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部分市售食品中总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监测结果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食品(玉米、花生、大米、核桃、松子)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污染情况,为国家食品限量标准及国际相应控制规范的制定提供基本科学依据。方法2003年10月从重庆、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区共采集市售玉米、花生、大米、核桃、松子等样品284份。碾磨后经乙腈/水提取、过滤,提取液净化后,经三氟乙酸衍生,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为70.27%,平均含量为36.51μg/kg,最高为1098.36μg/kg,并有14.86%的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超出国家限量标准。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为24.24%,平均含量为80.27μg/kg,最高为437.09μg/kg,且有3.03%的花生样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超出国家及国际食品法典限量标准。大米、核桃、松子的污染情况较轻,全部符合国家限量标准。结论玉米和花生是我国受黄曲霉毒索污染的主要食品。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并不能全面代表总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进行食品中总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监测,对国家制定食品限量标准及国际相应控制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免疫亲和柱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含量的方法。方法:试样经过甲醇-水提取、稀释后经过免疫亲和柱层析净化,应用超高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空白样品分别按照0.2μg/kg、0.8μg/kg、2.0μg/kg添加黄曲霉毒素混合标准,回收率为75.0%~90.4%,精密度<5%,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2μg/kg,0.2μg/kg,0.4μg/kg,0.2μg/kg。结论:免疫亲和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是一种简单、快速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食品中的4种黄曲霉毒素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附荧光检测器),Zor-bax Zebax-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和乙腈,流速1.0 ml/min,激发波长:360 nm,发射波长:440 nm作为分析条件,以正己烷和三氟乙酸为衍生剂来测定食品中的4种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黄曲霉毒素AFB1、AFG1在0~1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AFB2、AFG2在0~25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4种黄曲霉毒素回收率均在75%~104%之间;按取样量20 g计算,则AFB1、AFB2、AFG1、AFG2在样品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20、0.05、0.20、0.05μg/kg。结论:该法具有准确、灵敏、重复性好等优点,适合食品中的4种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粮谷类食物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为建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的方法,并分析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结果在0.15 ng/ml~50 ng/ml时,所得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0.99。黄曲霉毒素B1、G1方法检出限为0.10 ng/g,黄曲霉毒素B2、G2方法检出限为0.03 ng/g。该方法的精密度为0.13%~9.5%,加标回收率为70%~106%。花生酱、米粉样品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B2、G1、G2,大米、玉米渣未检出黄曲霉毒素。结论该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适用于粮谷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本研究中有样品检出黄曲霉毒素B1、B2、G1、G2,但其含量均没有超过国家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中的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探讨建立保护中国人群健康的合理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方法利用传统数学模型方法和暴露限值(MOE)方法评估花生及其制品、玉米、大米中不同膳食总黄曲霉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限量标准下的健康影响,同时计算各限量水平下的食品损失。结果花生及其制品、玉米中总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限量水平的改变对减少我国人群肝癌患病数的作用没有显著差别,但不同的限量水平却可导致显著不同的食品损失。大米中总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限量水平的改变对减少我国人群肝癌患病数的作用以及导致的食品损失有较显著的影响。结论花生及其制品中总黄曲霉毒素20μg/kg、黄曲霉毒素B1 15μg/kg;玉米中总黄曲霉毒素20μg/kg、黄曲霉毒素B1 15μg/kg;大米中总黄曲霉毒素10μg/kg、黄曲霉毒素B1 5μg/kg或10μg/kg的限量标准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闽北地产红茶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水平。方法从南平各地随机抽取97份红茶样本,经粉碎、浸提、离心后,按GB/T 18979-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测定,据所使用的免疫亲和柱对样品处理进行优化,用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_1。结果该法黄曲霉毒素B_1在0.5~2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5,检出限为0.13μg/kg。红茶样本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7.2%(7/97),含量3.2~10.6μg/kg,均值7.4μg/kg。结论闽北地产红茶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水平较低,污染来源可能是茶树鲜叶有霉菌寄生和储存不当。本研究填补了闽北地区红茶黄曲霉毒素B_1污染的空白,可为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_1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市售花生及花生制品中4种黄曲霉毒素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建省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和黄曲霉毒素G2(AFG2)的污染状况。方法:从福建省九个地区采集花生和花生制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共测定62份花生,40份花生酱,20份花生油。以国家标准规定的黄曲霉毒素B1限值20μg/kg计,超标率分别为17.7%、37.5%和0。4种毒素中AFB1阳性率和平均浓度最高,AFB2、AFG1和AFG2的阳性率和平均浓度依次降低。结论:福建省花生和花生制品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比较普遍,4种毒素中以AFB1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柱后衍生法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及柱后衍生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方法:样品经甲醇+水(55+45)提取,提取液经过滤、浓缩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及柱后衍生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结果:黄曲霉毒素B1的最低检出量0.01ng,检出限0.12μg/kg,加标回收率在80.8%-97.1%,RSD在2.86%-4.89%之间。结论: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检出限低,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9.
ELISA法检测花生酱中黄曲霉毒素B1前处理方法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B1是黄色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或寄生曲霉菌(Aspergillus parasiticus)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目前已知的自然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黄曲霉毒素B1毒性剧烈,致癌性强,即使含量非常少,通过生物积累,也能引起人体器官癌变,所以它在食品中的安全限量为15 μg/kg以下.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评估河南省居民膳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暴露量,估算膳食中黄曲霉毒素B1暴露所引发的肝癌发生风险。方法 2013-2014年对河南省部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开展了监测,结合2002年河南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食物摄入量数据,利用点评估的方法对居民膳食中黄曲霉毒素B1暴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总人群中黄曲霉毒素B1膳食暴露量为2.32 ng/(kg·bw·d),农村居民为2.76 ng/(kg·bw·d),城市居民为1.40 ng/(kg·bw·d);膳食中对黄曲霉毒素B1暴露量贡献率较高的食品为小麦粉及其制品(82.42%)和植物油(13.10%);膳食中黄曲霉毒素B1导致肝癌发生风险在总人群中为009/10万人,农村居民中为2.76/10万人,城市居民中为0.05/10万人。结论 河南省农村地区人群中黄曲霉毒素B1暴露风险较高,小麦粉及其制品、植物油是河南省人群最主要的黄曲霉毒素B1膳食暴露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刀豆中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70%甲醇提取、HLB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黄曲霉毒素G2、B2在0.75~30 p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黄曲霉毒素G1、B1在2.5 pg~100 p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回收率在66.9%~86.7%之间。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刀豆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磷脂酶A2(PLA2G4B)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组成的238个核心家系中对PLA2G4B基因进行基因型检测,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单倍体相对风险(HRR)分析表明,A、G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10,P=0.125);AA、AG和GG3种基因型分布在病侧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65,P=0.617);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分析结果表明,杂合子父母双亲的2个不同等位基因传递概率没有偏离50%(X^2=2.439,P=0.118)。结论PLA2G4B基因可能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蔬菜、不同烹调方法间维生素B1、维生素B2保留因子(RF)的差异,探讨影响蔬菜维生素B1、维生素B2保留因子的因素。方法选取了常见的12种蔬菜,以炒、炖、炸、蒸、焯、盐腌的方法进行烹调,分别记录烹调前后的重量,采用GB/T5009.84-2003荧光法、GB/T5009.85-2003荧光法分别测定烹调前后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计算出相应的重量保留因子(保留率)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保留因子(保留率)。结果鲜豆类蔬菜,维生素B1的保留率大多在66%~75%之间,维生素B2的保留率在85%~90%之间。焯不论对于根茎类还是叶菜类都会造成维生素B1的较大损失,损失率为50%。对于叶菜类,焯同样会造成维生素B2较大损失,RF的均值为50,明显低于炒青菜(P<0.05)。根茎类和茄果类蔬菜在炒的烹调方式下维生素B2的RF值在77~79之间。结论焯会造成较大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损失,炒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保留率较高;烹调方法、蔬菜的品种是影响维生素保留因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溴氰菊酯 (deltamethrin ,DM)对大鼠脑组织中苄氧基试卤灵O 脱烷基化酶(benzyloxyresorufinO dealkylatase,BROD)活力及CYP2B1 / 2B2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 ,在体内、体外研究了DM对大鼠脑组织中BROD活力的影响 ,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了DM对CYP2B1 / 2B2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大鼠连续 5d腹腔注射DM 1 2 .5mg·kg- 1 ·d- 1 染毒后 ,其全脑、大脑皮层及小脑BROD活力明显被抑制 ,其抑制率分别是 2 6 .7%、2 3 .8%和 33 .3 % ,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5) ;在体外 ,DM浓度在 2× 1 0 - 8~ 2× 1 0 - 4mol/L范围内对BROD活力无明显影响 ;DM在体内明显降低小脑中CYP2B1 / 2B2蛋白水平 ,其酶蛋白合成抑制率为 42 .6 %。结论 DM在体内能明显抑制脑内BROD活力 ,其机制与抑制该酶蛋白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维葡钙口服溶液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柱(5μm,250mm×4.6mm)。流动相为0.005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5%冰醋酸和0.05%三乙胺)-甲醇(72∶28),柱温30℃,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60nm,进样量20μl。结果维生素B1、维生素B2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82~23.97μg.mL-1(r=0.9996)、8.26~34.81μg.mL-1(r=0.999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5%(RSD=0.6%)、99.4%(RSD=0.8%)。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可用于五维葡钙口服溶液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与巨噬细胞B7-1、B7-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蜕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B7-1、B7-2及Th1/Th2比率失衡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妇女(流产组)和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和巨噬细胞B7-1、B7-2的表达水平。结果: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20.41±3.32)、巨噬细胞B7-1的表达水平(21.57±1.7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B7-2的表达水平(27.82±2.2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与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B7-1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663,P<0.01);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与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B7-2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9016,P<0.01)。结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B7-1表达水平增高、B7-2表达水平降低与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可能是导致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Liu L  Sun C  Wang C  Li Y 《卫生研究》2011,40(6):756-758
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清中维生素B1(VB1)和维生素B2(VB2)的方法。方法采用C18反相色谱柱,以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pH3.5)作为流动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采用Sep-park C18小柱吸附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考察了保留时间,洗脱液体积和比例对样品前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方法的回收率82.67%~96.89%,变异系数<10%;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5和0.9995,线性关系良好。测定正常人和肥胖人血清中VB1和VB2的含量,结果显示肥胖人血清中两种维生素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结论建立了HPLC测定血清中VB1和VB2的方法,肥胖人体内缺乏VB1和VB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RK1/2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途径在DHA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DHA处理24h对体外培养的3T3-L1前脂肪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ERK1/2、p-ERK1/2、p21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DHA干预24h可剂量依赖性降低3T3-L1前脂肪细胞的活力,抑制增殖,IC50为100μmol/L;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DHA可将3T3-L1前脂肪细胞阻滞在G2/M期;蛋白免疫印迹发现,DHA可明显升高3T3-L1前脂肪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增强p21蛋白表达。结论 DHA可能通过活化ERK1/2通路诱导G2/M期阻滞,进而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溴丙烷(1-BP)对大鼠大脑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R2B亚基和GluR2亚基的影响.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4组,于动式吸入染毒柜内分别暴露于质量浓度为0、1 250、2 500和5 000 mg/m3的1-BP气体,8 h/d,每周染毒5d,连续4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分离脑组织,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NR2B和GluR2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中、高剂量组大鼠大脑NR2B和GluR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大脑NR2B 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各剂量组大鼠大脑GluR2 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P <0.05或P<0.01).结论 一定水平的1-BP亚急性吸入染毒能增加大鼠大脑NR2B和GluR2的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刺激HepG2 2.2.15细胞后,对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G(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 3G,APOBEC3G)表达的影响,以及初步探讨Janus激酶-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OAK—STAT)信号通道是否参与APOBEC3G基因转录调控。方法对HepG2 2.2.15细胞给予不同剂量(0、1、10^1、10^2、10^3、10^4 U/mL)IFN-α刺激8h时,以及10^3 U/mL IFN-α刺激2、4、6、8、10、12h时,收集细胞或培养上清液。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epG22.2.15细胞APOBEC3G、STA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e抗原(HBsAg与HBeAg)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RT-PCR分别检测上清液中HBVDNA水平以及细胞中HBVmRNA水平。结果无IFN-α(0 U/mL)刺激时,HepGa2.2.15细胞APOBEC3G表达水平很低。随着IFN-a浓度的升高,APOBEC3GmRNA及蛋白水平逐步升高,IFN-α浓度为10^4 U/mL时,APOBEC3G表达量最高,并且STAT-1分子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亦逐步升高,与APOBEC3G表达量呈现平行相关。随着IFN-a刺激时间的延长,APOBEC3G表达量明显升高,8h时达到最高,其后逐渐下降。10^4 U/mL IFN-α刺激8h时,HepG2 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HBVDNA及细胞中HBV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无IFN-α刺激的HepG22.2.15细胞。结论WN-a能诱导HepG22.2.15细胞表达APO—BEC3G,在一定范围内,APOBEC3G的表达与IFN—d的剂量、作用时间呈正相关;IFN-α诱导APOBEC3G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机制之一;IFN-α是否经JAK-STAT信号通道刺激APOBEC3G的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