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疾病血液形态学误诊、漏诊病例分析,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在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性。方法采集外周血,进行血涂片,通过瑞-姬染色,观察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形态、数量,以及血液寄生虫等,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并结合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通过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形态学检查的筛选,可疑病例应进行镜检,并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尽可能减少血液细胞形态学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福建省周宁县医院收治的血常规检验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按照检验方法分为对照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观察组(血涂片细胞形态学),以复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患者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下的血常规指标阳性情况、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细胞阳性检出情况、相关细胞阳性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 血常规检验患者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下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LT)、红细胞计数(RBC)各项血常规指标阳性检出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P <0.05)。血常规检验患者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相关细胞阳性检出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P <0.05)。血常规检验患者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下有核红细胞、异型淋巴细胞、中毒颗粒/空泡变性部分项阳性检出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P <0.05)。血常规检验患者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下敏感度与全自...  相似文献   

3.
由于仪器自动化的普及和临床检验师对形态学知识的忽略,血细胞形态学尤其是易混淆细胞的辨认变成工作中的难点。鉴于目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环节在国内医院的临检实验室还较为薄弱,而血细胞的检验仍依赖于手工显微镜鉴定,所以经验的积累尤其重要。笔者选取福建省室间质评样本中血细胞形态学样本图谱90份,对易错的细胞进行辨认,分析易混淆细胞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少儿骨髓细胞形态学在临床初步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送检的785例少儿骨髓穿刺合格标本,在临床表现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检验,做出初步判断,并与临床诊断结果做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对骨髓细胞形态学特性分析,临床诊断与骨髓细胞诊断符合率前三位分别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P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缺铁性贫血(IDA)。结论:通过对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验,对少儿血液病症能够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强调多功能(核酸荧光染色+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技术)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在细胞形态学检查中仍然也只能作为一种过筛手段,尤其是在仪器报警异常的病理条件下,必须进行人工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查的重要性。方法:在生物显微镜油镜下对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报警异常的1 080例血象进行涂片染色做细胞形态学检查和人工白细胞分类,然后对与疾病相关的主要异常细胞学形态分组作统计学分析。结果: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报警异常的1 080例血象复检,782例可检出异常的细胞形态(真阳性),检出率(真阳性率)为72.40%。结论: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对报警异常血象只能起到初筛的目的,不能代替人工细胞形态学复检,只有二者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例行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次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以复检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验方法的诊断效能及相关细胞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 以复检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显示,阳性182例,阴性18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诊断符合率为81.50%、灵敏度为83.52%、特异度为61.11%;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诊断符合率为85.50%、灵敏度为87.36%、特异度为66.67%;联合检验诊断符合率为96.50%、灵敏度为96.70%、特异度为94.44%。联合检验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对红细胞、血红蛋白、单核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细胞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验对红细胞、血红蛋白、单核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全...  相似文献   

7.
刘学 《淮海医药》2007,25(2):177-178
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检验项目已进入自动或半自动化操作,而对于常规工作的手工操作,尤其是血细胞形态学的辨认有不同程度的放松.要搞好新形势下细胞形态学的实习带教工作,就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易操作的血细胞形态学带教程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对4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做出研究,并且对每个患者实现静脉血样采集。其中,主要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来检查,对比两个方式下的检查效果。结果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检查,发现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方面的差异不显著,表现为P>0.05。在嗜碱性粒细胞检查中,其存在的差异化显著,符合P<0.05的差异性。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工作中,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应用效果不同,虽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价值较高,但存在的误差率较低。所以,加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结合应用,将保证细胞阳性检出率的提升,其存在的应用价值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浆膜腔积液病因及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恶性积液的诊断性能。方法对2002-01~2006-12的2801例浆膜腔积液原因待查患者标本的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标本首先进行颜色、透明度、Rivalta试验及细胞计数常规检查,然后离心、涂片,采用瑞吉染色进行细胞分类和形态观察。结果浆膜腔积液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对恶性积液的检验诊断灵敏度75.2%,诊断特异性99.8%,实验结果的阳性预期值99.3%,实验结果的阴性预期值91.7%,实验总有效率93.2%。结论浆膜腔积液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良、恶性积液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和良好的灵敏度,适合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细胞形态学检验是血液病防治、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关键,笔者通过总结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00例患者的10000份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样本进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统计所有样本中最终确定的阳性样本数,比较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阳性检出率。比较两种检验方法单独检验及联合检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结果10000份样本中最终确定阳性样本9395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出阳性9177份,阳性检出率为91.77%;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出阳性9207份,阳性检出率为92.07%。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6,P=0.436>0.05)。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敏感性为96.00%(9019/9395),特异性为68.93%(417/605),准确度为94.36%(9436/10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敏感性为95.36%(8959/9395),特异性为63.97%(387/605),准确度为93.46%(9346/10000);联合检验的敏感性为100.00%(9395/9395),特异性为100.00%(605/605),准确度为100.00%(10000/10000)。联合检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均高于单独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单纯应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和单纯应用血液涂片形态学检验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会导致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联合两种检验手段进行血常规检查,能提升整体的检验效率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是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研究表明,凋亡的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细胞在形态学上的特征性改变是证明其发生凋亡的有力证据。HE染色是观察细胞凋亡的常规病理学染色技术,荧光染料与DNA的结合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快速判断细胞有无凋亡发生,透射电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探讨研究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质量控制因素,将骨髓细胞形态学的质量控制因素按照阶段不同进行细分并进而逐项列举分析,主要从检验人员素质、骨髓的取材、制片、染色、镜检、存样等操作程序的规范化及标准化需求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探讨在现有装备基础上提升野战条件下检验效率和质量的方法 ,通过优化设计和系统集成并对野战医疗队检验卫生帐篷及相关装备进行改造,可提高医疗保障中检验模块的机动性和模块化程度,增强野战医疗队医学检验的专业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免疫磁珠(IMB)细胞分选技术结合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A-CM)进行低密度条件下原代神经元培养。方法取新生(24 h)内昆明小鼠取大脑半球,通过机械分离与胰酶消化制备细胞悬液进行原代培养。培养10 d后,利用恒温振荡法去除小胶质细胞等杂细胞,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纯度。利用达到纯度要求的细胞培养物制备A-CM。分别取新生(24 h)内昆明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通过机械分离与胰酶消化制备细胞悬液,经IMB细胞分选获得高纯度神经元,加入A-CM进行低密度条件下神经元的原代培养。观察培养过程中神经元的形态学指标,以抗160 ku神经丝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95%。小鼠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形态学观察与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神经元在低密度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学特征明显,纯度较高。结论低密度条件下成功培养了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原代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不仅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医学信息,而且提高了检验工作者的效率,但经过很多人的临床验证,为了保证临床检验的工作质量,应重视血常规检验中的细胞形态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丁浩  吴国林  杨会志 《安徽医药》2011,15(9):1132-1133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与临床血液病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将2003~2006年该院门诊及住院部送检的800例骨髓穿刺合格标本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与组化染色,作出实验室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 对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分析,发现骨髓细胞学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较高的疾病分别是:缺铁性贫血(IDA)占93%,特发性血小板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临床发热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发热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血细胞形态学相关检验,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细胞形态异常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压积(HCT)、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可较为敏感的显示发热疾病的病情发展和变化情况,可作为诊断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9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血常规检验患者共计105例,均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予以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下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出率及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粒细胞阳性检出率。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中,血红蛋白58.09%、白细胞68.57%、红细胞62.85%,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中,血红蛋白80.95%、白细胞85.71%、红细胞82.85%,联合检测的检出率均高于单一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检出率中,嗜酸性粒细胞47.61%、单核细胞45.71%、淋巴细胞38.09%、中粒细胞33.33%,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检出率中,嗜酸性粒细胞61.90%、单核细胞60.00%、淋巴细胞59.04%、中粒细胞50.47%,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均低于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相对准确,极大的避免了单一检测下误诊、漏诊可能性,可在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野战医疗队是由军队医院抽组形成的应急机动卫勤力量,其保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战时卫勤保障的整体效能。检验模块作为野战医疗队的组成部分,在伤病员病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检验模块涉及检测项目多,部分操作较为复杂,且对检测装备的性能和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限制了其野战条件或恶劣复杂环境下保障能力。结合野战医疗队检验模块现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升野战医疗队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