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主要由肝脏合成和分泌,在人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存在IGF-Ⅱ基因的异常过量表达,可能通过自分泌或邻分泌循环短路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某种直接作用[1-4].陈思红et al[5]在人肝癌中发现了IGF-ⅡcDNA变异体的存在,但IGF-Ⅱ的异常过量表达机制尚不明确.我们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IGF-Ⅱ转录水平的表达,并分析其基因结构改变,旨在探讨IGF-Ⅱ表达的规律及其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在人肝细胞癌细胞系及Shh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Hep3B和HCC-LM3细胞中Shh、Ihh、Ptch、Smo、Gli mRNA及21例肝细胞癌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Shh mRNA的表达状况。结果Shh、Ihh、Ptch、Smo、Gli mRNA在两个肝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其中,Shh、Gli1 mRNA在Hep3B细胞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HCC-LM3细胞,而Gli2和Gli3的表达强度正相反;Ihh、Smo mRNA在Hep3B细胞中的表达强度高于HCC-LM3细胞,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tch mRNA在两个细胞系细胞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Shh mRNA在肝细胞癌癌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为57.1%(12/21),在癌旁组织中为4.8%(1/21),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6例高分化、8例中分化和7例低分化肝细胞癌中Shh mR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5/6)、62.5%(5/8)和28.6%(2/7),表现为随肝细胞癌由高到低的分化而呈显著性下降的趋势(P〈0.05);Shh mRNA的表达强度在肝细胞癌癌组织之间、癌与癌旁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Shh mRNA在部分高中分化肝细胞癌中表达上调,这或许为探讨肝癌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p7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是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已证实关系密切的有K-ras,C-myc,p53,APC,DCC等。p73是新近发现的基因,与大肠癌关系尚不明确,我们通过检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P73表达,以期探讨p73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大肠癌组织40例及相应远离癌灶5cm的非癌组织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PCR法检测26例肝癌组织中的HBVC及X基因。结果显示,26例中C区基因全部阳性。X基因20例阳性;C区基因呈单一条带,X基因除5例为单一条带外,另有8例为三条带,7例为二条带,呈多态分布,提示X基因区有基因缺失、变异或插入状态存在,而两种基因的阳性对照均在预期位置出现单一条带,阴性对照未出现扩增条带,本文还对X基因致癌机制以及对其反式激活作用与其产物对细胞代谢的影响。对HCC的形成、发  相似文献   

5.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螺杆菌感染是否与人类肝癌的发生相关。方法 选取经病理诊断的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 2 0例为研究对象 ,非肝癌组织 16例作对照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螺杆菌 16SrRNA基因 (16SrDNA)检测螺杆菌 ,扩增产物经Southern杂交证实 ,并对部分标本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及同源比较。阳性者再扩增幽门螺杆菌 (H pylori)的特异基因 (2 6 -kDa蛋白 )和相关功能基因 (cagA、vacA、glmM、rps4 )来验证是否为该菌。结果  4 0 % (8/ 2 0 )的肝癌组织中发现螺杆菌 16SrD NA存在 ,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大部分亦阳性 (7/ 8) ,而非肝癌组无一例阳性 (P <0 0 1)。所有PCR产物用Southern杂交得到证实。 6例测序及同源比较显示 ,肝癌组织中的螺杆菌 16SrDNA序列与H pylori的 16SrDNA序列有 98 5 %~ 99 0 %的同源性。阳性标本中 2 6 -kDa基因大部分亦阳性 (7/ 8) ,但仅 2例扩增出cagA基因 ,2例扩增出glmM基因 ,一直未扩增出vacA基因和rps4基因。 结论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感染率较高 ,它与肝癌的发生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6.
7.
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I,IGF-I受体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其受体(IGF-I R)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DNA-RNA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肝癌(n=30)和癌旁肝组织中IGF-I,IGF-I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I的表达率分别为40.0%和50.0%,IGF-I受体的表达率分别为46.7%和53.3%;IGF-I,IGF-I受体在分化较差的癌细胞和不典型增生肝细胞中表达最为明显. 结论 IGF-I和IGF-I受体可能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cDNA-mRNA原位核酸杂交技术检测了2例正常人肝及12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多种细胞,包括瘤细胞都有胶原基因的表达,证实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不仅间质细胞而且肿瘤细胞也参与胶原的合成。胶原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与细胞的活跃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了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及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的庚型肝炎病毒(HGV)RNA,以PC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了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结果显示,血清和肝组织中HGVRNA的检出率分别为19.4%(13/67)和25.7%(9/35),且HGVRNA在肝癌组织呼吕旁肝组织中同时存在,血清和肝组织中HGV RN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5%;5′非编码区(5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定点PCR技术,研究HBV的S和C基因在肝癌与癌旁组织的存在状态,探讨癌旁HBsAg表达与S基因的关系。方法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癌及癌旁组织28例,HBsAg免疫组化后的切片分别切割癌组织、癌旁HBsAg强阳性区(P2)及癌旁HBsAg阴性区(P1)各1个低倍视野,作S及C基因PCR。结果癌组织S基因较C基因检出率高(18/28vs10/28,P<0.05),癌旁二者无差异;癌旁中P1与P2的S及C基因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高分化肝癌S和/或C基因检出率较中分化者低(2/5vs20/28,P<0.05)。结论癌组织中整合的HBVDNA为残缺不全的,HBsAg强阳性与阴性区的S基因检出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Ⅱ,IGFⅡ)及其受体(IGFⅡR)在肝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Ⅱ、IGFⅡR基因的表达进行了观察,发现IGF...  相似文献   

12.
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Ⅰ,IGF受体mRNA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其受体(IGF-I R)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DNA-RNA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肝癌(n=30)和癌旁肝组织中IGF-I,IGF-I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I的表达率分别为40.0%和50.0%,IGF-I受体的表达率分别为46.7%和53.3%;IGF-I,IGF-I受体在分化较差的癌细胞和不典型增生肝细胞中表达最为明显. 结论 IGF-I和IGF-I受体可能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肝癌组织中丙型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逆转录巢式PCR技术检测了51例HCC患者的肝癌及癌周肝组织中HCVRNA正负链,同时以巢式PCR技术检测了这些组织中的HBVDNA。结果,11.8%(6/51)检出组织中HCVRNA正链:其中5例在癌周肝组织,2例在癌组织中检测出HCVRNA负链,由于负链RNA为HCV的复制中间体,不释放到细胞外,其检出HCV感染与HCC关系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病因证据,组织中HBVDNA检出率高达92.2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肝癌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HCVNS5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肝细胞肝癌(HCC)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单克隆鼠抗-HCVNS5检测了一组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HCV表达情况。结果:64例HCC患者癌旁肝组织中,共检出HCVNS5阳性30例(46.9),阳性信号位于癌细胞和癌直细胞胞浆中,阳性细胞多呈弥漫或簇状分布;30例HCVNS5呈阳性的标本中,7例只于癌直细胞中检出,12例只存在于癌组织中,另11例癌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先进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27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肝癌及癌旁双份组织中的乙肝病毒DNA(HBV DNA),并探讨了与血清学标记物(HBV-M)之间的关系。检测结果表明:癌组织中HBV DNA检出率较癌旁组织中检出率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合并HBeAg阳性者检出HBV DNA最高,癌旁组织中慢活肝中HBV DNA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肝外组织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和复制状态及其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9例丙型肝炎肾,心,胰腺和肠等肝外组织HCV多种抗原和正链,负链HCV RNA。结果 9例中6例(66.7%)在肝外组织检出HC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肝炎、肝癌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组织损伤程度、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6例,肝癌癌旁组织标本20例,肝癌组织标本20例(配对组织),采用常规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炎症与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方法判断HMGB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正常肝、CHB、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的HMGB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29,P=0.027);(2)肝组织炎症不同分级与HMGB1的表达有等级相关关系(0=0.318,P=0.031),肝组织纤维化不同程度与HMGB1的表达有等级相关关系(rs=0.296,P=0.042);(3)肝癌组织中HMGBI的表达与肝癌Edmondson分级间无等级相关关系(rs=0.206,P〉0.05)。结论HMGB1有可能作为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间接指标,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分别检测随机选择的40例不明原因持续肝功能异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其肝组织中HBV DNA,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24例,阳性率为58%;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阳性18例,阳性率为45%;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2.10,P>0.05).对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HBVDNA检测,有助于诊断隐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肝移植术后出现HBV再感染的25例患者及10例肝移植术后未出现HBV再感染者肝组织中HBV cccDNA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前-S1的表达。结果在35例标本中检测到cccDNA阳性的有22例(62.9%),阳性信号为紫蓝色呈块状或颗粒状,定位于细胞核。25例术后出现HBV再感染的患者其HBV cccDNA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出现HBV再感染者(84%对10%,P<0.01)。HBV cccDNA和HBcAg均为阳性的有20例,有2例患者肝组织中HBcAg阴性,但HBV cccDNA检测为阳性。肝组织中HBV cccDNA的表达阳性率与HBcAg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55,P<0.01)。结论肝移植患者肝组织中HBV cccDNA阳性表达可能与乙型肝炎再感染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Ⅰ,IGF-Ⅰ受体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 及其受体(IGFⅠR)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DNARNA 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肝癌( n = 30) 和癌旁肝组织中IGFⅠ,IGFⅠ受体m RNA 的表达.结果 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Ⅰ的表达率分别为40-0 %和50-0 % ,IGFⅠ受体的表达率分别为46-7 % 和53-3 % ;IGFⅠ,IGFⅠ受体在分化较差的癌细胞和不典型增生肝细胞中表达最为明显.结论 IGFⅠ和IGFⅠ受体可能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