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京春  刘名名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1407-1409
目的 探讨尿管夹闭练习对脊柱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将我院脊柱外科择期手术需留置尿管的患者104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53例,对照组51例.实验组在拔除尿管前不给予夹闭尿管训练.告知及时拔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并告知拔管后及时排尿的必要性;对照组采用拔除尿管前夹闭尿管训练的方法,膀胱充盈...  相似文献   

2.
拔除留置尿管的时机对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114,自引:5,他引:109  
地225例留置尿管病人进行了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实验组118例在膀胱充盈时拔管,对照组107例在膀胱空虚时拔管,观察拔和宾第1次排尿量、排尿是否需要诱导。结果显示:两组排尿量无明显差异,实验组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膀胱充肥时拔除尿管比膀胱空虚时拔管优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病人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的选择时排尿的影响,避免尿管拔除后发生尿潴留再次重新留置尿管,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方法拔除留置尿管前先夹闲尿管,待膀胱充盈(450-550m1)后,病人有尿意时,用注射器抽净气囊内的水将尿管轻轻拔除.结果拔除尿管后患者能自行排尿,未有尿潴留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拔除留置尿管时机对排尿的影响.方法将450例留置尿管病人分成实验组236例,导尿管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对照组214例,在膀胱空虚时拔除.观察拔管后第1次排尿量、排尿时是否需要诱导两个指标.结果两组排尿量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比膀胱空虚时优越.  相似文献   

6.
张秀华  赵秋红 《现代护理》2002,8(10):752-752
目的 探讨拔除留置尿管时机对排尿的影响。方法 将 45 0例留置尿管病人分成实验组2 36例 ,导尿管在膀胱充盈时拔除 ,对照组 2 14例 ,在膀胱空虚时拔除。观察拔管后第 1次排尿量、排尿时是否需要诱导两个指标。结果 两组排尿量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实验组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比膀胱空虚时优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最低的最佳拔管方式.方法:将60例长期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拔尿管时,对照组排空膀胱后拔除尿管,试验组待患者尿意感明显有排尿需求时,用无菌注射器抽尽尿管球囊内的液体不拔管,臀下置便器让患者自行排尿,排尿时尿管一并滑出.结果: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更科学地提出了拔除留置尿管的操作方法,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理工作量,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人员知识的更新,有利于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留置尿管拔除后尿潴留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置尿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操作技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排尿困难以及危重患者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也是手术患者术前排空膀胱的必备工作。一旦病情稳定即可拔除尿管,让患者自行排尿,但在临床上,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在拔除尿管后患者仍不能自行排尿,出现尿潴留而重新置管,这样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也大大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几率,影响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赵冬梅 《全科护理》2012,10(20):1850-1850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病人留置、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2011年妇科手术留置尿管的460例病人,随机分成常规组和改良组,比较两组病人留置与拔除尿管时的感受、排尿成功率及尿道刺激症状。[结果]改良组留置与拔尿管时的不适感、尿潴留及尿道刺激症状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改良后留置与拔尿管的方法能有效减轻病人的不适,减少尿潴留及尿道刺激症状的发生,并有效降低重置尿管率。  相似文献   

10.
不同拔管方式对尿管拔除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戈君凤 《护理研究》2007,21(1):258-258
导尿和留置尿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尽管在留置导尿管期间做好个体化放尿、会阴冲洗、膀胱冲洗,但仍然有部分病人拔除导尿管后尿潴留、尿路感染,以致病人不能自行排尿或再次行导尿术,即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又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通过临床观察,对一同拔除导尿管的方式进行比较,认为利用膀胱冲洗后病人有尿意时即刻拔导尿管,比常规拔除导尿管对拔除后的不良反应影响小,效果良好,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脊柱骨折术后发生腹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Nomgram预警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骨科收治的31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腹胀将其分为发生组(n=64)和未发生组(n=254),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发生腹胀的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gram预警模型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共纳入318例脊柱骨折患者,经相关检测确认术后发生腹胀有64例,其发生率为20.13%;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显示抗菌药物、肠道菌群药、胃肠动力药、麻醉方式、低蛋白、低钾、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每天下床活动次数等资料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抗菌药物(OR=2.509,95%CI:1.321~4.766,P<0.05)、未应用肠道菌群药(OR=0.399,95%CI:0.210~0.760,P<0.05)、未应用胃肠动力药(OR=0.355,95%CI:0.185~0.685,P<0.05)、全身麻醉(O...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子宫颈癌患者的性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对215例子宫颈癌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子宫颈癌患者的性生活指数得分为(20.65±4.77)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化疗、职业、分期和居住地是子宫颈癌患者性生活质量的预测因子。结论 :子宫颈癌患者的性生活状况总体处于障碍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护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以有效改善子宫颈癌患者性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68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系统护理)与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6个月的SCIM-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系统护理应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The importance of accidental catheter removal (ACR) lies in the complications caused by the removal itself and by catheter reinsertion.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no studies have analyzed accidental removal of various types of catheter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of ACR for all types of catheters in the ICU.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脊髓损伤清洁间歇导尿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便利抽样选取某脊髓损伤病友俱乐部255例脊髓损伤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制自我管理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脊髓损伤清洁间歇导尿患者自我管理量表中疾病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间歇导尿行为管理及情绪管理和社会回归各维度得分分别为(40.458±9.122)分、(33.945±6.800)分、(36.709±8.736)分、(25.011±4.932)分;日常生活管理维度单题平均得分最高(3.772±0.755),情绪管理和社会回归维度单题平均得分最低(3.573±0.705)。间歇导尿时长、患病后家人的态度、自我效能感、职业是疾病症状管理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R2 = 0.135, F = 7.744, P < 0.001);自我效能感、间歇导尿时长、使用亲水涂层导尿管、并发症是日常生活管理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R2 = 0.173, F = 13.042, P < 0.001);自我效能感、间歇导尿时长、使用亲水涂层导尿管、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间歇导尿行为管理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R2 = 0.141, F = 10.259, P < 0.001);自我效能感、间歇导尿时长、并发症、近一周每日间歇导尿次数是情绪管理和社会回归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R2 = 0.282, F = 19.590, P < 0.001)。结论 脊髓损伤清洁间歇导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受诸多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针对其中可控因素,制定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 目的 通过对社区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者应用间隙导尿(IC)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康复专科护士制订IC规范及实施康复护理提供帮助。方法 对上海社区脊髓损伤康复的“中途之家”SCI神经源性膀胱者76例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IC应用情况和IC应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48.7%排尿方式应用留置导尿;21.6%采用叩击或腹压排尿;5.3%应用IC。影响IC应用的主要因素:92.1%SCI者担心引发尿路感染;88.2%SCI者担心增加尿道损伤几率;82.9%SCI者认为留置导尿比间隙导尿经济,长期IC耗材费用增加;69.7%SCI者认为IC操作麻烦;65.8%SCI者缺乏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56.6%SCI者认为SCI无法恢复而安于现状;21.1%SCI者对腹压排尿的危害不了解等。结论 康复专科护士根据影响SCI者应用IC的主要因素,制订适合SCI者的健康教育和IC操作规范,提高SCI神经源性膀胱者正确应用IC的认知状态,有利于SCI者正确使用IC,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SCI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更换硅胶导尿管的最佳时间。方法检索国内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研究对象为已发表的有关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硅胶导尿管更换时间研究的临床对照试验,观察指标为留置导尿管患者硅胶导尿管不同更换频率(每2周更换、每3周更换及每4周更换1次)下的泌尿系感染率。干预有效性的效应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结果共检索到11篇合格文献。Meta分析结果提示: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硅胶导尿管每2周更换1次与每4周更换1次、每3周更换1次与每4周更换1次发生泌尿系感染的RR值分别为0.51[95%CI(0.40,0.66),P0.001]、0.79[95%CI(0.58,1.08),P=0.14],每2周更换1次者泌尿系感染率明显高于每4周更换1次者,但每3周更换1次者与每4周更换1次者泌尿系感染率没有差异。结论结合硅胶导尿管的材料性质及其观察指标,根据临床最优原则,得出硅胶导尿管每4周更换1次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的预见性护理要点.方法 在1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预见性护理中,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同时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同时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加强康复训练.结果 通过各项预见性护理,1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中,有1例术后发生颈部血肿及时清除恢复顺利,1例肺部感染经综合治疗痊愈,1例低钠血症积极治疗后恢复正常.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良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能提高病人及家属的依从性及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及残障率,提高治愈率,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提高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37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编号,分为A组(常规组)、B组(注药组)、C组(循证组)各125例。A组采用常规拔尿管的方法,B组采用注药拔尿管的方法,C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拔出尿管,比较3组患者拔管时的疼痛程度及拔管后的首次自行排尿成功率。结果A组无痛23例,B组65例,C组103例,C组拔管时疼痛程度低于A组和B组,C组拔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成功率(88.8%)高于A组(32.8%)和B组(66.4%)。结论循证护理结合临床实践能提供最佳的护理措施,减轻留置尿管患者拔管时的疼痛,提高首次自行排尿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利伐沙班对脊柱创伤患者脊柱融合术后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 2020年1月我院外科接受脊柱融合术治疗的脊柱创伤10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排布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行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1次/d,1次1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14 d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 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等血液流变学均有一定程度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利伐沙班可以有效改善脊柱融合术后脊柱创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且未明显改变相关凝血功能,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