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建立在病理学基础上以消灭肿瘤为目标的战略,导致肝癌临床的重大进步,但距离攻克还有很大距离,为此21世纪仍面临重大挑战. 1 消灭肿瘤战略功不可没5 20世纪以消灭肿瘤为目标的疗法(手术、放化疗、局部治疗等)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进步;早诊早治又进一步大幅度提高了疗效.美国肝癌人群的统计,5年生存率由1975 ~ 1977年的4%,上升为1999~2005年的14%[1].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2018年世界癌症日主题为"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WE CAN,I CAN)"。活动旨在倡导新的方法促进国际各组之间的合作,加强癌症研究、预防及治疗等领域的进展,并在全球同步开展肿瘤防治的科普宣传,提高癌症早诊水平。中国抗癌协会作为国际抗癌联盟的会员单位,响应其号召,将在我国组织开展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重点内容包括:鼓励患者主动交流、勇敢面对疾病;科学制定健康选择;激励行为、采取行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协同抗癌等,以推动癌症防控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口市食管癌高危人群肿瘤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1 572例食管癌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肿瘤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知晓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癌症的常见种类、主要致癌因素、预防措施及警示症状等问题的知晓率较高,但有效预防措施至少可减少1/3的癌症(1.78%)、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根治1/3的癌症(3.18%)、食管癌有早期症状(2.29%)的知晓率比较低;癌症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3.80%,且不同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职业、家族史、健康宣教情况的高危人群,其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均不相同(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文化程度(专科及以上)、收入(10 000/年)、接受健康宣教等因素是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的有利因素(均P0.05)。结论食管癌高危人群对肿瘤防治知识的掌握不平衡,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健康宣教等因素影响人群对肿瘤防治知识的认知度,应积极开展公众健康教育以提高人群肿瘤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4.
关于肝癌治疗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肝癌各种疗法的5年生存率已接近高限,瓶颈主要是转移复发。20世纪肝癌治疗均以消灭肿瘤为目标,近年已转变为消灭和改造并举。在消灭肿瘤的基础上,出现了多种调变残癌和调变机体的办法,如合并应用细胞因子、抗炎剂、分子靶向治疗剂、全身性干预以及中医中药等。还出现了一些潜在的治疗途径,如小RNA等,一些"无关药物"(如治疗结核病的利福平)也可望用于肝癌治疗。实验研究表明,常规疗法常通过上皮-间质转化而促进转移,研究其干预是提高现有疗法疗效的一条捷径,但同时需要提防"过度治疗"。总之,消灭肿瘤仍然是基本的,而调变肿瘤和机体则是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半个世纪以来肝癌研究发生了很大变迁,概述了主要变迁和今后趋势。(1)肝癌高危险因素已变为HBV与HCV感染、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代谢内分泌和遗传因素,由此须调整预防措施。(2)美国、意大利和作者单位资料表明,肝癌预后的改善主要由于早诊早治,并继续成为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3)保守治疗格局在变,分子靶向治疗是一个趋势。"杀癌+杀癌"的联合治疗仍有发展空间,而"杀癌+改造"的模式更值得关注。(4)癌转移观念已有更新,如转移乃全身性问题,转移不是晚期现象,免疫炎症微环境影响转移,转移主要与肿瘤干细胞有关,转移潜能可双向变。为此应重视全身性干预,包括神经、免疫、内分泌、代谢等;关注肿瘤干细胞的"改邪归正";关注抗炎剂的应用;关注中医中药。(5)杀癌疗法负面问题的干预是提高现有疗法疗效的一条捷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站得高一点,看的远一点,有助推动事物发展。  相似文献   

6.
癌痛在肿瘤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中普遍存在,慢性癌痛又是癌痛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中包括癌症急性痛(损伤性诊断时出现、抗癌过程中出现)治疗失效者,癌症进行性发展(压迫、浸润、转移)所致躯体性、内脏性、神经性疼痛者,暴发性疼痛者(按时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个以癌症病友为主体的社团组织——武汉癌症康复会日前在汉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癌症病友、省市中西医肿瘤专家共聚一堂,以示庆贺。广东省生命之光俱乐部周小为会长专程来汉,表示祝贺,并详细介绍了该会组织癌症病友开展抗癌防癌活动的经验。 武汉癌症康复会有会员近200名,分布在武汉三镇,癌龄最长者已达18年。康复会成立后他们经常相聚,交流各自的抗癌经验,邀请专家举办防癌抗癌讲座、传授抗癌气功功法。他们说:“我们以切身  相似文献   

8.
进展期消化道肿瘤多以预后差著称,而早发现、早治疗的消化道肿瘤往往预后良好。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80%;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摘除早期结直肠肿瘤则可大大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及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是恶性肿瘤高发国家,在中国癌症已成为疾病死因之首。据统计,2000年至2011年间恶性肿瘤发病率增长明显,死亡率虽从2006年起有所下降,但肿瘤患者死亡例数从51090例增长至88800例,增长依然明显~([1])。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经历了70年发展,化疗作为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  相似文献   

10.
癌症所致非转移性神经疾病又称“副肿瘤综合征”或癌对神经系统的“远隔作用”。有关报道甚多,而癌性非转移性神经肌综合征(carcinoma of non-metastatic neuromuscular syndrome,CNNS)则最为常见和引人注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癌症非转移作用影响神经系统,其中50%病例的症状是在癌症确诊前出现。早在1888年,Oppenheim首先报道了癌症与神经肌肉异常有一定关系。1948年Denny-Brown报告2例癌症的远隔作用而致不能行走,并有严重感觉缺失。1958年以后Brain等把伴有癌症的神经综合征称为“神经肌病”。近年来神经生理和神经病理学研究将凡因癌症的“远隔作用”所引起的周围神经  相似文献   

11.
多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为"肥胖是癌症的病因"提供了大量的佐证。与肥胖相关的肿瘤包括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食管腺癌、肾癌、膀胱癌和甲状腺癌等。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发现体内多肽类激素如胰岛素、瘦素、脂联素等均有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和抗凋亡效应。此外,高雌激素及炎症反应等也在肥胖诱发癌症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足够证据表明,实行健康饮食和合理体育锻炼可以降低癌症发生风险。治疗手术肥胖和内脂素抑制剂也有一定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食物来源单萜类物质紫苏酮的抗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几十年的肿瘤化疗药物研究中 ,人们越来越多的将目光投向食物来源抗癌物质。 1 993年国际癌症机构设置了替代医学办公室 ,专门支持对疾病非传统疗法的研究 ,其中包括对食物来源抗癌药物的研究。食物来源单萜类物质紫苏醇是为数不多的已被证实既有癌症预防又有癌症治疗作用的物质之一 ,现已进入了临床一期和二期试验 〔1,2〕。现将紫苏醇的抗癌作用综述如下。1 紫苏醇的来源与代谢紫苏醇存在于柑桔、樱桃、薄荷等各种植物中 ,在哺乳动物、真菌等其他物种中不能产生。紫苏醇是植物甲醛戊酸代谢途径产生的十碳类异戊二烯物质 ,即 4异丙烯…  相似文献   

13.
癌痛在肿瘤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中普遍存在,慢性癌痛又是癌痛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中包括癌症急性痛(损伤性诊断时出现、抗癌过程中出现)治疗失效者,癌症进行性发展(压迫、浸润、转移)所致躯体性、内脏性、神经性疼痛者,暴发性疼痛者(按时应用阿片类药物过程中出现),心理性疼痛者(严重的焦虑、忧郁、悲观、绝望的情绪所致)。本文观察了21例中晚斯肝癌患者服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慢性癌痛的疗效,以探讨临床治疗中晚期肝癌慢性癌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开发肿瘤治疗的新药物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发生的基本机制是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失调,因此肿瘤治疗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大致可分为①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②诱导分化疗法,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③凋亡疗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④靶向治疗,从分子、蛋白、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和基因水平阻断肿瘤增殖,促进分化及(或)凋亡;⑤表观遗传和基因治疗,从基因水平改造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⑥免疫疗法,通过免疫机制消灭肿瘤细胞。现就上  相似文献   

15.
<正>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道,胃癌发病数已经超过103.4万[1]。中国作为胃癌高发地区,发病数及死亡数已各占全球总数的42.6%和45.0%[2]。探索胃癌发病机制中起关键调控作用的分子,并靶向干预,可起到有效的抗癌作用。近几年,关于以微小RNA(miRNA)为靶点诊治胃癌已成为肿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亮点,研究表明miRNA的异常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  相似文献   

16.
国际统一的胃癌TNM新分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TNM分期是描述肿瘤的解剖范围及相邻或远隔部位转移程度的简便方法。虽提倡40余年,但由于各家的分期标准和术语的含义不一,又几经修改,在应用和资料交流方面造成了一些混乱,直到晚近才渐趋统一。胃癌TNM分期的变迁过程,也经历了这样一段历史。最近,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抗癌  相似文献   

17.
我县于1992年在独山镇向阳村独庄村村民组的“沟洼荒田”进行综合治理,科学防治试点,现将近期效果报告如下。试点“沟洼荒田”系山丘地形,历史有螺面积13189m~2;地势低洼积水,杂草灌木丛生,虽多次进行灭螺处理,但反复较大。1987年发现钉螺回升后,以小环境改造(铲草皮堆封加药物喷洒)消灭钉螺,效果不够理想;加  相似文献   

18.
<正>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其患病率逐年递增。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全球癌症患病人数在未来20年内将会增加60%[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近10年来癌症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癌症患者生存周期日渐延长[2]。蒽环类药物(ANTs)如阿霉素等,具有抗肿瘤作用强、抗瘤谱广的特点,是临床治疗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其造成的心脏毒性严重降低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长期随访研究发现ANTs引起的心脏损害已超过肿瘤复发,成为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4]。  相似文献   

19.
<正>肿瘤的传统疗法(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患者的生存率低、肿瘤复发和转移仍然是有待攻破的难题。与传统抗癌疗法不同,肿瘤免疫治疗的靶标并不针对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而是针对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其中,使抗原抗体的高亲和性和T细胞的杀伤作用相结合,构建基于肿瘤特异性的嵌合抗原受体(CAR)的T细胞免疫疗法(CAR-T)发展非常迅速,通过基因转导使T淋巴细胞表达  相似文献   

20.
<正>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以影响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的发生与发展。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可以作为肠道中其他病原体或感染的屏障,并通过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来调节炎症。肠道菌群与肿瘤相关的肠道炎症有关,还可以调节宿主对抗肿瘤药物的反应。本文讨论肠道菌群的作用,及其在抗癌治疗中的协同作用。背景CRC在所有癌症中发病率居第三,死亡率居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