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藁本为常用中药,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等功能,其原植物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藁本 Ligusticum sinense Oliv 和辽藁本 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et Kitag 的干燥根及根茎。近年来有些地区将新疆藁本充当藁本入药。其原植物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姨妈莱 相似文献
2.
新疆藁本保肝有效成分类似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藁本根茎提取物中,发现3种有降酶活性的类似结构的化合物,为进一步研究其构效关系,本文报道其中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类似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4.
新疆藁本有效成分coniselin的全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藁本有效成分coniselin的全合成研究丁平羽,于德泉(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新疆藁本(ConiselinumvaginatumThell)是新疆地区常用中药藁本的代用品,应用广泛,主要功能是祛风散寒。本研... 相似文献
5.
四种藁本药材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比较了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藁本(Ligusticum sinense)及两种新疆藁本(Conioselium tataricum)药材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初步鉴定111个组分68个化合物。新疆藁本和辽藁本均含有α-水芹烯、藁本内酯、正丁烯基酞内酯及榄香脂素;藁本主要成分为新蛇床酞内酯、柠檬烯及蛇床酞内酯;四种藁本均含有肉豆蔻醚,蛇床酞内酯、α-派烯及异松油烯。其中肉豆蔻醚的含量以尼县新疆藁本为最高(44.25%),其次为辽藁本(9.08%),以察县新疆藁本(1.13%)及藁本(1.63%)为最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藁本中不同形态的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对重金属的潜在危害进行评估。方法采用经典的BCR法对不同形态的重金属进行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重金属(Cu、Pb、Cd、As和Hg)进行含量测定。采用单种重金属污染指数及多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对重金属的潜在危害进行了评估。结果新疆藁本中Cu、Pb、Cd、As和Hg的含量分别为43.895 3,0.103 0,1.016 8,0.067 4和0.198 7μg·g~(-1)。其中Cu以残渣态为主,酸溶态及可氧化态的含量相当,可还原态所占的比例最低;Cd以酸溶态所占比例最高,其余各态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可氧化态、残渣态和可还原态;Pb以可氧化态含量最高,其余三态的含量相当;As以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酸溶态含量次之,可氧化态含量最低;Hg以酸溶态含量最高,残渣态次之,可还原态的含量最低。所测新疆藁本样品中的Pb、Cd、As和Hg均未检出,Cu为严重污染。结论不同重金属在新疆藁本中的分布各异;单种重金属污染指数及多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可用于评价新疆藁本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用气相色谱法,从藁本挥发油中分离出7种组分,并用内标法对其主要成分之一的肉豆蔻醚进行定量分析,回收率为98.69%,变异系数为1.29%。 相似文献
8.
藁本中两种活性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中药藁本内在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了藁本中两种活性成分:阿魏酸(ferulic acid)、藁本酚(ligustiphenol)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 7μm Nucleosil-C18键合相柱,流动相为MeOH—H2O(40~60),以H3PO4调至pH 3.6,2-萘酚为内标,280 nm为检测波长。结果:阿魏酸与藁本酚可达基线分离,两者标准品的进样量分别为0.27~4.38 μg和0.55~8.80 μg,对样品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比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4%~100.9%。用此法对不同产地野生及市售中国藁本及辽藁本的根及根茎进行了分析,测得了阿魏酸及藁本酚的含量,不同产地的藁本药材中此两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别较大。结论:此法简便、快速,适用于药材分析,可作为证实地道药材的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辽藁本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awa)根及根茎的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醚(1∶1)及乙醚溶解部分用常压、低压柱层析及制备薄层层析法,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光谱解析(IR,MS,1HNMR,13CNMR,1H-13CCOSY,1H-1HCOSY,DEPT,HMBC和NOE差谱)及标准品对照,确定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新藁本内酯(I)。另外4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藁本内酯(II),4-羟基-3-甲氧基-苯乙烯(III),阿魏酸(IV)和β-谷甾醇(V),并对II的13CNMR谱进行了重新归属,使之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HPLC法测定川芎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测定川芎药材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方法。方法:采用Accurasil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线性梯度洗脱。结果:川芎中2种成分得到良好的分离,阿魏酸在34.96~524.4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藁本内酯在276.7~2213.6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1%和99.20%,RSD为1.32%和1.6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川芎药材中2种主要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1.
12.
西南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西南獐牙菜的全植物中分离出五个化合物,其中四个分别被鉴定为β-谷甾醇(Ⅶ),齐墩果酸(Ⅵ),1,3,7,8-四羟基咄酮(Ⅴ)和山楂酸(Ⅱ)。另一化合物系新的三萜酸糖酯甙,命名为獐牙菜皂甙(swericinctoside,Ⅰ),其结构为2α,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羧酸-28-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 L.)的全草中得到8种成分。经鉴定7种为已知物即针叶春黄菊酸、顺式螺缩酮烯醚多炔、反式螺缩酮烯醚多炔、胡罗卜甙、栀子素丁,β-谷甾醇和棕榈酸;另一种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一技蒿酸(Ⅳ)。 相似文献
14.
15.
广西特产植物罗汉果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对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 C.Jeffrey)根中抗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正反相硅胶柱及Sephadex LH20 柱进行分离,根据光谱(UV,IR,MS,ID-及,2D-NMR) 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得4个葫芦烷型四环三萜酸: 罗汉果酸甲(I),罗汉果酸乙(II) ,罗汉果酸丙(III)和罗汉果酸戊(IV) 。结论:罗汉果酸戊为新化合物,罗汉果酸乙在体外有明显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番荔枝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番荔枝(Annona squamosa)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iriodenine(AS—1),穆坪马兜铃酰胺(moupinamide,AS-2),-(-)-kauran-16α-01-19-oic acid(AS-3),16β,17-dihydroxy-(-)-kauran-19-oic acid(AS-4),anonaine(AS-5),16α,17-dihydroxy-(-)-kauran-19-oic acid(AS-6),(-)-isokaur-15(16)-en-17,19-dioic acid(AS-7),番荔枝酰胺squamosamide(AS-8),16α-methoxy-(-)kauran-19-oicacid(AS-9),sachanoic acid(AS-10),(-)-kauran-19-al-17-oic acid(AS-11),daucosterol(AS-12)。其中,番荔枝酰胺(AS-8)是新化合物,AS-9是第一次从植物中得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7.
刺果番荔枝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番荔枝科番荔枝属植物刺果番荔枝(Annona muricata )的种子分得五种番荔素类成分,经光谱分析,鉴定其中两种为新化合物,命名为:muricatalicin(I)和muricatalin(VI),另三种为已知化合物:annonacin(I),annonacin-A(II)和annonacin-10-one(IV)。在制酸酯(mesitoate)衍生物过程中,又得到一新番荔素的酸酯Vb,与模型化合物比较,确认Vb是cis-THF-annonacin-A mesitoate。Vb的原化合物定名为annonacin-B。 相似文献
18.
云南红豆杉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L.K.Fu)树皮的乙醇提取物显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从中分离得到8个紫杉烷类二萜及其生物碱。经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鉴定7个已知物为taxinine E(1),taxinine J(2),1-acetoxy-5-deacetvl baccatin Ⅰ(4),baccatin Ⅲ(5),taxol(6),cephalomannine(7)和7-xylosyl-10-deacetyl taxol(8)。化合物3命名为云南红豆杉甲素(ymlnanxane),为一新的紫杉烷二萜化合物,其结构为taxa-4(20),11-diene-2α,5α,10β,14β-tetraol-2α,5α,10β-triacetate-14β-αmethyl-β-hydroxyl butyrate,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予以证实.经体外筛迭化合物3具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蔓性千斤拔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豆科植物蔓性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Merr.et Rolfe)Li]的根中分得六个化合物和一个烷酸的混合物(Ⅰ~Ⅶ)。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证明,化合物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蔓性千斤拔素C(Ⅰ)和蔓性千斤拔素D(Ⅱ),其余为已知物,分别鉴定为5,7,3′,4′-四羟基-6,8-双异戊烯基异黄酮(Ⅲ),flemichin D(Ⅳ),n C22~C30烷酸(Ⅴ),β-谷甾醇(Ⅵ)和羽扇豆醇(Ⅶ)。化合物Ⅲ和Ⅳ对P388白血病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