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5—2018年南宁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 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首次检测结果,为HIV/AIDS病例发现及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8年南宁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资料,对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5—2018年南宁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在诊断后365 d内完成首次CD4细胞检测9 298例,其中首次检测在14 d内完成9 252例,占99.51%。首次检测CD4细胞数200个/μL4 260例,占45.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697,95%CI:0.627~0.77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812,95%CI:0.707~0.932)、同性性接触或其他非性接触途径感染(OR:0.472~0.672,95%CI:0.389~0.934)和既往检测过HIV抗体1~5次(OR=0.504,95%CI:0.358~0.708)的病例首次检测CD4细胞数200个/μL的可能性较低;年龄≥20岁(OR:2.296~4.062,95%CI:1.422~6.616)、离异或丧偶(OR=1.209,95%CI:1.080~1.353)、术前或就诊者检测发现(OR=2.171,95%CI:1.956~2.408)的病例首次检测CD4细胞数200个/μL的可能性较高。结论 2015—2018年南宁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性较好,但CD4细胞水平200个/μL的比例较高;男性、发病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离异或丧偶、异性性传播感染和经术前或就诊者检测发现的病例更容易检出低CD4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三门峡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简称“HIV/AIDS”)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首次检测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提高新报告HIV/AIDS CD4检测及时性,推动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0年三门峡市每年新报告HIV/AIDS的历史卡片,以首次CD4检测时间间隔报告卡录入日期≤14 d定义为检测及时,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新报告HIV/AIDS的首次CD4检测及时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三门峡市新报告的1 040例HIV/AIDS中,942人(90.6%)检测CD4,首次CD4检测及时率为2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报告病例的首次CD4检测及时性是疾控中心报告病例的2.595倍(95%CI:1.460~4.612),省市级单位报告病例的首次CD4检测及时性是县区级单位报告病例的1.634倍(95%CI:1.159~2.302)。结论 三门峡市新报告病例首次CD4检测及时率低,疾控中心应该合理安排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3.
边文建 《预防医学论坛》2023,(8):594-598+615
目的 了解2018-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评估免疫状况,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得2018-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信息,比较新报告病例数、首次CD4细胞检测率、检测及时性及首次CD4细胞计数情况及年度变化趋势,分析首次CD4细胞检测病例CD4细胞计数、首次检测及时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678例,病例数逐年下降(曲线回归F=40.641,P=0.008)。完成首次CD4细胞检测577例(85.10%),各年度检测率不同(χ2=17.615,P=0.001),但年度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3.170,P=0.075)。首次检测CD4细胞计数<200/mm3的169例,占29.29%,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福建省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有符合条件的HIV/AIDS病例进行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疾病状态、CD4细胞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讨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198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病例4 054例,占累计报告病例的37.6%。报告死亡1 274例,占31.4%,病例报告当月发生死亡350例,占27.5%。CD4细胞计数为(439.97±245.93)个/μL,明显高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组[(283.73±196.06)个/μL](t=29.985,P0.01)。女性(OR=1.244,95%CI=1.079~1.434)、35~44岁(OR=1.249,95%CI=1.059~1.474)和45~54岁(OR=1.420,95%CI=1.177~1.712)、高中或中专(OR=1.369,95%CI=1.062~1.764)和大专及以上(OR=1.526,95%CI=1.175~1.983)、AIDS(OR=4.370,95%CI=3.597~5.309)、CD4细胞计数200~349个/μL(OR=2.800,95%CI=2.238~3.503)和350~49个/μL(OR=1.400,95%CI=1.115~1.758)等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有利因素,2016年及之后报告(OR=0.207,95%CI=0.165~0.259)、确认阳性后3~6个月(OR=0.689,95%CI=0.568~0.836)和≥6个月(OR=0.446,95%CI=0.367~0.541)进行CD4细胞检测、CD4细胞计数≥500个/μL(OR=0.445,95%CI=0.355~0.556)等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不利因素。结论福建省HIV/AIDS病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较高。应针对抗病毒治疗实施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提高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降低艾滋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2010—2019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首次CD4+ T淋巴细胞(简称CD4)检测结果及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在历年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库中筛选出2010—2019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应用χ2检验、Cochran - Amitage趋势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首次CD4的构成、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完成首次CD4检测的病例为39 688例,占新报告病例的80.9%(39 688/49 078),各年完成比例呈上升趋势(Z = 76.28,P<0.001);CD4≥450 个/μl的占比最高,为39.2%,呈下降趋势(Z = - 17.39,P<0.001),属于晚发现病例(<200 个/μl)的占比最低,为13.9%,呈上升趋势(Z = 13.00,P<0.001);与<20岁的病例相比,其他龄组(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的病例更容易发生晚发现的情况(OR≥1.27和P<0.05);与咨询检测来源的病例相比,羁押场所(OR = 0.79,95%CI:0.69~0.90)和孕产检(OR = 0.86,95%CI:0.76~0.99)来源的病例则不易发生晚发现的情况。结论 2010—2019年凉山州新报告病例的首次CD4检测结果普遍偏高,占比较低的晚发现病例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新老感染者并存,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武汉市2010—2018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首次CD4细胞检测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取武汉市2010—2018年病例历史卡片和随访数据库,对201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新发现HIV/AIDS病例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8年间,新报告16岁及以上HIV/AIDS 5 404例,新报告病例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HIV/AIDS在报告后14 d内接受首次CD4细胞检测的比例由2010年的42.0%上升至2018年的75.4%(χ2趋势= 251.594,P<0.001)。CD4细胞及时检测率在不同年龄、性别、样本来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现比例呈上升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报告年份、性别、婚姻状态、文化程度、职业、感染途径、性病史、样本来源和人口性质是影响CD4细胞检测及时性的相关因素;年龄、婚姻状态、职业、感染途径、性病史及样本来源是影响晚发现的相关因素。结论 武汉市2010—2018年间新发现HIV/AIDS首次CD4细胞检测比例和及时性均有明显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对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和晚发现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总体晚发现现象仍然比较严重,50岁及以上、已婚有配偶、无稳定职业以及因症状就诊的患者是重点关注人群,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加艾滋病防治工作,在全社会推广防艾宣传教育、扩大检测覆盖面,完善检测体系,提高患者发现率是当前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晚发现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促进HIV/AIDS病例检测发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取2015—2017年绍兴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资料,分析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776例,其中晚发现病例202例,晚发现比例为26.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1.530,95%CI:1.074~2.181)、医院就诊发现(OR=2.573,95%CI:1.479~4.447)、检测咨询发现(OR=2.329,95%CI:1.584~3.424)和常住人口(OR=1.491,95%CI:1.061~2.096)是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论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为26.03%,年龄35岁、医院就诊和检测咨询发现及常住人口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长春市社会组织检测的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和患者特征,分析首次随访检测的及时性和结果,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比较HIV阳性病例的首次CD4细胞检测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6—2020年长春市社会组织在MSM人群新发现HIV阳性病例1 069人,新发现阳性率为6.8%。病例确证后首次CD4细胞检测率为95.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39岁组(OR=4.71,95%CI:1.59~13.95)和40~49岁组(OR=9.37,95%CI:1.88~46.64)病例确证后首次CD4细胞检测率较高,文化程度为初中(OR=0.34,95%CI:0.17~0.71)和2016年报告(OR=0.13,95%CI:0.03~0.56)病例的首次CD4细胞检测率较低。病例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有220人,晚发现率为2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39岁组(OR=3.17,95%CI:1.43~7.05),40~49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015年广西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晚发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广西2015年新报告HIV感染/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首次检测结果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共收集8 586例新报告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研究对象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37.5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占43.12%;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传播途径、样本来源及地区均为晚发现的影响因素(均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晚发现的危险因素有男性(OR=1.851,95%CI:1.673~2.048),农民、工人、民工(OR=1.387,95%CI:1.242~1.549),初中及以下文化(OR=1.619,95%CI:1.400~1.873),已婚有配偶(OR=1.207,95%CI:1.075~1.354)、离异或丧偶(OR=1.508,95%CI:1.309~1.738)。结论 广西HIV感染者/AIDS患者晚发现疫情较严重,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与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建省2015—2018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配偶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面访问卷调查福建省2015—2018年每年11月30日前新报告的存活、婚姻状况为已婚有配偶的确诊HIV/AIDS患者,收集人口学信息和疾病相关信息。对配偶检测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2 937例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报告当年配偶检测率89.9%(2 641/2 937),其中配偶检测阳性率20.5%(541/2 641),不同年份间配偶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96,P 0.001),而配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0,P=0.62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为省外(OR=1.435,95%CI=1.050~1.960)在报告当年进行配偶检测的比例较低,进行CD4检测(OR=0.102,95%CI=0.072~0.144)、在当年进行治疗者(OR=0.488,95%CI=0.361~0.662)在报告当年进行配偶检测的比例较高,女性(OR=3.903,95%CI=3.095~4.922)、年龄≥60岁(OR=2.349,95%CI=1.493~3.693)、病程为AIDS患者(OR=1.750,95%CI=1.415~2.164)、样本来源为重点人群(OR=1.945,95%CI=1.093~3.462)在报告当年配偶检测阳性的比例较高,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OR=0.418,95%CI=0.300~0.582)、感染途径为同性传播(OR=0.348,95%CI=0.139~0.868)在报告当年配偶检测阳性的比例较低。结论应加强对辖区内户籍为省外流动人员的配偶检测动员工作,同时与推动HIV/AIDS病例CD4检测与抗病毒治疗转介工作相结合,以完善新报告病例的随访管理工作;不同特征的病例在报告当年配偶检测阳性的比例不同,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少配偶间传播,促进病例的早检测与早发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开封市新报告经性传播HIV/AIDS病例及时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ART及时性,遏制艾滋病经性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2年开封市HIV/AIDS病例人口学特征、样本来源、报告地、报告单位、报告时疾病状态、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T及时性影响因素。结果 开封市2016-2022年997例病例中449例ART及时,ART及时率45.0%,2016-2022年每年ART及时率分别为:23.7%、28.6%、47.8%、58.2%、55.1%、61.2%、42.5%,ART及时率呈逐年增高趋势(χ2趋势=34.73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确证年、报告地、现居住地、报告时疾病状态为ART及时性的影响因素。与2016年比较,2018年(OR=3.245,95%CI:1.955~5.386)、2019年(OR=5.138,95%CI:3.08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8—2020年湖南省50岁及以上新报告HIV/AIDS病例特征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检测情况,为落实随访检测工作,辅助指导治疗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通过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2018—2020年湖南省50岁及以上新报告HIV/AIDS病例数据,采用频数分布描述病例特征,运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年度间检测情况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CD4细胞检测及时性的相关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8—2020年湖南省共报告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10 892例,年龄中位数61岁。以男性(72.59%)、异性性传播(92.89%)、医疗机构来源发现(71.85%)占多数;65.70%的病例及时开展首次CD4细胞检测,69.68%的病例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小于350个/μl,3年检测情况无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检测咨询、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来源较医疗机构来源病例更易及时进行CD4细胞检测(P均<0.05)。结论 湖南省50岁及以上病例发现较晚,且以医疗机构发现病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温州市2015年-2020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评估免疫状况和疾病进展,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获得温州市2015年-2020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信息,对一般人口学特征和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许昌市近年来新报告HIV/AIDS病例早期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影响及时治疗的因素,为提高治疗及时性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模块中获得2017-2020年许昌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HIV/AIDS病例确诊30 d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的因素。结果 许昌市2017-2020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1 335例,其中确诊30 d内开始抗病毒治疗808例,占60.52%。已婚有配偶(OR=1.583,95%CI:1.193~2.100)、同性性传播(OR=1.650,95%CI:1.293~2.105)、报告时疾病名称为艾滋病(OR=1.447,95%CI:1.122~1.866)、通过咨询检测发现(OR=1.310,95%CI:1.031~1.644)、本地报告(OR=1.794,95%CI:1.399~2.300)确诊后30 d内接受抗病毒治疗率高。结论 许昌市新报告病例确诊30 d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要进一步推广建立咨询检测、诊断治疗“一站式”服务,缩短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射阳县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14-2020年新报告现住址为射阳县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20年,射阳县新报告HIV/AIDS病例205例,晚发现病例70例(占34.15%),男性占92.86%,晚发现病例平均年龄为(43.41±15.06)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病例晚发现风险较低(OR=0.278,95%CI:0.097-0.791);与<25岁组相比,25~<50岁组、≥50岁年龄组晚发现风险较高(OR=2.832,95%CI:1.057~7.586;OR=3.734,95%CI:1.305~10.683);与本地报告病例相比,外地报告病例晚发现风险较高(OR=2.055,95%CI:1.118~3.774)(P值均<0.05).纳入抗病毒治疗184例,非晚发现病例治疗满1、2、3、4、5年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晚发现病例(P值均<0.05).结论 射阳县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应持续强化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大力推进艾滋病扩大检测工作,尽早发现和治疗HIV/AIDS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红河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HIV/AIDS病例报告、随访检测、抗病毒治疗随访资料,进一步核实建立数据库,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红河州HIV/AIDS病例中,报病时疾病状态为AIDS(HR=2.106,95%CI:1.906~2.326)、医疗机构就诊发现(HR=1.237,95%CI:1.102~1.388)、未接受过CD4+T淋巴细胞检测(HR=1.553,95%CI:1.390~1.735)、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R=5.007,95%CI:4.471~5.607)、男性(HR=1.568,95%CI:1.403~1.752)、报病时年龄30岁以上、高中及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病例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的风险更高。结论继续扩大HIV监测检测工作,及早发现HIV/AIDS病例,接受CD4+T检测和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IV/AIDS的死亡风险,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配偶的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16年8月六安市报告的HIV/AIDS病例及其配偶开展人口学和相关行为调查;调查前配偶已感染HIV的双阳家庭,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配偶感染HIV的影响因素;调查前配偶未感染HIV的单阳家庭,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至2016年12月31日,其间配偶定期检测HIV抗体。结果共调查HIV/AIDS病例及其配偶各231例,其中配偶感染HIV 47例,感染率为20.35%;HIV/AIDS病例确证时已有45例配偶感染HIV,感染率为19.48%;随访中2例配偶感染HIV,阳转率为0.39/100人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病例确证前性行为频次高(≥1次/周OR=6.268,95%CI:2.313~16.985;半个月1次OR=3.760,95%CI:1.268~11.150)、确证时间为2011—2014年(OR=3.079,95%CI:1.209~7.841)是其配偶感染HIV的危险因素;HIV/AIDS病例确证时25岁(OR=0.042,95%CI:0.004~0.467)和初期病毒载量水平300拷贝/m L(OR=0.115,95%CI:0.045~0.295)是其配偶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AIDS配偶HIV感染与HIV/AIDS病例的确证前性行为频次、确证时间、确证时年龄和初期病毒载量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1996—2019年HIV/AIDS病例艾滋病相关死亡影响因素。 方法 运用累积发生函数 (CIF )估算艾滋病相关死亡发生率,部分分布比例风险回归模型(F-G模型)分析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 纳入HIV/AIDS研究对象11616例,随访期间死亡2730例,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866例(31.7%),CIF估算HIV/AIDS随访1、2、5、10、15年艾滋病相关死亡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55%、3.69%、7.26%、11.84%和15.96%。F-G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5岁及以上(HR=1.64, 95%CI: 1.13~2.38)、维吾尔族(HR=2.13, 95%CI:1.29~3.53)、农牧民(HR=1.32, 95%CI:1.07~1.62)、确诊时病程阶段为AIDS(HR=2.22, 95%CI:1.64~3.01)、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R=9.70, 95%CI:8.25~11.40)、基线CD4+T计数≤200(HR=4.50, 95%CI:3.17~6.38)、未检测CD4+T(HR=2.80, 95%CI:2.25~3.50)的HIV/AIDS患者艾滋病相关死亡发生危险较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HR=0.59,95%CI:0.37~0.94)、医疗机构检测发现(HR=0.82,95%CI:0.67~0.99)HIV/AIDS艾滋病相关死亡发生危险较低。 结论 应持续加强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强化重点人群对艾滋病的风险感知,增加检测服务的可及性,同时提高抗病毒治疗的及时率和CD4检测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福建省性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病人(AIDS)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自1987年福建省报告首例经性传播病例—2014年11月30日病例基本信息和随访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6 146例研究对象平均生存时间为(189.91±7.58)月,中位生存时间216月;首次确诊HIV抗体阳性时年龄50组死亡风险低于年龄≥50岁组(P均0.000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病例死亡风险低于其他文化水平患者(95%CI=0.20~0.87,P=0.020),重点人群、羁押人群发现病例死亡风险低于医疗机构发现病例(P分别为0.010、0.046);CD4+T淋巴细胞≤500个/μL病例死亡风险高于CD4+T淋巴细胞500个/μL病例(P均0.000 1,95%CI=19.04~83.03、6.17~28.33、1.89~8.26);未治疗组死亡风险高于治疗组(P0.000 1,95%CI=4.12~7.21)。结论年龄、文化程度影响HIV/AIDS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陕西省商洛市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生存率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2018年在商洛市首次接受HAART治疗的≥18岁HIV/AIDS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寿命表法分析HIV/AIDS病例的生存率、死亡率和中位数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AART治疗HIV/AIDS病例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86例HIV/AIDS病例,因AIDS死亡27例。治疗后1年内、4年和8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3.95%、89.71%和88.3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接受HAART治疗时年龄≥30岁(RR:4.208~24.095,95%CI:1.219~79.491)比18~29岁组死亡风险高;AIDS患者(RR=38.590,95%CI:15.451~96.382)比HIV感染者死亡风险高;同性性接触感染(RR=3.425,95%CI:1.385~8.470)和其他途径感染(RR=10.299,95%CI:3.602~29.446)比异性性接触感染死亡风险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 (RR:0.133~0.170,95%CI:0.048~0.604)比200个/μL死亡风险低。结论商洛市HAART治疗HIV/AIDS病例生存率较高;首次接受治疗时年龄、病程、感染途径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影响HIV/AIDS病例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