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文献检索对中药新药治疗小儿急性咽炎、扁桃体炎进行了研究,包括临床定位和试验目的、试验设计、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控制性脱落标准、对照药品的选择、疗程和观察时点设计、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合并用药、试验的质量控制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药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与一般临床试验要求是一致的,都需要审查临床试验的科学性、伦理性,根据中药不同于化学药物并在正式研究前大量的人体应用的特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还需要关注其临床试验前的安全性数据/资料、辨证论治的考虑、合并中药/西药的联合作用、剂量及疗程探索的依据、疗效评价的方法、试验药物的掺和物、对照药物为安慰剂时的依据、药物自命名或改变用药途径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息斯敏(astemizole)是一种无镇静作用的新型抗组胺药,我们于1988年进行了本品治疗荨麻疹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长疗程开放试验和皮肤试验风团反应抑制作用的研究,对本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综合评价。 1 资料和方法 1.1 短疗程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1.1.1 病例选择经临床确诊的各型急、慢性荨麻疹患者,年龄为12~16岁,男女不限。投药前3天停用一切抗组胺药、镇静剂和皮质激素。肝肾功能不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近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项目着手,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自2000—2014年间中药临床试验方案共60项,分析各项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变化趋势。结果 自2007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出台后参照了1979年《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又参照了2007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占34.6℅。纳入标准的变化:2000—2014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试验方案纳入标准要求变化趋势越来越科学和严格。而在年龄的要求上,年龄上限从早期的65岁或70岁为主到75岁和80岁逐渐放宽。证型的变化:以气虚兼其他证候为主的临床试验项目共计22项,占全部项目数的36.7℅,其次是心血瘀阻证20项,占33.3℅。疗程设计:注射液临床试验疗程以2周为主,口服剂型则以4周为主。从疗程变化来看,2010年开始疗程为8周的项目开始增加。合并用药:从2007年开始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试验中合并用药方面规定可使用硝酸甘油且合并疾病在不增加原用药剂量下可继续应用(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试验导入期及随访期设置变化:导入期或洗脱期的时间以1周、2周为主,而设置随访期的项目从2007年开始在临床试验中设置且只占项目总数8.3℅。疗效指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试验中主要以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运动平板试验作为疗效评价指标,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为近几年比较盛行的一项检查项目。安全性指标:从2004年开始在安全性指标中增加了凝血四项,随后2006年开始又增加了心电图、血糖、血脂、血 K +、Na +等检查项目,且每年的比例逐年增加。结论中药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更加趋于科学规范与严谨。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月~2007年3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患者72例,并与同期单纯西药治疗的36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急性缺血性中风诊断及分型标准选择观察对象,将108例中风病气  相似文献   

6.
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4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评价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并对建立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进行探索.方法将41例缺血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人和对照组21人.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模式为"内科基础治疗 辨证论治口服中药 静脉滴注中药制剂 针灸 常规护理 康复措施",根据病程进展的不同时段,实施以上干预措施.对照组选择溶栓、降纤、抗凝、抗血小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循环及营养代谢等治疗;两组均执行常规护理和康复方案.结果①两组都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P<0.05);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能逐渐提高患者发病14 d至3月的日常生活能力(P<0.05),对照组虽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但组内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均能明显提高患者发病28 d至3月的生存质量(P<0.05).④治疗组风证、火热证、痰证各时点分值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分值发病28 d后逐渐下降(P<0.05);对照组风证各时点分值持续下降(P<0.05),火热证、痰证在发病28 d后逐渐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病7d时火热证和发病14 d时痰证的改善明显(P<0.05).⑤两组患者出现智能障碍的例数均随着病程进展而减少.⑥对照组复发2例;4例患者出现不良事件,2例为对照组患者,与治疗方案可能有关,2例为治疗组患者,与治疗方案无关.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的异常.结论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能给患者最优的治疗,符合临床实际,值得临床推广;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医特色的纵向与病程进展的不同时点、横向与各时点的临床特征相吻合的中风病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缺乏大样本、高质量的相关临床研究。本文通过阐述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评价等方面的技术要点,为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提供方法学参考,促进相关临床研究质量的提升,并根据中药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试验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对临床研究设计基本要素进行讨论分析,尤其是对结局指标的选择研究,为中医临床疗效综合评价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何伟  程淼 《医学教育探索》2013,44(4):637-640
中药上市后临床有效性再评价试验设计常采用真实世界的研究理念,多选择复杂干预措施为对照。在试验设计流程、试验类型选取、样本量、评价指标、用药剂量、用药疗程设定等方面,均与中药上市前研发的试验设计存在差异。通过介绍中药上市后临床有效性再评价试验设计流程,阐述试验设计关键环节及要点,藉此对提高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试验设计质量和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提高中草药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Ⅱ:对照组设计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如何选择对照组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对Cochrane图书馆发表的关于中草药治疗2型糖尿病系统评价中所包含的66个临床试验进行对照组设计的评价分析,探讨如何提高中草药临床试验中对照组设计的质量。方法:文献检索2005年7月前发表于Cochrane图书馆且纳入临床试验最多的系统评价——中草药治疗2型糖尿病系统评价中的66个临床试验,分析中草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在对照组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在66个临床试验中,所采用的对照组包括安慰剂组、阳性药物组及空白对照组等,但在临床试验设计中则并未说明对照组的选择理由;其中27个临床试验采用中、西药结合与西药疗效的比较;24个临床试验采用中药与西药疗效的比较;5个临床试验采用中药与安慰剂疗效的比较;3个临床试验比较了中、西药结合与西药合安慰剂治疗的疗效;3个临床试验比较了中、西药结合与其他中药治疗的疗效;中药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合安慰剂治疗与西药合安慰剂治疗的比较则各为1个临床试验;另有1个临床试验采用了中药分别与中、西药结合,西药以及安慰剂的比较;有1个试验则采用了中药分别与西药及中、西药结合的比较。结论:基于不同的临床试验目的选择对照组是进行对照组设计的根本依据。建议:(1)研究者与设计者必须正确理解对照组选择的重要意义;(2)对照组的选择必须以试验设计目的为基础;(3)选择阳性药物对照组必须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该阳性药物的疗效,同时必须遵照推荐方法使用阳性药物;(4)必须确保安慰剂所含成分为惰性成分,对所研究疾病无任何治疗作用,且在色、泽、味、形等方面尽可能与试验药物一致;(5)空白对照组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伦理道德因素,且不会因为非盲法评估而对结局评估产生任何偏倚;(6)在对慢性、稳定性疾病进行的研究中,交叉对照试验常较随机对照试验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Proteon制药公司宣布其领先候选研究性新药伏帕尼酶(vonapanitase)Ⅱ期临床试验的3年多随访资料分析获阳性结果。Ⅱ期临床试验是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评价慢性肾病患者手术建立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后,即是该药单次递药的安全性和药效。证实主终点、主通畅率有延长的倾  相似文献   

11.
医药信息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新药elagolix的Ⅲ期临床试验获阳性结果 AbbVie和神经内分泌科学公司共同宣布,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新药elagolix的2个Ⅲ期临床试验的首个阳性结果。此药150 mg,1次/d或200 mg,2次/d,治疗6个月后,均达到主终点,非月经性骨盆疼痛量表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量表得分改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颜面部潮红、头痛、恶心和疲乏。因副作用停药,安慰剂组、两药合用组分别为5.9%、6.4%和9.7%。此药抑制脑垂体促性腺释放激素受体,最终降低血循环中性腺激素水平。此药至今已在40个临床点的3000名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妇女中进行了治疗试验。Ⅲ期临床M12-665试验是24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入选872名18~49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重度疼痛妇女,在美国、波多黎各和加拿大的160个研究点中进行,评价此药的药效和安全性。第2个Ⅲ期临床M12-671试验,预期在2015年稍后时间获得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复方新制剂——活心丹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疗效评价,按全国临床药理会议新药临床评价意见,在第一期临床试验中,选择30例缺血性心脏病者以硝酸甘油作对照,观察活心丹的临床药理作用、毒副反应、药物开始作用及持续时间,从而获得安全有效剂量、合理给药方案及适应症,在第二、三期扩大临床试验中,有北京、南京、抚顺、广东等17个医疗单位参加,三期试验共观察了309例,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20年内国内期刊发表的中医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方法:选择"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1989—2009年11月国内正式发表的中医临床对照试验文献进行检索,按照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历年对照试验文献的数量及其构成比变化。结果:共检索出中医药临床对照试验33399篇,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19234篇(占57.59%),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non-RCT)14165篇(占42.41%),RCT文献的数量和构成比呈逐年递增趋势,non-RCT文献的构成比呈逐年递减趋势,二者构成比及比值经Runs游程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中医药临床对照研究的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非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数量逐渐减少,而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检索,提出了中药及天然药物新药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上的见解,包括试验目的与设计、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受试者的选择、退出标准、对照药品的选择、试验流程、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合并用药、试验的质量控制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药乳酸亚铁片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新药乳酸亚铁片治疗缺铁性贫血 (IDA)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太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药乳酸亚铁治疗ID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上市药琥珀酸亚铁进行比较 ,前者每天口服 2片tid ,后者 1片tid ,疗程 6周。结果 乳酸亚铁治疗IDA 6周显效率达 86 7% ,而对照药琥珀酸亚铁显效率 93 3 % ,两药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在服用的开始 1~ 2周内 ,两药均有轻至中度可耐受的腹痛、腹泻及恶心 ,两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 13 3 % ( 2 / 15 )。结论 乳酸亚铁片治疗IDA疗效好 ,不良反应轻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防风祛痹丸治疗痰瘀痹阻兼气血两虚证痛风慢性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和别嘌呤醇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分为试验药组、阳性药组、安慰剂组三组,分别予以防风祛痹丸+别嘌呤醇模拟剂、别嘌呤醇片+防风祛痹丸模拟剂、防风祛痹丸模拟剂+别嘌呤醇模拟剂,疗程均为6周.以关节疼痛VAS评分、血尿酸水平、关节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痛风急性发作次数观察疗效,以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观察安全性.[结果]共220例完成试验,用药4、6周后试验药组的关节疼痛VAS评分及减分值、血尿酸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安慰剂组、阳性药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6周后试验药组关节功能改善优于阳性药组、安慰剂组(P<0.01),痛风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防风祛痹丸治疗痰瘀痹阻兼气血两虚证痛风慢性期具有较好疗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考察了复方中药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初步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受试者依从性好;主要疗效指标肝/脾CT比值升高,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67.57%,安慰剂组有效率为3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次要疗效指标中医症候积分值降低,试验组下降了5.64±3.79,安慰剂组下降了3.32±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7 7)。在接受试验药或对照药过程中,所有受试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8.
临床试验中使用安慰剂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临床治疗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日渐增多,安慰剂 伦理问题应值得重视。临床治疗试验首先应当遵循医学人体试验的医德原则即药物临床试验;其次应以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为准则,严格掌握安慰剂对照的适用指征,并分析了安慰剂效应的产生机制,对国内安慰剂对照例用情况及有关伦理学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以补益心脾法组方的中药进行产后抑郁症的疗效评价及安全性分析,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优势及安全性。方法产后抑郁患者属心脾两虚的患者60例,均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及其下属的3个社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安慰剂组30例。治疗组采用参芪解郁颗粒,1剂/d;安慰组采用淀粉糊精颗粒,1剂/d,2组疗程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应用抑郁症中医证候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定,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及孕酮水平。结果中医疗效指数评估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临床控制率26.67%,安慰剂组总有效率为73.33%,临床控制率10.00%;2组在治疗2、4、6周时的中医证候减分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安慰剂组治疗后雌二醇水平均有上升趋势;治疗6周后,治疗组及安慰剂组与自身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组及安慰剂组治疗后血清孕酮水平均有下降趋势,治疗6周后,治疗组及安慰剂组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补益心脾中药参芪解郁方对产后抑郁心脾两虚证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降低血清孕酮水平,显著提升血清雌二醇水平,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默克和辉瑞公司宣布口服钠离子-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埃格列净(ertugliflozin)2次关键的Ⅲ期临床试验治疗2型糖尿病达到主终点。结果显示,该药5 mg/d和15 mg/d组的平均血糖测量A1C降低呈显著统计学差异,2016年6月第76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会议上进行首次报道。26周的临床VERTIS Mono试验是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461名基线时单独饮食和运动不能恰当控制血糖,肾小球滤过率≥55 ml/(min·1.73m2),A1C 7.0%~10.5%的患者,以1∶1∶1比例分到上述两用药组及安慰剂组。主终点,26周时血糖控制改善,两用药组A1C分别降低0.99%和1.16%(与安慰剂组比,P<0.01)。次终点A1C<7.0%,用药组均可达到。另一项26周临床VERTIS Factorial试验,评价该药加默克公司西格列汀(sitagliptin)治疗的效果,伍用组A1C降低1.5%,单药组则<1.1%,伍用组均优于单药组(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