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弱视是指眼部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远视力低于0.9.造成弱视的病因主要包括斜视、眼形觉剥夺、屈光参差以及高度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治疗弱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单眼视力,而是恢复双眼视觉,建立正常的立体视觉.弱视患病率较高,约3%~4%.我国约有3亿儿童,估计弱视儿童在1000万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3~6岁儿童进行视力筛查、视力筛查异常儿童随访,分析2014年浦口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异常率及其原因、视觉损伤的发生状况。方法 视力筛查包括使用Suresight 筛查仪检查屈光异常、角膜映光法及遮盖试验检查眼位异常,视力筛查异常儿童经散瞳验光等检查确诊弱视、斜视等视觉损伤的眼病。结果 2014年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覆盖率93.13%,视力筛查异常率7.39%,女童视力筛查异常率明显高于男童,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占视力筛查异常儿童88.85%;斜视发病率为0.36%,斜视发病率与性别无明显关系,斜视中外斜视发病率明显高于内斜;345例视力筛查异常儿童进一步检查确诊弱视和斜视等视觉损伤168人,视力筛查异常儿童的确诊率48.69%,视觉损伤的检出率为3.60%。结论 视力筛查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其次是斜视,开展视力筛查是早期发现视觉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岳阳市学龄前儿童(3~7岁)视力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视力异常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2768名3~7岁儿童进行调查。用儿童图形视力箱检测视力,对视力检测异常者进行屈光检测,并排除眼底器质性病变。结果学龄前儿童视觉功能发育随年龄增长逐渐成熟,儿童屈光异常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弱视检出率为2.82%,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占首位。结论应重视对学龄前儿童的眼保健工作,及时矫治屈光异常,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视力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3~7岁儿童弱视屈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 3~7岁儿童弱视屈光现状、视功能发育的特点及弱视的发病机理,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择 3~7岁弱视儿童 187例 313眼, 全部病例初诊时行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 删除眼部器质性病变, 同视机、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用 1%阿托品眼膏散瞳, 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结果: 187例 313眼弱视儿童视网膜检影, 远视性屈光不正 289眼,占 92 33%; 近视性屈光不正 12眼, 占 3 83%。斜视 75例, 占 40 11%。结论: 学龄前儿童弱视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3~7岁儿童处于双眼视觉发育敏感期和可塑性关键期, 也是弱视最佳治疗时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濮阳市儿童弱视患病状况及其屈光状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濮阳市4~7岁儿童弱视患病情况、特点及其与屈光状态的关系,为制定儿童弱视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筛查出视力低于4.9的儿童,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查.根据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中心制定的<儿童弱视防治技术服务规范>进行诊断、评价和分析.结果濮阳市儿童弱视患病率为3.68%,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病率最高(57.14%),其次是斜视性弱视(27.16%)和屈光参差弱视(19.75%),形觉剥夺性弱视最少.儿童弱视大部分伴有屈光不正,以远视和远视散光所占比例最大(77.14%).矫正视力与两眼屈光差值呈负相关(r=0.436,P<0.05),与屈光度值相关不显著(r=0.001,P>0.05).结论屈光不正是引起弱视的主要原因.学龄前是弱视的高发阶段,建立儿童眼科保健制度,定期进行视力普查,及早发现和矫正屈光不正,正规治疗各型弱视是防治儿童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市城区14所幼儿园2159名4~7岁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及问卷调查,将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于1.0者,进行散瞳验光,并排除眼底器质性病变。【结果】视力正常达标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弱视患病率为2.86%,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占首位;视力低常与遗传、出生时窒息及营养有关联。【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正常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屈光不正和弱视是儿童时期影响正常视觉发育的主要因素;在学龄前采取综合措施,及时矫治屈光不正,有利于儿童视觉的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7.
视力问题是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大多数儿童的视力问题是因为屈光不正导致。屈光不正包括散光、近视、远视等,相当部分的屈光不正问题在儿童学龄前期就已经存在了。以往社会对儿童视力的关注集中在入学以后,但此时的儿童的学业负担重,视力下降明显,使得部分儿童错过了最佳的纠正时机。另外,屈光不正是导致儿童弱视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弱视的治疗年龄越小越好,3~7岁为最佳治疗时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岳阳市城乡学龄前儿童(3~7岁)视力发育及屈光不正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儿童眼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城乡幼儿园3~7岁儿童进行调查,其中城区2 768名,乡镇854名。应用儿童图形视力箱检测视力,对视力检测异常者进行屈光检测,并排除眼底器质性病变。结果:学龄前儿童视觉功能发育随年龄增长逐渐成熟,城乡之间低视力的年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儿童屈光异常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城乡之间屈光异常类型无统计学差异;城区幼儿园弱视患病率为2.82%,乡镇幼儿园为4.45%,城乡幼儿园弱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对学龄前儿童的眼保健工作,应定期检查视力,发现异常及时矫治;同时应加强乡镇幼儿园的管理工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视力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1 660例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及分布规律,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力争在儿童视觉发育敏感期及时治疗。方法: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查视力,裸眼视力≤0.8为视力低常,给予0.5%阿托品眼药水散瞳验光。结果:(1)远视居首位占85.10%,混合散光占10.92%,近视占3.98%。(2)轻度屈光不正占75.72%,中度占21.44%,高度占2.68%,正视占0.15%,(3)远视屈光不正弱视构成比最大占68.9%。(4)远视性屈光不正程度及屈光参差程度愈高或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程度愈高,中度以上弱视所占比例愈大。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与弱视的形成密切相关,合理矫正幼儿屈光不正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本地学龄前儿童弱视眼屈光分布情况,为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8年1月学龄前弱视儿童420例(808眼)进行回顾性屈光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弱视眼屈光分布构成,远视散光(包括单纯远视散光和复合远视散光)、近视散光(包括单纯近视散光和复合近视散光)、混合散光、单纯远视、单纯近视分别占67.67%、10.40%、10.64%、10.40%和0.87%。结论:学龄前儿童弱视眼主要是远视散光,定期深入社区幼儿园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是早发现早治疗弱视儿童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现状及弱视患病率,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孝感市3~6岁8730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普查,将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于正常者,通知门诊复查,将矫正视力<0.8者,定为弱视。结果:视力低常患病率15.32%,无性别差异,较小年龄组视力低常率高于较大年龄组;弱视患病率为5.37%,斜视发生率为0.96%,无年龄差异(P>0.05)。视力低常者屈光不正构成为近视7.33%,远视83.69%,混合散光8.98%,远视对儿童视力不良影响最大,远视中又以复性远视散光最为多见;屈光不正是形成弱视的主要原因,其中远视对弱视的影响大于其他类型屈光不正对于弱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娄丽萍  王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91-4794
目的:研究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单纯屈光矫正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国内最新弱视诊断标准,对确诊为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58例(116只眼)使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点双眼,睫状肌麻痹后验光,按MPMVA原则根据患者年龄并结合患者眼位(隐斜)给予全矫或保留生理性的远视度数,散光足矫,然后随访追踪患者戴镜后3、6个月及1年时的视力。结果:屈光矫正3个月时视力达到同龄儿童视力参考值下限的有57只眼(49.1%),6个月时有84只眼(72.4%),1年时有102只眼(87.9%)。随访1年时视力平均提高(3.59±2.04)行,其中视力提高≥2行的弱视眼占90.5%(105只眼);100.0%(38只眼)中度远视患者、82.4%(28只眼)高度远视患者、83.3%(30只眼)远视散光患者以及75.0%(6只眼)混合散光患者达到同龄儿童视力参考值下限,50.0%(9只眼)≥8岁患者视力达1.0。结论:多数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仅通过单纯屈光矫正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准确的验光和正确的屈光矫正方法是提高这类弱视患者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黄彩霞  顾东英  张翔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51-5553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0所幼儿园2 754例3~6岁学龄前儿童,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结果:调查对象男、女童弱视检出率均为13.9%,男、女童弱视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屈光状态类型以单纯远视、混合散光和复性远视散光为主,分别占36.5%、30.1%、27.6%,随着年龄增加复性远视散光人数逐渐减少,而单纯远视人数逐渐增加。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是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指标,了解各年龄视力及屈光状况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弱视及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门市异常视力儿童屈光状态。方法对江门市幼儿园的8510名3~6岁儿童进行视力普查。对单眼裸眼视力<0.9者(1116例2232只眼)的屈光状态及弱视患儿的屈光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总患病率为13.01%;远视、混合散光、近视患病率依次为9.85%、2.36%、0.80%(P<0.05);轻、中、重度屈光不正患病率依次为7.34%、3.96%、1.70%(P<0.05);屈光不正有年龄特点(4岁组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弱视患病率为3.74%;弱视首次检出率为88.23%。结论远视性屈光不正是导致弱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刘玉华  董晓辉 《中国校医》2013,27(9):686-687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排除器质性眼病和病理性斜视,对10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进行散瞳、验光、配镜、遮盖及精细目力训练等。结果本组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弱视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弱视的性质不同疗效亦不同,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最差,重度性弱视几乎无治愈。结论儿童在视觉发育期屈光不正性弱视预后较好。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和正确治疗,绝大多数视力可提高,一部分可获得正常视力。  相似文献   

16.
周巧云  殷红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5):49-49,54
屈光不正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常见眼病,也是儿童弱视重要形成因素,为了探讨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及分布规律特点,笔者对502名967眼进行了屈光检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不少学者调查认为儿童弱视患病率约为3%。全国儿童2亿余人,按此估算.儿童弱视患者达数百万之众。因此,广泛开展儿童弱视防治工作是一项十分紧迫的艰巨任务。儿童处于视力发育阶段.眼屈光状态与用眼习惯对其视力发育影响极大。对弱视来说.眼屈光状态的影响尤为重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弱视病例的90%以上是由限屈光因素所致,如屈光不正、屈光参差等.学龄前儿童则以远视及远视散光居多。在儿童视力发育过程中,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若得不到及早矫正,势必阻碍视力发育.进而导致弱视。弱视患者不仅视力限度低下,而且无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18.
学龄前儿童屈光及远视力检查对早期发现弱视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尽早发现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最佳检查方法,以保护儿童视力。方法对4308名学龄前儿童筛查眼屈光及远视力,异常可疑者转眼科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308名学龄前儿童8616眼中,远视力异常247眼(3.80%),屈光筛查异常626眼(7.27%),最终确诊弱视266眼(3.09%)。不同年龄儿童弱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光筛查及远视力检测弱视的灵敏度分别为98.12%,89.10%,特异度分别为95.69%,99.88%。结论利用屈光筛查有利于及早检测弱视,而且其灵敏度高于远视力检测。  相似文献   

19.
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治愈后立体视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治愈后的立体视觉恢复状况及其与不同屈光状态的关系。【方法】用颜氏和Titmus立体图检查法对治疗后的234例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性中度弱视患儿和100例同龄正常儿童进行近立体视觉检测;用同视机对弱视患儿作远立体视觉定性检查。【结果】弱视治愈组的近立体视锐度比未治愈组好,但仍比正常对照组差(均为P<0.01)。弱视治愈近视组的近立体视觉最好,远视组次之,其次是混合性散光组,屈光参差组最差(P<0.05)。治愈组中具远立体视者47例(48%),未治愈组为49例(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愈组开始治疗年龄较未治愈组小(P<0.05)。【结论】弱视治愈后患儿的立体视觉比未治愈患儿好,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仍未完善。弱视儿童应尽早行相关治疗,并应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双眼视功能检查和训练,以促进其立体视功能的进一步提高。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治愈后近立体视觉因为屈光状态的不同其恢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肇庆市端州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为保护儿童视力、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1-2010年肇庆市端州城区12所幼儿园4~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和屈光状态筛查资料。结果:共筛查学龄前儿童36778名,发现视力低常儿童6361名,视力低常率为17.30%;发现弱视儿童757名,弱视患病率为2.06%。不同年份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7,P=0.993);不同级别幼儿园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P=0.351);不同年龄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有降低的趋势;不同性别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P=0.149)。视力正常及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均以远视为主,患病率分别为88.68%和82.20%,近视患病率分别为2.80%和11.00%,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患病率逐渐降低,近视患病率逐渐升高。正视率和混合散光患病率较低,且没有年龄间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以远视为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率不断提高,应对学龄前儿童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根据学龄前儿童视力变化特征,确定不同时期的防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