,Celect滤器6例,Günther Tulip滤器2例。采用球囊辅助移位技术12例,导丝成襻Loop技术19例(单Loop 6例,同向双Loop 9例,双向双Loop 4例)。手术时间为35~157 min。回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68%(3/31),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48个月,1例因颅内胶质瘤死亡,IVC通畅率为100%。结论 采用球囊移位、导丝成襻Loop技术可有效解除滤器倾斜,提高倾斜贴壁所致取出困难的可回收IVCF回收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婷  倪通  李遇梅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23,(4):187-193+238-239
目的 分析CO2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复发危险因素,构建可视化效果强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多维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尖锐湿疣患者512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CO2激光联合ALA-PDT治疗,随访6个月共记录复发82例。比较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ASSO回归法对危险因素进行降维处理,然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β)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与未复发患者相比,复发患者持续HIV感染率升高,低风险和高风险HPV共同感染率增多,免疫功能低下增多,疣分布于肛周、肛周+生殖器均增加,皮肤和黏膜均感染增多,皮损数目增多,局部除疣洗剂应用增多,每个疗程应用ALA剂量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法从上述7个指标中筛选出3个具有非零系数特征的变量,即持续HI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和皮损数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内血栓形成(IVCFT)的个体化治疗方式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拟行滤器取出行下腔静脉造影发现IVCFT。造影确定滤器下血栓最大横径与腔静脉横径比值,根据比值大小给予抗凝、导管取栓、导管溶栓(CDT)及机械性血栓清除(PMT)治疗。术后1个月造影评估滤器下血栓情况,直至血栓消失、滤器取出。记录治疗期间出血、血肿、滤器留置时间、凝血等指标。结果围术期有1例(1.3%)出现骨折伤口血肿,10例(12.5%)PMT术后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口服利伐沙班平均53(26~238)d,2例(2.5%)出现牙龈出血,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滤器取出率为100.0%,平均置入时间为67(37~253)d。与治疗前比较,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明显下降,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同程度的IVCFT的个体化治疗,需要在持续抗凝的基础上,应用导管吸栓或联合CDT、PMT,且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