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异氟烷在腹部手术麻醉中的不同,以寻求更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45例,对Ⅰ组患者采用七氟烷麻醉,对Ⅱ组患者采用异氟烷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与Ⅱ组患者相比,Ⅰ组患者的入睡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要短;诱导前后两组HR和MAP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及手术后5minⅠ组HR和MAP明显高于Ⅱ组;术后Ⅰ组躁动、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Ⅱ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腹部手术的患者,相比与异氟烷,七氟烷在HR、MAP波动以及患者苏醒时间方面表现出更好的麻醉效果,因而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烷或异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吸入全身麻醉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2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R组)31例,异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IR组)31例。两组的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相同,均于插管后即刻用微量泵连续恒速泵人瑞芬太尼,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6峭/L,其中sR组气管插管后持续吸入1.5%-2.0%七氟烷,IR组气管插管后持续吸入异氟烷,吸入浓度为1%~2%。术毕前5rain停止吸入七氟烷或异氟烷;缝皮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术毕前20rain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rID)、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他)以及手术开始后5min(T3)、30min(T4)和术毕时(T5)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值;记录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并进行拔管后苏醒质量评分(OAAS)。结果两组术中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R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IR组[(10.4±3.9)、(16.3±5.8)min,t=6.25,P=0.02;(5.9±3.1)、(9.7±2.5)min,t=4.19,P=0.01]。SR组OAAS显著高于IR组[(4.1±1.2)、(2.9±1.0)分,t=3.27,P=0.03]。结论异氟烷或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均可应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与异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后患者恢复较快,更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持续性应用七氟烷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双瓣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2组:七氟烷组(观察组)所有患者CPB开始时即持续吹入七氟烷,至停机时不再给予静脉麻醉药;静脉麻醉组(对照组)转流期间静脉追加芬太尼、维库溴胺、咪达唑仑,CPB期间不予吸入麻醉。分别于CPB开始时(T1)、阻升主(T2)、复温(T3)、停机(T4)及手术后第24小时(T5)抽取血样检测血糖。结果 2组间比较各时间点血糖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内T3、T4这2个时间点比较,血糖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比较,血糖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中使用七氟烷与静脉麻醉对血糖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鞘内注射士的宁对吸入麻醉药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士的宁敏感的甘氨酸受体(strychnine-sensitive glycine receptor,GlyR)与吸入麻醉药异氟烷、恩氟烷、七氟烷、乙醚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小鼠腹腔注射(i.p.)吸入麻醉药,以甩尾法和福尔马林法观察鞘内注射(i.t.)士的宁(strychnine,Stry)对吸入麻醉药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在甩尾实验中,Stry0.1μgi.t.能降低乙醚镇痛小鼠的甩尾潜伏期(tail flick latency,TFL)(P<0.05),但对异氟烷、恩氟烷、七氟烷镇痛小鼠的TFL无明显影响(P>0.05)。Stry0.2,0.4μg则使四种吸入麻醉药镇痛小鼠的TFL降低(P<0.05)。福尔马林实验中,腹腔注射吸入麻醉药能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但Stry(0.1,0.2,0.4μg)i.t.对上述4种麻醉药的镇痛作用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脊髓GlyR可能是吸入麻醉药抗热刺激伤害的重要靶位,但不影响吸入麻醉药对化学刺激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小儿手术中使用七氟烷进行全身麻醉的效果观察,分析七氟烷用于小儿全身麻醉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焦作市人民医院2010年至2011年需要进行手术的50例患儿平均随机分成两组.七氟烷麻醉组行2.5%~3.5%七氟烷吸入式麻醉;异氟烷麻醉组行2.5% ~3.5%异氟烷吸入式麻醉.将术后患儿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哭闹、躁动等情况做统计学对比.结果 异氟烷麻醉组患儿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长于七氟烷麻醉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清醒后的哭闹、躁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用于小儿全身麻醉手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很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侧脑室/鞘内注射6-羟多巴胺和α受体拮抗剂对七氟醚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α受体和七氟醚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以热水甩尾法和醋酸扭体法测小鼠痛阈的变化。观察侧脑室(icv)或鞘内(ith)分别预先注射6-羟多巴胺(6-OHDA)6μg、α1受体拮抗剂哌唑嗪(Pra)5μg、15μg或α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YOh)5μg、15μg对七氟醚(4.5 ml·kg1,ip)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单独icv或ith给各剂量6-OHDA、Pra或Yoh对小鼠痛阈均无明显影响(P>0.05),ith 5μg Pra或Yoh对七氟醚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P> 0.05);但ith给6-OHDA 6μg、Pra 15μg或Yoh 15μg均明显减弱七氟醚延长小鼠甩尾潜伏期及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的作用(P<0.05)。而icv给6-OHDA,Pra或Yoh对七氟醚小鼠甩尾潜伏期厦扭体次数均无影响(P>0.05)。结论:脊髓NE神经元-α受体参与七氟醚镇痛作用,而脊髓上水平NE能系统可能和七氟醚镇痛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需给予临床麻醉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七氟烷麻醉治疗,对照组给予异氟烷麻醉治疗,两组患儿均给予静脉诱导插管麻醉,对两组麻醉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患儿在拔管的时间、苏醒的时间上均比对照组短,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七氟烷应用于小儿临床麻醉中取得的麻醉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临床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5)
七氟烷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吸入型全身麻醉药。除了麻醉作用外,七氟烷对学习记忆以及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在临床日益受到关注。七氟烷可以通过不同的受体和途径对学习记忆产生影响,包括中枢神经递质受体、脑内记忆相关物质、突触可塑性以及药物剂量等相关因素。本文就七氟烷与学习记忆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七氟烷和地氟烷在鼻咽部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作用比较.方法 择期行鼻咽部手术患者60例(ASAⅠ至Ⅱ级),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地氟烷组(D组).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S组吸入七氟烷,维持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1.0左右,D组吸入地氟烷,维持MAC1.0左右.两组均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 /(kg.min),控制平均压降幅为基础压力的20%左右.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数据、停药后自主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对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期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恢复期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S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烷和地氟烷均可安全用于鼻咽部手术患者麻醉维持.地氟烷在鼻咽部手术患者早期恢复中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罗学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2):122-124
目的 比较七氟烷与异丙酚全麻维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对芬太尼的需求,探讨不同全麻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丙酚组(P组)和七氟烷组(S组)各40例,分别靶控静脉输注异丙酚及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术后采用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量表(VAS)值、PCA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芬太尼总用量.结果 术后4小时VAS评分偏高,各时点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芬太尼总用量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与异丙酚全麻维持对术后疼痛的影响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1.
大鼠蛛网膜下腔微量注射NO前体物质和NOS抑制剂对痛觉的调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多数关于NO对痛觉调制的报道,认为NO在脑内有痛敏作用。本工作研究NO在脊髓中的作用。方法:由于NO的半衰期很短,因此本工作采用给动物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NO的前体,精氨酸、精精二肽和在体内自发释放NO的硝普钠(SNP)以及NO合成酶(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NNLA),借以调制脊髓中NO的释放,并用大鼠幅射热甩尾实验观察脊髓中NO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结果:ith不同剂量(10μg、20μg、40μg)的L精氨酸、精精二肽以及三种剂量(1.0μg、2.0μg、4.0μg)的SNP,均引起明显的痛敏效应,并在该剂量范围内呈量效关系。三种剂量的精精二肽的痛敏作用,要比L精氨酸的痛敏作用强,并持续更长的时间。ith三种剂量(2.5μg、5μg、10μg)的NOS抑制剂NNLA则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镇痛可持续20min以上,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提高脊髓中NO水平具有痛敏作用,降低脊髓中NO水平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5)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18 k Da转运蛋白(18 k Da translocator protein,TSPO)配体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Vehicle+Sham组)、对照组(Vehicle+SNI组)、TSPO激动剂Ro5-4864组(Ro+SNI组)、TSPO拮抗剂PK11195组(PK+SNI组)。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三天(D 3)、第七天(D 7)、第14天(D 14)和第21天(D 21)测定大鼠50%的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aw withdrawl threshold,PWT),第三天行为学测试后,Vehicle+Sham组和Vehicle+SNI组鞘内注射溶剂20%DMSO 4μl,Ro+SNI组和PK+SNI组分别注射2μg激动剂Ro5-4864和2μg拮抗剂PK-11195。应用westernblot检测术后D5、D 7、D 14、D 21天的大鼠L4~6节段同侧脊髓,分别测定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术前PW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其余3组较Vehicle+Sham组相比,PWT值从D 3直至D 21明显降低,与Vehicle+Sham组同时间点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Ro+SNI组比较,Ro+SNI组在鞘内给药后PWT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K+SNI组在给药后的PWT较Vehicle+SN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神经损伤后,Vehicle+SNI组的GFAP和TNF-α的表达明显增高,与Vehicle+Sham组同时间点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Vehicle+SNI组比较,Ro+SNI组在给药后D5的脊髓GFAP表达稍有增高,但在D 7、D 14、D 21表达明显降低(P<0.01),TNF-α的表达在给药后D 5直至D 14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鞘内单次注射TSPO激动剂Ro5-4864可缓解NP大鼠的痛觉超敏,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以及神经免疫反应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褪黑素对大鼠和小鼠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直流串单方波电刺激鼠尾部引起鼠嘶叫的电流值为动物痛阈指标,观察褪黑素(MT)对大鼠和小鼠的镇痛作用;进而观察纳络酮的拮抗作用,以探讨MT的镇痛作用与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ipMT显著提高大鼠痛阈,具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ipMT也显著提高小鼠痛阈。表明MT对大鼠和小鼠均可产生显著的镇痛作用。纳洛酮拮抗MT对大鼠、小鼠的镇痛作用,提示MT的镇痛作用与内源性阿片肽系数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3)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不同剂量NAAG肽酶抑制剂2-磷酸甲基戊二酸[2-(Phosphonomethyl)-pentanedioic acid,2-PMPA]对切口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切口痛模型组(A组)、2-PMPA治疗组(B组)和第Ⅱ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LY-341495)组(C组),B组又根据2-PMPA剂量的不同分为B1组(10μg)、B2组(50μg)和B3组(100μg)。所有大鼠于左后爪作一纵形切口制备切口痛模型,术后A组鞘内注射5%DMSO溶剂10μl;B组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2-PMPA;C组鞘内注射100μg 2-PMPA,于注射前30min腹腔注射LY-341495 1mg/kg。术后2 h以累积疼痛评分(calculative pain score,CPS)和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评估疼痛强度。结果:A组、B1组、B2组、B3组和C组大鼠术前的CPS和PWT值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术前相比,术后各组的CPS(14.17±2.18)、(13.50±1.87)、(9.17±1.67)、(4.83±1.47)、(12.68±1.98)均升高(P<0.05),PWT值(3.13±1.36)、(4.07±1.44)、(9.40±2.61)、(15.83±6.74)、(4.26±2.06)均降低(P<0.05)。术后A组与B1组的CPS和PWT值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2组和B3组与A组和B1组相比术后CPS均降低,PWT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3组与B2组相比术后CPS降低,PWT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3组相比术后CPS升高,PWT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AAG肽酶抑制剂2-PMPA对切口痛大鼠有明显镇痛作用,且随剂量增大而增强,其镇痛作用与提高细胞外NAAG水平进而激活第Ⅱ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5.
蝎毒镇痛活性肽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行为及电生理反应方法研究了蝎毒镇痛活性肽(SAP)的镇痛作用。SAP是由东亚钳蝎毒经Sephadex柱层析反复分离纯化而成的多肽物物质。实验中利用大鼠光热甩尾法、小鼠热板法及本法证明SAP有很强的镇痛作用。SAP对大鼠三叉神经下颌分支刺激引起的皮层诱导电位N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吗啡耐受的大鼠仍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1)
目的:研究鞘内应用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一种新型抗癫痫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雄性SD大鼠鞘内置管,手术成功后进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手术。术后10 d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机械痛敏,将筛选出造模成功的SN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n=10),通过鞘内插管分别鞘内给予(i.t.)普瑞巴林100μg/d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aline,NS)作阴性对照,连续3 d给药。在每次给药后24 h测定大鼠后爪的50%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及鞘内给药前后大鼠的运动功能。(2)通过在体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表面给予普瑞巴林100μg对SNI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WDR)神经元C纤维诱发放电的影响。结果:(1)与NS组相比,鞘内应用普瑞巴林100μg/d,连用3 d,能显著增加SNI大鼠术侧后爪的50%PWT,起到显著的镇痛作用(P<0.001,n=10),给药前后大鼠的运动功能没有明显改变(P>0.05,n=10)。(2)与NS组相比,脊髓背表面给予普瑞巴林100μg可以显著抑制SNI大鼠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P<0.001,n=9)。结论:鞘内应用普瑞巴林100μg/d可以对SNI大鼠产生显著的镇痛作用而不影响其运动功能,该机制可能与通过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有关。 相似文献
17.
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对手术切口引起的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对术后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和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价疼痛行为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物质的表达。结果:手术前和手术后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均可降低累积疼痛评分。左侧后爪足底切口可增加同侧脊髓背角P物质样免疫反应 (0. 6173±0. 0731,vs0. 3792±0. 0874,P<0. 01),手术前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可明显抑制P物质表达的增多(0. 3789±0. 0388,P<0. 01),手术后鞘内注射新斯的明作用较弱(0. 4982±0. 0653,P>0. 05)。结论:鞘内注射新斯的明的抗伤害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埋伏阻生齿拔除术后五种镇痛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平行分组,双盲,单剂量方法比较了169名患者埋伏阻生齿拔除术后5种不同镇痛方案的镇痛效果。发现镇痛效果由小到大依次为:阿斯匹林0.6或氨基比林0.6<APC0.76<强痛定60mg<阿斯匹林0.6+咖啡因0.1+扑尔敏4mg。作者认为虽然新型的镇痛剂不断出现,对于阻生齿拔除术后产生的局部疼痛,传统的解热镇痛剂与咖啡因和抗组胺药合理组合,仍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应用Ro 25-6981,一种选择性的NMDA受体NR2B亚基(NR2B)的拮抗剂,对神经病理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雄性SD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手术成功后进行L5脊神经结扎(SNL)手术。术后7天用vonFrey纤维丝测定机械痛敏,筛选出造模成功的SNL神经病理痛大鼠,随机分为三组,通过蛛网膜下腔插管分别鞘内给予(i.t.)Ro25-698110.0μg(20μl)、100.0μg(20μl),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作对照。在给药后第30min、60min、90min和120min测定大鼠后爪的50%缩足阈值(PWT)及鞘内给药前后大鼠的运动功能。(2)通过在体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表面给予Ro 25-6981100.0μg对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鞘内应用Ro 25-698110.0μg对SNL大鼠的50%PWT和机械痛敏翻转百分率(%MPE)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n=8),而100.0μg却能显著增加SNL大鼠的50%PWT和%MPE,起到明显的镇痛作用(P<0.05,n=8),并且在上述两种剂量下鞘内给药前后,动物的运动功能没有出现显著改变(P>0.05);(2)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脊髓背表面给予Ro 25-6981100.0μg对WDR神经元的Aβ纤维诱发放电没有显著影响(P>0.05,n=6),但是可以显著抑制C纤维诱发放电(P<0.05,n=6)。结论:鞘内应用选择性的NR2B拮抗剂Ro 25-6981100.0μg可以对SNL大鼠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而不影响动物的运动功能;这种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拮抗脊髓背角的NMDA受体NR2B亚基,进而抑制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