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监视下,非负重区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负重区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00年8月~2003年8月,对25例软骨缺损患者采用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技术,在关节镜下行相同关节内非负重区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作为移植组,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症状缓解及软骨愈合情况。同时回顾性分析25例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行局部刨削、钻孔减压后症状缓解情况及软骨缺损自行修复情况,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分别为98.65±9.87、96.98±8.94分。术后1年行膝关节MRI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术后获随访3~24个月。移植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良好,疼痛基本消失,术后1年复查MRI示原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光滑,移植物位置良好;术后2周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其中22例评分为0分,3例因活动后轻微疼痛评分为4分;术后3个月,24例评分为0分,1例评分为3分。对照组术后2周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为24.63±10.51分,同时诉感觉良好;术后3个月,评分为58.48±6.98分。各组手术前后及组间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后效果良好,创伤小,且能避免异体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及疾病传播,是修复软骨缺损的较好方式。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探讨。传统的关节内刨削、钻孔减压,对缓解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术(osteochondral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OAT)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8月-2005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OAT治疗23例股骨髁关节软骨缺损。男15例,女8例;年龄16~41岁。运动冲撞伤13例,跌伤2例,8例无明显诱因或外伤史。病程1~8个月。软骨缺损深度按照国际软骨修复协会标准分级:4级15例,3级8例。缺损范围2.0~4.0cm2。Lysholm评分(69.54&#177;12.36)分。结果术后切口I期愈合。1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3个月。术后6个月12例关节症状完全消失;2例剧烈活动后关节出现肿胀,1例上下楼梯时前膝偶有酸痛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24个月Lysholm评分(94.15&#177;9.2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OAT创伤小、能恢复关节面的曲度,是治疗小面积软骨缺损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修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关节镜下采用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技术治疗22例股骨髁负重区软骨缺损,从非负重区取出骨软骨柱移植到负重区缺损处,术后膝关节支具保护、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2例均获得随访12-30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2例活动后关节轻微疼痛,2例关节积血,1例关节活动剧烈后肿胀,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术后复查膝关节MRI提示受区软骨移植物位置良好,无脱落,软骨表面光滑平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86.46±10.31)分,较术前(53.62±9.58)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2,P〈0.001)。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修复软骨缺损的一种可靠方式。  相似文献   

4.
跖趾关节软骨移植修复掌指关节面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利用自体跖趾关节软骨移植修复掌指关节缺损的软骨面,为掌指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提供简便、可靠的方法。方法 1990 年以来,应用改良处理后的自体跖趾关节面软骨移植修复9 例11 侧掌指关节面,通过内固定、侧副韧带修复并提供适宜的生物力学和营养环境。结果 经6 个月7 年随访,关节活动度平均增加35-1°,供趾骨融合良好,成形术后关节活动度减少甚至强直,但无疼痛,对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 软骨面匹配良好,可靠的内固定、重建韧带、供区薄的软骨面和少的骨量及适宜的生物力学环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技术治疗伴局灶性软骨缺损的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伴局灶性软骨缺损的膝骨关节炎采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技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56个月,患者疼痛基本消失,膝关节活动良好。Brittberg-Peterson评分及关节液蛋白多糖,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复查膝关节MRI提示原缺损区软骨表面光滑,移植的软骨下骨愈合良好。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创伤小、疗效确切,是治疗伴局灶性软骨缺损的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使用自体骨软骨移植系统(0ATS)辅助复位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优势及疗效。方法对自2005-07-2011—12收治的46例Se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监视下采用OATS辅助塌陷处骨折复位及骨缺损处植骨。结果46例中3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6年,平均2.3年。末次随访时按照Neer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2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关节镜下使用OATS辅助复位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骨折塌陷部定位准确、复位完全、植骨充分及开窗后胫骨骨窗闭合完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非负重区正常软骨移植到负重区病损软骨部位,让其在受区发挥作用、改善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拟在关节镜监视下,取非负重区软骨自体移植替代负重区病变软骨.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效果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股骨髁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6例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关节镜下在其非负重区的软骨面上用专用器械凿取圆柱状骨软骨,移植至软骨缺损部位以修复缺损。术后行系统功能锻炼和MRI检查。结果随访7~20个月,患者关节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MRI显示原关节软骨缺损区表面平整,移植骨软骨位置良好。Brittberg-Peterson评分:13例0分,2例2分,1例1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能保持关节面曲度,可用于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9.
组织工程软骨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Zhang W  Lu S  Wang J  Zhang B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0):591-593,I119
研究用组织工程的方法进行差了软骨缺损修复的基本原理。方法取新生兔关节-干骺复后体软骨,胶原酶消化,将所获软骨细胞种入96孔板内几丁质纤维无纺布上。结果培养21天时形成“膜状软骨”,至110天时形成直径为4.4mm的“圆盘状软骨”。经Safran“O”ivs qc ygh pu 其基质富含蛋白多糖,原位杂交法 产其软骨细胞表达Ⅱ型胶原mRNA。将培养21天的“膜状软骨”移植于成年兔膝关节圆形全厚缺损  相似文献   

10.
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术治疗负重面关节软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mith Nephew镶嵌式骨软骨移植器,在关节镜下挖取膝关节非负重关节面骨软骨条,并将之移检修复膝关节负重面的局灶性软骨缺损。结果:手术15例,术后随访7—12个月,平均9个月,均达到优良效果。结论:自体关节骨软骨镶嵌移植术对关节负重面局灶性软骨缺损有较好、确实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关节镜下带骨软骨镶嵌移植修复软骨病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Huang H  Yin Q  Zhang Y  Zhang Y  Cao Z  Li J  Liu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9):662-664,T00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体同关节内带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治疗关节软骨病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美国戴安娜镶嵌式骨软骨移植器,关节镜下进行同关节非负重关节面提供骨软骨移植条块修复关节负重面的软骨病损。结果:手术15例,术后随访12-21个月,平均15个月,优良率达89.6%。结论:关节镜下同体同关节带骨软骨镶嵌移植对治疗关节应力性局限性软骨病及创伤性软骨缺损的45岁以下患者是一个效果确实、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修复猪膝关节骨软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猪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治疗股骨负重区骨软骨复合缺损的优缺点。方法: 采用德国Arthrex公司OATS软骨移植器械, 进行长枫杂交仔猪同关节非负重区骨软骨移植修复负重区骨软骨缺损。结果: 12周后发现骨软骨柱移植后存活良好, 移植软骨中心区无明显凹陷及退变, 甚至稍有凸起, 质地同正常软骨; 与周围正常软骨界限仍清晰, 交界区软骨整合差, 有明显裂隙存在; 骨软骨供区有明显凹陷, 为白色组织充填, 质软, 周围可见正常软骨退变。结论: 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具有移植软骨固定可靠、软骨细胞存活率高等优点, 但也有交界区整合差, 为纤维软骨修复等缺点。  相似文献   

13.
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距骨软骨或骨软骨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从同侧膝关节非负重面获取骨软骨柱,行自体移植修复距骨穹窿部局限性软骨或骨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距骨穹窿部软骨病损的患者,包括创伤后软骨缺损11例,剥脱性骨软骨炎9例和局灶性骨关节炎3例。踝关节镜下明确缺损的部位、大小,行关节镜下或加用关节切开移植术,缺损区清创后钻孔,自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钻取骨软骨小柱,利用骨软骨自体移植系统(osteochondralautografttransfersystem,OATS)的专用器械,采取压配固定技术将移植物植入受区的孔中,行单柱或多柱镶嵌式移植修复距骨软骨缺损。结果术后随访15~30个月,平均22个月。利用标准VAS(visualanaloguescale)尺子评估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从术前平均4.9±1.2降至术后0.8±0.1(P<0.001)。测量踝关节跖屈和背伸角度,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44.3°±5.8°增加到术后65.6°±11.2°(P<0.001)。按Mazur等方法综合评定踝关节的状况,评分从术前平均(51.7±8.6)分提高到(92.4±6.3)分(P<0.001)。术后MR检查提示修复的关节面平滑,移植物与周围组织结合良好。结论以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的骨软骨移植修复距骨局限性软骨或骨软骨缺损是一种疗效明显的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应用微骨折技术结合自体骨软骨碎屑样团块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 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微骨折组18只,实验组18只.制作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对照组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微骨折组利用微骨折技术制作网格状微孔;实验组在制作网格状微孔后在缺损表面填盖上碎屑样软骨团块.术后4、8、12周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Wakitani组织学评分、糖胺聚糖(GAG)含量测定 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缺损由透明软骨样组织填充,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基本恢复,修复的软骨组织在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方面均优于微骨折组和对照组.术后4、8、12周实验组Wakitani组织学评分平均分别为(5.0±1.0)、(6.7±1.5)、(13.0±1.0)分,微骨折组平均分别为(2.3±0.6)、(5.0±1.0)、(7.7±1.2)分,对照组平均分别为(0.0±0.0)、(1.3±0.6)、(1 7±0.6)分,实验组不同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微骨折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周实验组GAG含量平均分别为(6.25±0.31)、(13.11±0.21)、(16.23±0 66) μg/mg,微骨折组平均分别为(3.04±0.21)、(5.75±0.24) 、(7.03±0.21) μg/m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微骨折技术结合自体骨软骨碎屑样移植是一种治疗软骨缺损的新选择,其能够有效提高软骨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传统和复层高密度培养(复层培养)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8头猪16膝髌切迹上下共建立32个全层软骨缺损,右膝为空白和自体骨膜移植对照组,左膝为传统的自体骨膜覆盖下细胞注射移植组和自体骨膜覆盖下复层培养细胞移植组(上下缺损随机进入各对照和实验组)。术后5-6个月对缺损部位行大体、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采用O’Driscoll软骨组织形态学评分评价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结果四组的O’Driscoll软骨组织形态学评分分别为(3.14±1.95)分、(10.57±3.60)分、(16.29±2.63)分、(20.43±1.81)分,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缺损被少量的纤维组织覆盖;骨膜移植组被纤维组织和少量的纤维软骨修复,且与周围组织整合差。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注射组和复层培养组)缺损被塑形良好的修复组织覆盖,组织学、基质特殊染色示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和透明软骨,与周边软骨和软骨下骨整合良好。复层培养组修复组织的细胞形态、基质染色比注射细胞组更接近正常软骨。结论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可成功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扩增后的软骨细胞经短期复层培养更有利于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李光旭  李棋  李智尧 《中国骨伤》2012,25(11):923-927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25.8岁(17~43岁);运动损伤17例,意外摔伤6例,交通事故伤2例;平均病程3个月。8例慢性损伤患者均以膝关节不稳为主诉,急性损伤及亚急性损伤患者多以膝关节肿痛为主诉。术前轴移试验阳性15例,Lachman试验阳性25例,前抽屉试验阳性25例。KT2000仪器测量胫骨前移度比健侧增加(7.1±2.4)mm,Lysholm评分平均(40.0±5.4)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平均(3.2±0.7)分。在关节镜下以自体腘绳肌腱双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分别于前交叉韧带股骨及胫骨附着处建立2个骨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前内束及后外束;股骨侧以纽扣钢板悬吊固定,胫骨侧以干涉螺钉及拴桩双固定。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测量患者胫骨前移度,并以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术后均获2年以上随访,时间24~35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25例术膝轴移试验均阴性;Lachman征阴性23例,Ⅰ度阳性2例,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抽屉试验阴性21例,Ⅰ度阳性3例,Ⅱ度阳性1例,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T2000仪器测量患膝胫骨前移度,术后比健侧增加(2.0±0.5)mm(0~4mm),术后平移度较术前减小(t=22.35,P=0.0001);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85.0±4.5)分(80~98分),术后评分较术前提高(t=17.64,P=0.001);术后Tegner运动功能评分平均(7.5±0.2)分(6~9分),术后评分较术前提高(t=8.12,P=0.0005)。术后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改善。结论:自体腘绳肌腱双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轴移试验为阴性,能有效地恢复膝关节前向及旋转稳定性。双束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膝关节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关节镜下取自体肩胛冈肩盂植骨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取自体肩胛冈肩盂植骨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取自体肩胛冈肩盂植骨治疗27例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30.8岁(范围,19~50岁)。27例患者肩盂均有骨缺损,缺损体积为肩盂体积的10%~15%。初次脱位到手术时间为(24.1±15.8)个月。采用关节镜下取自体肩胛冈肩盂植骨治疗。术后患侧肩关节使用外展支具固定6周,6周后开始被动活动肩关节;术后10~12周开始力量训练;6个月后开始体育活动。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价肩关节及上肢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疼痛情况。CT三维重建测量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移植骨块的长、宽、高并计算骨块的吸收率。记录患者末次随访时的主观满意度。结果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8个月(范围,13~39个月)。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为(85.15±5.62)分(范围,76~94分),DASH评分为(13.39±5.51)分(范围,3.19~21.95分),VAS评分为(1.29±0.45)分(范围,1~2分);以上三个指标分别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活动度为:前屈上举153°±24°,体侧外旋38°±21°,内旋70°±21°,外展139°±18°。末次随访时,骨块吸收率为46.1%±20.6%(范围,24.0%~71.7%);肩关节无一例发生持续疼痛及再脱位,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患者满意度评价,19例非常满意,6例满意,2例一般。结论关节镜下取自体肩胛冈肩盂植骨治疗关节盂骨质缺损10%~15%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术后可恢复肩关节稳定性,显著提高肩关节功能,明显降低肩关节脱位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使用射频汽化修整残留半月板对病人术后膝关节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地纳入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病人采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射频修整术,对照组病人(34例)采用膝关节镜下单纯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对比两组病人术后48 h伤口引流量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51.15±22.69) ml、(63.24±23.45) ml,VAS评分分别为(1.45±0.50)分、(1.62±0.55)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4,P=0.610;t=0.259,P=0.613);所有入组病人术后的Lysholm评分为(91.58±5.78)分,均优于术前的(73.53±4.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2,P=0.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90.00±5.54)分、(92.79±5.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9,P=0.641)。结论 关节镜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出血量与使用射频汽化仪无关,无论是否使用射频汽化修整残留半月板,病人术后膝关节的功能都能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膝关节镜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导致膝关节镜手术疗效差或术后复发的技术因素,以提高对膝关节病变的认识和手术技能。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镜术后再手术特别是再次关节镜手术时的检查所见。1990年1月~2002年1月,由本人施行的2000余例膝关节镜手术中,有38例因初次膝关节镜术的适应证选择不当、疗效差或术后复发而再手术。38例患者于初次手术后3~108个月,平均(29.61±21.98)个月,进行再手术。初次手术年龄11~68岁,平均(45.8±12.9)岁。男12例,女26例;左膝13例,右膝25例。原发疾病包括骨性关节炎21例,滑膜炎7例,半月板损伤及其它病变10例。再手术的症状包括疼痛、机械性症状或肿胀。再手术方式仍优先选择关节镜,方法同初次手术。对于滑膜炎较严重者选择开放性滑膜切除术,对X线检查提示至少有两个间室关节间隙显著狭窄的年龄适宜的患者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再手术包括膝关节镜术2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10例,开放性滑膜切除术4例。软骨剥脱、滑膜病变残留或滑膜炎复发、以及漏诊半月板损伤是再手术中见到的主要病变。9例重度骨性关节炎和1例类风湿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1例骨性关节炎、2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和1例反应性关节炎行开放性滑膜切除术。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疼痛、机械性症状和肿胀消失。结论膝关节镜术的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保守治疗无效的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关节镜微创治疗效果和关节镜微创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1995年8月至2002年8月对进行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时年龄>40岁、手术已超过4年的64例中、重度KOA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时患者平均年龄为(52.6±8.2)岁;男2例,女43例;左膝35例,右膝29例.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阳性和阴性体征、术中软骨损伤和伴随手术情况,以及膝关节临床评分系统(KSS)评分.综合分析患者年龄、接受治疗情况、术前X线片改变、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对KOA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证进行分析.结果 6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5.3±1.3)年随访,关节镜手术中有52例进行了半月板损伤的部分切除或全切除术,20例进行了关节鼠取出术,2例进行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在软骨损伤中,股骨滑车区发生率最高,其次是髌骨,再次足股骨内髁负重区.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的阳性体征从术前的363个减少为214个(x2=60.121,P=0.000).64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关节评分、功能评分和KSS总分分别为(41.12±4.17)、(69.69±5.17)、(110.80±7.7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KSS评分评估临床效果:优34例,良20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84.4%.10例疗效为可和差的患者术后1年内有8例接受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结论 严格掌握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合理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中、重度KOA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但要防止关节镜手术治疗KOA的扩大化,以避免患者接受关节镜手术无效后在短时间内再进行关节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