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能够无创性显示大脑白质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得以重视。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用DTI能加深该病对大脑白质影响的认识。现就DTI基本原理、成像特点、常用参数及其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是一项近年发展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其利用水分子移动方向成像,具备无创性显示纤维束的能力,在临床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DTI在临床中应用并予以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虞丹萍 《医学综述》2011,17(23):3575-3577
磁共振成像(MRI)是前列腺癌(PCa)术前检查较理想的方法,在术前分期和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已成为近年来前列腺功能成像的研究热点,DTI可提供PCa早期功能改变的信息,并直观显示前列腺纤维走形。现综述MRI对PCa诊断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DTI对PCa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正常颈髓磁共振张量成像(DTI)的研究,探讨磁共振张量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志愿者行颈椎磁共振常规序列(MRI)及磁共振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并比较所有椎间盘层面颈髓的各向异性(FA)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同时重建并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结果所有受检者的颈髓DTI均得到FA图及ADC图;不同节段颈髓FA值及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C2/3椎间盘水平颈髓的FA值最高、ADC值最低,C6/7椎间盘水平颈髓FA值最低、ADC值最高;FA值与ADC值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DTI能客观、定量地分析颈髓情况,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和一帆 《医学综述》2011,17(23):3630-3633
目前脊髓磁共振成像常规检查是诊断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最佳手段,能清楚地显示受压颈髓形态及信号改变,以此明确疾病。但是CSM在磁共振成像常规检查中出现信号改变时往往提示脊髓损伤严重,并非病变的早期,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CSM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均具有价值。现就DTI成像原理、扫描技术、正常人脊髓及CSM患者的脊髓DTI表现等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刘璐 《医学综述》2012,18(23):4032-4035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目前人体功能成像研究的热点之一。正常颈髓DTI研究显示,颈髓各个节段的平均弥散系数及各向异性分数是有差别的。对于颈髓病变,DTI不仅可以显示常规磁共振成像显示不了的病理学改变,还可通过纤维示踪技术直观地显示纤维束方向及其完整性的改变,为颈髓疾病的检出及鉴别诊断开拓了新的前景。现全面介绍DTI的技术原理及其在颈髓疾病应用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脑胶质瘤的6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设置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受检者实施磁共振DTI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磁共振DTI对脑胶质瘤的检出率为91.67%,较常规磁共振扫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A值低于对照组,其ADC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挤压型脑胶质瘤、浸润型脑胶质瘤、破坏型脑胶质瘤的FA值、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TI技术应用于脑胶质瘤诊断中的效果良好,可对脑胶质瘤予以准确检出,还可通过测量DTI参数来对不同病理类型脑胶质瘤予以鉴别区分。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目前无创性研究脑白质结构和脑白质束形态的一项磁共振新技术,利用DTI可以观察脑内白质病变对脑内白质束形态和结构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定量观察活体组织的弥散特征,为临床提供早期组织病变的微观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9.
孟葳  李茂 《广西医学》2010,32(1):93-96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磁共振新技术,是一种能在活体显示白质纤维束走行的无创成像方法,能反映白质纤维束的病理状态及其与邻近病变的解剖关系,是目前唯一能反映人体活体组织空间组成信息及病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水分子交换的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来研究疾病状况。DTI现逐渐应用于临床,在许多脑部疾病,如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脑多发性硬化、脑感染性病变和脑肿瘤等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正常女性盆底肌成像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 筛选35名无孕育史无盆底疾病的年轻志愿者和10名初产妇,分别对其盆底肌行常规MRI扫描和DTI扫描,测量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FA),计算其平均值.并使用计算机软件描绘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三维纤维示踪图.结果 35名志愿者肛提肌FA值均值是0.41±0.02,10名初产妇肛提肌FA值均值是0.31±0.02,P<0.05.志愿者肛门括约肌复合体FA值均值是0.70±0.03,初产妇肛门括约肌复合体FA值均值是0.67±0.03,P<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可以对女性盆底肌进行量化分析和三维形态学观察,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影像学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正常成年人胼胝体结构性别差异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健康成年人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后,行DTI扫描,选择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作为感兴趣区,测量各感兴趣区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rropy,FA)值,用t检验分析各感兴趣区域的FA值,并对性别差异进行研究.结果 男性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FA值均高于女性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技术可以对胼胝体结构进行量化评估.FA值的分析表明,胼胝体结构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炎性脱髓鞘疾病[1-2].虽然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检出MS病灶非常敏感,但它不能区分病灶的病理学基础,也不能显示隐匿性的组织损害.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可以在活体无创地显示脑白质纤维束及其走行,主要用来评价组织微观结构的完整性、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等,是功能MRI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DTI不仅可以显示微观的白质解剖,还能对MS病灶的性质、范围和常规MRI不能显示的隐匿性损害进行分析,为解释MS微观病理改变提供了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脑肿瘤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讨DTI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MRI,BOLD-fMRI)对累及运动通路的脑肿瘤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 方法 对16例累及皮层运动区及锥体束的脑肿瘤患者行fMRI及DTI检查,另以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2例患者术后复查.fMRI采用双侧交替进行的大拇指对掌运动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fMRI图像观察运动皮层区激活情况,DTI处理后得到FA图及DEC图,测量患侧与健侧锥体束的FA值,并行纤维束成像,用fMRI Merge 1.2软件将fMRI与DTT图像叠加. 结果 每例患者的健、患侧主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M1)、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均激活,其中12例患侧M1区信号低于健侧,3例患侧M1区信号高于健侧,1例健侧与患侧M1区信号无明显差别,11例患侧M1区信号移位,8例患者患侧SMA区及健侧M1区的激活程度比健康人增强.DTI显示患侧锥体束FA值下降,白质纤维束与脑肿瘤的关系可分为单纯移位、移位伴破坏和单纯破坏3种类型.fMRI与DTT联合应用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区及皮层下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锥体束的保留、移位与M1区的激活、移位具有一致性. 结论 联合应用fMRI与DTI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功能区及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邻近的脑运动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4.
张宏江  王家平  袁曙光 《医学综述》2013,(20):3772-3774
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新的磁共振功能性成像技术,已成为前列腺疾病诊断研究的热点.DTI可通过各向异性分数值及表观弥散系数值提供前列腺疾病水分子弥散的信息,间接反映微观组织结构的早期改变,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前列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术前分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并通过纤维束重建技术直观显示前列腺疾病纤维束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李志铭  全显跃  谭理连  黄勇  刘克  梁文  王伟 《广东医学》2011,32(23):3061-3064
目的 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示踪技术分析杏仁复合体-海马结构在正常生理及癫痫状态下DTI参数及白质纤维束分布变化特点,评价DTI技术在杏仁复合体-海马结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临床诊断颞叶癫痫(TLE)患者和2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和DTI扫描,分别测量其双侧颞叶杏仁复合体、海马头部、...  相似文献   

16.
弥散张量成像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来运用于临床的一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它是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弥散张量的数据可以在每一个体素中形成一个弥散张量,通过弥散张量的特征值和特征相量反映该体素水分子的弥散特性.目前主要用于脑、心脏、脊髓细微结构的研究,尤其是脑白质纤维的观察追踪、脑发育、脑认知功能以及脑疾病脑部手术术前计划及术后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磁共振扫描及DTI对22例TBI患者(伤后1~7 d)和1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膝和后肢、胼胝体膝和压部的FA值.比较两组相同ROI的FA值,并比较TBI组患侧与健侧对称ROI的FA值.对TBI组FA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BI组各ROI的FA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侧对称ROI比较,TBI组患侧的FA值明显降低(P<0.01);TBI组各部位的FA值与GCS无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DTI技术对白质纤维损伤较为敏感,能准确定量分析损伤程度,可为临床TBI患者的早期确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刚  杜训松  裴仁明 《安徽医学》2013,34(4):472-47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脑性瘫痪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被临床确诊脑瘫患儿的病史和磁共振表现,并选择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研究。常规颅脑磁共振扫描后,行脑的DTI检查,得到FT图及FA图。结果 46例脑瘫患儿中,7例常规颅脑磁共振扫描未见异常,兴趣区纤维束变化不明显,但各向异性FA值轻度降低。39例常规磁共振表现异常中,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23例,弥漫性脑白质损伤16例,其中伴有胼胝体萎缩3例,脑裂畸形2例、脑萎缩5例。白质软化症和脑白质损伤DTI/FT显示神经纤维束局部或弥漫稀疏、缺失及走行方向异常。结论磁共振成像可明确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部位及病变程度,特别是DTI/FT有助于发现隐蔽性脑白质损伤,为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明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成像(MRI)是检测脊髓病变范围和程度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但存在以下不足:MRI 显示脊髓损伤的程度与临床表现不完全相符,不能有效地观察轴突损伤及再髓鞘化过程,不适于评价脊髓的功能状态[1];T2WI显示的脊髓内高信号敏感度较低,一般发生在较晚期的病例[2].脑内病变的扩散张量成像(DTI)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而脊髓病变的DTI研究则报道较少.近年来,有学者进行了脊髓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和DTI的研究[3],已初步显示出较大的临床价值.本文系统回顾近年来脊髓DWI和DTI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它不但可以在三维空间内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而且可以利用组织内水分子弥散星各向异性的特征进行成像。近年来,DTI逐渐应用于动物和临床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