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改进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方法,提高肝星状细胞分离的纯度和活力。方法 SD大鼠在静脉注射1 ml含二氯亚甲基二磷酸盐的脂质体3 d后,用含100 U/ml肝素的D-Hanks液灌注肝脏10~15 min,改用含0.05%胶原酶溶液的D-Hanks液灌注25~30 min,将肝脏细胞悬液置于0.025%胶原酶、0.005%DNase Ⅰ的溶液中振荡消化30 min,细胞悬液过200目筛网,50×g离心2 min去除肝细胞,300×g离心10 min得到肝脏非实质细胞沉淀,将细胞悬浮于Nycodenz使终浓度为11.5%,1400×g离心17 min,吸取Nycodenz上层的细胞即为肝星状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鉴定细胞活力,自发荧光、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染色检测库普弗细胞。结果 肝星状细胞得率每只大鼠约3×10~7个,细胞活力在95%以上,初分离的肝星状细胞在328 nm激发光下自发蓝绿色荧光,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纯度达到90%,未检测到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阳性细胞。结论 建立了一种无库普弗细胞混杂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分离方法,可以用于原代肝易状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肝纤维化的概念: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将纤维化定义为胶原的过度形成,因为当时认为胶原是纤维化肝脏最突出的结缔组织成分,经过20多年的研究,目前认为肝纤维化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动态创伤-愈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肝脏中的多种ECM成分含量不断增加。有研究表明,肝硬化时肝脏Ⅰ、Ⅲ、Ⅳ、Ⅴ、Ⅵ型胶原分别为正常肝脏的8、4、14、8和10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用链酶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消化正常大鼠肝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以MTT比色法观察氧化苦参碱对肝星状细胞毒性作用,3H-TdR法观察氧化苦参碱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效应.结果氧化苦参碱浓度>10-5mol/1时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黎敏航  蔡碧莲  蒋云霞  罗伟生 《肝脏》2021,26(7):737-741,753
目的 研究体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被纤维化大鼠血清激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使用纤维化大鼠血清以及正常大鼠血清干预HSC 14 d后,提取两组HSC的全蛋白,使用label free的方法对其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采用非数据依赖型的采集方法,比较得出差异蛋白,使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数据库、...  相似文献   

5.
高血糖对大鼠肝纤维化及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大鼠肝纤维化及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66只,随机分为4组,A组和B组均采用STZ(链脲佐菌素)和CCl4(四氯化碳)诱导为肝纤维化并糖尿病模型。A组诱导成功不做处理。B组糖尿病诊断成立后,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次/d控制血糖。C组单纯利用CCl4(四氯化碳分析纯)诱导为肝纤维化模型。D组(空白对照组)常规喂养,不做处理。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包括鼠食消耗、毛发变化、活动指数),8周后处死,测量大鼠体质量、肝脏体积及重量,采集血液及肝脏标本,分析对比各组大鼠肝脏系数,HE染色后光镜下肝组织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内α-SMA表达。结果实验各组与对照组大鼠相比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肝脏系数明显增加(P<0.05),肝组织α-SMA表达均不同程度增强(P<0.05);其中A组的体质量减轻最明显,肝纤维化、肝脏系数增加最显著(P<0.05),肝组织α-SMA表达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相比体质量无明显减轻(P>0.05),肝脏系数无明显增加(P>0.05),而肝组织α-SM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可促进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及肝星状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6.
黄芪注射液对肝纤维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和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体外细胞实验: 用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0、25、50、100、200、400 mg/ml)作用HSC不同时间(24、48、72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其活化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SC增殖周期;溴乙锭/吖啶橙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SC凋亡。动物实验:用40%四氯化碳和5%乙醇制备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注射液组。黄芪注射液组和模型组在模型制备的同时分别给予黄芪注射液(800 mg·kg-1·d-1)和等渗盐水腹腔注射,第8周时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水平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组织LN的表达,苏木素-伊红、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在体外细胞实验中,与0 mg/ml组比较,黄芪注射液其它浓度组明显抑制了HSC增殖,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HSC增殖周期被抑制在G2-M期;黄芪注射液各浓度组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均未检测到HSC凋亡。在体内实验中,血清HA、LN含量:模型组分别为(114.3±25.6)μg/L和(78.8±11.7)μg/L,黄芪注射液组分别为(85.6±37.3)μg/L和(66.8±17.6)μg/L,P <0.05;肝组织SOD活性黄芪注射液组为(75.9±5.9)NU/mg,模型组为(49.6±5.7)NU/mg,P< 0.01;而MDA含量黄芪注射液组为(2.4±0.2)μmol/g,模型组为(3.7±0.4)μmol/g,P<0.01。显微镜下黄芪注射液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黄芪注射液组肝组织LN表达明显减少。结论黄芪注射液可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其机制除可直接抑制HSC增殖外,还有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减少LN产生,防止肝窦毛细血管化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库普弗细胞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化的库普弗细胞发挥吞噬、抗原提呈、释放细胞因子、免疫调节等功能,成为机体防御的重要屏障,同时也参与了肝脏的炎症损伤、纤维化的形成和降解等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周健  田德英  张振纲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16(3):160-161,163,T0001
目的:研究激动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探讨作用机制。方法:用CCl4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使用0.1%激动素溶液0.5ml.100g-1.d-1,背部皮下注射,治疗12周,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血清ALT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含量用RIA方法检测。肝组织学检查: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结果:激动素组ALT水平与模型组ALT水平分别为(57.40±17.49)U/L和(84.70±31.85)U/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激动素组LN和CⅣ含量分别为(29.25±6.67)ng/ml和(14.84±5.84)ng/ml,较模型组(37.18±10.06)ng/ml、(35.69±30.84)ng/ml明显降低(P<0.05);激动素组HA和PCⅢ含量分别为(136.25±76.83)ng/ml和(11.43±3.67)ng/ml,较模型组(168.55±56.19)ng/ml、(14.64±8.00)ng/ml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激动素组。结论:激动素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丹参素治疗肝纤维化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目的 研究丹参素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怍用机制。 方法 用猪血清制作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自第8周起给予丹参素组大鼠腹腔注射丹参素300 mg·kg-1·d-1,同时给予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相同体积的双蒸水腹腔注射。第12周动物实验结束时,除留取一只模型组大鼠用原位循环灌流法提取肝星状细胞(HSC)外,其余大鼠全部处死提取血清检测透明质酸(HA)以及取肝脏标本切片做HE、VG染色。以MTT法观察不同浓度丹参素对HSC的增殖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丹参素作用后HSC所处周期。 结果 丹参素干预组HA为(231.4±41.1)ng/ml,模型组(398.7±54.5)ng/ml,F=154.796,P<0.05。HE及VG染色示丹参素干预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细胞试验表明50、100、200 mg/L丹参素对HSC作用后的MTT值(A值)分别为1.60×102±8.17×10-4、1.10×10-2±1.41×10-3和6.75×10-3±3.30×10-3,细胞对照组A值为7.18×10-2±1.71×10-3,F=1154.221,P<0.05。 结论丹参素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防治怍用。其主要机制为丹参素对HSC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雌二醇对大鼠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7β—雌二醇(E2)可能在肝纤维化、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现探讨E2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瘦素(leptin)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多肽类激素,目前关于瘦素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研究较多,此文就瘦素与肝非实质细胞、细胞因子的关系及在肝纤维化发展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过程必经的一种病理组织学改变,而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增生是肝纤维化发生进展的中心环节.目前研究通过基因调控治疗及受体介导药物靶向肝星状细胞,可提高肝纤维化治疗的特异性,为临床应用开辟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过程中,促纤维生成和促纤维溶解因素不平衡导致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肝脏巨噬细胞和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脏纤维化的两个关键事件,两者形成一个复杂的调节纤维化平衡的网络。本文对巨噬细胞分泌的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功能及其对星状细胞的激活、不同表型和不同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免疫调节防治肝纤维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Liver fibrosis is characterised by excessive deposi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that interrupts normal liver functionality. It is a pathological stage in several untreated chronic liver diseases such as the iron overload syndrome hereditary haemochromatosis, viral hepatitis,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nd diabetes. Interestingly, regardless of the aetiology, iron-loading is frequently observed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Excess iron can feed the Fenton reaction to generate unquenchable amounts of free radicals that cause grave cellular and tissue damage and thereby contribute to fibrosis. Moreover, excess iron can induce fibrosis-promoting signals in the parenchymal and non-parenchymal cells, which accelerate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exacerbate liver pathology. Fibrosis regression is achievable following treatment, but if untreated or unsuccessful, it can progress to the irreversible cirrhotic stage leading to organ failure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here resection or transplantation remain the only curative options. Therefore,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iron in liver fibrosis is extremely essential as it can help in formulating iron-related diagnostic, prognostic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These can be implemented in isolation o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ent approaches to prepone detection, and halt or decelerate fibrosis progression before it reaches the irreparable stage. Thus, this review narrates the role of iron in liver fibrosis. It examine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by which excess iron can facilitate fibrotic responses. It describes the role of iron in various clinical pathologies and lastly,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and potential of iron-related proteins in the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s of liver fibrosis.  相似文献   

16.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是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家族的重要成员。近年来发现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密切,可从多方面影响肝纤维化的形成。通过干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是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中肝星状细胞内主要信号转导通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慢性刺激进行损伤修复反应时,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大量沉积的病理过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时产生ECM的主要细胞.细胞因子、氧化应激以及ECM的改变等外部因素通过一定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激活HSC.了解HSC活化的信号转导通路能从根本上为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思路和方法.目前研究较多的信号途径有TGF-β/Smad通路、MAPK通路、PI3K通路、JAK/STAT通路、NF-κB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通路等.本文简要综述了肝纤维化时HSC中主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0受体(IL-10R)表达及IL-10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肝纤维化(B组)和IL-10干预组(C组)。B组和C组以CCl4腹腔内注射构建肝纤维化模型,C组并予IL-10腹腔内注射干预造模。于第7周和第11周分别随机选取一批大鼠,分离肝星状细胞,抽提总RNA,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HSC中IL-10和IL-10R mRNA表达情况。结果病理组织学证实肝纤维化模型构建成功,原代HSC分离培养成功,IL-10干预可以减轻其肝纤维化程度。肝纤维化时IL-10和IL-10R的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有所增强,但随着肝纤维化进展,IL-10的表达逐渐减弱。IL-10干预可以使二者的表达上调,以第11周时变化最为显著。结论大鼠肝HSC可表达IL-10及IL-10R,IL-10可作用于HSC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