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 以颏下动静脉为血管蒂,形成颏下岛状瓣,带蒂移位,修复由于肿瘤切除或外伤所致的口腔颌面部缺损,观察近期的临床效果.结果 12例颌面部缺损的患者,采用颏下岛状瓣最大面积为8.0 cm×4.0 cm,最小面积为4.0 cm×2.5 cm.随访3~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瘢痕轻微,功能与外观满意.结论 颏下岛状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具有操作方便,成活率高等特点,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6例面部病变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最小年龄44岁,最大78岁。病变部位:左面部2例,左腮腺区1例,右腮腺区1例,右面部2例。病变性质:皮样囊肿感染伴皮肤坏死1例,皮脂腺囊肿感染伴皮肤坏死1例,皮肤上皮瘤恶变1例,鳞状细胞癌3例。良性病变切除后,恶性病变扩大切除同期行颈淋巴清扫术后,面部缺损均以颏下岛状瓣即时修复。组织缺损范围最小4.0cm×3.0cm,最大6.0cm×6.0cm。组织瓣最小面积4.5cm×3.0cm,最大6.0cm×4.5cm。组织瓣以颏下动脉为蒂3例,颏下动脉联合面动脉为蒂3例。蒂的长度:6cm3例,9cm2例,11cm1例。结果6例组织瓣均存活良好,肤色与面部无明显差异;未发生任何并发症。供区伤口Ⅰ期愈合,平视位时,供区瘢痕不显露。结论颏下岛状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例口腔癌患者,其中舌癌5例,舌根癌1例,口咽癌1例,下颌牙龈癌1例,全部采用颏下岛状瓣修复根治术后缺损,皮瓣最小5.5cm×4cm,最大8cm×4cm。结果:8例患者中6例皮瓣成功,2例坏死。患者言语、吞咽功能均正常,颈部瘢痕隐蔽,活动正常,外形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瓣制备简单,成活率高,适合同期修复舌癌口咽癌及舌根癌术后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例口腔癌患者,其中舌癌5例,舌根癌1例,口咽癌1例,下颌牙龈癌1例,全部采用颏下岛状瓣修复根治术后缺损,皮瓣最小5.5cm×4cm,最大8cm×4cm。结果:8例患者中6例皮瓣成功,2例坏死。患者言语、吞咽功能均正常,颈部瘢痕隐蔽,活动正常,外形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瓣制备简单,成活率高,适合同期修复舌癌口咽癌及舌根癌术后缺损。  相似文献   

5.
颞浅血管岛状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20例王笃权李春芬姚斌我院自1986年9月至1996年9月应用颞浅血管岛状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共20例,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6~61岁,平均38岁...  相似文献   

6.
1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因左上颌包块逐渐增大2个月于2004年5月11日入院。检查:缺失,自至上颌结节处包块为3.5 cm×3.0 cm,暗紫色,侵及颊部,界限清楚,质地较软,触之不易出血。张口度2.5 cm。CT检查:左上颌窦下壁、后外壁骨质破坏,包块延及翼颌区。临床诊断:左上颌窦恶性肿瘤侵及翼颌区。TNM分期:T4N0M0。在全麻下行左上颌骨扩大切除、颏下岛状瓣重建术。以美蓝自上唇中部向左鼻底-鼻面沟-下眼缘-外眦外下2.0 cm处划线标记,沿此线切开翻瓣,暴露上颌骨前壁和下颌升支前部,切除左上颌骨及升支前部,创面充分止血,盐水纱球暂填塞。以美蓝在颏…  相似文献   

7.
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癌切除术后舌与口底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997年3月~2004年10月,对9例舌癌患者在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所形成的舌或舌与口底组织缺损,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48~71岁。右半侧舌5例,左半侧舌4例,其中病变侵及口底者4例。组织缺损范围4.2 cm×3.2 cm~5.5 cm×4.0 cm。修复所用组织瓣大小为6.0 cm×3.0 cm~7.0 cm×4.0 cm。以颏下动脉为蒂8例,颏下动脉联合颌外动脉近心端为蒂1例。结果术后8例颏下岛状瓣成活。修复后舌体静态形态佳;动态表现前伸、上举、侧向运动不受限,语音清晰,吞咽功能良好,未发生任何并发症。3例术后3周放疗。随访1~36个月,舌无异常变化。1例组织瓣坏死脱落,创面自然愈合。结论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缺损,手术方法简便,并能提供足量组织同时修复口底缺损。  相似文献   

8.
颏下动脉蒂岛状瓣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蒂岛状皮瓣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16例多种病变切除后所造成的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设计以颏下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6例被修复的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对术区外观感到满意,无再度挛缩显现发生。结论:颏下动脉蒂岛状瓣具有下颜面部组织类似的特性,颜色、质地好,供区隐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快速,是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带血管蒂颏下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血管蒂颏下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王伯钧,侯增辉,秦小云,王国华,潘孟雄,马祥伟1993年Martin等[1]报道以颏下动脉为蒂的颏下皮瓣的临床应用和解剖学基础。我们从1994年起,应用带颏下血管蒂颏下皮瓣转位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6例,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颏下岛状皮瓣(Submental island flap,SIF)与前臂游离皮瓣(Radialis forearm free flaps,RFFF)修复颌面部外伤软组织缺损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9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4例颌面外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FF...  相似文献   

11.
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重建颌面部缺损畸形的效果。方法对12例由几种原因所导致的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移植于缺损区,修复缺损,并对颌面部重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颌面部外形、丰满度及表情功能恢复较好,口腔功能明显改善。本组12例,成功11例,修复成功率91.66%。结论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特别适用于颌面部不规则、复杂缺损的修复与再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 13例口腔癌根治术后组织缺损,采用颏下岛状皮瓣进行同期修复。结果颏下岛状皮瓣全部成活,患者的形态、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颏下岛状皮瓣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损伤小,适合中小型口腔癌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以颁下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解剖,以便临床设计和应用,在51例成人尸体上,通过显微解剖、染色试验等方法观察了颏下区血供。结果如下:此区由颏下动脉供养,该动脉由面动脉发出,出现率100%。起始处外径为1.75±0.15mm((?)±s),主干长60.0±7.9mm。双侧颏下动脉在中线附近有丰富吻合。以颏下动脉为蒂,颏下区可提供皮瓣的最大面积达130mm×65mm。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明以颏下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解剖,以便临床设计和应用,在51例成人尸体上,通过显微解剖、染色试验等方法观察了颏下区血供。结果如下:此区由颏下动脉供养,该动脉由面动脉发出,出现率100%。起始处外径为1.75±0.15mm(x±s),主干长60.0±7.9mm。双侧颏下动脉在中线附近有丰富吻合。以颏下动脉为蒂,颏下区可提供皮瓣的最大面积达130mm×65mm  相似文献   

15.
颏下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因创伤、瘢痕或痣切除所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10例 ,皮瓣面积最大者 10cm× 5cm ,最小者 5cm× 3cm。 10例皮瓣均完全成活 ,面部形态满意。颏下岛状皮瓣是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6.
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治疗颏部黑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皮瓣修复颏部黑痣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6例颏部黑痣患者行一次性黑痣切除,设计颏下动脉皮瓣Ⅰ期修复黑痣切除后的创面.结果:6例颏部黑痣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及家属时术后外观满意,无挛缩现象发生.结论:颏下动脉皮瓣与颏部组织类似的特性,颜色质地好,供区隐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快速,是I期修复颏部黑痣的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进行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修复,腓骨用于修复颌骨缺损,小腿外侧皮瓣主要用于修复口底、牙龈、咽侧、颊以及腭部的软组织缺损.结果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共治疗26例,其中修复恶性肿瘤术后缺损25例,双侧上颌骨缺失1例.术中组织瓣制备顺利,没有出现伤及腓骨血管以及小腿外侧皮瓣的穿支血管的现象.所有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其中有1例术后12 h出现吻合动脉危象,经抢救成活;1例术后24 h出现静脉吻合危象,静脉血栓形成,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静脉后,抢救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修复区外形满意,患者能从事正常的社会活动.结论 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复合组织缺损效果较好.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颏下动脉为蒂的颈部扩张皮瓣在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应用以颏下血管为蒂的颈部岛状扩张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12例.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行颈部扩张器植入术,二期以一侧颏下动脉为蒂,设计岛状皮瓣转移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皮瓣的最大面积16 cm×9 cm.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因静脉回流不畅而出现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等治疗后愈合.4例获得远期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及色泽均接近面部正常组织,外形满意,颈部供区瘢痕隐蔽、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 颏下动脉走行恒定,颈部扩张后可以提供较大面积高质量的皮肤组织,以颏下动脉为蒂的颈部岛状扩张皮瓣是修复面部损伤后瘢痕挛缩及面部浅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