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灸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现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痹性斜视是由于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使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或部分麻痹而引起的眼球向麻痹肌作用相反的方向偏位[1 ] 。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 ,后天性病因有 :炎性或中毒性、代谢性、血管性、退行性病变、肿瘤压迫或外伤等所致。中医眼科称为“风牵偏视”[2 ] ,现将近年来临床应用针灸治疗本病的现状概述如下。1 常用针刺方法治疗现状国家教科书提出治疗的常用穴 :睛明、瞳子骨人羽彡 、承泣、四白、阳白、丝竹空、太阳、攒竹、颊车、地仓、合谷、太冲、行间、风池。每次局部取 2~ 3穴 ,远端循经配 1~ 2穴。斜向左者 …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Issue 1,2011)、PubMed(1980—2011.7)、MEDLINE(1966—2011)、Ovid循证医学数据库(1991—201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2011.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1.7)、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1.7)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83—2011.7),同时手工检索4种中医杂志,检索时间均为2010.1—2011.8,语言限于中英文,收集针灸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对偏倚风险的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RCT,均为低质量研究,共3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0,95%C(I1.09,1.54)],针灸配合药物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药物。结论:针灸治疗麻痹性斜视有一定疗效,但由于纳入试验质量均较低,仍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确定针灸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麻痹性斜视为眼科常见病,中医称之为"风牵偏视",病因复杂,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本文主要探讨后天性麻痹性斜视。1岁以后发生的麻痹性斜视称为后天性麻痹性斜视,临床起病急,主要因眼位偏斜、双眼复视而就诊,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麻痹性斜视治疗方法多样,但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传统治疗多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通常在保守治疗6个月后无效才考虑手术治疗,手术设计精确度要求比较高且术后风险高。近年来,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1~2005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麻痹性斜视2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孙中祥 《中原医刊》1996,23(1):16-17
麻痹性斜视多因后天性眼外肌麻痹所致。临床上以突发性眼位偏斜,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及由此而产生的定向定位障碍、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为特征,有时合并上睑下垂。对此应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但眼科常遇到平素身体健康,无明显全身症状,病因检查无阳性发现的病例,且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好。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此类病人8例。效果较好。其中1例是动眼神经上支麻痹合并面神经麻痹,较为少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后天麻痹性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因其病因较为复杂且病情多变,常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随着近年来对麻痹性斜视的关注度的增加以及研究的不断推进,人们对麻痹性斜视的了解更加深入。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并对麻痹性斜视治疗的新进展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张彬 《疑难病杂志》2002,1(1):45-46
<正> 麻痹性斜视是眼球运动受限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在中医眼科文献中有类似典型症状记载,如“坠睛”、“神珠将反”、“瞳神反背”等。庞赞襄教授认为:以眼位偏斜为主的称为“目偏视”或“神珠将反”;以复视为主的称为“视一为二”;合并上睑下垂则称为“目偏视”或“神珠将反”合并“睑废”。为此庞教授提出以下证治方药。  相似文献   

11.
麻痹性斜视是由于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使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或部分麻痹而引起的眼球向麻痹肌作用相反的方向偏位,它是以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眩晕、恶心、呕吐等为特征的眼病。多为单眼发病,起病突然,患者往往因严重的自觉症状而影响工作及生活。中医称为“目偏视”,“瞳神反背”等。麻痹性斜视在眼科临床比较常见,现代医学对此病尚无特殊疗法,笔者假期随师临床,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20例,疗效较为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刘斌  栾瑛  高雁  王淑霞  支洪峰  周博研 《吉林医学》2009,30(15):1601-1602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后天麻痹性斜视应用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给予丝竹空穴注射,滑车神经麻痹给予丝竹空穴加攒竹穴注射,动眼神经麻痹给予丝竹空穴加球旁注射。观察2个疗程(20d)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6例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治愈48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痛苦,降低经济负担,操作简单、安全,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麻痹性斜视分为先天性、后天性两种,是以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使眼外肌麻痹引起的病变,其治疗常以西药为主,但效果不甚满意,为探求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针刺治疗该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收集后天麻痹性斜视32例,均为单侧斜视,经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者,男23例,女19例,伴有代偿头位者18例,上眼睑下垂者5例,复视者12例,眼性眩晕,步态不稳者8例。1.2检查方法应用遮眼试验法检查,其斜视度与病因见表1。2治疗方法及标准2.1方法取穴:①阳白攒行睛明三间…  相似文献   

15.
中医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1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痹性斜视,中医称风牵偏视.临床表现多突然偏斜,眼珠转动受限,一视为二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6.
桂琴声 《中外医疗》2010,29(20):118-119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效。方法将麻痹性斜视60例(60眼),均为单眼,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30眼)采用针刺结合传统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30眼)单纯采用传统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治愈13例(13眼),好转12例(12眼),显效3例(3眼),未愈2例(2眼),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治愈3例(3眼),好转7例(7眼),显效9例(9眼),未愈11例(11眼),总有效率63.3%。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麻痹性斜视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需手术治疗的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55例,术前及术后检查斜视度及第一眼位的双眼单视功能,统计治愈率、良好率及有效率,并全部随访一年以上.结果:术后斜视度及第一眼位双眼视功能均比术前好转;术后出院时治愈率、良好率、有效率分别为70.9%、16.40%和10.9%;最后一次复查时的治愈率、良好率、有效率分别为67.3%、14.5%和16.4%.结论: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手术矫正眼位偏斜和恢复第一眼位双眼单视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麻痹性斜视是由于眼外肌麻痹而引起的双眼复视、眼位偏斜、眼球活动受限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早在中医眼科文献中有记载。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目偏视》云:“目是五脏六腑之精气,人脏腑虚而风邪入于目……睛不正则偏视。”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睑废》云:“此证视目内如常,致使上下左右两睑日夜常闭,攀开而不能眨。”这与动眼神经病变时引起上睑肌麻痹合并上睑下垂的症状颇类似。  相似文献   

19.
郑海彦   《中国医学工程》2014,(3):122-12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麻痹性斜视(PS)的疗效。方法中西医组:46例患者51眼,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42眼,接受西医治疗。结果 84例PS患者中,50.0%为血管病因素,为首要因素;其次为感染因素和眼部外伤,分别占20.2%、19.0%。中西医组51眼中,有效率为84.3%。对照组42眼中,有效率为73.8%。中西医组治愈患者的治愈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头昏,1例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结论 PS首要因素为血管病因素,其次为感染因素和眼部外伤。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PS,可以提高疗效,缩短治愈天数,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麻痹性斜视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疑难眼病,本文重点介绍中医以及当代著名中医眼科学家庞赞襄教授、陆南山教授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包括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针刺治疗和推拿按摩、西医药物注射治疗;中药、西药联合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