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其生物学标志物能够反映心力衰竭病理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及不同方面的变化,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了许多新的标志物,但不同的标志物目前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同。本文主要结合最新的国内外临床诊治指南及相关研究进展对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标志物作一系统综述,重点评述此类标志物对目前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以及未来在心衰诊断、风险评估、指导治疗、预后评价和早期预警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李明瑞  钟志雄 《海南医学》2022,(15):2004-2007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也是共同结局,其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预后差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寻找特异性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用于心衰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ST2是近年来心血管方面的研究热点之一。与目前常用心衰标志物脑钠肽(BNP)相比,ST2稳定性更高,受年龄、肾功能和肥胖等因素影响小,被认为是心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从ST2的生物学特征、抗炎抗纤维化机制以及在心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评估其作为心衰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敖伟 《海南医学》2016,(4):607-610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其发生发展伴随着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各种体液因子的复杂变化.心衰标志物的检测是诊断心衰最方便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标志物是尿钠肽,但其对心衰的诊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探究其他敏感可靠的检测指标,对于心衰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现临床上广泛应用以及近年研究认为极具应用前景的心衰检测标志物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危重疾病.心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往往是非特异性的,仅凭临床表现很难做出准确的诊断,心衰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出现提高了心衰的判别.回顾了传统的心衰生物标志物,如心脏特异性的B型利钠肽、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等,在心衰患者的诊断和疗效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研究深入,一系列新型心衰标志物被发现并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本文简述了生长分化因子-15、可溶性肿瘤抑制因子-2、半乳糖凝集素-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肾上腺髓质素、血清胱抑素-C、髓过氧化物酶、内皮素-1、miRNA等,对于心衰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综述分析了传统心衰标志物、新型心衰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并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5.
儿童心力衰竭(心衰)是由多因素互相作用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因其临床特征不明显,为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异的生物标志物能客观反映机体当前所处的病理状态,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心衰标志物,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对心衰发生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日益完善,发现了伴随其病生过程产生的一系列生物标志物,对患儿的诊断、危险度分级、疗效的评价和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心肌桥联因子1(cardiac bridging integrator 1,cBIN1)是一种新型的心力衰竭(心衰)诊断生物标志物及心衰潜在的治疗靶点,动物试验中引入外源cBIN1基因疗法可以改善衰竭心脏的功能,延缓甚至逆转心衰的进展。心肌桥联因子1评分(cardiac bridging integrator 1 score, CS)可以评估心肌健康状况,对稳定性非卧床心衰患者具有辅助临床诊断和预测预后作用,并且支持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可能进展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假设。未来仍需进一步明确CS在早期亚临床心衰检测中的作用,并挖掘cBIN1基因靶向治疗衰竭心肌细胞cBIN1微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临床上判定肾小管间质损伤的金标准是肾病理检查,但其为创伤性检查,重症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尿液生物学标志物可早期动态反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活动和进展,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详细介绍了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相关的尿液生物学标志物,如蛋白质分子标志物、尿酶类生物学标志物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学标志物的深入研究,目前AD的临床生物学诊断已经前移到临床前期,在该阶段既存在AD生物学标志物证据,又可以存在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对于SCD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临床超早期诊治AD打开有效的时间窗。本文就AD临床前期SCD的概念,神经心理学检查在SCD中的研究进展,SCD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和临床前期的干预策略这几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孕产期抑郁症是围产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母儿身心健康.目前,早期诊断孕产期抑郁症尤为困难,客观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对早发现早治疗孕产期抑郁症意义重大.近年来探索孕产期抑郁症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成为研究热点,主要在性激素、神经内分泌相关激素、免疫炎症分子、遗传及表观遗传学等方面.本文就近年来孕产期抑郁症生物学标志物的...  相似文献   

10.
早期诊断是胃癌患者良好预后的关键,如何在人群中筛查胃癌高危者是当前的一个热点。基于血清的胃癌早期诊断检测适用于高风险人群筛查,更加方便、安全。本文介绍了胃癌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包括血清DNA甲基化、各种RNA、胃蛋白酶原、胃泌素、骨桥蛋白、MG7-Ag和CA724等血清生物学标志物在胃癌诊断方面的价值,并指出寻找胃癌特异的RNA是比较有前景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姜如珈 《医学综述》2011,17(2):259-262
在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肾功能恶化往往使心力衰竭的治疗更加艰难和复杂化。其机制可能与动脉充盈、肾脏灌注、静脉淤血和腹内压升高有关。传统上,肾功能损伤的诊断通常是通过测定血清肌酐。一些较新的生物学标志物被认为可能对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有帮助,其中包括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等,其指标的升高均早于血清肌酐的升高,并且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终末阶段,寻找心衰的特征性标志物有助于及时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脑钠肽作为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指标,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研究表明,脑钠肽与新一代生物标志物可能在心力衰竭病情评估方面提供更多有效信息,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和再入院风险。本文总结现有文献,综述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代佩灵  张翠丽 《医学综述》2012,18(17):2746-2748
急性心肌梗死后往往伴随许多并发症,生化标志物能对由泵衰竭、炎性反应和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后再梗死等)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监测,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病情监测以及治疗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现主要针对B型脑钠肽、ST2、肾上腺髓质素、和肽素、内皮素1、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溶性CD40L、生长分化因子15、C反应蛋白等预后标志物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生长分化因子15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病,其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GDF-15可能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新的生物标志物,且GDF-15的分泌有助于心力衰竭的改善,帮助心力衰竭患者得到更好的诊治.该文通过阐述GDF-15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GDF-15在心力衰竭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组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发育及死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血浆中稳定存在并可检测的miRNA称为循环miRNA。近年来研究表明循环miRNA可作为诊断心肌病变的新型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就循环miRNA早期诊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药物性心脏毒性等心肌病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的心肺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肺小动脉进行性闭塞性血管病变,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出现右心功能不全,进展至疾病终末期,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尤为重要。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客观评估肺动脉高压生理和病理过程及治疗效果的监测,其对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从炎症标志物、免疫标志物、转录调控、氧化应激、代谢物、血栓标志物、右心室重塑标志物等方面对肺动脉高压的生物标志物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型尿钠肽(BNP)检测在急性心衰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健康者,急性心衰急诊就诊患者60例,于就诊时快速检测血BNP、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4项指标。结果急性心衰组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NP、CTnI、CK-MB、Mb阳性率分别为93.3%、65%、58.3%、43.3%。结论血BNP水平是诊断早期急性心衰最敏感和特异指标,对急性心衰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CTnI、CK-MB、Mb升高,证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确实存在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CA242、CA199、CA724、CA125在常见慢性病患者中的异常表达特点。方法选本院住院治疗的常见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457例,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组199例;取外周血3ml,分离血清,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CA242、CA199、CA724、CA125、CYFRA21-1和CA50指标,统计分析这些肿瘤标志物在无肿瘤的常见慢性疾病患者中异常表达特点。结果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组,CA242为8.10±5.14U/ml、CA199为20.30±17.00U/ml,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125和CA72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组、心力衰竭患者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组和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组,CA724分别为5.86±4.38U/ml、40.46±47.14U/ml、4.58±2.19U/ml和32.11±30.54U/ml,CA125分别为11.50±9.71U/ml、111.91±104.29U/ml、9.89±9.21U/ml和90.97±95.18U/ml,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FRA21-1和CA5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242、CA199在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及CA724、CA125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均有异常升高,提示这些肿瘤标志物在临床应用中,有必要排除常见慢性病导致的升高。  相似文献   

19.
心衰的发病率在21世纪将会出现增高趋势。传统的风险因子在初步确定哪些人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时是有效的,但有相当数量的高危患者仅靠传统的风险因子难以识别。这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心血管风险的标志物来增强风险预测能力,现对心衰中相关生物标记物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