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卢岩 《中国药房》2008,19(2):157-159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问题。方法:阐述临床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的现状、法规及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肤过敏试验方法及判断标准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青霉素类抗生素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原药皮肤过敏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各类β-内酰胺类药物相互交叉过敏反应相关性研究,找寻各类β-内酰胺类药物相互交叉过敏反应比率。为临床合理选择β-内酰胺类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在2011年3月至5月期间住院的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青霉素与头孢类抗生素发生交叉过敏的的概率较低;头孢类抗生素与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相互交叉过敏反应的概率相对较高。结论对于有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且头孢皮试阴性的患者,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毛竹叶  李志 《中国药业》2007,16(12):25-2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各类药物之首。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主要抗原决定簇是由青霉噻唑酰基团与大分子结合所形成的,大多数青霉素类抗生素因具有此结构而被认为它们之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青霉素分子的其他部位也可以诱导免疫反应。侧链结构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欣春  陈海金  孔祥君 《中国药事》2002,16(11):667-66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式中具有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单环内酰胺类及其他非典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以其抗菌活性强、毒性低、临床疗效好等优点而广泛地用于临床 ,但由其引发的过敏反应却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安全 ,过敏试验的不规范亦困扰着医疗部门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口服制剂是否需要皮试看法更不一致。本文就此问题进行阐述 ,供大家商讨。1 青霉素类抗生素 (含青霉素复合制剂 ) :本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半合成青霉素临床应用青霉素类时 ,较多出现过敏反应 ,包括皮疹、药物热…  相似文献   

5.
β-内酰胺类是多种感染的首选抗生素。本文就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类型与诊断,以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间交叉过敏特点、治疗要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头孢匹罗抗菌活性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目前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种主要抗菌药.然而其疗效由于耐药菌株的扩散而受限.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有如下三种:(1)改变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的靶位点,降低药物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亲和力;(2)细菌细胞外膜渗透性降低;(3)抗生素分子被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简称β-lase)水解.  相似文献   

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非速发性过敏反应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青霉素类,所引发的过敏反应可以根据末次服药时间与过敏反应发生时间之间的间隔划分为速发型和非速发型过敏反应。前者在用药后1h内发生过敏,临床表现通常为荨麻疹、血管性水肿、鼻炎、过敏性休克等。非速发型过敏反应则发生于用药1h以后,主要的过敏症状为斑状丘疹或麻疹样皮疹。此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引起延迟表现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剥落性皮肤炎,急性广泛性发疹性脓胞症,严重者表现为史蒂芬强森症候群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相似文献   

8.
过敏反应是众所周知的,青霉素类用前要做过敏试验,头孢菌素和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则无相关规定[1],给临床工作带来了不便.  相似文献   

9.
论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交叉过敏反应、青霉素抗原决定簇,讨论影响青霉素皮内敏感试验的各种因素。认识应以抗生素本品制备皮试液进行敏感试验,既保证临床作药的绝对安全,又使仅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保留了应用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抢救治疗的机会。卫生行政部门亟需完善操作标准、统一方法,促进该类抗生类应用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等,为品种最多、研究进展最快、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大类药物.在世界抗生素市场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占主导地位.从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G上市至今将近60年的历史,由于长期大量的应用,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比较严重.细菌产生耐药性机制很多,包括靶位结构或亲和力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住改变、细胞膜主动外排系统及细菌产生灭活酶等.而产生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为了解决产酶耐药问题,近年来通过研制耐酶的药物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途径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开创了广阔前景.本文论述了β-内酰胺酶分类、生物活性及各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作用特点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主要品种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