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与心室复极离散度 (QTd)的关系 ,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 32例术前、术后和未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 32例的心室复极各参数进行分析发现 :1 CABG组术前术后QTd、QTcd、QTLcd组内比较 ,术后QT间期离散度减少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2 CABG术后QTd、QTcd、QTLcd与未行CABG术QTd、QTcd、QTLcd组间比较、术后QT间期离散度减少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 3 非手术治疗组前后的QTd、QTcd、QTLcd比较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果表明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改善心室复极离散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apass grafting,CABG)后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但目前为止,关于CABG后心房颤动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CABG后心房颤动能显著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和相关医疗费用,增加术后短期及长期死亡及各类并发症的风险。了解其发生的机制,有利于针对相关患者进行防治,减轻患者及社会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血运重建的金标准。CABG术后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可以防治自身冠状动脉和桥血管尤其静脉桥血栓性病变,从而降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近年来以替格瑞洛、利伐沙班等为代表的新型口服抗栓药物获批用于临床,为CABG术后抗栓治疗策略增加了新的选择。本文系统性回顾总结了不同口服抗栓药物及其组合策略在CABG术后应用的循证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心脏外科手术后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是心脏外科手术后最具破坏性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常用手术.文章对CABG和PCI后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和预后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目前尚缺乏针对老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an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风险因素分析.本研究以老龄CABG患者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影响老龄CABG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1999年至2005年间,有1 756例老龄患者(大于65岁)在我院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同期左心耳闭塞术(LAAO)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早期结局影响,以及是否增加围术期心房颤动发生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9~2019年接受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基本特征,将同期接受LAAO的患者与未接受LAAO的患者以1:1的比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通过对比两者(闭塞左心耳者和未闭塞左心耳者)之间术后死亡、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评价同期LAAO的安全性及早期结局。结果:共有43 405例接受CABG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有272例患者(0.63%)接受了同期LAAO。272例患者均成功匹配术前基本特征无差异的未接受LAAO的患者。结果显示,配对患者中接受同期LAAO者与未接受LAAO者相比,死亡、脑卒中、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针对180例(66.2%)术前无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亚组倾向评分匹配,结果显示,术前无心房颤动患者中接受同期LAAO不增加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结论:CABG同期进行LAAO并不增加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及CABG后早期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二维超声心动图估测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与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北京同仁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入院实施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106例进行前瞻性分析。将患者分为术后心房颤动组和术后未发生心房颤动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前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估测的LAVI值与术后心心房颤动动发生的相关性。结果:CABG术后发生心房颤动患者19例,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为17.9%。术后心房颤动组的LAVI值显著高于术后未发生心房颤动组[(22.1±4.1)vs.(18.1±5.1)m L/m2,P=0.01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5,95%CI:1.017~1.0323,P=0.026)、高血压病史(OR=1.053,95%CI:1.019~1.087,P=0.009)、既往心房颤动病史(OR=2.273,95%CI:1.207~3.340,P=0.010)、LAV值(OR=1.784,95%CI:1.181~2.487,P=0.003)是CABG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BG术前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估测的LAVI值是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预测CABG术后心房颤动发生并进行危险分层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在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外科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013年12月-2019年12月,安贞医院单一医疗组共实行5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行常规旁路移植术388例,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得到CE+CABG组和CABG组各5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术后随访9~74个月评价桥血管通畅性,绘制生存分析曲线,评价患者中远期疗效。结果:两组在术后30d病死率、围术期心肌梗死、卒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重症监护室时间、血管移植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随访9~74个月,CE+CABG组1例死亡,CABG组无死亡,两组中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中远期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CE+CABG能实现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血运重建,CE+CABG组与单独CABG组中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运重建术的预后.方法:入选北京安贞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240例,其中PCI组121例,CABG组119例.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再次血运重建.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6.1...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998-2003年102例CABG术后患者(其中21例发生AF)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射血分数(EF)、左心房大小、心电图、心肌梗死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搭桥支数、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术后用药情况、AF患者的药物复律及电复律情况.结果CABG术后AF发生率20.6%.应用胺碘酮后转复窦性心律10例,直流电复律3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自动转复窦性心律3例,持续心房颤动3例,术后早期死于低心排血量2例.结论CABG术后AF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围术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以及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可降低术后心室率,减少AF的发生.术后应积极控制心室率,应用胺碘酮转律对CABG术后AF患者是较好的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的围术期护理策略。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CABG患者同期行CE术的共50例,术后观察指标:心理护理、血流动力学指标、抗凝监测指标等方面的围术期护理。结果:通过加强围术期护理,配合医生完成了50例患者的外科学治疗,术后存活率99.8%,共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2例,其中死亡1例,低氧血症1例,术后新发心房颤动11例,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应用IABP辅助后得以好转,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发生。结论:对于CABG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HA2 DS2-VASC评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新发心房颤动(POAF)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行CABG术患者75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POAF分为POAF组和no-POA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CHA2 DS2-VASC评分,绘制工作特征曲线(R...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是心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近年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高龄化及危险因素的增高,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在上升,据报道心房颤动发生率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可高达30%,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瓣膜术为60%。心房颤动的发生通常会延长住院时间,并有发生栓塞的危险。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给予更多的关注,了解其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行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方法比较并行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6例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术后旁路通畅率为100%。住院时间并行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7)d,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8))d;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并行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8±14)h,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7±32)h;心房颤动发生率:并行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6(6%),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4/33(12%)。结论并行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是一种合理和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地尔硫(艹卓)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应用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地尔硫革(合贝爽)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对68例CABG患者术后予地尔硫革维持,比较其用药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较之用药前,地尔硫革用药后心率的减慢和血压的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地尔硫革可降低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有利心脏康复。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房颤)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单纯CABG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为23%~33%,同期行瓣膜置换时高达63%。CABG后发生房颤不仅增加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而且还可影响血流动力学,增加心力衰竭和脑卒中风险,从而增加死亡率和病死率。降低术后房颤发生率和发作时间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我们旨在探讨老年CABG术后患者房颤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以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CABG组和OPCAB组,各20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旁路移植支数、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CABG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长于OPCAB组,旁路移植支数、住院费用多于OPCAB组(P0.05)。结论与CABG相比,OPCAB临床效果良好,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 (房颤 )发生率和临床表现 ,并探讨其易患危险因素。 方法 连续收集 116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冠心病患者 ,男性 93例 ,女性 2 3例 ,术后监测心律状况、观察临床特点。详尽考查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诸因素 (变量 )。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逻辑多元回归分析 ,筛选术后房颤相关因素。 结果  33例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出现房颤 ,发生率2 8.4%。发生房颤者大多有明显症状 ,经静脉药物转复率较低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高龄、左心房扩大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房颤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见心律失常 ;增龄和左心房扩大为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入选2016年至2018年于我院适合接受MIDCAB的冠脉多支病变患者72例为MIDCAB组,另外同期不宜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择期体外循环CABG的96例多支病变患者为CABG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随访2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MIDCAB组男性比例显著高于CABG组(83.3%比67.7%,P=0.022);与CABG组比较,MIDCAB组左前降支近端病变(61.5%比34.7%)、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比例(57.3%比34.7%)显著减少(P均0.01),两组其余无显著差异,P均0.05。术后随访2年,两组全因死亡率以及MACCE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冠脉多支病变患者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近中期疗效无显著差异,推荐对适宜患者进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常规CABG)术后5年血管桥的通畅率。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40例单独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地被分为OPCABG组和常规CABG组。OPCABG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CABG;常规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CABG。两组术前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利用双源CT造影检查及CT图像后处理,研究两种术式各条血管桥的通畅情况。结果常规CABG组及OPCABG组左乳内动脉(uMA)到前降支(LAD)的通畅率都达到100%,静脉桥的通畅率分别为93.87%和94.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G旁路血管桥的3~5年通畅率可以和常规CABG相媲美。OPCAB治疗冠心病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