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规范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床边护理交接班方面应用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对主题展开原因分析,针对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观察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后床边护理交接班存在的问题。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床边护理交接班存在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护理管理者发现问题所在,群策群力,解决关键问题,提高床边护理交接班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规范ICU护士人工气道吸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方法2012年lO月起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规范ICU护士人工气道吸痰护理质量”为活动主题,针对ICU护士人工气道吸痰的情况进行调查,针对吸痰不规范的主要问题,制定预期目标,实施质量改进对策,并评价改进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比较,护士对人工气道吸痰相关知识知晓率由75.65%上升到99.5%;规范吸痰正确率由85.60%上升到96.8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ICU护士人工气道吸痰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理念和方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自愿形式成立由护士组成的管理活动小组,把品管圈活动的重要管理方法"头脑风暴法"和"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于护士不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原因调查和对策制订和实施等步骤中,以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率。结果将品管圈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在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管理中后,上报率显著提高,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将品管圈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在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管理中能显著提高上报率,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品管圈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降低血透室不良事件为主,开展6个月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的步骤、计划内容实行,对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问题实行分析,并制定处理措施,对实行的效果进行检查。结果对实施品管圈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透室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有效的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护士用药失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调查急诊护士用药失误事件,找出并分析急诊护士用药失误事件的主要原因,实施有效对策,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用药失误事件数据。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急诊护士药物知识考核分数较活动前明显上升,用药失误事件数量较活动前明显下降,目标达成率为125%,进步率为55.6%。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急诊护士用药失误率,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及保障急诊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交接班核查表在ICU床边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有目的地抽取已接受ICU上岗培训的30名护士,对其在应用交接班核查表前后的交接班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护士运用交接班核查表进行床边护理交接班后,在患者基本情况、气道管理、循环监测、导管护理、基础护理、安全措施等方面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交接班核查表在ICU护士床边护理交接班中起了较积极的作用,能起到方便交接班,减少交接班遗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交换车使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方法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班工作改善前后总目标及子目标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手术交换车安全隐患发生率与实施前比较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住院和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保证手术交换车安全,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及组织策划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精神科患者服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以提高患者服药的安全性。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精神科患者服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主题,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长期在我科住院的患者60例,分析患者服药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科室患者服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由45%减至8.3%,目标达成率114.7%,进步率81.6%。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精神科患者服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急诊输液室备用输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门急诊输液室备用输注药品存在的不规范事件相关数据,查找药品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结果备用输注药品不规范事件由活动前的平均18件/月减少到活动后6件/月,进步率达到66.67%,目标达成率为109.09%。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门急诊输液室备用输注药品的管理,减少了不规范事件次数,增强了科室护理团队意识,提升了护士药学知识水平,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探讨品管圈在减少电子护理记录单书写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头脑风暴,确定以"减少电子护理记录单的书写缺陷率"为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订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电子护理记录单书写缺陷率由活动前的30%下降到6%,目标达标率为135%,进步率为90%,圈员品管圈运用、自我价值、团队协作、活动参与度、集体荣誉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正向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进一步规范我科电子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提高电子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质量,避免因电子护理记录单的书写缺陷引发的医疗纠纷,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护士参与护理安全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护理运用于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胸外科住院患者72例作为常规组,给予一般管道护理;再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胸外科住院患者72例作为干预组,给予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活动的管道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和管道不良事件情况,展开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39%,低于常规组的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为(3.98±0.61),医生工作满意度评分为(4.57±0.56),优于常规组的(2.97±0.46)和(2.7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9%,低于常规组的1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护理运用于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可明显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质控小组与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质量的关系.方法 科内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对当班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对比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前后的护理工作指标.结果 成立质控小组后,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基础护理得分从(92.4±1.5)分提高到(96.1±1.1),专科护理得分从(91.2±1.3)分提高到(95.3±2.2),护理文书书写得分从(92.1±1.6)分提高到(97.3±1.5).患者安全措施有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下降至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控小组能有效提高ICU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帕金森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帕金森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帕金森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跌倒、烫伤、走失、压疮、漏服药物)及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94% vs.2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247,P<0.05);干预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06%vs.8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98,P<0.05).结论 帕金森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护理安全隐患,通过对帕金森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可减少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帕金森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平台上的闭环式护理不良事件警讯上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全年针对护理不良事件采用普通人工上报,2016年全年采用网络平台建立闭环式护理不良事件警讯上报系统,对两个时间段内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18%、漏报率9.65%、护理不良事件处理时间(15.39±8.51)h,明显低于2015年[不良事件发生率8.38%、漏报率24.61%、护理不良事件处理时间(30.38±8.62)h],且跟踪率88.12%和护理质量考核评分(53.94±4.06)明显高于2015年[跟踪率61.50%、护理质量考核评分(48.67±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环式护理不良事件警讯上报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改善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减少漏报率,有显著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细致化护理干预结合责任追究制度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升重症监护室护理水平,确保患者安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 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6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细致化护理结合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危险事件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并采取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危险事件发生率为0.00%,总并发症率为1.79%,对照组危险事件发生率为10.71%,总并发症率为12.50%,研究组总并发症率及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PSQI量表总评分为(7.01±1.56),对照组为(11.45±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HAND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8.21%,对照组为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 予以重症监护室患者细致化护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干预可显著提升护理水平,降低患者并发症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进行细致化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对堵管率的影响,以寻求有效降低住院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堵管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导致住院患者堵管原因,利用QCC手法找出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活动前患者堵管发生率为17.1%,活动后患者堵管发生率为7.0%,降幅率为59.1%,无形结果也得到了提高.结论 护理活动可有效降低患者PICC堵管的发生率,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护理队伍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普外科临床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普外科住院患者400例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满意率、健康教育知晓率、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率为97.50%,对照组为85.00%,研究组住院期间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92.00%,对照组为80.00%,研究组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为12.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外科临床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诊治的65例脑梗死后伴假性延髓麻痹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接受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后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本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有效率超过90.00%,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10.00%,同时生活质量指标(BI、Rankin与SF-36)评分均较高.结论 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开展吞咽功能和进食康复训练护理效果良好,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林仲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4,(16):134-135,141
目的研究与探讨品管圈活动和颜色管理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入住本院的102例患者,将品管圈活动及颜色管理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中,对比患者管理前后跌倒、坠床率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管理后患者的跌倒率、坠床率低于管理前,总满意度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及颜色管理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中,能有效降低患者跌倒、坠床等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友好发展,最终实现患者尽早治愈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