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患者病例96例,对其进行术后随访,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相关防治措施。结果经统计发现,96例患者中,在术后发生并发症者21例,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共7例,其次为囊袋血肿、起搏器综合征等。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在术中和术后应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安全和疗效。  相似文献   

2.
张鹏  张效明 《安徽医药》2004,8(2):115-115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特点,结合高龄患者在生理病理及心脏解剖方面不同于青壮年患者以及极易发生手术并发症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避免手术并发症.方法改良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几个关键环节的手术方法.结果36例手术均1次成功,无 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高龄患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能避免高龄患者极易发生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常入睡困难,影响其术后康复。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住院患者56例,进行睡眠质量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在我科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283例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和术后基础护理,以预防并发症.结果 283例病人共发生与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30例次.结论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可预防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正>心脏功能出现起搏障碍,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上针对该问题选择安装心脏起搏器维持患者正常心跳,但是于术后护理方式是否恰当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相关性,为此在临床上寻找合适的护理模式十分重要[1];本研究探讨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出院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选取86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子散热奄包综合治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不适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不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四子散热奄包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腰部酸痛评分、失眠评分、肩关节僵硬分级;尿潴留发生情况;术后3、5 d便秘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腰部酸痛评分(1.50±0.38)分、失眠评分(1.10±0.4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0±0.52)、(2.51±0.50)分,肩关节僵硬分级(3.01±0.50)级高于对照组的(2.05±0.41)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17.14%、术后3 d便秘发生率14.29%、术后5 d便秘发生率8.57%均低于对照组的48.57%、42.86%、28.57%,护理满意度80.00%高于对照组的51.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子散热奄包综合治疗能减轻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腰部酸痛、肩关节僵硬、失眠、尿潴留和便秘情况,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不适患者提供直接、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柏战  杨颖  李际瞻 《安徽医药》2007,11(8):736-737
目的观察95例不同模式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的并发症。方法对95例不同模式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模式心脏永久起搏治疗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能有效改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充分认识不同模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时预防和处理,可减少其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8.
姜会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4,(4):503-504,506
目的 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原因,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及策略.方法 总结分析130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起搏器并发症情况及其原因,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发生率11.5%,其中电极脱位7例(46.7%),囊袋血肿5例(33.3%),囊袋感染1例(6.7%),起搏器综合征1例(6.7%),起搏器感知功能障碍1例(6.7%).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及有效健康教育后,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以电极脱位最多见,加强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重视健康教育,可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1]。心脏起搏技术是心律失常介入性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对46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洪小芳 《安徽医药》2015,(7):1404-1405
目的:探讨新型临床护理路径在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对照组选取从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36例,术前术后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选取从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42例,术前术后予新型临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探讨新型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新型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方法通过对64例患者做好手术配合及术前、术后护理,并加强对患者的出院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起搏器植入术的成功率。结果6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均熟悉起搏器的有关注意事项,如期出院。结论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对提高起搏器植入术的成功率至关重要,护士应不断更新护理观念,探索新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方法通过对64例患者做好手术配合及术前、术后护理,并加强对患者的出院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起搏器植入术的成功率。结果6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均熟悉起搏器的有关注意事项,如期出院。结论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对提高起搏器植入术的成功率至关重要,护士应不断更新护理观念,探索新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大严 《中国医药》2014,(8):1117-1119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具体原因,以及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海口市人民医院201 1年1月到2012年12月13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9%(25/132).主要表现为电极脱位、囊袋积血、起搏器感知功能障碍、起搏器综合征和囊袋感染,比例分别为16.0% (4/25)、56.0%(14/25)、16.0% (4/25)、8.0%(2/25)、4.0%(1/25).结论 临床中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经常会发生各种并发症,且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多.临床中应加强针对性的护理,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永久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情况,旨在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起搏器功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资料,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和结果。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14.3%,其中囊袋血肿5例,起搏器综合征2例,电极脱位1例。结论起搏器术后并发症是影响疗效的主要问题,加强术前预防、选择生理性起搏、术中规范操作、术后观察随访,可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之发挥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5.
王美兰  毛祚燕 《中国当代医药》2014,(26):151-152,155
目的:探讨品管圈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常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成立品管圈,并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结果实验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运用临床护理路径,通过PDCA循环工作方式,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随着该技术的日趋成熟,我国起搏器植入数量逐年增多,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群尤为突出,但由于高龄老年患者特有的生理病理及心脏解剖等方面的特征,在植入起搏器的病因,并发症及相应处理,起搏方式选择,治疗疗效和长期预后方面具有其特殊性。本文就以上诸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周缨  谷惠敏  陈宗建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595-2596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植人永久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41例高龄(≥80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症状、缓慢心律失常的类型、起搏模式、术中起搏参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4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起搏模式:心室单腔起搏器VVI29例、VⅥR2例、房室双腔起搏器DDD9例,房室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RI例;心室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心房电极位于右心耳。术中无心脏穿孔、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电极脱位I例、囊袋血肿1例,经治疗后治愈,无感染、起搏器综合征发生。随访中死亡6例,死于术后2月至6年。结论高龄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手术风险并不增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胡剑平  孙建琦  章锡林 《安徽医药》2009,13(10):1230-1231
目的为提高对心脏起搏器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认识及处理水平。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99例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分析其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和结果。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1.11%,其中囊袋血肿5例(5.05%),1例转院治疗,2例经加压包扎后血肿吸收,另2例加强局部消毒和换药,血肿自行吸收;电极脱位致起搏功能障碍2例,经重新调整电极位置后好转;起搏器固定螺丝松动致起搏功能障碍2例,再次手术,拧紧固定螺丝后恢复正常。结论起搏器术后并发症是影响疗效的主要问题,加强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术后观察随访,可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之发挥最佳治疗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