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天成  黑金璇  项征  陶日东 《安徽医药》2018,22(8):1533-1535
目的 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防治对策,为减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行无菌手术的1 780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感染情况,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并制定对应的防治措施,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结果 1 780例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52例,感染率为2.9%;在分离的73株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27.40%),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21.92%);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部位、手术切口、卧床时间是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年龄、BMI、手术部位、手术切口、卧床时间等,医院相关部门应这针对这些因素采取对应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骨科患者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高危因素,探讨微信随访在术后出院应用,为降低骨科手术出院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1 453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引起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 453例骨科手术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6例,感染率为1.79%;1 427例住院期间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出院后发生8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56%.手术切口感染病例中,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植入物情况、出院时切口情况及随访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骨科手术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住院期间,应严格落实术前评估与准备、术中无菌操作及组织保护、术后无菌换药;出院后,可在电话随访的基础上增加微信随访,以期在提高随访率的同时,增加术后护理知识的掌握,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252-25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此类危险因素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480位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480例老年患者中共26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65.38%。截肢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最高,为30.00%。此外,年龄≥65岁、手术耗时≥3h、住院时间≥14d、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8h、Ⅲ型切口以及患者有基础疾病史均可能为造成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对此类患者实施骨科手术治疗时,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应给予预防性的干预措施,尽可能避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1200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120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67%。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有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是否接台手术等。结论全面掌握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给予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从而降低骨科无菌手术的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本院10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中100例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主要危险因素研究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Ⅰ类、Ⅱ类、Ⅲ类切口的感染率分别为2.17%、9.46%、17.25%,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超过3h、年龄大于60岁、术后引流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分别为6.18%、11.11%、12.12%,不含以上因素的患者感染率为2.78%.结论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切口类型、手术时间长、高龄以及术后引流等,应注意手术过程中的护理以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曲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364-366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无菌手术的15例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骨科无菌手术的感染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就相关性的感染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提示,15例骨科患者的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所选用的手术类型、临床手术地点、患者的手术部位、手术时间以及是否接台手术等手术室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在加入了一定的手术室护理细节管理后,骨科无菌切口的感染率明显下降,而且在护理中医护人员的护理失误也减少了,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评分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增加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无菌手术的应用及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做手术的273例患者,其中切口感染的37例,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其在手术室存在的感染性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手术室对感染因素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中273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感染37例,感染率约13.6%,其相关因素有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接台手术、手术地点等方面。37例患者通过积极的对症处理及术后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手术成功至关重要,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多,有效地护理干预感染因素,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某院住院的行骨科手术治疗的1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入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并从患者本身、手术、术后用药等因素分析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为5.23%;患者年龄≥60岁较60岁发生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大,住院时间≥7d较7d发生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2h与时间2h比较,手术在腰部以下进行时切口感染较肩颈上肢部手术感染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药物干预较不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切口感染率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手术因素、药物因素均有关系,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资料选自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手术切口感染住院患者29例,予以同手术相关的资料的调查研究,对所有患者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以及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2998例患者中29例发生手术切口的感染,感染率是0.97%。且是否接台手术、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以及手术类型等是引起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普外科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研究导致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结果 200例患者中,25例术后发生感染,术后感染率为12.50%;感染病灶培养出病原体共25株,其中真菌2株(8.00%),革兰氏阳性菌6株(24.00%),革兰氏阴性菌17株(68.00%);胰腺、胆管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分别为40.00%、23.33%,其他普外科手术部位术后感染率4.44%~ 12.50%;年龄≥55岁、手术时间≥120 min、切口长度≥12 cm、术中失血量≥350 ml均为普外科手术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结论 行普外科手术治疗较易发生术后感染,且相关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对患者实施围手术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的手术室因素与对应的护理措施与护理疗效.方法 将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21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3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资料,分析手术室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在护理干预下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结果 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得出,急诊手术、非层流室、手术时间大于3h、接台手术的患者更容易引发切口感染(P<0.05);对照组手术相关切口感染率为5.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4%(均P< 0.05).结论 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室诸多因素有关,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促进术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状况,分析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方法运用前瞻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骨科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出院后进行随防。结果共监测骨科手术1849例次.发生手术部位感染39例次,感染率为2.1%,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危险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开放性伤口相关,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发生率最高。结论缩短等候手术时间、重视备皮方法及进行术前皮肤清洁,重视术中保温,提高手术技巧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能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加强术后随防能了解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降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6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问、术后3d血清蛋白、CRP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血清蛋白、CRP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尿路感染(3.08% vs.12.31%)、伤口感染(4.62%vs.15.38%)、肠梗阻(3.08%vs.13.85%)和并发症总发生率(26.16% vs.67.6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相比,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可以更好的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我院普外科行剖腹手术患者5000例,发生术后切口裂开患者140例,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结果经积极护理,均治愈出院。诱发切口裂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切口感染、术后激素应用过多,而与患者的性别、手术类型、原发病类型及切口位置等因素无关。结论护理人员需不断转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5.
李艳 《中国医药科学》2012,(11):104-105
目的通过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护理的应用效果的评价,提高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的认识。方法对30例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的经过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0例患者术后有18例患者20个下肢肢体发生肿胀,经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3例3个肢体深静脉管壁粥样硬化性狭窄,管径缩小约1/3,10例12个肢体深静脉血管血流变慢。2例发生一过性呼吸困难、胸闷等。结论积极施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对于老年骨科患者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艳 《中国医药科学》2012,(13):123-124
目的通过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预见性、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的评价,提高对术后疼痛护理的认识。方法对30例2010年5月~2011年5月骨科手术后患者术后疼痛预见性、舒适护理的经过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0例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值平均为(3.6±1.2)分。80%的患者对术后疼痛可以忍受。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施行术后疼痛预见性、舒适护理可使骨科患者术后较为舒适、平和地度过手术急性期,使患者顺利进入功能康复阶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疼痛干预在脊柱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脊柱择期手术患者,男55例,女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遵医嘱给予常规的护理及止痛方法,观察组采用评估-预防用药-术后评估-止痛处理的方法,使患者在围手术期处于无痛或微痛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的降低程度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干预能明显降低骨科围手术期患者的疼痛,使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