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旁路定位主要依据初始向量(δ波),近年来,预激综合征对终末向量的影响已引起关注[1-5],但终末向量变化在预激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尚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显性预激综合征RFCA术前、术后心电图,观察术前QRSV1呈rSr'型在预激综合征中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对QRS中间向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愈的显性预激综合征得129例,根据旁路部位分9组;左前壁(LA)、左侧壁(LL)、左后壁(LP)、右前壁(RA)、右侧壁(RL)、右后壁(RP)、右前间隔(RAS)、右中间隔(RMS)、左后间隔(RPS),对比分析射频消融术前、后心电图.结果①与消融旁路后心电图对比,129例显性预激综合征均影响中间向量.②中间向量变化与旁路位置有关:aVL(和Ⅰ)导联,aVF(和Ⅱ、Ⅲ)导联及V1导联中间向量改变与旁路部位有明显关系.③预激综合征影响QRS电轴:LA、LL旁路出现心电轴右移(P<0.01);LP、RL、RP、RMS及RPS旁路出现心电轴左移(右中间隔P<0.05,余P<0.01);RA、RAS旁路术前、术后心电轴无显著差异(P>0.05).④预激综合征影响横面移行区:LA、LL、LP和RP、RPS及RMS旁路常使横面移行区右(前)移.⑤中间向量改变与预激向量有关:aVLⅠ、Ⅱ、aVF、Ⅲ、V1导联QRS波群中间向量的变化与预激向量方向基本一致(P<0.01).结论显性预激综合征影响QRS波群初始向量同时,影响中间向量,且中间向量改变与δ波方向基本相同;观察中间向量的改变将有助δ波不明显的预激综合征的诊断和定位.  相似文献   

3.
S预激综合征对心室除极终末向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87例显性房室旁路及26例隐匿性房室旁路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体表心电图QRS波终末40ms的向量变化进行分析,探讨预激综合征对心室除极终末向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显性单房室旁路87例及隐匿性单房室旁路26例患者,经临床常规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将房室旁路分为间隔、左后游离壁、左前游离壁、右后游离壁及右前游离壁房室旁路。结果87例显性房室旁路中的72例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终末向量发生改变,15例无变化,26例隐匿房室旁路中的2例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终末向量发生改变,24倒无变化,显性房室旁路与隐匿房室旁路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部位间的显性房室旁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显性房室旁路终末向量的变化特点具有导联的特异性,后间隔房室旁路主要表现Ⅱ、Ⅲ、aVF导联S波变浅或消失及V2~V4导联原有S波加深或新出现S波,中间隔房室旁路表现V2~V4导联原有S波加深或新出现S波,前间隔房室旁路表现Ⅰ、aVI,导联新出现S波及V4导联原有S渡加深,左后游离壁房室旁路表现Ⅰ、aVL导联新出现S波及V1~V4导联原有S波加深或新出现S波,左前游离壁房室旁路表现Ⅰ、Ⅱ.aVF导联波变浅或消失及V1~V4导联原有S波加深或新出现S波,右后游离壁房室旁路表现V2~V4导联原有S波加深或新出现S波,右前游离壁房室旁路表现口Ⅱ、Ⅲ、aVF导联S波加深及V4导联S波加探或新出现S波。结论任何部位显性房室旁路均可引起QRS波终末向量的改变,这种改变有导联的特异性。提示预激综合征不但影响QRS起始向量的改变,也可导致QRS终末向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预激综合征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预激综合征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和终末向量改变的临床意义 ,选择经射频消融 (RFCA)术治愈的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 12 9例 ,据旁道部位分 9组 :左前壁 (LA)、左侧壁 (LL)、左后壁 (LP)、右前壁 (RA)、右侧壁(RL)、右后壁 (RP)、右前间隔 (RAS)、右中间隔 (RMS)、右后间隔 (RPS) ,对比分析RFCA术前、后心电图。结果 :①与消融旁道后心电图对比 ,12 9例显性预激综合征均影响终末向量。②终末向量改变与旁道位置有关 :aVL(和Ⅰ )导联 :终末负向波振幅增加 ,或终末正向波变为负向波主要出现在LA、LL旁道 ;终末正向波振幅增加 ,或负向波振幅减小或变为正向波主要出现在LP、RA、RL、RP、RAS、RMS、RPS旁道。Ⅲ (和aVF)导联 :终末正向波振幅增加 ,或负向波变为正向波 ,或终末无变化主要出现在LA、LL、RA、RAS旁道 ;终末正向波变为负向波 ,或正向波振幅减小 ,或负向波振幅增加主要出现在LP、RL、RP、RMS、RPS旁道。V1导联 :终末负向波振幅减小或消失主要出现在LA、LL、LP旁道 ;终末负向波振幅增加主要出现在RA、RL、RP、RAS、RMS、RPS旁道。③终末向量改变与预激波有关 :aVL、Ⅰ、Ⅱ、aVF、Ⅲ、V1导联QRS波终末向量的变化与预激向量方向基本一致 (P <0 .0 1)。结论 :观察终末向量的改变可能有助于delta波不  相似文献   

5.
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前后QTc,JTc离散度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报道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接受射频电流消融 (RFCA) ,不论使用多大能量 ,术后心肌酶变化的峰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提示 RFCA对心肌组织有一定损伤。但此种损伤是否会引起心脏电生理的异常改变 ,研究较少。分析我院 1 0 9例PSVT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后 QTc及 JTc离散度(QTcd及 JTcd)变化 ,旨在探讨 RFCA是否影响心室肌复极的时间及引起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和电不稳定。资料与方法对象 经 RFCA治疗 PSVT的显性预激综合征、隐匿性旁路及房室结双径路且术前及术后心电图资料完整的 1 0 9例患者 ,剔除了电解质和酸碱平…  相似文献   

6.
预激综合征多旁路是诱发多种形态心动过速尤其诱发心房颤动的常见原因 [1] 。由于其心动过速发作时可通过多种折返径路 ,与单旁路相比具有更为复杂的电生理特征 ,故临床诊断及射频消融靶点较困难 [1,2 ,3] 。 1 995年以来 ,我们对 1 2例预激综合征左侧多旁路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同期行旁路射频消融 2 2 0例 ,其中1 2例为左侧多旁路 ,男、女各 6例 ,年龄 3 5~ 5 5岁 ,均有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史。术前仅 4例可提供有 2种形态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 ,均为顺向和逆向折返型 ,体表心电图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特点和进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分析福建省心研所1993年至2002年,87例年龄≥60岁的老年PSVT病人进行RFCA治疗的资料。结果:87例PSVT患者中40例为房室结双径路(DAVNP),47例为显性和隐匿性预激,共49条旁路;除1例DAVNP行第2次RFCA后成功,另1例伴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外,其余85例(97.7%)一次消融成功。结论:RFCA治疗老年PS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彭放  马孝泉  杨彪  沙振球 《心脏杂志》2003,15(5):477-477
射频消融术 (RFCA)中射频电流对心肌的损伤是否会影响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其报道尚少 ,作者对此进行研究 ,旨在对 RFCA的安全性作进一步评价。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近年在我院成功地接受 RFCA治疗 ,且资料完整的预激综合征 (左侧道 )患者 2 3(男 11,女 12 )例 ,年龄18~ 4 9(2 8± 4 )岁 ,所有患者均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 ,最短 1年 ,最长 30年 ,所有患者均经体表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预激综合征左侧旁道 ,其中显性预激 8例 ,隐匿性预激 15例。所有入选病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病史。1.2 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 X光…  相似文献   

9.
不完全性潜在性预激综合征为预激综合征的一种少见类型,表现为P-R间期正常、无δ波,而终末向量和波形改变(对照心动过速)成为旁路预激心室的主要表现。本例为下壁导联出现异常Q波,酷似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诱现预激波、诱发心动过速,从而明确了不完全性潜在性预激综合征的诊断,且射频消融后QRS波群终末部分与心动过速时一致,进一步证实了该诊断。  相似文献   

10.
<正>心脏损伤后综合征(PCIS)并不常见,多发生于心脏外科术后[1]。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胸痛、心包摩擦、心包积液,伴或不伴胸腔积液[2]。虽然PCIS的发生在心血管内科较罕见,但随着心脏射频消融术(RFCA)的广泛应用,心脏损伤后综合征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本文报道1例左侧旁道参与的预激综合征患者于RFCA术后反复发作胸腔-心包积液,疗效明显的PCIS,以供临床参考。1病例患者女性,56岁,因预激综合征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血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功能正常。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和心室预激A型(图1A)。食管电生理提示预激综合征(左室旁路)。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图2A)。胸片正常。诊断为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型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预激综合征的体表心电图与旁路的相关关系有多篇报道。回顾分析手术治愈病例各种诊断标准的诊断准确率各有所不同 ,特别是右前、右中、右后间隔及右后侧壁旁路定位常不易鉴别。我们根据手术及射频消融术的结果 ,寻找 12导联心电图对右间隔及右后侧壁旁路定位鉴别诊断标准。一、资料与方法资料选自 1989年 1月~ 1997年 12月、全部经手术及射频消融术治愈的预激综合征患者 43例。男 10例 ,女 33例 ,年龄 14~ 6 3(32 5± 12 1)岁 ,均无器质性心脏病。体表心电图分析项目 :(1)Δ波 40ms时方向 ,在基线以上Δ波为正( ) ,反之为负 (- ) ;(2 …  相似文献   

12.
<正> 房室旁路的射频消融术(RFCA)理论及技术日臻完善.其中右侧旁路作为具有一定难度的类型,手术成功率逐年上升,而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逐年下降.本文就累积65例右侧旁路RFCA成功的一些经验及体会进行分析如下: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资料65例RFCA成功患者,术前均有室上性心动过速(AVRT)发作史.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者停药5个半衰期以上.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9~74岁,平均33±11.3岁.隐匿性旁路38例,显性旁路27例(其中1例伴Abstein畸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随访1年以上有1例复发,再次消融术后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3.
预激综合征(WPW)无创心电图的诊断和旁路定位主要依据QRS波群初始向量,即预激波的分析.近年研究发现,WPW不但可以引起QRS波群初始向量的改变,还可以引起QRS波群中间向量和终末向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旨在探讨射频消融(RFCA)在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自1998年8月~1999年12月用RFCA治疗小儿SVT共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8~14岁。经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在骶管或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右颈内静脉、股静脉、股动脉插入四极电极导管,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后以大头导管精确定位标测,最后从小电能开始RF放电直至有效消融成功。结果 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示显性预激综合征6例(3例右侧,3例左侧),右侧隐匿性预激综合征1例,房室结双径路1例,持续性房室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1例。RFCA治疗9例SVT,8例根治,1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RFCA治疗儿童SVT疗效确切,创伤小,可重复应用。对顽固性SVT病儿,需终身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影响儿童学习者通过RFCA可得到根治。然RFCA对幼小婴儿心肌的长远影响尚待积累更多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1 心电及临床资料 患者男,32岁。阵发性心慌、胸闷8年,持续加剧1月而入院。8年前心电图示显性B型预激综合征,以后多次复查心电图均为预激综合征。查体:T37.3℃,P146次/min,BP16/10.4kPa。全胸后前位片示心肺正常。心电图示心动过速心室率150次/min,QRS宽大畸形。心电向量图示B型预激综合征。诊断:预激综合征伴心房扑动。给予静脉注射心律平140mg后描记心电图A示心房扑动呈2:1,偶呈3:1、4:1下传,作食道导联心电图检查证实心房扑动2:1下传。因患者临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常规RFCA治疗PSVT患者。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5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3例,计有旁道70条,显性旁道35条,隐匿性旁道35条,其中位于冠状静脉窦憩室颈部心外膜旁道1例,双旁路2例均为左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2例,均为慢-快型,其中有两例患者术中未能诱发出心动过速,予RFCA阻断慢径治疗。RFCA治疗PSVT总成功率为99.1%,其中房室结双经路介导的PSVT成功率高达100%,复发率为3.6%,均复治成功,并发症发生率5.6%。结论采用常规方法RFCA治疗PSVT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显性预激射频消融前后PR间期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6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预激综合征患者120例,复发12例,检测患者消融前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消融后以及半年随访后心电图参数。结果患者依据旁路定位分为4组,另选健康对照1组。消融前,4预激综合征组超声心动图各腔室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的PR间期、QRS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消融术后,4预激综合征组心电图心率、QRS间期、QTc间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0.353、0.534);5组PR间期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B型预激组最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A、B隐匿性组最短。消融术前,预激综合征复发患者心电图心率、QTc间期与初发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0.234);而两者的PR间期、QRS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消融术后,预激综合征复发患者心电图心率、QRS间期、QTc间期与初发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9、0.855、0.895);而两者的PR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显性预激消融术后△PR间期、△QRS间期呈正相关性(r=0.734,P0.05)。结论房室旁路快速下传可干扰房室结的功能,这种影响与旁路定位有关,并且房室结的传导功能随着旁路传导功能消失可逐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术(RFCA)是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的新技术,具有安全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然本文报告1例右前间隔旁路RFCA后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与反复发作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男性,48岁。因阵发性心悸13年加重3年入院。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B型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查体未见异常,血常规、X线心脏像及超声心动图均正常。于93年8月11日行RFCA,术中标测旁路位于右前间隔旁区,将大头消融导管置于三尖瓣右房侧,共放电18次,每次30w,持续10-30s。术后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立即行右室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39岁,突发心悸、气短2小时就诊。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史4年,以往心电图诊断:B型预激综合征。检查:血压14/10 kPa(105/75mmHg),心率180bpm,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QRS波群<0.12s。静脉滴注维拉帕米(异搏定)10mg后恢复窦性心律一心电图呈B型显性预激表现一依体表心电图初步判定房室旁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术对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激综合征患者PAF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对75例(男59例,女16例),年龄41±8(14~71)岁,伴有PAF的预激综合征(WPW)患者进行显性房室旁路的射频消融术,其中左侧旁路35例,右侧旁路40例.全部患者均经射频消融消除显性旁路并定期通过症状和心电图随访判定有无PAF再发.结果除9例患者失访外,51例无PAF再发,15例有PAF再发,再发的15例PAF中有5例转为永久性心房颤动.有PAF再发的患者均无阵发性心动过速再发的证据.结论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术后可显著减少预激综合征患者PAF的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