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肠型腺癌的临床症状、病理特征、诊疗过程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例确诊鼻腔鼻窦肠型腺癌的影像学、组织学、免疫组化,同时结合文献总结鼻腔鼻窦肠型腺癌病理诊断要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肉眼观肿瘤组织比较破碎,低倍镜下,坏死及肉芽组织背景中,癌组织大部分呈乳头状生长,部分呈腺样及不规则管状生长,偶见巢状区域;高倍镜下,癌细胞中度异型,胞质嗜酸,空泡状及杆状核,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癌细胞弥漫表达CDX2、Villin,强弱不等表达CK20,少量弱表达SATB2,不表达CK7和MUC2、Ki-67增殖指数约70%。结论 鼻腔鼻窦肠型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鼻腔鼻窦的非唾液型腺癌,早期鼻内镜手术切除患者预后较好,乳头状亚型相对其他组织学亚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对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5例,透明细胞腺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子宫内膜腺体失去极性,细胞核变大、变圆、核仁突出,染色质粗或呈空泡状,同时子宫内膜间质消失,代之为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常有炎性反应。子宫内膜样腺癌多数累及浅肌层,皆无转移。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是最常见的亚型,应注意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肝样腺癌(HA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发生于乙状结肠的肝样腺癌,观察其组织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总结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患者男性,31岁。乙状结肠隆起型肿物,大小4 cm×3 cm×2. 5 cm。镜下见低分化腺癌,肿瘤全部为肝样分化区域,无典型腺癌区域;瘤细胞在肠壁内弥漫浸润性生长,大部分区域呈实性片状分布,细胞中等大小,分化差,异型性明显,胞质淡嗜伊红色,部分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似幼稚的肝细胞,可见瘤巨细胞;部分区域瘤细胞排列呈梁索样,细胞多角形,胞质嗜酸性,核仁明显,似肝细胞癌,胞质内外可见散在分布、数量不多、大小不一的圆形或卵圆形淡嗜酸性均质半透明体;局部瘤细胞分化极差,核分裂象多见,局灶20个/HPF,局灶见假菊形团样结构;肿瘤间质局部血管丰富,可见坏死及广泛脉管内癌栓,并见脂肪变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及CK18(+),vimentin、SALL4部分(+),GPC-3灶状(+),GATA-3、Villin小灶(+); CK20、CDX-2、p504S、PSA、CK7、PAX-8、CD56、Syn、Cg A、Dog-1、CD117、S-100、CD30、Desmin、Myo-D1、TFE-3、SMA、Melan-A、Calretinin、D2-40、WT-1、HMB45、h-caldesmon、Hepatocyte、FIL-1、h CG及AFP(-); LCA(-,淋巴细胞+),CD34(-,血管+),CD31(-,血管+);Ki-67阳性指数25%。特殊染色:肿瘤细胞PAS(+)。最终诊断:乙状结肠肝样腺癌。结论结、直肠肝样腺癌是一种罕见类型的腺癌,是结、直肠腺癌中的一种特殊亚型,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特点,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及与转移性肝细胞癌、卵巢肝细胞样癌、肝细胞型卵黄囊瘤及胎儿型胃肠道腺癌等鉴别。该肿瘤转移及复发率高,预后差,应手术扩大切除并进行必要的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放、化疗效果不明确。目前对该病认识不足,易误诊,需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胃肝样腺癌为一种罕见的、以具有肝样分化区为特征的特殊病理类型胃癌,早期易发生浸润与转移,预后极差[1]。其发病率为0.20%~0.70%[2],占新发胃癌的0.30%~6.63%[3-4]。因具有肝细胞癌(HCC)的分化特点,使胃肝样腺癌能像HCC一样分泌甲胎蛋白(AFP)、α1-抗胰白酶(α1-AAT)及α1-酸性糖蛋白(α1-AAG)。大量研究显示,胃肝样腺癌常伴有不  相似文献   

5.
<正>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一种胆道上皮分化的肝内恶性肿瘤~([1])。胆管细胞癌大多呈腺癌表现,甲状腺样胆管细胞癌为ICC的罕见亚型,全球仅2篇文献报道~([2,3])。本文为国内首次报道,旨在提高对此特殊类型胆管细胞癌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2015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的甲状腺样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复习HE及相关免疫组化染色切片,并随访病人。患者女性,55岁。因反复  相似文献   

6.
答:诞腺肌上皮瘤是良性肿瘤,由肌上皮细胞构成,以往认为是多形性腺癌的一种亚型,Batsakis认为肌上皮瘤是一种单形性腺癌。其生物学行为与多形性腺瘤不同,肌上皮瘤的复发率低,不易发生癌变,预后较好。为此WHO1990年在诞腺肿瘤的分类中列为独立的肿瘤。肌上皮瘤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较复杂,肿瘤细胞可表现为浆细胞样、梭形细胞、透明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浆细胞样呈片块状或散在,细胞呈椭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充满嗜伊红均质样物,核大而圆,偏位,染色较深;电镜下胞荣内含5~6urn的肌微丝,呈散在分布。梭形细胞呈束状或旋涡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胰腺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01—2020-06-30上海长海医院诊治的3例胰腺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3.33岁。肿瘤分别位于胰尾、胰体及胰头。均无肝炎感染史,无血清甲胎蛋白升高。影像学检查分别考虑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及胰腺癌。病理形态均由含大量嗜酸性细胞质的多边形大细胞构成,并表达肝细胞免疫组化标记物,其中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并侵犯十二指肠。随访截止,3例患者均存活且无复发。结论胰腺肝样腺癌是一种罕见的胰腺癌病理亚型。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诊断高度依赖病理。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式。血清甲胎蛋白低值可能提示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8.
1985年Ishikura等[1]首先报道了1例胃腺癌具有肝细胞癌样分化,并且在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检测出AFP的增高,故而首次将这种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样分化特征的原发性胃癌单独提出诊断为胃肝样腺癌(hi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HAS).此后,不断陆续有胃肝样腺癌的病例报告.2009年我院收治胃肝样腺癌1例,现报告如下,并就该病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BV相关性淋巴上皮瘤样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通过HE、免疫组化染色、EBER原位杂交检测,对3例EBV相关性淋巴上皮瘤样肝内胆管细胞癌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7.3岁,肿瘤大部分由分化好的腺癌组成,伴间质显著增生;其中一例伴有未分化的癌,瘤细胞界限不清,呈合体状,瘤细胞胞质丰富,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易见。两种肿瘤成分间质内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并浸润肿瘤细胞间。免疫组化:CK7、CK19及Villin(+),CK20、CDX2、Hepatocyte、Arginase-1、AFP、Glypican-3及CD34(-),Ki-67约20%~30%(+);原位杂交检测EBER(+)。结论 EBV相关性淋巴上皮瘤样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胆管癌亚型,其形态学独具特征,确诊需要结合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检测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ALL4在消化道肝样腺癌中的表达。方法收集西京医院2015—2018年诊断为肝样腺癌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随访,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15例肝样腺癌患者,14例为男性,平均年龄59岁,主要发生于胃窦及贲门、胃体部。12例患者同时发现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5例患者转移至肝脏。术前患者血清AFP水平仅2例升高。镜下同时具有腺癌区域和肝样分化区域,肝样分化区域形态类似肝细胞癌,肿瘤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呈实性或梁索状排列,并可见丰富的血窦。上述病例均不同程度的表达AFP(4/15)、Hepatocyte(9/15)和Glypican-3(8/15)。进一步研究发现SALL4在15例肝样腺癌中有8例阳性表达,而对照组10例肝细胞肝癌仅1例灶性表达,差异显著。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8个月,2例死亡,4例失访,中位生存期13个月。结论肝样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和预后差的特征,SALL4在肝样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细胞癌,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mucinous adenocarcinoma)是肺腺癌的一种少见亚型, 与非黏液腺癌(non-mucinous adenocarcinoma)在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影像、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预后和治疗等诸多方面均不相同。肺黏液腺癌主要起源于支气管基底细胞和黏液细胞, 肿瘤细胞呈杯状或柱状, 胞浆富于黏液, 核位于基底, 常见特征性的跳跃式贴壁型生长模式, 其最主要的分子改变是KRAS突变。  相似文献   

12.
<正>肿瘤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约820万患者死于肿瘤[1],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肿瘤致死人数已增加至880万。由于肿瘤患者预后不良,肿瘤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目前在肿瘤的治疗中越来越提倡个体化治疗,这也使得肿瘤的亚型分类更加受到关注。黏液性腺癌是腺癌的一种亚型,其肿瘤组织中至少有一半体积是由细胞外黏蛋白构成。黏液性腺癌的发生主要与黏蛋白的异常表达、染色体的不稳定性、微卫星结构的不稳定性以及CpG岛的超甲基化相关联。随着对肿瘤发生机制探索的不断深入,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对胃肝样腺癌的认识。方法:将本院2例和国内报告的97例胃肝样腺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①临床特点:男性中老年多见。②多发于胃窦。症状无特异性,以上腹部闷痛、腹胀、黑便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血清AFP阳性率59.8%。③诊断:钡餐及胃镜可诊断胃癌,由于胃镜下所取组织少,术前确诊胃肝样腺癌较困难.仅占胃癌的9.3%,术后病理诊断是关键。④病理组织学上可见肝癌样区及腺癌区。肝癌样区AF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占88.7%,AAT阳性表达占91.7%,ACT阳性表达占93.8%。⑤治疗与预后:以根治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胃非肝样腺癌差。结论:胃肝样腺癌与胃非肝样腺癌均为胃上皮肿瘤,血清AFP阳性及免疫组化AFP染色阳性,有助于诊断胃肝样腺癌。而有肝癌样分化是胃肝样腺癌的主要病理特征,也是诊断胃肝样腺癌必不可少的依据。该病易转移至肝脏,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癌变并双侧卵巢转移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例子宫腺肌病癌变并双侧卵巢转移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44岁。因子宫肌瘤5年,下腹痛20余天入院。手术切除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巨检发现子宫肌层弥漫增厚并见多处灰黄色烂肉样组织溢出,子宫内膜较光滑,局部呈息肉样。双侧卵巢均见灰白色肿物,与卵巢组织界限不清。大网膜见多处灰白色结节。镜下子宫肌层见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多处子宫内膜腺体呈重度不典型性并浸润性生长,双侧卵巢均见多处癌灶,为子宫内膜样腺癌。输卵管外膜及大网膜均查见转移癌。结论本例子宫腺肌病和卵巢均发现子宫内膜样腺癌,但卵巢癌灶的生长分布不符合卵巢原发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特点,考虑卵巢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灶来自子宫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014年1月收集的1例肺原发性肝样腺癌的临床表现、大体及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等进行观察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64岁吸烟男性,因咳嗽、咯血8 d入院。肿物大体呈卵圆形,切面灰白,境界清楚;镜下具有肝细胞癌样和腺癌分化特征,间质可见丰富的血窦。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Hepatocyte、AFP、CK8/18、CK19、CK(pan)阳性;而CK7、CK14、CK5/6、TTF-1、CEA、Vimentin等阴性。结论肺肝样腺癌是原发于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诊断的确立主要依赖发现相似于肝细胞癌的形态(肝样结构),并通过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检测除外肝细胞癌等疾病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脂肪非典型钙黏蛋白1(FAT1)在肺腺癌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性肺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9例癌旁组织、21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组织,130例原位腺癌组织、178例浸润性腺癌组织中FAT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FAT1蛋白在4种组织内呈不同程度表达,在癌旁组织、AAH、原位腺癌、浸润性腺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9%(105/329)、100%(21/21)、100%(130/130)和100%(178/178),其表达强度呈递增趋势。在原位腺癌与浸润性肺腺癌之间FAT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FAT1在不同类型浸润性肺腺癌中的表达率以附壁型最高,腺泡型及乳头型,微乳头型及实性型最弱(P0.05),分别为87.1%(27/31)、80.1%(97/120)、55.6%(15/27),并且与脉管侵犯及胸膜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0.05)。结论 FAT1从正常肺组织到AAH再到原位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表达强度逐渐增强,可能是肺腺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潜在的癌基因。在实性及微乳头亚型中FAT1表达较低且患者生存时间最短,FAT1可能提示预后较差。因此,我们推测FAT1在肺浸润性腺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可能为肺浸润性腺癌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肺泡细胞癌是肺腺癌的一个亚型,是一种发生于肺外周远端细支气管或肺泡的原发性肺癌。有学者认为是一种少见的肺内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肺原发肿瘤的1.1%~18%。肺泡细胞癌具有不同的组织发生和生长方式,形态表现多样,影像学和临床特征不明确。本文报告2例影像学表现类似大叶性肺炎的肺泡细胞癌,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8.
胡艳萍  许丽娟  刘彤  崔莉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2):106-108,i007
目的 了解罕见的乳腺组织细胞 -肌母细胞样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技术 ,结合文献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析。结果 癌组织呈组织细胞 -肌母细胞样 ,癌旁散在分布反应性肉芽肿 ;瘤细胞体积大 ,胞质宽 ,富有泡沫状及嗜酸性颗粒 ,核仁明显。免疫组化染色GCDFP-15、CK7和EMA ,E cadherin,CD6 8、AB PAS部分细胞和CgA( ) ,actin、S 10 0、vimentin、ER、PR和Syn(- )。结论 乳腺组织细胞 -肌母细胞样癌十分少见 ,同时伴反应性肉芽肿及神经内分泌分化者更为罕见 ,GCDFP 15阳性支持其是大汗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需与纤维组织细胞病变、肌母细胞瘤 (颗粒细胞瘤 )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真核起始因子-4A(eIF-4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及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IF-4A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eIF-4A和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χ2=38.72、46.73,P〈0.01)。eIF-4A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有关(χ2=4.36-13.36,P〈0.05);Cyclin D1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24.73、5.24,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eIF-4A与Cyclin D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24,P〈0.01)。结论 eIF-4A及Cyclin D1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进展及淋巴转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eIF4A对Cyclin D1表达可能起调控作用,两者有望成为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胃肝样腺癌是原发性胃腺癌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样分化的一种胃癌。自Bourre等于1970年报道以来,国内只有零星病例报道。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情况,现就1990~1997年间两院所遇资料较全的5例报道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见表1。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