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大鼠脊髓的表达变化.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和手术组(SNI),每组20只.使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方式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观察sham组和SNI组大鼠术前1d以及术后1、3、5、7d的行为学改变并检测2组大鼠的机械痛阈,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观察2组大鼠术后7d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FGFR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共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NI术后各时间点2组大鼠FGFR3蛋白表达.结果 术前1d2组大鼠机械痛阈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3、5、7 d SNI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分别为(6.67±2.12)、(3.17±0.99)、(2.33±0.65)、(1.75±0.31),相应时间点sham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分别为(12.75±2.83)、(12.33±2.84)、(12.08±2.57)、(11.50±2.65),SNI组大鼠机械痛阈在各时间点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7d患侧脊髓背角GFAP阳性表达的细胞,FGFR3也呈阳性表达;术后1、3、5、7 d sham组大鼠脊髓FGFR3蛋白表达分别为(0.192 8 ±0.013 0)、(0.213 6±0.021 4)、(0.2946±0.025 1)、(0.2664±0.027 3),相应时间点SNI组大鼠脊髓FGFR3蛋白表达分别为(0.280 4±0.015 3)、(0.328 2±0.026 3)、(0.567 7±0.027 0)、(0.528 8±0.032 8),与sham组比较,SNI组脊髓FGFR3蛋白表达随时间增长而上调(P <0.05).结论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FGFR3表达下调并可能参与GFAP的激活,提示FGFR3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大鼠脊髓的表达变化。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和手术组(SNI),每组20只。使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方式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观察sham组和SNI组大鼠术前1 d以及术后1、3、5、7 d的行为学改变并检测2组大鼠的机械痛阈,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观察2组大鼠术后7 d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FGFR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共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NI术后各时间点2组大鼠FGFR3蛋白表达。结果术前1 d 2组大鼠机械痛阈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3、5、7 d SNI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分别为(6.67±2.12)、(3.17±0.99)、(2.33±0.65)、(1.75±0.31),相应时间点sham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分别为(12.75±2.83)、(12.33±2.84)、(12.08±2.57)、(11.50±2.65),SNI组大鼠机械痛阈在各时间点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7 d患侧脊髓背角GFAP阳性表达的细胞,FGFR3也呈阳性表达;术后1、3、5、7 d sham组大鼠脊髓FGFR3蛋白表达分别为(0.192 8±0.013 0)、(0.213 6±0.021 4)、(0.294 6±0.025 1)、(0.266 4±0.027 3),相应时间点SNI组大鼠脊髓FGFR3蛋白表达分别为(0.280 4±0.015 3)、(0.328 2±0.026 3)、(0.567 7±0.027 0)、(0.528 8±0.032 8),与sham组比较,SNI组脊髓FGFR3蛋白表达随时间增长而上调(P<0.05)。结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FGFR3表达下调并可能参与GFAP的激活,提示FGFR3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测脊神经根结扎(SNL)大鼠脊髓背角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记蛋白胶质细胞纤丝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以及BDNF清除剂TrkB/Fc对GFAP表达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取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SNL组(n=6)。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6天测定大鼠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末次测定后取腰膨大处脊髓背角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GFAP和BDNF的表达。另取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NL+安慰剂组和SNL+TrkB/Fc组(n=6),其中对照组仅行鞘内置管术;SNL+安慰剂组和SNL+TrkB/Fc组分别在行SNL术前,予鞘内注入PBS或TrkB/Fc 10μL,术后1次/d×6 d,每次注药前1 h测定50%PWT,末次给药后1 h取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GFAP的表达。结果术后第1~6天,SNL组手术同侧后肢50%PWT均较术前基础值显著下降(P<0.01);术后第6天,SNL组手术同侧脊髓背角BDNF和GFAP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NL+TrkB/Fc组大鼠手术同侧50%PWT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同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活化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对SNL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缝隙连接蛋白pannexin1(PX1)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模型大鼠脊髓背角上的表达变化.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50只 ,分为对照组(WT组 ,n=10)、假手术组(sham组 ,n=10)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SNI组 ,n=30).SNI组20只大鼠于术后3、5、7、14 d(n=5) ,WT、sham组于术后14 d(n=5)取脊髓腰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X1表达变化 ,另20只大鼠于术后7 d取脊髓腰段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脊髓背角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SNI组中10只于建模前进行鞘内置管 ,术后7 d分别向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 μL(SNI+NS组)或甘珀酸(CBX)20 μL(SNI+CBX组) ,再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SNI组脊髓背角内PX1表达增多 ,并随时间增强 ,明显高于WT、sham组(P<0 .05);7 d后SNI组脊髓背角内GFAP表达较WT、sham组明显增强(P<0 .05);SNI+CBX组GFAP表达较SNI+ NS组明显下调(P<0 .05).WT、sham组脊髓背角的PX1蛋白和G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缝隙连接蛋白PX1可能参与了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 ,提示其在因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脊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4):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CCI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CCI组和P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CI)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P组在术后经鼠尾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10 mg/(kg·d),连续3 d;S组、CCI组在相同时点经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于术前1 d、术后4、7、14 d测定热痛阈、机械痛阈。于术后14 d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1 h后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脊髓中环氧合酶-2 (COX-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CCI组和P组术后4 d、7 d、14 d时热痛阈、机械痛阈明显缩短(P<0.05),术后14 d时脊髓背角GFAP表达明显增加(P<0.05),脊髓中COX-2、IL-1β及TNF-α含量升高(P... 更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阿米替林对分支选择结扎模型(spared nerve injury,SNI)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程度的影响.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A)、SNI模型组(B)、单纯给药组(C)、SNI模型+药物干预组(D),经腹腔分别给予0.2 ml生理盐水(A、B)、10 mg/kg阿米替林(C、D),每日2次.术后1、3、5 d取L3~L6脊髓,分别进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GFAP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和半定量RT-PER检测,同时观察机械痛阈值改变.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大鼠饥械痛阈值随时间下降明显(P<0.05),GFAP蛋白表达(0.38±0.24,0.84±0.31,1.36±0.43)和mRNA表达(0.55±0.14,0.86±0.16,1.32±0.32)随时间逐渐增强;C组各项指标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D组大鼠给药后3、5 d机械痛阈值停止下降[(4.5±1.5)、(4.9±1.4)g],GFAP蛋白(0.79±0.25,0.77±0.23)和mRNA(0.63±0.06,0.64±0.17)表达较A组略增高,但不及B组(P<0.05).结论 阿米替林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发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半定量检测L5神经根结扎(SNL)大鼠脊髓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亚基(NMDAR1)与γ-氨基丁酸B受体2亚基(GABABRz)表达的变化,探讨NMDAR1与GABABR2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结扎L5神经根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SNL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采用yon Frey纤毛测定两组大鼠的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值),并在阈值最低点取脊髓腰膨大部,采用Western印记法半定量检测NMDAR,与GABABR2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SNL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PwT值均显著下降(P值分别<0.01、0.05),并在术后8 d降至最低点.术后8 d,假手术组术侧与健侧脊髓NMDAR1和GABABR2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NL组术侧NMDAR1的表达较健侧及假手术组术侧均显著增高(P值均<0.01),而GABABRz的表达则较健侧及假手术组术侧显著下降(P值均<0.01).结论 SNL 诱导大鼠机械痛敏行为的发生,SNL大鼠脊髓中NMDAR1与GABABR:表达的变化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髓大麻素受体2(CB2R)与小胶质细胞激活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采用脊神经结扎(SNL)创建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C57/BL小鼠60只随机分为六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NL)、模型+ CB2R激动剂组(SNL+AM1241)、模型+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组(SNL+Min)、模型+CB2R小干扰RNA组(SNL+siRNA)、模型+CB2R小干扰RNA+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组(SNL+siRNA+Min)。Western blot测定小鼠脊髓CB2R蛋白表达,Von Frey测定各组小鼠机械性痛阈变化,免疫荧光观察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PCR测定小鼠脊髓内炎症因子释放,电生理技术观察CB2R激动剂对脊髓背角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的影响。结果 同Sham组相比,SNL小鼠脊髓CB2R表达明显减少,痛阈降低,小胶质细胞激活明显增强,且炎症因子释放增加;鞘内注射CB2R激动剂或小胶质细胞抑制剂后,同SNL相比SNL+AM1241、SNL+Min组痛阈增加,小胶质细胞激活减弱且炎症因子有所减少;而siRNA干扰CB2R表达后同SNL相比,SNL+siRNA小鼠痛阈降低,小胶质细胞激活明显增强,且炎症因子释放增加,同时鞘内注射Min逆转siRAN介导的变化。电生理结果显示AM1241显著增强脊髓背角sIPSC频率和振幅,而Min持续灌流抑制AM1241的效应。结论 CB2R通过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神经炎性反应并增强抑制性电活动,从而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清除剂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Fc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期大鼠的脊髓背角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BDNF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期中的作用.方法:取36只成功鞘内置管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Ⅰ组为对照组,未行神经根结扎(SNL)术,未给药;Ⅱ组为SNL组;Ⅲ组为SNL+磷酸盐缓冲液组;Ⅳ组为SNL+米诺环素组,Ⅴ组为SNL+氟代柠檬酸组;Ⅵ组为SNL+TrkB/ Fc组.各组均于SNL术后7d鞘内给药,每日1次,连续5d.分别于SNL术前1h、首次给药前1h及末次给药前1h测定大鼠的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并于末次给药后3h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手术同侧脊髓背角的BDNF表达水平.结果:除Ⅰ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在SNL术后第7天的50%PWT均较术前1h显著降低(P值均<0.01).连续用药5d后,Ⅴ、Ⅵ组的50%PWT均较术后第7天显著升高(P值均<0.01),Ⅱ、Ⅲ、Ⅳ组维持期给药后脊髓背角BDN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值均<0.01),Ⅴ、Ⅵ组显著低于Ⅱ组(P值均<0.01),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能显著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期大鼠脊髓背角BDNF的过表达,进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而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对维持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作用甚小.BDN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觉过敏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5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应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大鼠坐骨神经、不结扎,治疗组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其他三组鞘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7 d。于术前1 d和术后3、7 d采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机械痛阈、热刺痛仪测定热痛阈,术后7 d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GFAP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脊髓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  结果  治疗组术后3、7 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 < 0.05),但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 < 0.05)。模型组和治疗组脊髓GFAP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 < 0.05),但治疗组脊髓GFA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5)。模型组和治疗组脊髓TNF-α、IL-1β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 < 0.05),但治疗组脊髓TNF-α、IL-1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5)。  结论  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可明显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痛敏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GFAP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背根神经节受压(CCD)致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大鼠模型的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6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假刺激组、NPP+假刺激组、NPP+rTMS组,每组成功纳入12只.假手术+假刺激组和NPP+假刺激组大鼠上午、下午均接受假刺激,NPP+rTMS组大鼠上午接受假刺激,下午接受高频rTMS(大脑皮质M1区,20 Hz).在CCD致NPP模型建立后第8天开始对大鼠进行rTMS真刺激或假刺激干预,连续11 d.rTMS干预前后用von Frey纤维丝和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分别测定机械痛阈和自发痛.在造模后第20天取大鼠左侧L4~L5节段背根神经节(DRG)及脊髓背角和血清标本,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RG和脊髓背角中卫星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脊髓背角中突触后致密区95(PSD-95)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因子IL-18和TNF-α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假刺激组相比,NPP+假刺激组大鼠机械痛阈降低,DRG中GFAP表达增加,脊髓背角中GFAP和PSD-95蛋白表达均增加,血清中IL-18、TNF-α水平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大鼠对A、B箱均无偏爱.而NPP+rTMS组(即高频rTMS干预后)大鼠上述改变与NPP+假刺激组相比均被逆转,且大鼠对B箱产生明显偏爱(P均<0.05).结论 高频rTMS可能通过抑制DRG中卫星胶质细胞活化、抑制脊髓背角中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突触连接形成及改善炎症微环境,缓解CCD导致的大鼠NP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肉毒毒素A(Btx-A)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①sham saline组,行假手术,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②sham Btx-A组,行假手术,腹腔内注射Btx-A(30 U/kg);③CCI saline组;④CCI Btx-A(15 U/kg)组;⑤CCI Btx-A(30 U/kg)组;其中③~⑤组制作CCI模型.各组皆于术后即刻腹腔给药,于术前和术后1、3、5、7、14天观察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刺激反射潜伏期的变化.结果 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大鼠术后第4天形成稳定的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腹腔给予肉毒毒素A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刺激反射潜伏期与sham saline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腔给予肉毒毒素A能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转运体-1(GLT-1)的含量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紫杉醇处理组(B组)和紫杉醇溶剂组(C组),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隔天注射2mg/1 000g体重的紫杉醇,C组隔天注射与B组容积相等的紫杉醇溶剂二甲基亚砜。每天检测大鼠的机械缩足阈值(MWT)。注射的第5d、7d、9d各组均处死5只大鼠,取脊髓背角组织,采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GLT-1的表达。结果 B组大鼠的机械缩足阈值在注射第6d时显著降低(P<0.05),并且明显低于A、C组(P<0.05)。A、C两组的MWT值无变化。B组大鼠GLT-1的表达在注射第5d起明显低于A、C两组(P<0.05)。B组大鼠的GLT-1/β-actin的比值与机械缩足阈值呈显著性正相关(r=0.820,P<0.05)。结论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敏明显增加,脊髓背角GLT-1表达下调,GLT-1可能参与了紫杉醇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是慢性疼痛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旨在观察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中延髓背角A1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并探究其引起中枢敏化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眶下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infraorbital nerve,ION-CCI)组。分别于造模前1 d及造模后第1、3、7、10、14天进行大鼠面部机械痛阈、热敏潜伏期测定。疼痛行为学检测完成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延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对GFAP、补体3(complement 3,C3)/S100A10、4’, 6-二脒基-2-苯基吲哚(4’, 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进行免疫荧光共定位分析。取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并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二氢红藻氨酸(dihydrokainic acid,DHK)组。DHK组加入1 mmol/L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抑制剂DHK,使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2/AM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和BN50730对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大鼠痛敏和脊髓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PAF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鞘内置管,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12只;SNL组,12只,制作SNL模型;DMSO(0.1%二甲基亚砜生理盐水,5μl)对照组、BN52021(100 μg/5μl)治疗组、BN50730(100 μg/5 μl)治疗组和BN52021(100 μg/2.5 μl)+BN50730(100 μg/2.5μl)治疗组,每组6只,制作SNL模型,DMSO对照组和3个治疗组鞘内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第7天测各组大鼠机械缩爪阈值和辐射热缩爪潜伏期,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脊髓PAF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c-fos的表达.结果 SNL神经损伤诱发大鼠触觉异常痛敏和热痛敏,机械缩爪阈值和辐射热缩爪潜伏期下降(P<0.05),脊髓PAF含量升高(P<0.05),脊髓c-fos表达增强(P<0.05);BN52021和BN50730明显减轻大鼠触觉异常痛敏和热痛敏并抑制脊髓c-fos的表达增强(P<0.05).结论 内源性PAF可能参与SNL神经损伤疼痛机制,PAF的两类结合位点均介导痛觉信号传导,PAF受体拮抗剂可应用于治疗SNL神经损伤诱发的慢性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L5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组织中Rap1a的表达及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L5脊神经结扎法制备SNL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n=6)、SNL模型组(n=30)、生理盐水组(n=6)、Cont-shR组(n=6)、Rap1 a-shR组(n=6)、雷帕霉素组(n=6),经由鞘内注射法处理后,采用Von-Frey纤维丝法检测大鼠机械痛阈值,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中Rap1a的表达、mTOR活性及自噬水平.结果 SNL大鼠脊髓组织中Rap1a的表达水平较生理盐水组显著上升,机械痛阈明显降低(P<0.05).Rap1a shRNA腺病毒感染后,SNL大鼠机械痛阈明显升高(P<0.05),大鼠脊髓组织及分离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细胞自噬标志分子LC3-Ⅱ/LC3-Ⅰ值升高,p62表达水平下降,细胞自噬水平增加,且mTOR活化水平降低(P<0.05).细胞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作用后,星形胶质细胞及SNL大鼠脊髓组织细胞自噬水平均明显增加,SNL大鼠的机械痛阈显著升高(P<0.05).结论 神经损伤引起的Rap1a高表达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这一过程可能与Rap1a对mTOR信号通路及星形胶质细胞自噬水平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拮抗剂TrkB/Fc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期脊髓背角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BDNF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2只,行鞘内置管,建立L5神经根结扎(SNL)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仅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L5神经根者为假手术.根据手术类型及注射药物的不同分为7组,每组6只:I组,对照基础值组,鞘内置管成功大鼠,不用任何药物;Ⅱ组,鞘内注射1 g/L TrkB/Fc 10μL+SNL组,观察TrkB/Fc对SNL大鼠的作用;Ⅲ组,鞘内注射l g/L TrkB/Fc 10μL+假手术组,观察TrkB/Fc对假手术大鼠的作用;Ⅳ组,鞘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10μL+SNL组,使用溶剂PBS作为对照组,观察溶剂对SNL大鼠的作用;V组,鞘内注射PBS 10 rμL+假手术组,观察溶剂对假手术大鼠的作用;Ⅵ组,鞘内注射8 g/L米诺环素10μL+SNL组,观察米诺环素对SNL大鼠的作用;Ⅶ组,鞘内注射8 g/L米诺环素10 pL+假手术组,观察米诺环素对假手术大鼠的作用.分别于术前1 h、末次给药前1 h用von Frey纤维丝以up-down法测大鼠的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末次给药后3 h取手术侧腰膨大段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BDNF.结果 末次给药前1 h,Ⅳ组的50%PWT较术前1 h明显降低(P<0.01),其余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末次给药后3 h,Ⅳ组术侧脊髓背角BDNF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值均<0.01),而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BDNF拮抗剂TrkB/Fc均能有效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发生,疼痛发生期脊髓背角BDNF的表达增高可能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模型大鼠脊髓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磷酸化是否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调节作用,研究nNOS磷酸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只暴露脊神经,不结扎;实验组:制作SNL模型,鞘内注射钙依赖性蛋白激酶Ⅱ(phosphorylated calcium/calmodulin dependent kinaseⅡ,p-CaMKⅡ)抑制剂KN93;阴性对照组:制作SNL模型,鞘内注射DMSO;模型组:制作SNL模型,不给药?于术前1 d?术后1~5 d以及鞘内给药后1~4 h测定机械痛阈值?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腰段脊髓组织p-CaMKⅡ?nNOS与p-nNOS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共沉淀以及免疫荧光实验检测nNOS与其接头蛋白CAPON是否具有相互作用?结果:SNL可导致大鼠机械疼痛阈值降低(P < 0.01),脊髓组织p-CaMKⅡ的表达增加(P < 0.05),p-nNOS的表达下降(P < 0.05),髓鞘内注射KN93可反转神经结扎所致的上述趋势;nNOS与其接头蛋白CAPON在大鼠体内存在相互作用,nNOS的磷酸化能降低其与CAPON的相互作用强度?结论:nNOS的磷酸化参与了SNL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维持,p-CaMKⅡ通过对nNOS的磷酸化,降低nNOS与其接头蛋白CAPON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强度,针对nNOS的磷酸化信号途径的治疗可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机械痛阈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探讨BDNF参与疼痛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安慰剂组、BDNF组、BDNF+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组(BDNF+氟代柠檬酸组)及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抑制剂组(BDNF+ K252a组),每组6只.予鞘内注入药物,1次/d×7 d.每次注药前1h测定50%机械缩爪阈值(50% PWT);末次给药后1h取脊髓腰膨大,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胶质细胞纤丝酸性蛋白(GFAP)及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结果 BDNF组大鼠后肢50% PWT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给药后第7天,BDNF组大鼠脊髓腰膨大GFAP和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BDNF+氟代柠檬酸组和BDNF+K252a组50% PWT和GFAP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 K252a组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可能通过磷酸化TrkB受体使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进而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林智平 《医学争鸣》2009,(24):2944-2946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大鼠后爪趾部切口疼痛模型的疼痛行为和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100只,雌雄各半,建立大鼠疼痛模型,选择造模成功模型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七氟醚处理组(n=40).分别于术前,术后6h,24h,3d,5d各随机选取10只大鼠,计算累计疼痛评分及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取L4~6脊髓,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变化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两组的累计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在术后先降低后逐渐升高.七氟醚处理组的阈值于术后5d恢复至正常,而对照组的阈值在术后5d仍低于正常.与对照组相比较,七氟醚处理组同侧脊髓背角的GFAP染色虽轻度增强,但未出现明显的峰值.结论:七氟醚则可能通过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来减弱术后的机械痛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