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方法对本院41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时间及服用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肝损害的分型进行综合评价,总结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前3名依次为:中草药及中成药14例(32.6%),抗生素10例(23.3%),降压药5例(11.6%)。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13例,占31.7%;胆汁淤积型15例,占36.6%;混合型12例,占39.3%。结论临床上多种药物可导致肝损害,因此在使用有肝损害副作用药物时,应及时检测肝功能,以求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肝结核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结核的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易被误诊、漏诊,我们对2001年10月到2004年10月,经病理或抗结核治疗证实的13例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肝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肝损害2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惠芸  陆一兵 《山东医药》1999,39(13):18-18
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及中草药的广泛应用,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日益增多。1991年以来,我们收治203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现对其临床特点及防治分析如下。1资料与分析本组男139例,女64例;年龄6个月至72岁,平均41.2岁。既往有肝病史95例,HBsA...  相似文献   

5.
药源性肝损害占药物不良反应的3%~9%,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率电日益增高。多数药源性肝损害预后良好,但仍有少数病例发展为严重肝损害,甚至造成死亡。现将1999—01/2004-12我们收的131例药源性肝损害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收治 6 8例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非病毒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提高对不同病因肝损害的认识。1.一般资料 :1996~ 2 0 0 1年期间以肝损害为主要表现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6 8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4 6例 ,年龄 5~ 76岁 ;误诊时间 1个月~ 30年 ,平均 4 6个月 ,部分患者多次住院多次误诊。2 .实验室检查和确诊依据 :6 8例检测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及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标志物均阴性 ,排除病毒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诊断符合 1993年国际自身免疫肝炎组织制定标准。原发性胆汁性…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营养不良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蛋白质营养不良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3年5月住院治疗,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初治肺结核患者137例,采用标准规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观察药物性肝损害情况。并以同期住院治疗的不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初治肺结核患者811例为对照。结果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治疗第1个月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较对照组高(X^2=4.614,P=0.032,RR=1.5);在治疗第1个月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较治疗第2个月高(X^2=15.191,P=0.001)。女性和HBsAg(+)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和肺结核病灶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发生无关(P〈0.05)。结论在肺结核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较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注意监测其肝功能变化以及注意改善其营养状态,减少药物性肝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1986~1989年间经腹腔镜及肝穿证实的肝结核7例,以探讨其临床规律。  相似文献   

9.
25例肝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汉平  张丽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9):1144-1146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报道1999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确诊的肝结核病人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例病人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痛、腹胀和肝肿大,反复肝功能异常。病理类型粟粒型8例,结节型17例。5例手术切除治疗。所有病人都经过9~18月的抗结核治疗,经随访预后良好。结论肝结核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误诊误治率高。肝结核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手段主要是肝组织活检,系统性的抗结核治疗及选择性手术治疗是肝结核的主要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药物性肝损害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药物性损害,结核病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周期较长,因而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较大。我们2000—01/2004—08收治住院结核病病人831例,其中因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20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肝结核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20例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表现为发热、盗汗、纳差、腹痛、腹胀和腹泻分别为10例(50%)、4例(20%)、12例(60%)、8例(40%)、12例(60%)、4例(20%)和无症状3例(15%).腹部B超及CT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15例,肝内有钙化灶2例,肝脏肿大3例.手术及病理诊断肝结核15例,2例因肝内有钙化灶诊断为肝结核,另3例采用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诊断为肝结核.20例患者中有16例合并肝外结核.所有患者均经过1.5年以上的抗结核治疗,经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肝结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误诊误治率高.确诊的主要手段是肝脏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系统的抗结核治疗及选择性手术治疗是肝结核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39例原发性肝癌接受TACE后肝损害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硫普罗宁0.2g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14例)给予葡萄糖醛酸内酯0.6g、肌苷0.4g每日1次静脉滴注。两组酌情给予其它综合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肝功能(AST、ALT、TBil)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0%)高于对照组(42.9%)(P〈0.05),治疗结束治疗组AST、AL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TBil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乏力、厌食、恶心、肝区疼痛、发热、白细胞减少等TEAC术后并发症,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有效改善自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2例皮疹。结论硫普罗宁对TACE后肝损害有较好的护肝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13例肝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于1998年1月-2005年5月共收治13例肝结核病患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肝癌病人动脉化疗栓塞致上消化道粘膜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报道较多,但对术后上消化道粘膜损害报道较少,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近1年来对17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别在 TACE 术前、后行纤维胃镜检查,旨在了解上消化道粘膜损害的发生率及内镜下特征。  相似文献   

15.
146例住院结核病例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药物性肝损害临床不少见,我们收集本院2000年到2007年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65例,其中并发肝损害2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书权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9):571-571,573
现对172例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DLL)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致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临床特点及防治原则。方法 对1998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老年病科88例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住院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药物性肝损害患病率为2.34%,老年患联合用药多,引起肝损害以心血管药物最多(28.41%),其次是抗肿瘤药(23.86%),再次是抗生素(18.16%)。主要临床症状为疲乏纳差、恶心呕吐(36.36%),黄疸(9.09%),低热(5.7%),皮肤搔痒(4.5%),无症状(61.4%)。临床治愈率75%,无一例出现肝衰竭。结论 心血管药,抗肿瘤药和抗生素是引起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药物。老年患肝功能受损后大多无明显症状。老年人肝损害与其肝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长期联合用药有关。老年人应定期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