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目的探究鄂西清风藤、灰背清风藤和小花清风藤低极性部位成分特点及其抗炎活性。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鄂西清风藤、灰背清风藤和小花清风藤干燥茎叶石油醚萃取液中经石油醚洗脱所得的低极性部位进行成分分析,采用NIST 17和Wiley 275数据库对色谱峰进行检索,人工比对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以吲哚美辛为阳性对照,以一氧化氮(NO)生成抑制率为指标,比较上述3种清风藤属植物低极性部位对脂多糖诱导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生成NO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从鄂西清风藤、灰背清风藤和小花清风藤低极性部位中分别确认了70、40、33种成分,均包含长链脂肪烃、长链醇/醛/酯、单萜等成分,但三者共有成分仅有正十二烷、正二十二烷等5种。鄂西清风藤中萜类成分丰富(40.89%),灰背清风藤中三萜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较高(30.29%),小花清风藤中长链脂肪烃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较高(87.70%)。上述3种清风藤属植物低极性部位对RA-FLS细胞NO生成的IC50分别为2.22、1.69、4.15μg/mL,对RAW264.7细胞NO生成的IC50分别为1.23、4.02、3.05μg/mL,均低于吲哚美辛(12.97、10.66μg/mL)。结论上述3种清风藤属植物低极性部位均含有长链脂肪烃、单萜、长链醇/醛/酯等成分,且三者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小花清风藤Sabia parviflora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对小花清风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小花清风藤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反式阿魏酰基-3-甲氧基酪胺(1)、N-顺式阿魏酰基-3-甲氧基酪胺(2)、cassythicine(3)、litseglutine A(4)、鹅掌楸碱(5)、荷叶碱(6)、莲明碱(7)、白鲜碱(8)、γ-崖椒碱(9)、venoterpine(10)、桂皮酰胺(11)、莲碱(12)。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清风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小花清风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簇花清风藤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提取分离簇花清风藤石油醚部位的脂溶性成分,并对该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样品1共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Z)-9-十八烷烯酸(13.15%)、10,12-十八碳二烯酸(6.74%)、棕榈酸(3.94%)、硬脂酸(3.04%)、(Z)-13-二十二碳烯酸(2.76%)、十氢化-8α-乙基-1,1,4α,6-四甲基萘(2.43%)等。样品2共鉴定出10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十四酸(4.63%)、15-甲基十六烷酸(4.55%)、14-甲基十五烷酸(4.33%)、叶绿醇(3.09%)等。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确定簇花清风藤的化学成分和研究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凹脉丁公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阳  姚天荣  陈泽乃 《药学学报》1986,21(11):829-835
自凹脉丁公藤(Erycibe elllptilimba Merr.et Chun)中分得两个香豆素和三个生物碱。经鉴定分别为东莨菪素(scopoletin Ⅰ),东莨菪甙(scopolin Ⅱ),包公藤甲素(Ⅲ),包公藤丙素(Ⅳ)和一新的水溶性生物碱,结构为2β,7β-二羟基去甲茛菪烷,命名为凹脉丁公藤碱(erycibelline,Ⅴ)。包公藤丙素(Ⅳ)是首次分离得到纯品,其O-二乙酰化物(Ⅳa)具有缩瞳活性。  相似文献   

5.
清风藤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清风藤煎剂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部炎症、甲醛所致大鼠脚跖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切除双侧肾上腺的大鼠,清风藤煎剂对甲醛所致的足跖肿胀仍有明显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清风藤具有抗炎症作用,且清风藤的抗炎症作用与肾上腺系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小花清风藤保肝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易蓉  邱晓春  陈惠 《中国药房》2008,19(30):2341-2342
目的:研究小花清风藤(SPS)提取物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扑热息痛(AAP)复制小鼠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结果:小花清风藤提取物对2种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ST、ALT的活性有一定降低作用。结论:小花清风藤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宁夏产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 R.Br.)地上部分的醇提取物中,分得一新的三萜酯,命名为鹅绒藤酯Ⅰ(cynanester A),经波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酯Ⅰ的结构为羽扇醇正己酸酶(l;upeol caproate)。此外还分离鉴定了羽扇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正廿四烷酸(lignoceric acid)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相似文献   

8.
清风藤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江苏特色中药材清风藤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建立清风藤药材的地方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采用性状描述、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来控制清风藤质量。结果清风藤药材性状描述和显微特征性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含量测定方法灵敏、简单、重复性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能为清风藤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定心藤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定心藤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定心藤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酮(1)、二十三烷酸(2)、β-谷甾醇(3)、β-胡萝卜苷(4)、汉防己碱(5)、香草醛(6)和柯因(7)。结论:7个化合物均首次从定心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红血藤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血藤为豆科密花豆属植物红血藤(Spatholobus sinensis)的干燥藤茎,是正品鸡血藤的地区代用品,至今未见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的报道。本研究运用溶剂法及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红血藤苷A(spatholosineside A,1),2′,4′,5,7-四羟基异黄酮(2),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3),lupinalbin A(4),coumestrol(5),柚皮素(naringenin,6),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7),leonuriside A(8)。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8为从本科植物首次得到;化合物2、 4、 5、 6为从本属植物首次得到;化合物3、 7为从红血藤首次得到。  相似文献   

11.
灰毡毛忍冬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茅青  曹东  贾宪生 《药学学报》1993,28(4):273-281
从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ocranthoide Hand. -Mazz.)花的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溶解部分分得三个常春藤皂甙元的双糖链甙,其中一个为已知化合物川续断皂甙乙(dipsacoside B,Ⅰ);另外两个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灰毡毛忍冬皂甙甲(macranthoidin A,Ⅱ)和灰毡毛忍冬皂甙(nmcranthoidin B,Ⅲ),两者的次级皂甙灰毡毛忍冬次皂甙甲(macranthoside A,Ⅱb)和灰毡毛忍冬次皂甙乙(macranthoside B,Ⅲb),亦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2.
紫红獐牙菜中紫药苦甙的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谭沛  刘永漋  侯翠英 《药学学报》1993,28(7):522-525
继续报道从紫红獐牙菜Sivertia punicea Hemsl,全草中分得的另八个化合物(Ⅰ~Ⅷ)的结构,经光谱解析,I的结构推定为6′-O-β-D-吡喃葡萄糖基獐牙菜甙(6′-O-β-D-glucopyranosylsweroside,Ⅰ),为一新的裂环环烯醚萜甙类化合物,命名为紫药苦甙(swertiapunimarin),Ⅱ~Ⅷ的结构分别鉴定为獐牙菜甙(sweroside,Ⅱ)、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Ⅲ)、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Ⅳ)、胡萝卜甙(daucosterol.Ⅴ)、β-谷甾醇(B-sitosterol,Ⅵ)、2,3-二羟基-1,4-苯二甲酸(2,3-dihydroxy-1,4-benzodicarboxylic acid,Ⅶ)及methylswertianin.以上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旱莲草化学成分旱莲甙A和旱莲甙B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梅  陈雅妍 《药学学报》1996,31(3):196-199
自旱莲草(Eclipta alba(L.)Hassk)全草中分得4个三萜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IR,MS,UV,1HNMR,13CNMR和13C-1HCOSY)解析,2个已知的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刺囊酸(echinocysticacid,I)和齐墩果酸(oleanlicacid,II),另2个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旱莲甙A(eclip-tasaponinA,II)和旱莲甙B(ecliptasaponinB,IV)。I和II为首次从鳢肠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4.
柄果花椒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报道自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植物柄果花椒Zanthoxylum Podocarpum Hemsl.树皮中分得九种结晶性化合物,经物理常数测定,光谱分析以及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了β-香树脂醇Ⅰ、1-细辛素Ⅲ、1-芝麻素Ⅴ、柄果脂素Ⅵ和新棒状花椒酰胺(neoherculin)Ⅷ。此外,尚有β-谷甾醇Ⅳ和山蓊酸(behenic acid)为主的混合长链脂肪酸Ⅶ。柄果脂素Ⅵ属于细辛素类木脂体,为Pluviatilol的r,r-二甲基烯丙基醚,是一新木脂体,经药理筛选发现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结晶Ⅱ和Ⅸ的结构尚待证实。  相似文献   

15.
石莼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绿藻石莼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 20、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24R,28R环氧5烯3β醇(Ⅰ)、豆甾5,24(28)二烯3β醇(Ⅱ)、豆甾5,28(29)二烯3β醇(Ⅲ)、β谷甾醇(Ⅳ)、对羟基苯甲酸(Ⅴ)、琥珀酸(Ⅵ)。结论化合物除(Ⅱ)以外均为首次从石莼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丁座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丁座草块茎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分离丁座草块茎的乙醇提取物。结果 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各种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α-香树素(Ⅰ)、3β-乙酰氧基-熊果-28,13-内酯(11)、3β-乙酰氧基-熊果-11(12)-烯-28,13-内酯(Ⅲ)、3β-乙酰熊果酸(Ⅳ)、3β-乙酰齐墩果酸(V)、β-谷甾醇(Ⅵ)、熊果酸(Ⅶ)、(+)-松脂素单葡萄糖苷(Ⅷ)。结论 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绿舒筋有效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次从卫矛科植物宝兴卫矛(Euonymus mupinensis Loes et Rehd)藤茎中分得八个单体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分别确定为雷公藤内酯甲(wilforlide A,Ⅰ)、雷公藤内酯乙(wilforlide B,Ⅱ)、齐墩果-12-烯-3,29-二醇(olean-12-en-3,29-diol,Ⅲ)、齐墩果-3-酮-12-烯-29-醇(olean-3-oxo-12-en-29-ol,Ⅳ)、豆甾-3-酮(stigmastan-3-ono,Ⅴ)、豆甾-3,6-二酮(stigmastan-3,6-dione,Ⅳ)、β-谷甾醇(β-sistosterol,Ⅶ)和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s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Ⅷ),其中Ⅳ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绿舒筋酮(mupinensisone)。并归属了Ⅴ和Ⅵ的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18.
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洁  柳文媛  冯锋 《海峡药学》2010,22(9):77-79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运用光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Ⅰ),2α,3β,24-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Ⅱ),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葡萄糖苷(Ⅲ),2α,3α,19α,23-四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葡萄糖苷(Ⅳ),岳桦素(Ⅴ),芹菜素(Ⅵ),木犀草素(Ⅶ),无梗五加苷B(Ⅷ),aurantiamide acetate(Ⅸ),β-谷甾醇(Ⅹ),β-胡萝卜苷(Ⅺ)。结论化合物Ⅱ~Ⅳ,Ⅷ和Ⅸ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和Ⅴ为从裸花紫珠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9.
风车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风车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手段分离化学成分;用理化常数和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醉鱼草苷Ⅳb(3)、醉鱼草苷Ⅳ(4)、3β,16,β28 trihydroxyoleana 11,13(18)dien 3 yl[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3)]βDfucopyranoside(5)、香蜂草苷(6)。结论化合物5为新化合物,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蛇毒中鞣花酸类及三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叶亮  杨峻山 《药学学报》1996,31(11):844-848
自蛇毒(Duchesnea indica Fock)全草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蛇莓甙A(duchesideA)和蛇莓甙B(duchesideB),经化学及光谱(UV,1R,1HNMR,13CNMR,NOEDS和MS)分析确定,蛇莓甙A的结构为3'-O-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木糖甙(Ⅰ),蛇莓甙B的结构为3'-O-甲基-鞣花酸-4-O-α-L-呋喃阿拉伯糖甙(Ⅱ)。另外4个化合物为已知三萜类化合物:3β-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Ⅲ),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Ⅳ),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Ⅴ),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Ⅵ)。其中化合物Ⅳ,Ⅴ和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