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拔除尿管降低重症昏迷男性患者尿路感染的指征。方法以因颅脑创伤入住我院同时需持续导尿的110例男性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格拉斯戈昏迷评分(GCS)4~8分。按收住入院的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4例,采用定时放尿法训练膀胱功能,定时(3~4h)夹闭尿管后拔管,改用尿套接尿。对照组56例,当GCS评分>8分时,采用按需放尿法训练膀胱功能,根据患者夹管后反应及时拔管,改用尿套接尿。观察两组留置导尿的时间及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留置导尿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后两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男性昏迷患者GCS评分4~8分时,早期拔除尿管可明显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降低导尿管使用率,进而减少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自2004年以来,我们将超软型螺旋状导尿管用于58例需留置尿管导尿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58例需留置尿管导尿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8~79岁.其中脑出血58例,脑梗死37例,帕金森综合征13例.意识障碍95例,清醒尿潴留13例.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及对照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应用螺旋形导尿管留置导尿;对照组应用普通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两组于留置尿管第2天开始,早晨留取中段尿行常规检查.尿管留置3 d自尿管留取尿样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尿管留置过程中自行脱出、渗尿、引流不畅情况.结果观察组镜下血尿11例,拔管困难7例,尿菌阳性14例;对照组分别为19、14、21例,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尿管自行脱出8例、渗尿9例、引流不畅3例;对照组分别为5、7、3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中膀胱穿刺造瘘及冲洗液温度对高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TURP高龄患者100例。实验组50例,术中采用膀胱穿刺造瘘及温度35℃~36℃灌注液;对照组50例,术中未进行膀胱穿刺造瘘,采用常规灌注液(温度23℃~25℃)。比较两组术后急性心力衰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膀胱痉挛、尿管堵塞及72 h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急性心力衰竭、下肢静脉血栓、膀胱痉挛、血凝块堵塞尿管及72 h内出血发生率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龄BPH患者TURP术中采用膀胱穿刺造瘘及35℃~36℃灌注液,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留置导尿管拔出前注入红汞预防尿潴留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平 《山东医药》2005,45(32):16-16
长期留置导尿管者拔尿管后常出现尿潴留。2000年7月~2004年9月,我们对i53例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将红汞从导尿管直接注入膀胱预防尿潴留,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术后患者留置尿管后容易出现尿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甚至需要再行导尿。2006年4月~12月,我们对20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的拔管方法加以改进,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拔管方法与传统的拔管方法临床效果比较,前者首次排尿成功率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Foley氏导尿管具有易固定、对粘膜刺激性小、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等优点,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如使用不当,可致气囊破裂,发生尿道爆炸伤。笔者曾遇3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例均为男性,其中成人2例,分别为脑血管意外和脊柱手术后;儿童1例,为巨结肠根治术后插Foley氏导尿管导尿。2例因为插管深度不够注水时气囊破裂.1例为患者在家中自行拔管未抽液体致气囊破裂。临床表现为尿道疼痛、尿管滑脱、尿道出血且量较多,拔出尿管后再插管困难。 处理方法:应立即重新插尿管,持续导尿,插管困难者可考虑行耻骨上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综合ICU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2-05~2013-03入住该院综合ICU患者950例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选2013-04~2013-11入住综合ICU患者490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立降低综合ICU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尔后比较两组综合ICU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减少综合ICU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显著,应用品管圈方法护理综合ICU置管患者,提高了护理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仲基范 《山东医药》1994,34(4):42-43
可控性回肠膀胱是指用回肠段做成可控性去管低压贮尿器(The continent low-pressure detnb-lariged reservoir),让患者自行经腹壁造瘘口插管排尿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优点是:①贮尿器的压力低、容量大、顺应性好;②尿液可控制,使腹壁造瘘口由湿变干,病人不需要佩戴外集尿袋;③在输入道内有抗返流肠套叠乳头瓣,可防止输尿管返流,减少上尿路感染,有效地保护肾功能;④术后病人很少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硷平衡失调。1982年,Kock对12例膀胱癌的病人行可控性回肠膀胱术(Kock膀胱),其中因肠套叠乳头瓣滑脱造成控制功能不良而需再次手术校正者7例。  相似文献   

9.
骨科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的时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臻 《山东医药》2006,46(6):44-44
术后早期拔除尿管,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减轻患者痛苦的重要手段。2004年3月~2005年3月。我们对50例骨科手术后患者在尿道口有溢尿时进行尿道刺激,然后拔除尿管,拔管后患者排尿情况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手术患者术前常规插尿管 ,而由于各种原因 ,有些患者术前插尿管困难。为了减轻患者痛苦 ,我们对 5 0 0例患者在麻醉起效后插尿管 ,均一次成功。资料分析 :本组 5 0 0例均为中老年男性患者 ,其中泌尿外科手术 2 89例 ,胸外手术 2 11例。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 ,施行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在麻醉起效后插尿管 ,均一次顺利完成。讨论 :导尿术常用于各种手术术前留置尿管 ,但在尿管插入过程中 ,由于患者耐受力差、精神紧张和手术的心理压力 ,致使尿道平滑肌痉挛 ,导致插管困难 ,在插管过程中 ,尿道炎症的损伤、出血 ,导致插尿管失败。也可因结石、前…  相似文献   

11.
谢佩月  陈亚玲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400-1400
胃肠减压是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护理胃肠减压的过程中发现留置胃管患者有明显的拔管意向。个别患者自行拔管而导致反复插管带来更多的痛苦,甚至影响治疗。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留置胃管自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密切可行的护理措施。对象与方法一、对象2005年1月~2006年10月住院接受胃肠减压的患者共150例,其中在留置过程中出现自拔管有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6~73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0例,初中6例,小学10例;手术病人15例,非手术病人8例(保守疗法);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7例;留置时间最长8d。二、方法发现患者拔管后,由当班者了…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月~2004年6月,我院共收治发生双J管表面结石形成致拔管困难的患者9例,经相应处理后均成功拔管,避免了开放手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例患者在拔管前复查腹部X线平片(KUB)或膀胱镜拔管时发现双J管表面形成多量结石。尿路黏膜表面麻醉下膀胱镜拔管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期留置尿管间断夹闭的必要性,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泌尿外科Ⅰ类手术留置尿管患者,给予自然引流和间歇夹闭导尿管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并对拔出尿管后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尿量及留置尿管后残余尿量等指标的观察,探讨短期留置尿管患者间断夹闭尿管行膀胱功能恢复锻炼,对于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及尿路感染的影响。结果间断夹闭尿管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较自然引流组无明显差别;间断夹闭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几率大。结论临床工作中不需要通过按需夹闭尿管行膀胱功能恢复锻炼。  相似文献   

14.
气囊导尿管如应用不当,可致尿道出血.我们遇到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 15~75岁.其中前列腺增生症4例,无前列腺增生症2例.神志清者4例,神志障碍2 例.插管深度不够4例,尿管未固定好被强行拉出1例,留管时间过长尿垢附着气囊拔管时擦伤1例.出血量10~100ml者5例,200ml者1例.重新插尿管不困难者3例 ,困难者3例.重新插管后出血即停止5例,反复出血1例.  相似文献   

15.
D-J管递进式留置持续扩张术治疗尿道狭窄(附6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0例尿道狭窄患者行D-J管递进式留置持续扩张术。术中根据尿道狭窄情况,用斑马导丝将3根D-J管经尿道通过狭窄段依次置入膀胱内,依靠两端的弯曲固定于尿道内.放置男用尿袋引流尿液,1~2周后更换递增型号的D-J管及尿袋,直至能放置3根8F的D-J管并带管6~8周;置管困难或狭窄道细、有假道、合并结石者采用骶管麻醉或尿道黏膜麻醉用腔镜,直视下置入D-J管,并处理假道或结石。结果本组均可扩张至置入3根8FD-J管。6~8周拔管后除1例仍排尿困难外,余均自行排尿通畅,随访1~3a,3例需定期做尿道扩张。其余无复发。认为D-J管递进式留置持续扩张术治疗尿道狭窄操作简单灵活、疗效确切、损伤轻、刺激小、恢复快,且能自洁尿道,可反复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肺癌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需行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不成功组21例,为非计划拔管患者,成功组63例,未出现非计划拔管,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住院资料进行赋值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计84例患者,均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对两组患者置管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因素伴发疾病(1种)方面比较(χ~2=3.910,P=0.048)、治疗方法(手术联合化疗)(χ~2=4.973,P=0.026)、治疗方法(放化疗结合)(χ~2=4.507,P=0.034)、置管类型(χ~2=7.756,P=0.005)、置管静脉选择(肘正中静脉)(χ~2=5.325,P=0.021)、置管静脉选择(头静脉)(χ~2=4.895,P=0.027)、制动时间(χ~2=9.724,P=0.002)、总留置时间(1-4周)(χ~2=27.177,P=0.000)、总留置时间(4-12周)(χ~2=4.675,P=0.031)、总留置时间(12周以上)(χ~2=8.671,P=0.003)、带管住院次数(2-3次)(χ~2=18.599,P=0.000)、带管住院次数(3次以上)(χ~2=12.392,P=0.000)、患者状态(χ~2=10.934,P=0.001),比较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对肺癌患者进行PICC置管,具有极高的置管成功率;同时,患者的伴发疾病,置管类型,置管静脉选择,制动时间,总留置时间,带管住院次数,患者精神状态等因素是造成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在PICC置管中,要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脑室铸型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38例高血压脑出血脑室铸型的患者采用CT定位下置硬通道排空血肿,其中24例双侧脑室血肿为主者行双侧脑室额角置管,90例丘脑基底节出血、血肿破入侧脑室及第3、4脑室者行双侧额角+贯穿血肿腔置管,24例小脑出血、血肿破入第4脑室者行双侧额角+后颅窝开颅清除血肿并第4脑室置管。结果拔管后有2例再次置外引流管,1例因不能拔管而行V—P术。死亡20例;存活的118例,随访1a,GOSⅡ级36例、Ⅲ级72例、Ⅳ~Ⅴ级10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脑室铸型患者根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采用不同置管方式引流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高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162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现19例高热患者的观察及护理经过。结果 162例患者中19例出现高热,发生率11.7%。体温在39.1℃~41.2℃之间,高热时间在术后1~15天,平均4.94±4.04天,持续3~14天,平均4±2.83天。19例尿液中均检出白细胞(+)^(++++),3例术中发现肾脏积脓;9例可见白色絮状物及尿液混浊;5例患者术后出血严重,经夹闭肾造瘘管止血后出现高热;2例通过输尿管导管冲洗肾盂,更换双J管及调整肾造瘘管位置后引流通畅,体温下降。未发生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重视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处理尿液外渗及出血,处理肾造瘘管及尿管的异常,做好病情观察及护理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高热的患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T型硅酮支架治疗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需要置入T管的患者(治疗组)和15例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不行T管治疗的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评分、嗓音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呼吸困难情况、嗓音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呼吸困难情况、嗓音评分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患者采用T型硅酮支架治疗,效果肯定,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导尿管拔除法在神经外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留置导尿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在接到拔尿管医嘱后直接用无菌注射器抽尽气囊内的液体,随后将尿管拔出;实验组采用NS250ml+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10mg在拔管前以15~20 ml/min滴入膀胱并保留至患者有尿意,将无菌注射器接气囊管道的外口,让气囊内的液体自行流至注射器内,直至无液体流出,再缓缓拔除尿管。结果两组病人在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时出现的异常症状、第一次排尿时间及平均时间及拔管后血尿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术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中,应用改良尿管拔除法,能有效地减少尿管拔除后首次排尿时出现的异常症状,减少黏膜的损伤及再次导尿的机会,减轻了病人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