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特征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膨胀的影响。方法 271例接受PCI术及IVUS检查患者,根据IVUS检查结果分为非钙化组(n=101)、钙化组(n=170),钙化组根据临床表型又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n=123)、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47)。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血管造影和IVUS检查结果,分析支架膨胀不全的影响因素。结果 钙化组患者当前吸烟、多支血管病变比例高于非钙化组(均P<0.05)。PCI术中钙化组旋磨术(RA)、切割球囊(CB)应用比例明显高于非钙化组(均P<0.01),非顺应性球囊(NCB)扩张压力高于非钙化组(P<0.01),支架长度明显长于非钙化组(P<0.01)。SAP组斑块长度、斑块负荷、最大钙化弧度指标高于ACS组(均P<0.05)。ACS组血栓性病变比例高于SAP组,且靶血管存在明显正性重构(P=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浅层钙化弧度(OR=2.093,95%CI:1.144~3.829,P=0.017)和支架长度(OR=5.371,95%CI:1.696~16.534,P=0.023)与支架膨胀不全密切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最大浅层钙化弧度和支架长度与支架膨胀不全密切相关。IVUS对冠脉钙化病变特征判断、PCI术中指导及支架膨胀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糖代谢异常对非靶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 分析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多变量回顾分析研究(RIPPER)中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并在12~24个月复查CAG的冠心病患者病变进展多变量数据,共1 108例患者第1次CAG记录到至少1处冠状动脉非靶病变,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方法分析2次造影病变程度。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非靶病变进展定义:病变冠状动脉先前有≥50%狭窄,其直径减少≥10%;或先前有<50%狭窄,其直径减少≥30%。根据是否出现非靶病变进展分两组,比较两组间人口学特征、临床和实验室检验、QCA分析结果,评估非靶病变进展危险因素。 结果 1 108例中264例(23.8%)有靶病变进展(进展组),844例无进展(无进展组)。进展组患者男性比例明显高于无进展组[80.3%(212/264)对 74.3%(627/844),P=0.047],随访期C-反应蛋白(CRP)、基线期餐后2 h血糖均明显高于无进展组[1.18 mg/L对0.80 mg/L,P=0.026;8.33 mmol/L对 7.90 mmol/L,P=0.016],非靶病变数明显多于无进展组(P<0.001)。两组间其他糖代谢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期餐后2 h血糖(OR=1.082,95%CI=1.029~1.138,P=0.002)、非靶病变数(OR=1.741, 95%CI=1.447~2.094, P<0.001)为冠心病患者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基线期餐后2 h血糖每升高1 mmol/L,非靶病变斑块进展风险提高8.2%,非靶病变数每增加1枚,非靶病变斑块进展风险提高74.1%。 结论 基线期餐后2 h血糖升高、非靶病变数是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吴立洲  刘汉山  蔡炜 《武警医学》2014,(6):560-561,565
目的探讨放疗剂量对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4例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根据放疗剂量大小分为〈50Gy组(n=20),51~60Gy组(n=24)和〉60Gy组(n=20),观察比较各组局部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经随访〈50Gy组局部控制率68.5%,5年生存率42.1%。51~60Gy组局部控制率达到82.5%,生存率达60.9%。两组对比在局部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51—60Gy组和〉60Gy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51—60Gy剂量的放疗能保证良好的局部控制率,提高患者总生存率,建议临床在选择放疗剂量时以51—60Gy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2013年因可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校正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血流计帧法分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法对慢血流患者的各个临床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慢血流组伴高脂血症的比例(39.28%),高于对照组(26.67%,X2=1.047,P〈0.05),吸烟比例(64.3%)显著高于对照组(30.0%,X2=6.82,P〈0.01)。慢血流组与对照组比较:胆固醇(5.05±0.77)mmol/L vs(4.65±0.71)mmol/L(P〈0.05),红细胞压积(65.4±9.21)%vs(58.6±8.56)%,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慢血流组血浆NO的浓度低于对照组,ET-1的浓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4.04±36.45)μmol/L和(148.61±39.45)μmol/L,(P〈0.05);(139.08±29.17)ng/L和(112.79±27.53)ng/L,P〈0.001;慢血流组NO/ET-1为0.90±0.27,低于对照组1.28±0.28,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O/ET-1(OR=4.181,95.0%CI 2.12-8.26,P=0.000)、Hct(OR=6.079,95.0%CI=2.501-14.778,P=0.000)、高脂血症(OR=12.348,95.0%CI=4.57-25.56,P=0.026),吸烟(OR=13.242,95.0%CI=3.52-23.68,P=0.035)。结论: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在高原地区慢血流患者中同样存在,高脂血症、吸烟、HCT的增加;NO/ET-1比值的减少,共同参与了慢血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高原地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CTA评分系统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6~24 h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早期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53例急性BAO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32)、预后不良组(n=21)。采用后循环侧支循环评分(pc-CS)、后循环(pc)-CTA侧支评分、基底动脉BATMAN评分,对血管内介入术前患者CTA影像进行评估。 结果 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取栓前和出院 NIHSS 评分、pc-CS评分、pc-CTA评分、BATMAN 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CTA评分≤1.5分(OR=0.468,95%CI=0.231~0.946,P=0.035)、pc-CS评分≥4.5分(OR=2.183,95%CI=1.233~3.865,P=0.007)、BATMAN评分≥4.5分(OR=2.461,95%CI=1.320~4.588,P=0.005),均为急性BAO患者血管内治疗后90 d良好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pc-CS 评分、pc-CTA评分、BATMAN 评分预测良好临床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6(95%CI=0.632~0.901)、0.814(95%CI=0.697~0.931)、0.869(95%CI=0.763~0.975)。结论 pc-CS评分、pc-CTA 评分和BATMAN 评分均能独立有效地预测血管内治疗急性BAO患者90 d临床结局,其中反映血栓负荷及侧支代偿的BATMAN 评分似可更准确地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评价贫血与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91例接受DCB治疗的股腘动脉ASO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患者是否存在贫血分为贫血组(n=36)和无贫血组(n=55)。对比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再狭窄危险因素。 结果 91例患者平均年龄(70.76±7.51)岁,男63例。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DCB 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80.2%。共有18例患者发生再狭窄,其中贫血组12例(33.3%),无贫血组6例(10.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9);再狭窄组贫血患者占比(66.7%),大于无再狭窄组(32.9%)(P=0.009);贫血组患者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66.7%)显著低于无贫血组患者(89.1%)(Log-rank 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OR=5.297,95%CI=1.179~23.800,P=0.030)、重度钙化(OR=12.213,95%CI=1.806~82.579,P=0.010)是股腘动脉ASO患者DCB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贫血与股腘动脉ASO患者DCB术后再狭窄风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比较MWA和肝切除术(HR)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计算机辅以人工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有关数据库中关于MWA与HR治疗CRLM患者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日期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5日。由2名评估人员独立的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3软件做出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其中回顾性队列研究8篇,病例对照研究3篇,随机对照研究2篇。共计1 470例患者包括MWA组662例,HR组808例。meta分析表明,MWA组与HR组的1年(OR=1.09,95%CI=0.69~1.73)、2年(OR=1.04,95%CI=0.72~1.52)、3年(OR=1.07,95%CI=0.83~1.38)、5年(OR=0.78,95%CI=0.57~1.05)生存率及1年(OR=0.66,95%CI=0.41~1.07)、3年(OR=0.87,95%CI=0.61~1.25)、5年(OR=0.77,95%CI=0.47~1.26)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HR组患者相比,MWA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短且治疗费用低,严重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WA与HR治疗CRLM患者疗效相仿,且MWA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但未来仍需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通过iMap-血管内超声(IVUS)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与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筛选2018 年1月至 2020 年 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完成iMap-IVUS分析的ACS患者89 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脏CTA检查,测算EATV。根据EATV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H组,≥86 cm3,n=47)和低水平组(L组,<86 cm3,n=4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AG和iMap-IVUS影像学结果。 结果 H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酐(Cr)、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均高于L组(P<0.05);冠状动脉斑块含钙化成分明显少于L组(P=0.002),坏死核心明显多于L组(P=0.007),且薄纤维帽斑块(TCFA)发生率显著高于L组(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ATV(OR=2.465,95%CI=1.35~4.50,P=0.002)是TCFA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iMap-IVUS分析证实,ACS患者EATV升高与易损斑块有良好相关性,可作为预测TCFA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大动脉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IVT)后血管内取栓术(EVT)治疗(桥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桥接治疗组(n=64)和单纯EVT治疗组(n=71)。根据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桥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桥接治疗组与单纯EVT治疗组相比,侧支循环更丰富[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SITN)分级3.13±0.54对2.27±1.22,t=4.463,P=0.035];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率(mTICI血流分级2b~3级)稍高(67.2%对52.1%)、出血转化比例稍高(42.2%对40.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治疗组出院mRS评分0~2分比例(54.69%对36.62%,χ2=4.436,P=0.039)、3个月mRS评分0~2分比例(64.06%对43.66%,χ2=5.628,P=0.025)显著高于单纯EVT治疗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DWI梗死体积(OR=0.723,95%CI=0.254~1.698,P=0.032)、侧支循环(OR=6.062,95%CI=1.563~26.971,P=0.012)、血管再通程度(OR=0.091,95%CI=0.024~0.489,P=0.035)和EVT术前IVT(OR=9.514,95%CI=1.832~35.245,P=0.008)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EVT术前IVT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综合评估入院DWI梗死体积、侧支循环、血管再通程度及是否行IVT有助于预测EVT治疗预后,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与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发病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自2005年9月至2007年2月莱芜市医院CAP住院患者210例(年龄≥65岁),并与同期住院(±2d)、性别、年龄(±5岁)相匹配的210例非肺炎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RR=1.4,95%CI1.23~2.18,P=0.0005)、吸烟(RR=1.7,95%CI1.3~13,P=0.019)、充血性心脏病(RR=1.6,95%CI1.36~2.8,P=0.0003)与老年人CAP的发生高度相关。结论慢阻肺(COPD)、吸烟及充血性心脏病(CHF)是诱发老年人CA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生化指标与股腘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股腘动脉CTO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随访1年期间是否发生ISR,将患者分为ISR组(n=67)和非ISR组(n=56)。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生化指标与术后发生ISR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相关指标对术后发生ISR的预测效能。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ISR组与非ISR组相比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升高(8.7 fL对8.5 fL)、总胆红素(TB)降低(9.8 μmol/L对12.4 μmol/L)、三酰甘油(TG)升高(2.4 mmol/L对1.5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是术后IS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ROC分析TB对股腘动脉CTO病变支架植入术后发生ISR的预测能力,结果显示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49.3%,截点值为8.60;根据截点值分组,TB<8.60组ISR发生率显著高于TB≥8.60组(81.0%对40.7%,P<0.001)。 结论 TB可能是股腘动脉CTO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ISR的保护因素,MVP和TG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是否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12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TO患者。运用Rentrop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有侧支循环组(99例)和无侧支循环组(26例);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慢性肾病是CTO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OR=5.22,P=0.021)。结论合并慢性肾病的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相对危险是不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5.22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2评分与责任血管狭窄的相关性.以及侧支循环对TIA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84例TIA患者人院时的ABCD2评分及脑血管DSA影像学资料,根据ABCD2评分,分为≥4分组和<4分组;根据DSA影像学结果,分为责任血管狭窄≥50%组和<50%组,评价ABCD2评分与责任血管狭窄的相关性,以及侧支循环对TIA后2 d内脑卒中风险的影响.结果 ①责任血管狭窄率≥50%组与<50%组比较,年龄≥60岁者所占比率高[分别为52.7%和27.6%,X2=4.87,OR值=2.928,95%CI(1.109,7.733),P=0.027],既往有缺血性卒中史者所占比率高[分别为29.1%和6.9%,X2=5.555,OR值5.538,95%CI(1.176,26.087),P=0.018].②责任血管狭窄率≥50%组与<50%组比较,ABCD2评分≥4分者所占比例高[分别为45.5%和20.7%,X2=5.001,OR值=3.194.95%CI(1.125,9.070),P=0.025].③责任血管狭窄率≥50%组TIA患者2日内卒中发生率高于狭窄率<50%组(分别为36.4%和2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8,OR值=1.500,95%CI(0.562,4.006),P=0.417].④责任血管狭窄率≥50%组TIA患者2 d内卒中风险与持续吸烟、ABCD2评分≥4分相关,侧支循环开放使2 d内腩卒中风险降低,[OR值=0.179,95%C1(0.051,0.624),P=0.005].结论 ①年龄及既往缺血性卒中史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②ABCD2评分≥4分与责任血管狭窄≥50%相关.③责任血管狭窄率≥50%组中,持续吸烟、ABCD2评分≥4分使TIA患者2 d内脑卒中风险增加;侧支循环开放使TIA患者2 d内脑卒中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4.
张一鹏 《西南军医》2013,(2):138-14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O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OP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经骨密度测定确诊的OP患者298例(OP组)和健康体检者298例(非OP组)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O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性别、年龄、BMI、钙营养摄入、动物蛋白摄入、饮用牛奶、居住地、工作环境、运动量、吸烟、饮酒、绝经年龄、糖尿病、骨折史与OP的发生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2.194,95%CI:1.358~3.544)、钙营养摄入(OR=0.524,95%CI:0.341~0.805)、运动量(OR=0.529,95%CI:0.294~0.951)、骨折史(OR=1.764,95%CI:1.053~2.955)、BMI(OR=0.575,95%CI:0.364~0.908)、动物蛋白摄入(OR=1.689,95%CI:1.159~2.461)、饮酒(OR=1.694,95%CI:1.097~2.618)与OP发生强相关。结论 OP受多种因素影响,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善生活环境,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坚持锻炼是预防OP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对不典型肝脓肿(AHA)和单发肝转移瘤(SHM)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3年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6例AHA和48例SHM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和Gd-EOB-DTPA增强MRI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AHA的独立预测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独立因素及其联合预测AHA的诊断效能。结果 AHA组多见DWI非环形高信号(33/36)、肝胆期病灶边缘非缺损区(32/36)(OR=9.308,95%CI 2.508~34.537);SHM组多见DWI靶样高信号(22/48)、肝胆期病灶边缘缺损区(36/48)(OR=24.000,95%CI 7.031~81.921;P均<0.05)。DWI非环形高信号(OR=5.467,95%CI 1.206~24.789)、肝胆期病灶边缘非缺损区(OR=18.611,95%CI 5.254~65.922)是诊断AHA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比较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中三维路图和常规间接门静脉造影引导门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连续121例接受TIPS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TIPS术中门静脉穿刺导引方式分为三维路图组(研究组,n=42)、常规间接门静脉造影组(对照组,n=79)。采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两组患者间技术/血流动力学成功率,门静脉穿刺次数、穿刺时间、X线透视剂量,成像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分析图像质量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技术成功率和血流动力学成功率均为100%。 两组门静脉穿刺针数、穿刺时间、透视剂量、穿刺相关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0.61、0.55、1.00)。研究组门静脉成像辐射剂量(63.1±23.3) Gy/cm2低于对照组(209.9±49.5) Gy/cm2(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门静脉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研究组(tau-b=0.79,P<0.01)、对照组(tau-b=0.71,P<0.01)图像质量,均与门静脉穿刺导引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对照组图像质量与穿刺透视剂量呈负相关(tau-b=-0.2,P=0.02)。结论 三维路图和常规间接门静脉造影均能成功导引TIPS术中门静脉穿刺,但三维路图导引辐射剂量更低,可有效减少患者所受射线辐射。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利用CTA技术探讨不同胸痛性质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冠心病出现概率的差异性。方法:将3001例门诊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胸痛患者纳入分析,搜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及传统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其中,415例(13.8%)有典型心绞痛(A组),840例(28.0%)有不典型心绞痛者(B组),1746例(58.2%)有非心绞痛性胸痛(C组)。分析和比较3组患者在冠脉钙化积分(CAC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及冠心病等方面的差异。结果:A组中CACS中位数为0分(上、下四分位数为0、49分),B组中为0分(上、下四分位数为0、33分),C组中为0分(上、下四分位数为0、23分),三组间CAC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9.896,P=0.007)。A、B、C组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出现率依次为49.6%(206/415)、43.7%(367/840)和39.9%(697/1746),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3,P=0.001)。A、B、C组中冠心病的出现率依次为22.9%(95/415)、18.6%(156/840)和15.5%(270/1746),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85,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典型心绞痛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OR=1.530,95%CI:1.207~1.940,P<0.001)及冠心病(OR=1.762,95%CI:1.328~2.33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典型心绞痛为冠状动脉CTA显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颈动脉支架置入(CAS)术后30 d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接受CAS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稳定斑块组(A组,19例)及易损斑块组(B组,38例),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及术后30 d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稳定性与术后30天不良事件的关系。 结果57例患者术后30 d发生不良事件10例(17.54%),其中稳定斑块组1例,易损斑块组9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4例(7.01%)。术后严重不良事件3例(3/57,5.26%)均为B组患者,其中急性脑梗塞2例,颈动脉溃疡斑块破裂渗血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8.789,95%CI =1.648~214.220,P=0.018)、易损斑块(OR=21.806,95%CI= 1.278~372.177,P=0.033)及应用开环型支架(OR=14.645,95%CI= 1.407~152.417,P=0.025)为CAS术后30 d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结论CAS术后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与易损斑块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全身辐射剂量代谢的影响因素,为辐射防护提供指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至9月于3家三甲医院住院的72例DTC术后患者[男性27例、女性45例,年龄15~75(42.79±14.23)岁]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23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4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5例。根据服用131I后48 h全身辐射剂量是否达到安全标准将患者分为安全组(48 h全身辐射剂量≤23.30 μSv/h)和危险组(48 h全身辐射剂量>23.30 μSv/h),比较各因素对全身辐射剂量代谢的影响。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各单因素及多因素联合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最佳临界值及诊断效能。 结果 危险组和安全组比较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2 h摄碘率(t=?2.56,P=0.01)、24 h摄碘率(Z=?2.07,P=0.0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Z=?2.83,P=0.01)、游离甲状腺素(Z=?2.70,P=0.01)、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χ2=6.80,P=0.01)、甲状腺超声提示是否存在甲状腺残留组织(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等6个指标显著影响了131I治疗DTC术后患者的全身辐射剂量代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摄碘率[OR=1.27(95%CI:1.03~1.57)]和Tg水平[OR=2.51(95%CI:1.21~5.20)]对全身辐射剂量代谢有影响(P=0.03、0.01),24 h摄碘率和Tg水平越高的患者其48 h全身辐射剂量达到安全水平的可能性越低。24 h摄碘率+Tg水平(联合指标)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65~0.87)、灵敏度为94.87%、特异度为46.88%、最佳临界值为?0.71。 结论 24 h摄碘率和Tg水平是131I治疗DTC术后患者全身辐射剂量代谢的影响因素,利用这两个因素建立联合指标进行辐射剂量评估可为调整患者住院时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特征联合临床病理指标的列线图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0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 038例乳腺癌患者(共1 099个肿块)的超声图像及病理资料,按检查时间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并制作列线图,利用验证组数据及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肿块最大径(OR=1.906,95%CI 1.397~2.609,P<0.001)、纵横比(OR=0.425,95%CI 0.284~0.634,P<0.001)、边界(OR=0.373,95%CI 0.267~0.520,P<0.001)、Adler血流分级(OR=3.188,95%CI 2.049~5.107,P<0.001)、病理类型(OR=2.975,95%CI 1.759~5.267,P<0.001)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状态(OR=1.43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