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评价中医临床治疗效果时,首先要看其识证是否正确.识证,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关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把握疾病某阶段本质的一种概念,是中医认识疾病的终结和论治的前提.识证,除正确掌握四诊方法、全面收集临床资料外,还必须对证的形成因家及证的转化因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辨证论治在当前临床应用中主要存在四个短板:第一,由于四诊本身的局限性,导致辨证信息采集的主观性高;第二,教科书式的辨病加辨证分型论治容易导致辨证的教条化倾向,使临证失去思维的活跃性;第三,四诊症状的辨证分类提纲,会导致一些更重要、更能反映身体最主要矛盾的症状或脉象被忽视;第四,平面化判断四诊信息,会导致病证的主次缓急分不清。针对这些短板,本文提出了"辨变证以论治":第一,着眼于脉诊;第二,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第三,辨标本缓急,治有先后;第四,辨证要有时空观念,治疗要有主次;第五,临床不要囿于四诊和局限于辨证论治,要善于利用现代医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俞景茂教授的儿科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以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方法]通过对俞景茂教授著作、论文的研究,跟师学习,聆听教诲,典型医案的收集、整理,以及临证思路、辨证规律的探究,总结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结果]俞景茂教授拥有7个方面的独特学术思想:重基础,致力《小儿药证直诀》研究;集百家,重视中医儿科各家学说研究;诊儿病,强调病机学说是辨证论治体系的核心;治未病,提倡先证而治是辨证论治的充实和发展;汇中西,注重取长补短推动学术发展;深研究,提出多元多靶点治疗抗小儿哮喘复发;顺时代,主张养血疏风乃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之策等。[结论]俞景茂教授在中医儿科理论研究及临床疾病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值得传承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四诊是辩证论治的前提和依据,是收集症情资料的手段和方法。临症之时,望、闻、问、切不可偏颇。四诊中的各种诊法,都是从不同角度反映着疾病的证结。只有全面、详细地掌握了四诊所得,才有可能分析、综合,准确地辩证,继而恰如其分地立法、处方。可见,理想的疗效来源于医家严谨的医风及悉心地临症。  相似文献   

5.
明末医家汪绮石所揖《理虚元鉴》是一部关于治疗虚劳病证的精详而独到的专著,该书编撰严谨,辨证论治、立法遣药,灵机活泼,独具一格。本文就《理虚元鉴》中"虚劳病"学术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从学术源流、虚劳病因病机、施治法则等角度阐述虚劳论治理论。绮石精研医术,以《易经》《内经》为宗,融诸家之所长,独创一家之言;绮石临证,独具慧眼,治病必求其因,首倡六端;审查病机,首创由"火"之论;详论治法,倡"三本二统"之说。绮石尊古而不泥,述而有作,治病求本,内外兼顾,善辨真伪;临证强调辨证论治须精深,四诊合参须圆活,药随症施,随症易方。书中论述对于临床虚劳性疾病的防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归纳了罗天益对“胞痹”的论述及诊疗方法,将其概括为从脾胃论治,从下焦论治,肺与膀胱同治,外科治疗等四个方面,并探究了罗氏临证辨证论治思想,从而为临床论治该类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吕仁和教授认为,糖尿病性腹泻的发生首先责之于先天脾脏功能异常,其发病不仅与湿邪相关,尚与血瘀关系密切,并且血瘀病机始终贯穿于糖尿病性腹泻发生、发展的始终.临证时常用“六对论治”方法治疗糖尿病性腹泻,“六对论治”方法具体包括对病论治、对病辨证论治、对病分期辨证论治、对症论治、对症辨证论治、对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提出"新辨证论治"(新辨)概念,阐述"新辨"的依据资料有四:病、症、证、"微"(含各种化验、影象、病理…)即"新四诊"所获资料,可简称"四辨论治"。认为"四辨论治"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并指出"病、症、药、微观中西医结合是创造中国新医药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建立审因、辨病、辨证与对症四维论治的诊疗思路与研究方向,应对艾滋病的复杂性,构成艾滋病完整的诊疗体系。具体包括:以病机为靶点开展辨病论治;以病因为靶点开展审因论治;以主症、相关病症为靶点开展对症治疗;以证候为靶点开展辨证论治。四维论治不是将四者混为一谈,而是从病因、病机、证候、并发症等不同角度进行的全面认知,追求理论和临床上的系统化、一体化,也就是追求综合性诊疗。四维论治并不是否定四者的独立性,而是从病因、病机、证候、并发症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具体认知,追求理论与临床的规范化、具体化,也就是要进行精准诊疗。走出"证候""辨证论治"作为艾滋病唯一研究方向的误区,是学术进步之必须。  相似文献   

10.
对李伟莉教授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其认为,经行头痛的主要病机在于肝肾不足、瘀血阻络,为虚实两端致病,情志不畅为其诱发因素;治疗重在补肾疏肝、行气活血,同时强调分期论治,注重心理调节;其临证注重四诊合参、灵活化裁,故疗效显著。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益肾康骨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肾康骨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217例RA患者分为益肾康骨丸组(治疗组)和布洛芬组(对照组),对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及关节症状、体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益肾康骨丸组治疗后骨矿线密度(BMC)及骨矿面密度(BMC/BW)值均显著增加,与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BMC、BMC/BW值比较P<0.01。两组关节症状、体征治疗前后均有改善,但益肾康骨丸组明显优于布洛芬组,P<0.01。结论:益肾康骨丸对RA骨质疏松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邓沂教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经验。邓沂教授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多为气阴两虚、气机郁阻,辨证论治应抓住“益气养阴,勿使烦劳阳亢,起居不时”的原则,临床治疗以补中益气汤为主,辅以生脉散和桂枝汤加减,立意深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林毅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中医乳腺病专家,在运用中医药抑制乳腺癌复发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林毅教授认为由于可手术乳腺癌要经历手术、化疗、放疗以及巩固期治疗不同阶段,而每个阶段的中医病机变化、治疗目的均不同,因此主张可手术乳腺癌应进行"分期辨证"治疗,即分为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及巩固期4个期进行辨证治疗。同时林毅教授还主张在运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要注重生活调护,增强患者治疗的耐受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任何治疗都要以治神为本,这与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极为吻合。治神在针刺治疗应用中强调"入静",即达到与心理治疗中的中性催眠的状态,在治疗效应方面,在于均使呼吸变得柔和深长以及使氧气的更新率提高。治神即理神,是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不仅要求医生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机体变化,也是对医者进行针刺诊治活动所须具有的一种精神状态的要求。无论中医治神还是现代心理都是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力求通过调心养性,调整个体与社会的不良状况及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相互接纳。  相似文献   

15.
林毅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中医乳腺病专家,在运用中医药抑制乳腺癌复发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林毅教授认为由于可手术乳腺癌要经历手术、化疗、放疗以及巩固期治疗不同阶段,而每个阶段的中医病机变化、治疗目的均不同,因此主张可手术乳腺癌应进行"分期辨证"治疗,即分为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及巩固期4个期进行辨证治疗。同时林毅教授还主张在运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要注重生活调护,增强患者治疗的耐受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心胃相关理论是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病专家周福生教授根据中医情志发病与脾胃的相关性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心主神志的功能与脾胃的功能关系密切,因此在治疗脾胃病及心神异常的疾病时,必须从心胃相关来总体考虑。本文介绍周教授运用心胃相关理论治疗情志疾病的验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益脑汤对实验性脑梗死大鼠脑细胞保护的作用机理。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具有脑梗死临床特征者为脑梗死大鼠模型,共50只。对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治疗高剂量组、治疗低剂量组各10只,同时设正常对照组10只,用药30天后取出大脑,观察梗塞灶周围脑组织中bFGF及VEGF表达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实验性脑梗死大鼠的观察,该药对脑细胞保护已能达到治疗目的。结论补肾益脑汤对实验性脑梗死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麻杏苡甘汤由汉代张仲景首次创造并应用于风湿所致周身疼痛。后世医家多遵循之,现代临床中也多被应用于治疗风湿痹证。张燕萍教授另辟蹊径,将麻杏苡甘汤应用于慢性咳嗽、便秘、支气管哮喘合并湿疹等不同疾病,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性和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多效性。从另一方面可看出,麻杏苡甘汤具有健脾化湿祛痰、开宣肺气的功效,扩大了麻杏苡甘汤的治疗范围,为临床高效诊疗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沈宝藩教授是我国著名心脑血管疾病专家,沈教授认为不寐病的发病多因过度思虑劳倦,致心脾肾受损,其将病症按虚、实分类,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治则,常用自拟养心汤加减以补虚、温胆汤加减配伍以泻实。中医治疗不寐病具有证治分类较多的特点,沈教授采用虚实两型辨证法治疗不寐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因此,文章对其治疗不寐病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朱西杰教授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因、病机、生理、病理的深入研究,结合多年临床治疗经验,提出"急则治标,法宜通降;缓则治本,贵在修复;新病防变,用药轻灵;久病入络,消瘀化痰;扶正祛邪,杀‘虫’除浊"五法,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