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40例)与实验组(B组,40例),A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B组采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A组气管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2.
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高龄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气管切开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实验组(36例),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实验组采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快速冲击法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快速冲击气管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法,B组采用持续湿化加快速冲击气管法;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肺部感染的持续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两组比较,均P<0.05;A组气管插管期间并发症发生较B组明显增多。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持续气道湿化加快速冲击法效果明显优于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应用持续滴注湿化加定时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8年8月本科室8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液管持续滴注给药湿化气道法,实验组在输液管持续滴注给药湿化气道的基础上定时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诱导排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应用持续滴注湿化加定时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持续滴注湿化气道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2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5例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雾化器接面罩半封闭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0.45%生理盐水气道湿化,比较2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雾化器面罩半封闭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持续滴注0.45%生理盐水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6.
定时热湿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定时热湿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用定时热湿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常规湿化气道.观察2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定时热湿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加温湿化吸氧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35例)采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痰痂、日均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痰痂、日均吸痰次数、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早期采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进行气道湿化,能有效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增加氧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氧动雾化与微泵滴注0.45%氯化钠溶液对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将6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两组均用0.45%氯化钠溶液做湿化液,A组采用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B组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种湿化方法湿化效果及对患者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的影响。结果: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湿化效果显著,对患者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等的影响明显低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结论:对人工气道湿化患者,采用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氧气驱动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法与单纯使用微量泵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入住本科室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组),B组(微量泵组)从气管切开第2天开始记录气管切开患者2、3、4、5、6天的日吸痰次数,日护理用时,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结果 A组在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每日吸痰次数,日均护理用时方面低于B组(P0.05)。结论氧气驱动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法比单纯使用微量泵气道湿化法,气道并发症及日常护理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例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按机械通气停用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单号)和实验组(双号)各14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法,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出血发生率及痰液黏稠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可提高人工气道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气管切开病人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1.25%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气道湿化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湿化7d后比较两组病人痰液黏稠程度及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3,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4%,低于对照组的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湿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持续氧雾化温化法和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痰液黏稠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并无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常规滴入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湿化气道护理花费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湿化气道护理花费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方法能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持续加温湿化法及定时气道湿化法在喉癌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喉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定时气道湿化法进行气道护理。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持续加温湿化法护理。并观察两组湿化效果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形成痰痂、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日吸痰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定时气道湿化法,持续加温湿化法进行气道护理,可显著减少喉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文丘里装置与恒温加热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未使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未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观察组使用文丘里装置与恒温加热湿化法,对照组使用微量泵持续湿化法,两组湿化液均使用灭菌注射用水。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气道痰痂、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术后堵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气道痰痂、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丘里装置与恒温加热湿化法更适用于气管切开未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是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戴小华 《全科护理》2016,(31):3241-3243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碳酸氢钠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6年5月烧伤科70例因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成人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在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传统的糜蛋白酶、硫酸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及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使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入气道湿化法,观察组在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1.25%碳酸氢钠作为湿化液,使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入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痰痂形成、呼吸道感染、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碳酸氢钠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优于传统的糜蛋白酶、硫酸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及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持续雾化进行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4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间歇气道滴注,实验组采用持续雾化提高吸入气体的湿度,进行2 w的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 实验组刺激性咳嗽和气管黏膜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及促进痰液排出、减少感染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持续雾化进行气道湿化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气道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气管切开脱机锻炼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85例气管切开脱机锻炼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持续气道湿化加间断雾化,实验组予人工鼻治疗。比较2组痰液黏稠度、每例日吸痰数、使用纤支镜吸痰次数、痰培养情况。结果对痰液的湿化,减少吸痰次数,减少肺部感染,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鼻具有高性价比、良好温湿化、过滤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道湿化护理,观察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的每天吸痰次数、排痰量及肺部感染和痰痂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每天排痰量、吸痰次数及肺部感染及痰痂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工鼻对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集束化干预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应用集束化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12月86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干预组,选取2009年1~12月病情类似的85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对照组肺部感染的持续时间、气管切开及住ICU时间明显长于干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气管切开期间并发症发生较干预组明显增多。结论采用集束化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感染持续时间、置管时间及住ICU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