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1998年艾滋病状况和主要工作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截止1998年底,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2639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17例,死亡224例,经三种传播途径的感染均有发现,但主要经血-注射毒品感染,据估计,我国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已逾40万。1998年全国共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3306例。感染途径仍以静脉注射毒品为主,占75.2%,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在吸毒人群中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新疆和广西的疫情发展最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毒品在我国卷土重来,吸毒人数急剧增加,并呈蔓延之势。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数由1990年的7万增加到1998年底的59.6万。专家估计目前全国实际吸毒人数约为600万。毒品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对毒品问题的关注。 伴随吸毒现象的蔓延扩散,由共用注射器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流行也越来越严重。1989年中国云南首次报告了艾滋病病毒感染在注射毒品人群中爆发流行。1995年以前,全国仅云南1个省报告在注射毒品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到1999年,全国有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现在注射毒品人群中有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而且,在云南、新疆、广西、四川、广东等省(自治区)的局部地区还在注射毒品人群中出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3.
对“安全套广告停播”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从1985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人至今年9月底已报告了15088例感染者,专家预测实际感染者超过40万。据统计我国艾滋病已进入广泛流行期,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且感染人数逐年大幅度上升。感染者虽以静脉吸毒为主,但在性乱人群中增长加快,性病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从发展趋势看性传播最终将超过静脉吸毒形式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预防经性行为传播艾滋病已引起各国重视。在1999年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时,中国计划生育宣教中心制作了安全套电视公益广告,目的是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防止艾滋病传播。这是我国首次在电视大众媒体上为预防艾滋病所做的安全套广告,但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疆艾滋病流行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支持。方法整合网络报告、哨点监测、新发感染监测和队列研究数据,描述全疆艾滋病疫情分布和流行特点。结果新疆进入艾滋病广泛流行期,性途径传播取代静脉吸毒成为主要传播方式;男女报告比例趋于一致,主要分布于20~39岁年龄段,少数民族感染比例较高;伊犁州直、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吐鲁番地区疫情较为集中,占报告总数的90.8%;南疆地区新发感染比例有所增加;既往感染者集中进入发病期,报告艾滋病患者数逐年增加。结论新疆艾滋病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注射吸毒者艾滋病流行趋于平稳,性传播风险明显增加,受艾滋病影响人数逐年增加,防治形势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潞西市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主体民族是傣族和景颇族,当地毒品(海洛英)泛滥,吸毒人员较多.自1989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感染人数逐年增多,为观察当地静脉吸毒人群中HIV感染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流行和传播的特点,1991年云南省潞西市戒毒所将在管静脉吸毒人群列为省级哨点(云南省12号哨点)进行监测.现将2003-2006年潞西市静脉吸毒哨点的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据健康报 2 0 0 1年 10月 2 7日第 1版报道 ,截至今年 9月底 ,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 8133例 ,其中艾滋病病人12 0 8例 ,死亡 6 41例。其中 ,因吸毒感染的占 6 8.7% ,经性接触传播占 6 .9% ,男女比例约为 4.6∶1,年龄在 15~ 49岁者占93 9%。今年前 3个季度全国共报告感染者 5 6 16例 ,艾滋病人 32 8例 ,分别较去年全年报告总数多 415例和 95例。目前我国已累计有 2 8个省份报告在吸毒者中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其中较为严重的地区为云南、新疆、广西、广东、四川等。此外 ,一些大中城市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受毒品危害严重,是全国17个毒品重点整治地区之一。由于静脉吸毒,导致艾滋病(AIDS)在吸毒人群中传播蔓延。1989年,巍山县被列为云南省静脉吸毒艾滋病病毒(HIV)监测哨点,1995年在吸毒人员中检出首例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的HIV流行概况.方法 根据全国哨点监测统一方案要求调查采样,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1999年发现HIV感染者,吸毒人群HIV感染率为0.31%,静注毒品者感染率为1.9%.结论 在发现HIV感染者前,吸毒人群的行为改变已高度提示感染HI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在"第一届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尊敬的彼得·皮奥特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我代表国家卫生部,并以大会主席的名义祝贺第一届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召开,向来自国内、外关心和从事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朋友与同仁们表示热烈地欢迎。这次会议规模大、内容广,是一次集中反映我国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参与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盛会。这次会议将在总结、交流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贯彻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进行动员、交流和研讨。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和国际社会支持,推动我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将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 目前,我国艾滋病性病流行形势十分严峻。自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到 2001年 9月底,全国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1208例,死亡 641例。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都已存在,以注射毒品感染  相似文献   

10.
1995~1998年中国艾滋病哨点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为了更科学监测我国艾滋病病毒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预防规划和进行干预活动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 我国于1995年起,开展了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哨点监测,以性传播感染(STI)门诊就诊者、暗娼、吸毒者和长途卡车司机及孕产妇和供血员为监测对象.该监测为连续横断面调查,每年运行两次(轮),采用连续采样的方法,每轮每点监测250~400人.应用两次ELISA的方法检测HIV抗体.结果 HIV感染在吸毒者中流行速度很快,1995年第一轮在8个吸毒者监测哨点未发现HIV感染者,至1998年第二轮,19个吸毒者监测哨点已有17个哨点发现了HIV感染者,新疆乌鲁木齐吸毒人群中HIV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浙江省1984~1998年艾滋病病毒流行趋势和传播途径,为浙江省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4~1998年浙江省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从1984年至1998年11月23日共检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91例。91例中,经血液传播的占45.06%,经性接触传播的占2.20%,传播途径不明的占32.57%。浙江省目前艾滋病三种传播途径均已存在,以血液传播为主,尤其是静脉吸毒传播突出。结论 浙江省仍处在艾滋病流行的低感染阶段,当前艾滋病的防治重点是控制静脉吸毒引起的传播,同时应注意控制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新疆艾滋病(HIV/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染病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住院死亡的152例HIV/AIDS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52例HIV/AIDS病人中,男117例,女35例;平均死亡年龄37.17岁。吸毒感染者96例,性途径感染者49例,有偿献血感染者3例,不明原因感染者3例,母婴传播感染者1例。无业人员130例;中小学以下文化水平144例。122例查CD4细胞计数,其中CD4细胞>350个/μL 4例,≥200~350个/mL18例,<200个/μL 100例。抗病毒治疗(HAART)24例,最长服药时间为6个月。合并1种机会性感染者17例,合并2种机会性感染者54例,合并3种以上机会性感染者81例;主要合并结核病、肺炎、丙型肝炎(丙肝)、肺孢子菌肺炎(PCP)等。96例吸毒感染者中,11例曾行美沙酮替代治疗,79例在吸。结论 152例病人以吸毒人员为主,青壮年居多,HAART治疗覆盖面低,主要死于结核病、重症肺炎、丙肝肝硬化等。远离毒品,遏制艾滋,减少相关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应加大宣传及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东省1986~1999年HIV/AIDS流行情况,为广东省艾滋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全省的艾滋病常规监测、哨点监测及实验室资料.结果广东省1986年发现首例输入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至1999年11月10日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774例,其中艾滋病(AIDS)病人59例.1990年前发现的HIV感染者为境外人士,1990年首次发现广东省籍HIV感染者,1990~1996年期间广东省籍HIV感染者中77.1%为出境归来人员在境外通过性接触感染;1996年首次从广东省籍静脉吸毒(IDU)者中检出HIV感染者,IDU已成为目前全省HIV传播的主要途径,感染比例为73.3%.HIV-1C亚型为广东省主要流行株.结论广东省HIV/AIDS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性乱人群将成为另一个HIV高感染率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浙江省2000~2001年艾滋病疫情、血清学和行为学监测情况分析,为制定艾滋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血清学监测、行为学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浙江省艾滋病流行特征,提出防制措施。结果 2000~2001年共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57例,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为4.23:1;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为主。占63.69%;50.23%的感染者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两年共完成重点人群监测77 560人,检出HIV阳性者113例,阳性率为0.146%。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现象有升高趋势,2001年达23.84%。性乱人群中未使用安全套率较高,为69.3%。结论 2000~2001年艾滋病流行速率明显加快,高危人群的高危行为普遍,预计今后浙江省高危人群中HIV感染者将大幅度增长。需加大防制力度,防止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5.
1988~1998年深圳市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1988~1998年HIV/AIDS临床资料、人口学资料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研究,了解HIV在深圳市的流行特点、阶段、模式、分析其传染来源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ELISA法对不同监测人群进行HIV抗体检测,抗体阳性者经蛋白印迹(WB)法确认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个案分析;同时采集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核酸后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HIV-1 env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基因离散率和系统树分析。结果 1988~1998年在225 354人中发现48例HIV感染者,总感染率为21.3/10万;感染主要通过性途径(39.6%)和静脉吸毒(35.4%);48例HIV/AIDS病人中外来流动人员占88.9%;女性感染者数量迅速上升并于1997年超过男性;目前在深圳市流行HIV-1毒株主要为B、C、E三种亚型。结论 1996年以后HIV/AIDS在深圳市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主要经性途径传播的HIV-1 B、C、E三种亚型将在性乱者和吸毒者等主要感染群体中播散蔓延;随着女性感染者不断增多,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日渐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和分析1988—2007年湖北省常规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1)截至2007年底,湖北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3775例,其中AIDS病人2376例,死亡1138例。按累计疫情报告数统计:传播途径中,卖血/输血占56.7%,性传播占25%,注射吸毒占4.9%,母婴传播占1.6%,不详占12%;按年度疫情报告数统计,性传播比例已上升至2007年的40.5%。(2)男男性行为者、暗娼、孕产妇等人群的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外省输入性病例明显增加。(3)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结论湖北省处于艾滋病低流行与局部特定人群集中流行并存的局面;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疫情波及面广,地区分布差异大;流行因素广泛存在,疫情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甘肃省艾滋病流行趋势、现状和传播途径,为甘肃省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5~1999年甘肃省HIV血清学监测资料及5例HIV亚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传播方式以血为主(55.56%),并有性途径,也存在母婴途径的可能。感染者包括以静注吸毒者为代表的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有A、B、C三个亚型存在,分别分布在不同人群中。结论 甘肃省虽处在艾滋病流行的低感染阶段,但存在HIV感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当前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控制静脉吸毒引起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梅毒感染情况,分析HIV/AIDS病人感染梅毒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北京市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血液样本,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形成检测数据库,同时结合这一时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病例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北京市共报告HIV/AIDS病人3806例,经性传播占94.0%(3579例);梅毒阳性者450例,梅毒感染率11.8%。报告的HIV/AIDS病人,有1911例在HIV抗体检测确证阳性前3个月内发生过性行为,其中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为66.6%(1272例);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不同特征对应的梅毒感染率水平为:男性高于女性,汉族高于其他民族,年龄40岁以上者高于年轻者,男男同性性行为途径高于其他传播途径,婚姻状态为未婚、离异或丧偶者高于已婚及不详者,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或中专者高于其他文化程度者,既往曾患性病者高于未患性病及不详者,报告单位为传染病医院者高于其他报告机构,样本来源为性病门诊者高于其他样本来源者。结论应根据HIV/AIDS病人感染梅毒的主要特征开展梅毒筛查及规范治疗,降低感染梅毒对HIV传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STIs)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health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increasing HIV infectiousness and therefore transmissibility.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STIs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490 HIV‐positive men and women.

Methods

Assessments were performed using confidential computerized interviews in a community research setting.

Results

Fourteen per cent of the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in this study had been diagnosed with a new STI in a 6‐month period. Individuals with a new STI had significantly more sexual partners in that time period, including non‐HIV‐positive partners. Participants who had contracted an STI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have detectable viral loads and were less likely to know their viral load than participants who did not contract an STI.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believing an undetectable viral load leads to lower infectiousness was associated with contracting a new STI.

Conclusions

Individuals who believed that having an undetectable viral load reduces HIV transmission risk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infectious because of STI coinfection. Programmes that aim to use HIV treatment for HIV prevention must address infectiousness beliefs and aggressively control STIs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相似文献   

20.
Current statistics about the HIV/AIDS epidemic in Nigeria do not reveal the broader 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the disease on the family. The study therefore primarily aimed to address the socio-economic effects of HIV infection on individuals and their familie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Lagos State.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employ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from 188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through support groups in the state, while four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were conducted to elicit information from people affected by AIDS about the socio-economic impacts of HIV/AIDS on families in Nigeria. From the survey,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66% of females and males were in the age group 21–40 years, while 10% were older people above 60 years of ag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as HIV/AIDS strikes at parents, grand parents are assuming responsibility for bringing up the children of the infected persons and the orphans of those killed by the virus. It was striking that some of the older caregivers could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se children. They are often forced to work more than they would have, or borrow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needs of these extra mouths. Some of the infected people have sold their properties to enable them to cope with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virus, while their children have had to drop out of school, since they could not afford the school fees and other related expenses. It was suggested that PLWHA should be economically empowered with adequate medical treatmen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the disease on the fami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