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药理学资料的热力学分析为了解其它技术得不到的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过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分析药物作用初始阶段信息从配体传导到生物系统。这种分析的内涵是对参与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推动力的定量测定。另外,热力学分析的详细解释可为了解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潜在机制(超出其它参数分辨能力)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量子药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是极其复杂的,只有在分子水平才能讨论清楚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遗憾的是有关受体三维图象所知甚少.当前对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主要还是通过小分子药物的结构特点推测受体情况,解释药物作用机理,探索新药的发展方向.量子化学计算可以获得较多的分子结构信息,量子化学理论能够在电子水平,从多种角度阐述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被看成是药物研究的有力工具.但是量子化学计算量浩大,目前乃采用近似方  相似文献   

3.
药物化学是一门药学专业基础课.在这门课程中,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药物结构与活性变化关系是基本核心内容.同时,这也是药物化学教学的难点,因为药物分子结构是三维的,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也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的,在平面上很难观察清楚,教师觉得难讲解,学生觉得难理解、难记忆.现有的化学教学软件如Chemwindows、ISIS/Draw等只能处理二维结构,如何使药物分子的三维结构,以及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过程在微机上表现清楚、准确、美观,提高药物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这几年来,我们经过比较,选择WebLab ViewerPro作为教学软件,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药物分子与机体内特定的酶或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药物的生物效应。这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设计的中心课题。这种相互作用力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形状、大小、电子云分布和极化力等。在化学及生物科学研究中,用模型表示这种相互作用是常见而有效的方法。化学家为了研究分子的结构、构型和构象,常常使用各种分子模型(球棒式或金属框架式)进行观察分析。然而,分子越大或越复杂,使用普通机械模型就越感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临床上常用的与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的药物为例,阐述了完全和部分激动剂、中性拮抗剂、反向激动剂和变构调节等概念的理论价值,以及这些概念在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的地位。此外,对受体信号转导过程的精细调节机制,例如激动剂介导的信号转导、受体转运、受体间相互作用及G蛋白调节物质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对上述受体分子和信号转导药理基础理论的理解将有助于临床上合理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进程。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受体蛋白和药物相互作用是当前的热点课题。通过分别建立蛋白质和药物分子模型,并对它们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进而为发现并设计出更加理想、安全、有效的药物打下深厚的基础。分子模型建立的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分子与分子间以什么方式对接、怎样对接等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本文就当前分子对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着重介绍了分子对接的方法和常用工具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受体蛋白与药物分子对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进程。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受体蛋白和药物相互作用是当前的热点课题。通过分别建立蛋白质和药物分子模型,并对它们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进而为发现并设计出更加理想、安全、有效的药物打下深厚的基础。分子模型建立的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分子与分子间以什么方式对接、怎样对接等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本文就当前分子对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着重介绍了分子对接的方法和常用工具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药数据库的HIV抑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现代化学信息学手段和中药化学数据库寻找新的抗HIV药物。方法利用现有的抗HIV的药物作模版,进行中药分子数据库搜索,然后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得到HIV-1蛋白酶受体与亚叶酸的合理复合物结构,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对接结果分别进行无水存在200 ps和有水存在50 ps的模拟。结果根据数据库搜索和对接,认为亚叶酸可以作为药物开发的起点。通过分析分子动力学数据,可以了解配体各个区域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细节和变化规律。结论本工作得到的HIV-1蛋白酶与中药分子抑制剂的结合模式信息将有助于设计和改造出效果更好的抗HIV-1蛋白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世英 《医药导报》2006,25(7):654-656
分子靶向治疗是治疗肺癌的新途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药、肿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受体抑制药、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药、RXR受体抑制药等,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单药治疗肺癌的疗效尚不理想,但其不良反应显著低于细胞毒类化学药物,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核受体是一组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超家族,与药物代谢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密切相关,在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以及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内主要由组成型雄甾烷复体(CAR)、PXR、GR、AhR和PPAR几种核受体调控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介导药物代谢。本文综述了这几种核受体对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调控作用,为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分子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中枢神经系统(CNS)活性药物以优势构象与突触前或突触后的受体部位结合以呈现其主要效应。激动剂产生或模拟内源性神经递质的作用:而拮抗剂分子与受体结合则阻滞神经传递及有关突触后的活动。本文试图阐明构象的要求,从而为各类药物在任一受体部位产生作用的结合性质,提供一致的解释。药化工作者借助模型把配基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性与受体的结合比作锁和钥匙的关系,以探讨药物和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性质,  相似文献   

12.
药物设计包括药物分子设计和药物合成设计,它是新药研究的中心环节。药物分子设计是人工预建可与机体重要功能分子(蛋白质、核酸、酶、离子通道等)发生作用的化学物质的过程。近年来,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进展,使药物设计趋于定向化和合理化。1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药物分子设计是依据生物化学、酶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针对这些基础研究中所揭示的药物作用靶位,再参考其内源性配体或天然底物的化学结构特征设计合理的药物分子〔1〕。基于配体与受体间相互作用原理的不断完善,出现了开发新药的新方法——计算机辅…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电泳技术是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由于其分析时间短,样品消耗少,分离度高,应用灵活,能够在生理条件或者接近生理条件的缓冲液中运行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研究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就毛细管电泳研究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药物筛选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不同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体系,如蛋白质-蛋白质/多肽,蛋白质-DNA/RNA,蛋白质-糖,抗原-抗体,蛋白质-药物,脂质体-蛋白质/药物等进行了论述。同时也探讨了毛细管电泳从组合化学库中筛选先导药物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M 受体配基结合位点与其细胞外氨基末端的多肽有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受体配基结合位点的分子特点。方法:人工合成m1和m2胆碱受体蛋白在细胞外侧的一段多肽,联接蛋白KLH后免疫家兔,制备出抗血清。经ELISA法,该抗血清具有效价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观察该抗体对M受体配基结合位点的影响。结果:特异抗体可影响3H-QNB与M受体的结合。结论:M受体的配基结合位点与其细胞外氨基末端的氨基酸序列有关。人工抗原制备高效价特异性M受体亚型抗体对进一步了解药物与M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建立新型M受体的检测方法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细胞色素P450表达的诱导机制及其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色素P450(CYP450)是药物和其他内、外源物的主要代谢酶,其活性受到某些药物的诱导或抑制,引起临床用药中的相互作用。CYP450诱导方式有五种,即芳香烃受体介导型、乙醇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介导型、组成型雄甾烷受体介导型和孕烷X受体介导型。除乙醇型诱导是通过稳定酶蛋白以外,其余都由核受体介导。CYP3A是最重要的药物代谢酶,诱导CPY3A4是造成临床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首要原因。本文综述了CYP450诱导机制的研究进展,介绍了3种快速筛选药物CYP3A诱导活性的新方法,并阐明了其对新药评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药物发挥作用是以药物分子与其靶标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对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检测贯穿于从新药筛选发现到走向临床的整个过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研究药物分子与靶蛋白间相互作用的手段已经从传统的生化实验方法转变为以先进的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理论为支撑的高效、准确、多样化的技术体系。笔者从靶点发现与验证、亲和力测定、相互作用位点与结构分析几个方面对代表性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药物研发与机制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们尝试利用遗传算法来构造虚拟受体模型,并利用虚拟受体模型与配 体分子的相互作用能对已知分子的生活活性数据进行回归来预测未知分子的生物活性,对ALS酶抑制剂体系的计算表明,此方法能给出ALS酶抑制剂的合理的预报值。  相似文献   

18.
单克隆抗体因高特异性、低副作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是当下的研究热点。免疫球蛋白G(IgG)是目前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主要类型,其与可结晶(Fc)段受体的相互作用与多种生物学功能相关,分析IgG与Fc段受体的相互作用是单克隆抗体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是一种新型光学分析技术,可以实时、无标记检测分子间相互作用。近年来,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IgG与Fc段受体结合活性的检测。本文综述了基于SPR技术检测IgG与Fcγ受体(FcγRs)、新生儿Fc受体(FcRn)和补体1q(C1q)结合活性的实验方法以及不同方法结果之间的差异和可能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量子药理学规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本世纪20年代,Clark和Gaddum提出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占领学说(1926年),60年代Pa ton等提出速率学说(1961年),Koshland等提出诱导契合学说(1964年)等学说,开创了理论分子药理学研究先河。近20多年来,随着计算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传统中药寻找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先导药物分子。方法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热点之一,以该受体为靶标,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方法中的药效团筛选、分子对接和相互作用模式分析对传统中药数据库进行虚拟筛选。结果从含有37 170个化合物的传统中药数据库中优选出20个活性较好的化合物,通过进一步的氢键作用分析确认3个先导化合物。结论该研究为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PPARα激动剂的发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