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附64例 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方式。方法 : 回顾性分析15年间我院收治的6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临床分型、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其中35例行手术切除,包括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19例;29例行胆管引流术,包括胆肠内引流术16例,胆管外引流术13例。结果 : 根治性切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80.0% , 53.3%及26.7% ;姑息切除组1, 2, 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 16.7%, 0%;胆肠内引流组1,2年生存率分别是45.5%和18.2% ;外引流组则为25.0%和0 。结论:手术切除特别是根治性切除治疗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疗效和提高远期生存率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Zhou NX  Huang ZQ  Zhang WZ  Huang XQ  Wang J  Liu R  Ji WB  Xiao M  Meng XF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1599-1603
目的 综合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分型、病理学特征、不同手术方式及其远期疗效,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疗效及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402例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回顾分析,对其临床分型、病理特征、不同手术方式及随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在Bismuth—Corlette分Ⅳ型的基础上,将来自于肝内大胆管的肝门部胆管癌增定为Ⅴ型(Ⅴa型,Ⅴb型),并综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402例患者中,行手术切除198例,其中根治性切除(R0)102例(占51.5%),姑息性切除(R1、R2)96例(占48.5%)。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8例,单纯引流术161例,未手术35例。术后1、3、5年生存率:根治性切除组分别为80.3%、41.9%和33.3%,姑息性切除组分别为53.2%、19.6%和14.7%,单纯引流组分别为26.7%、3.3%和0,未手术组分别为9.8%、0和0,根治性切除组和姑息性切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组中淋巴结阴性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淋巴结阳性者(P〈0.05)。1例手术死亡(0.3%),132例出现手术并发症(36.1%)。结论 源于肝内型的肝门部胆管癌Ⅴ型(Ⅴa型或Ⅴb型)有较高的手术根治切除率,预后也较好;肝门部胆管癌分化程度与手术预后明显相关,高分化组明显优于低分化组;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只有根治性切除才能获得最佳疗效,联合肝叶、血管、淋巴结等切除的扩大根治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期。肝移植治疗对胆管癌术后高复发率的问题至今未能解决。  相似文献   

3.
探讨老年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1995—2005年手术治疗64例65岁以上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64例均行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切除26例,姑息性切除10例,内引流术14例,外引流14例。手术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62.5%,2年生存率37.5%。结论:老年肝门胆管癌预后不良,手术切除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肝叶及肝门部血管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7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7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手术根治性切除33例(44.6%),其中26例联合部分肝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行姑息性切除19例(25.7%);行内引流或外引流术22例(29.7%).结果 联合肝叶及肝门部血管切除的根治性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姑息性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引流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根治性切除术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64%、49%;姑息性手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19%;引流手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3%、15%、0.结论 根治性切除组的生存率较姑息性手术及引流手术组明显提高,合并肝叶、肝门血管切除可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根治率和生存率;联合肝叶切除有利于肝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Ⅲ,Ⅳ型肝门胆管癌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对不能切除的Ⅲ,Ⅳ型肝门胆管癌于肝周边部作肝组织新月形切除,缝合牵开胆管,行多肝段肝肠“裙边式”Roux-en-Y内引流术。结果 术后平均生存期l5.65个月;患者舒适指数81.5%;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多肝段“裙边式”肝肠内引流术是治疗Ⅲ,Ⅳ型肝门胆管癌的有效可行的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52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52例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手术切全28全我院总手术切除53.8%,其中根治性切除19例,姑息性切除9例,行胆管内,外引流术24例。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再认识(附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根治性切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根治性切除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术前均明确诊断。根治性切除45例,手术死亡5例(11.1%),胆漏5例(11.1%),其中2例并膈下脓肿,均经引流或再次手术引流治愈,右胸腔积液4例(8.9%),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切口裂开3例(6.7%),经再次缝合治愈。本组45例中,有36例(90.0%)获得随访,1,3年生存率,分别为91.7%,36.1%,无5年生存者。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联合应用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本组根治性切除率仍较低,术后易复发和转移,鲜有长期生存者,手术死亡率仍较高。说明手术切除和清扫范围不够,手术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对近5年来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22例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2例患者中,男13例,女9例,男女之比1.4∶1。常规手术方法治疗16例(常规手术治疗组),包括手术切除5例(31.3%),其中根治性切除2例,姑息切除3例;内或外引流术11例。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6例(肝移植组)。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组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2.1%,0;肝移植组除1例术后11个月死于慢性排异反应外,余均健康存活,现已分别存活28,19,17,12个月和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0%(4/5),50.0%(1/2)。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1)。
结论: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应行积极的外科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术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健;常规手术无法根治切除者是原位肝移植的适应证,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病例的外科治疗手段,分析肝脏切除同时进行门静脉或肝动脉重建在进展期病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0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手术根治性切除51例(49.O%),其中合并肝门部血管切除重建13例,姑息性切除25例(24O%),引流手术28例(26.9%)。根治手术组中位生存期27个月,姑息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16个月,引流组中位生存期11个月。根治性手术组1年生存率76%,3年生存率51%,5年生存率38%;姑息性手术组1年生存率61%,3年生存率35%,5年生存率21%;引流手术组1年生存率33%,3年生存率2.1%,5年生存率为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准外科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12月应用精准外科技术行手术治疗的4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患者中行R0切除19例(43.2%),R1切除7例,R2切除5例,姑息性手术5例,活检加内/外引流8例;联合肝切除18例,联合肝固有动脉切除重建2例.手术平均用时为(5.8±1.6)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10±509)mL,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28例次,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1/44).39例患者获得随访4~62个月,总体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7%,30.8%,10.6%.R0根治性切除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43.2%,13.9%.非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5%,26.8%,0,获R0根治性切除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根治性手术患者(x 2=4.61,p<0.05);联合肝叶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52.7%,11.8%,未行联合肝叶切除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25.4%,0,前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后者(x2=15.26,P<0.05).结论:精准外科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可提高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肝外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87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资料。结果:87例患者中,肝门胆管癌58例,胆总管下端癌29例,患者均以黄疸为主要表现;56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包括肝门胆管癌33例(56.9%,33/58),胆总管下端癌23例(79.3%,23/29),其余患者行姑息性减黄治疗或未予治疗。肝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35.1%、27.0%;AJCC分期和淋巴转移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而AJCC分期、淋巴转移、肝脏侵犯是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胆总管下端癌患者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1.6%、54.2%、37.5%;影响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AJCC分期(均P0.05)。肝门胆管癌与胆总管下端癌患者间,全部患者的总生存期、根治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及非根治术治疗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位置的肝外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均是有效治疗方式,AJCC分期系统可有效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附9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余收治的96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65例(R0 28例,R1 2例,R2 4例,胆道引流术31例),介入引流31例(PTCD 5例,胆道支架置放术26例),切除术后联合治疗33例(放射治疗18例,经肝动脉灌注化疗15例)。结果:术后生存的95例中获得随访88例,随访率为92.6%,平均随访时间26(2~99)个月。(1)根治性切除组、姑息性切除组、手术引流组、介入引流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5,15.5,11.5,11个月,根治性切除组优于姑息性切除组(t=8.70,P<0.01),姑息性切除组优于手术引流组(t=4.31,P<0.01),介入引流组与手术引流组相似(t=1.31,P>0.05)。(2)R0 切除联合放化疗组平均生存期为2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45%,15%;R0未联合放化疗组平均生存期为24个月,1,3,5年生存率为50%,12.5%,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t=2.37,P<0.05; χ=3.88,P=0.049)。(3)胆红素≥400 μmol/L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胆红素<400 μmol/L者(P<0.05)。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手术引流和介入引流治疗效果相似,但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当总胆红素≥400 μmol/L时,手术前应作减黄处理。手术切除联合放疗、介入化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根治性手术,32例行姑息手术。结果:病理诊断为胆管腺癌41例,黏液癌14例。51例平均随访3年9个月,根治组平均存活 26(13~45)个月,姑息治疗组平均存活10(5~14)个月。根治组术后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5.7%,54.5%,27.3%,姑息组术后 1年生存率为 37.5%,无2年生存者结论:肝胆管结石反复发作炎症可并发胆管癌,行根治性切除可延长生存期,姑息手术可提高生存质量;提高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疗效的关键是争取早期根治性治疗肝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疗效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近7年来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的4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术前影像检查联合诊断正确率为95.1%;行手术切除32例,总手术切除率为78.1%,其中根治性切除15例,姑息性切除17例;胆管内引流术9例。全组住院期间死亡2例,病死率4.9%。手术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8个月和70.0%,40.0%,23.3%,内引流组为8个月和44.4%,11.1%,0,手术切除组患者的生存率优于引流组(P<0.05和P<0.05)。其中施行R0有14例,占46.7%,其中位生存时间和1,3,5年生存率为52个月和85.7%,64.3%,35.7%,不同手术级别的术后疗效存在差别(P<0.05)。Bismuth分型以Ⅱ型生存率最高,有7例,占18.0%,其中位生存时间和1,3,5年生存率为72个月和85.7%,71.4%,42.9%;不同病理类型切除率中以乳头腺癌和高分化腺癌为最高的切除率分别为77.8% 和78.3%,其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8%,44.4%,33.3%和73.9%,65.2%,17.4%;低分化癌为20%,0,0。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预后主要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手术方式相关,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长期生存和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联合尾叶的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和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余收治的58例肝门部胆管癌行联合尾叶和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切除联合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26例,规则性右半肝切除25例,右三肝切除4例,中肝叶切除3例;所有患者同时附加全尾叶切除手术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骨骼化清扫。根治性切除率为72.4 %(42/58)。1,3年生存率分别为79.5 %和36.2 %。有3例现已无瘤存活6年。结论:肿瘤切除联合尾叶的规则性肝叶切除可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熟练掌握手术技巧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2月期间采取手术治疗的16例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中行手术切除13例,切除率为81.3% (13/16).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R0切除)7例,非根治性切除术6例;行左半肝+尾叶切除+右肝管成形、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行右半肝切除+尾叶切除+左肝管成形、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行肝方叶切除及围肝门切除+胆管开口肝门区-空肠盆式吻合术7例;其中2例因总胆红素>400 μmm.l/L而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后再手术.3例患者无法完成手术切除,其中2例肿瘤侵犯门静脉左右支,1例术中发现肝脏多发转移瘤,3例均行肝内扩张胆管的术中置管引流术.所有患者的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降低或恢复至正常,术后引流有效率为100%.1例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于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应力争切除肿瘤,解除胆管梗阻.对肝门区胆管解剖的熟知、娴熟的手术技巧和胆大心细的操作,有望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7.
10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总结103例肝门部胆管癌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行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行根治性(‰)切除43例,根治性切除率为41.7%,非根治性(R,,R2)切除60例(58.3%),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手术死亡8例。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29.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6%、42.0%、20.9%,明显优于非根治性切除组34.1%、10.2%、0(P<0.05)。本组近5年术前减黄治疗42例,合并肝切除达53.8%,根治性切除率达45.7%,中位生存期24.7个月,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作根治性手术切除能更好延长患者生存期,使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随着近年来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行切缘冰冻病理检查、联合肝切除等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胆道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行金属胆道支架置入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TBD组31例患者中29例实施支架放置,26例(89.7%)成功置入支架并发症发生率为6.5%,中位生存时间为26周;ERCP组44例患者中38例(86.4%)成功置入支架,并发症发生率为13.6%,中位生存时间为28周。29例单侧支架置入者和35例双侧支架置入者中位生存时间均为28周。结论:经PTBD及经ERCP的胆道支架置入对肝门部胆管癌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以PTBD方式放置时可采用单侧置入,以ERCP方式放置时应进行左右侧双支架置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