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老年肺结核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老年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特点6方法统计两组在抗结核药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的发生率,对比两组间肝损发生率、肝损情况、引起肝损的原因、出现药物性肝损的时间及临床症状的差异,统计学处理用SPSS11.0软件,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实验组肝损发生率、ALT200U以上和合并黄疸的例数、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均较对照组升高,而ALT120—200U的例数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资料显示引起药物性肝损的原因中以利福平为主,出现药物性肝损的时间以2~4周为高峰,而引起药损的三种药物的构成比、出现肝损与时间之间两组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的肝损发生率高且肝损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出现的时间、程度及治疗后肝功恢复正常的时间。方法对54例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多出现在用药后4周内,以2—4周为最多,表现在胃肠道不适及ALT增高,经保肝药物治疗或调整抗结核药2周内肝功多能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肝功均可恢复正常,不会影响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抗痨药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文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7):929-929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防治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3例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多发生于用药的1~3周,HBsAg(+)者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结论对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4.
例1 先证者女,12岁,于10d前出现持续性上腹痛、恶心、呕吐来诊。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763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933U/L、总胆红素(TBIL)136.8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59.2μmol/L、碱性磷酸酶(ALP)359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358U/L、CA19-9500U/L、癌胚抗原(CEA)38.5μg/L,血糖5.4mmol/L。肝胆胰脾B超:胰头部占位并胆总管胰管扩张,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示:腺泡上皮腺癌。增强CT:胰头癌,胆总管胰管扩张。诊断为胰头癌。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副作用6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 了解抗结核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方法 对1990~1998年住院肺结核虱1848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副作用604例(32.7%),以肝损害、位听神经损害、血液学异常及胃肠反应为主(82.1%)。因副作用致终止治疗率14.6%,77%的副作用出现于给药的2个月内,血液学异常的50%以上在用药的3个月后出现。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常见,分布较广,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汤茂功  顾建军  刘东平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2):365+370-365,370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142例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半月后发生肝损害;85例在治疗1个月后发生肝损害,其中15例加服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好转,75例停服利福平、吡嗪酰胺加用保肝药物治疗后好转;52例停服抗结核药物、加用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好转。结论老年抗结核治疗易造成药物性肝损害,注意监测和及时处置,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结核病控制项目治疗方案对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有关问题,保障结控项目顺利实施。方法对1998—2002年结核病控制项目涂阳病人1654.例应用抗结核病药物致肝损害282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肝损害高发年龄在35—75岁(210例,74.5%),出现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改变的病人发生在2月内占90%。轻者不停用抗结核药物而加用护肝治疗,重者停用抗结核药物加强保肝治疗。282例中死亡1例,放弃治疗6例,余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完成抗结核疗程275例(97.5%)。结论掌握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对策,确保抗结核治疗方案顺利完成,保障患者生命,防止医疗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携带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38例,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肺结核患者36例,无乙肝病毒携带肺结核患者302例,对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BV携带结核患者有30.6%出现肝损害,而对照组只有15.9%。HBV阳性组在治疗前ALT分层统计,A组(男≤30U/L,女19≤U/L)与B组(男31~40U/L,女20~40U/L),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害分别为24.1%、57.1%。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病毒携带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易出现肝损害,肝功能ALT正常值上限(ULN)采用男30U/L,女19U/L较目前男女均为40U/L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螺旋藻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降低抗结药物肝损害,观察螺旋藻预防肝脏损害的作用。方法 螺旋藻与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螺旋藻胶囊3粒口服,每日3次,服用6个月。结果 螺旋藻治疗组6个月末肝损害发生率为2.4%,对照组为1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螺旋藻无毒副作用。结论 螺旋藻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可显著降低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梅华  钟小宁  柳广南  邓静敏  白晶 《内科》2008,3(6):843-844
目的探讨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例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31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15例;HBsAg(-)患者170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4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更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对合并HBsAg(+)的肺结核患者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王君和  张彩玉 《内科》2009,4(4):537-539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DILD)的临床特点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1月间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的4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结果192例患者中,43例肝功能异常,占22.4%。其中12例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继续原方案化疗,同时予护肝治疗,未再次出现肝损害,不必停抗结核药。有21例(占48.8%)病人更改方案,停抗结核药3例(占6.9%)。接受抗结核治疗192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者18例,其中7例出现肝损害,占38.9%,HBsAg阳性者药物性肝损害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多种抗结核药可引起药物性肝病;联合用药可增加药物的毒性;HBsAg阳性者抗结核治疗中易出现肝损害;在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早期发现药物性肝病,停用抗结核药物及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2.
老年肺结核抗结核药物肝损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特点。方法统计两组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及程度差异,统计处理用,。结果试验组肝损害发生率,严重程度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出现药物肝损害的时间以四周内为高峰,出现肝损害的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的肝损害发生率高且肝损害程度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采用双环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待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2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甘利欣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双环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都不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总共治疗两周,分别对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肝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其中相关指标包括AST(谷草转氨酶)、ALT(谷转氨酶1、Tbil(总胆红素),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两周治疗后,AST与AIJT相较于治疗前皆有明显改善,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研究组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同对照组相较差异性显著(P〈0.05),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Tbil上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组间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24/26),对照组则为73.08%(19/26),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采用双环醇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除了疗效好之外,在改善血清肝功能相关指标上也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防治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是结核病化疗的基本原则。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对肝脏都有一定的损害[1]。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需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联合用药易引起肝功能异常,表现为一过性单项转氨酶升高至肝细胞坏死,脂肪蛋白代谢障碍和黄疸等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早期发现,指导用药方式及时调整化疗方案则可避免其损害。并给与保肝治疗,确保化疗顺利,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住院确诊的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64例肝功能损害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入选病例均经胸片或CT以及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我所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165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治疗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最佳疗效。方法对于ALT在80~150单位之间且无临床症状者继续使用原治疗药物,并加用护肝降酶治疗,密切监测肝功能;对于临床症状明显或ALT升高在150单位以上的患者应立即停用对肝脏损害大的药物,并辅以保肝降酶治疗,待ALT转为正常时,再逐渐加用抗痨药物,每周复查肝功能。结果本组165例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虽然抗结核药物可引起严重肝损害,但只要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并适当处理是可以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并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的。临床上预防和早期发现药物性肝损害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对完成抗结核全程化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病例一:女,76岁,10余年前确诊有糖尿病,门诊复诊时因甘油三酯较高嘱其服用“苯扎贝特0.2tid”。20天后无其它诱因下出现全身酸痛伴尿液红色,以腰背、大腿前侧、肩背明显。无胸闷、肝区痛等不适。既往有“脑梗死”病史1年。尿隐血3+、尿蛋白+。查体:腰背、大腿前侧、肩背区叩痛(+)。血中性粒细胞比例77.14%,谷丙转氨酶302U/L、谷草转氨酶905U/L、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正常范围、尿素氮14.21mmol/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将71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358例)和对照组(358例)。2组均采用2HRZE(S)/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强化期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d,静滴连用2个月。观察2组患者强化期的肝损害情况及强化期结束时痰菌阴转率。结果治疗2个月肝损害的发生率,治疗组为10.06%,对照组为20.11%,有显著性差异(P〈0.05);强化期结束时涂阳病人痰菌阴转率,治疗组91.76%,对照组91.7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降低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同时不影响抗结核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可予宁与其他保肝药在预防抗结核药物中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进行比较分析。方法2004年龙岩市部分县(市、区)用可予宁保肝药对303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将303例分3组,1组为观察组,2组为对照组。均用项目治疗方案2HREZ/4HR,观察组95例全疗程用可予宁,对照(Ⅰ)组102例强化期用可予宁,继续期用护肝片,对照(Ⅱ)组106例全疗程用联苯双脂。结果服用抗结核药物同时加服可予宁和其他保肝药,服用可予宁组,发生肝损伤明显少于用其他保肝药。结论用可予宁保肝药明显降低因服用抗结核病药物引起的转氨酶升高,大大提高病人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刘红艳  张燕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45-2046
目的 探讨肺结核治疗中引起的肝功能异常的因素及其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 肺结核治疗期间肝损害除抗结核药物外,还与患者年龄、性别、营养不良、酗酒、肝病史及肺结核本身有关,根据肝损害程度保肝治疗疗效大多较好.结论 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预后佷重要,化疗要严密观察、定期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李梅华  钟小宁  柳广南  邓静敏  白晶 《内科》2008,3(5):688-689
目的 了解继发型肺结核患者短程化疗引起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215例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继发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肝功能正常者184例,占85.6%;异常31例,占14.4%。治疗后肝功能正常者151例,占70.2%;异常64例,占29.8%。(2)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时间:72.7%患者发生于治疗2周内,90.9%患者发生于治疗第1个月内。结论继发型肺结核患者抗癌治疗中易出现肝功能损害,加强护肝治疗,能保证肺结核病人化疗方案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