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艳丽 《北方药学》2017,(12):99-100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UC患者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研究组予以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应用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研究组,P<0.05,治疗组的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GB)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优于研究组,P<0.05.结论:应用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UC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CRP、HGB和WBC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1):74-77
目的探究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0例,给予美沙拉嗪治疗。实验组30例,给予美沙拉嗪与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L-4、hs-CRP、IL-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4、hs-CRP、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8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IL-4水平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与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可在降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的同时,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联合络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单纯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羧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较对照组78.0%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0%较对照组24.0%显著较低,且P<0.05。结论针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联合络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显著改善患者各种症状,并能减少不良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此次研究主体,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使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美沙拉嗪基础上,使用酪酸梭菌活菌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2%,对照组为81.81%(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1%,对照组为22.72%(P <0.05)。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临床应用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可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治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有效治愈率为63.33%;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能够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9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1.74%和93.4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RP及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IL-10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3种指标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6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46例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和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40例单独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联合用药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DAI及内镜下评分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美沙拉嗪,且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疗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6例轻、中度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口服美沙拉嗪肠溶胶囊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照组33例,口服美沙拉嗪肠溶胶囊。分别统计2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有效及无效病例数。结果:2组总有效率均为93.94%,但治疗组的72.73%完全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1.52%(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轻、中度UC中,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美沙拉嗪,完全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9.
杨莉  孙瑞雪 《上海医药》2021,(5):18-19,40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TNF-α、IL-6、CRP水平和Mayo评分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给药方案,对照组只给予美沙拉嗪。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观察组含量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相关回顾性病例收集研究,探究使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是否具有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吉西他滨联合铂类(GP)化疗方案的疗效,减轻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方法 调取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在福州某三甲医院肿瘤科接受GP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医疗记录,纳入78例患者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使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对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48、0.012),对疾病缓解率和不良反应风险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晚期NSCLC患者中,GP化疗方案治疗联合使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可能提高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李卉  宫艺  李岩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1):1389-1393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婴儿双歧杆菌双联活菌制剂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34例诊断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嗪组(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观察组)。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用药组给予美沙拉嗪加酪酸梭菌婴儿双歧杆菌双联活菌制剂,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Mayo评分、结肠镜评分、总有效率和肠道菌群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Mayo评分由(7.12±2.54)分降至(2.32±1.68)分,对照组由(7.23±1.98)分降至(4.57±2.36)分,两组下降幅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ayo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Azzolini内镜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Azzolini积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均增加,肠球菌数量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菌落数明显增加,肠球菌菌落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婴儿双歧杆菌双联活菌制剂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促进肠黏膜愈合,其机制可能与益生菌对肠道茼群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酸梭菌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趋化因子RANTES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5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美沙拉嗪)组,模型对照组,丁酸梭菌108CFU/mL组。用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病理组织学积分检测干预组的疗效;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趋化因子RANTES和MCP-1蛋白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RAN-TES、MCP-1基因的表达。结果丁酸梭菌可改善小鼠一般情况,降低DAI积分,与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相比,RANTES和MCP-1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均减少(P<0.05);其效果与美沙拉嗪相当。结论丁酸梭菌对急性期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有治疗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与通过减少结肠黏膜趋化因子RANTES和MC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Mayo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均得到缓解,观察组有效率达96.67%,高于对照组的78.13%。同时,两组患者Mayo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5.88±2.46,较对照组(3.12±2.18)下降显著(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对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诱导缓解具有较好疗效,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注射用丹参冻干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到联注射用丹参冻干粉试验组(试验组)和西药常规试验组(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活血化瘀药物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69%,黏膜病变有效率为93.96%;对照组分别为90.60%和89.7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活血化瘀药物能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单纯用美沙拉嗪,观察组服用美沙拉嗪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对比分析两组的总体有效率以及肠镜的检查结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3.3%;通过结肠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比单纯使用美沙拉嗪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美沙拉嗪灌肠剂保留灌肠。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治疗后结肠镜检查结果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复发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复发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培菲康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3.8%)(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复发型活动期UC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川芎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在溃疡性结肠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1.0g,3次/d;观察组同时给予盐酸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100ml,1次/d静脉滴注及美沙拉嗪1.0g,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显效率为70%,均高于对照组的80%及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和川芎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