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黄胶囊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三黄胶囊对尿酸钠(MSU)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及膝关节液中白介素-β(IL-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环氧酶2(COX-2)水平的影响,探讨三黄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黄胶囊组(6.45 g生药/kg),秋水仙碱组(0.325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连续14 d.末次给药1 h后,正常组右侧踝关节腔注射100 mL无菌1%磷酸盐缓冲液(PBS),其余各组注射100 mLMSU溶液,于造模后24 h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关节滑液中IL-β、TNF-α 或COX-2水平;光镜下观察其对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SU注射进大鼠踝关节腔24 h后,在大鼠血清中IL-β、TNF-α 和关节滑液中IL-β、TNF-α 及COX-2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黄胶囊组及秋水仙碱组均显著降低MSU致大鼠痛风性关节炎血清IL-β、TNF-α 及关节滑液中IL-β、TNF-α 和COX-2水平(P<0.05);造模组滑膜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滑膜细胞增生、水肿、充血的病理改变较中药组和西药组严重.结论 MSU可以增加血清IL-β、TNF-α 及关节滑液中IL-β、TNF-α 和COX-2的水平;三黄胶囊可能通过降低IL-β、TNF-α 和COX-2的水平产生抗MSU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局部造模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更为稳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局部模型复制方法。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3种不同进针入路进行局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复制,计算造模前、造模后6 h及造模后24 h关节周径值和肿胀指数,并观察各组关节腔形态学改变。结果常规A组,尿酸钠以浸润的方式进入踝关节,仅1例关节腔中有大量炎症细胞,造模成功率为10%;常规B组,7例尿酸钠进入了关节腔,造模成功率为70%;改良C组,10例关节腔内有纤维素样渗出及关节滑膜水肿,并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造模成功率为100%。改良组与常规A组和常规B组比较周径增加值和肿胀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常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局部造模的方法进行改良,在大鼠右后肢踝关节背侧正中进针复制的局部模型成功率高,稳定性强,创伤小,有利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大鼠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究建立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按随机法将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痛风组(B组),湿热组(C组),痛风加湿热模型组(D组),每组10只.各组经不同的处理或造模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用Bradford法检测大鼠尿液水通道蛋白2(AQP2),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ELISA法定量测定热休克蛋白70(HSP70),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舌组织.结果 一般状态,C、D组符合湿热证的表现,B、D组符合痛风性关节炎的表现.尿液AQP2:A、B组高于C组和D组(P<0.05).血浆ET:A组低于B、C、D组(P<0.05),B组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血浆CGRP:A组高于B、C、D组(P<0.05),B组低于C组和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血清HSP70:B、D组高于A、C组(P<0.05).结论 在高脂高糖饮食+湿热环境+关节腔注射药物的复合干预下,可以成功复制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大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豨莶草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在大鼠后肢右侧踝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的方法建立急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通过考察大鼠的足趾体积、致炎关节组织腔内白介素10(IL-10) 含量的变化,研究豨莶草乙醇提取物对尿酸钠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结果:豨莶草对大鼠后肢踝关节的肿胀程度有明显改善,血清中的IL-10有明显升高,且豨莶草醇提组比水提组更明显。结论: 豨莶草乙醇提取物对尿酸钠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复制腹腔连续注射氧嗪酸钾结合Coderre法的改良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40 SD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连续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周后,在右侧踝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B、C组连续腹腔注射氧嗪酸钾1周后,B组在右侧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溶液,C组注射生理盐水;D组连续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周后,在大鼠右侧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溶液。造模期间观察大鼠的饮食、精神状态、大小便等情况,于造模前、造模后4、12、24、48h测量关节肿胀程度,检测造模48h后血尿酸、观察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变化及检测滑膜组织中TNF-α、IL-1β、IL-6含量。结果〓①造模前,各组大鼠皮毛色白有光泽,精神佳,活泼好动,进食及饮水正常,体重增长正常;造模后,A组饮食、饮水、活动及大便均正常,踝关节无明显肿胀及活动减少;B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毛色干枯发黄、脱落,进食、饮水减少,踝关节红胀、肤温增高,活动明显减少;C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毛色干枯发黄、脱落,进食、饮水减少,踝关节无明显肿胀及活动减少;D组饮食、饮水、活动及大便均基本正常,踝关节红胀、肤温增高,活动明显减少。②关节肿胀指数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D组各时点肿胀指数明显升高(P<0.01),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48h后血尿酸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C组大鼠血尿酸值均明显升高(P<0.01,P<0.01),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改变:A、C组解剖时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正常清晰,无任何组织病理学改变,光镜见滑膜上皮排列完整,滑膜下血管分布正常,无血管增生,无炎症细胞浸润,B、D组局部解剖时有尿酸盐结晶沉着于踝关节腔内,可见明显的关节炎病理改变,滑膜上皮脱落,甚至消失不见,见大量炎症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伴有血管增生(见图4B)。⑤滑膜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比较:与A组比较,B、D组大鼠滑膜组织中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见表4),C组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腹腔连续注射氧嗪酸钾结合Coderre法的改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可以成功复制,该模型较符合于人类自然病程,即痛风性关节炎建立在血尿酸升高生化基础上的,可有效排除尿酸分解酶对关节腔中尿酸钠晶体的影响,且经济、可重复性较高,可作为痛风性关节炎研究的复合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7.
徐光华 《中外医疗》2009,28(11):122-122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圣贤扶他林25mg,每日3次,口服;别嘌呤醇0.1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口服自拟方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间疗效、血尿酸值及症状改善等差异无显著性,而西药治疗有一定毒副作用,所以自拟方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痛风宁胶囊(TFN)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影响,阐明TFN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穿刺法对大鼠踝关节注射尿酸钠,建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48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100 mg·kg-1)、中(200 mg·kg-1)和高(550 mg·kg-1)剂量TFN组,秋水仙碱(0.63 mg·kg-1)阳性药对照组,每组8只,均采用灌胃给药。造模后检测不同时间段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踝关节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水平及血清中尿酸(UA)水平,测定各组大鼠踝关节周围软组织及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在0~8 h内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4h时最明显(P<0.01);低和中剂量TFN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不同剂量TFN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降低,其中高剂量TFN组最为明显(P<0.05),低和中剂量TFN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大鼠血清中UA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NO水平升高(P<0.05);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大鼠软组织及关节液NO水平及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 0.01),低和中剂量TF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N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护理方法.方法 详细总结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护理和缓解期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结果 在首次发病的64人中,56人未再发作,8人在一年或以上再发;在第二次或以上发病的32人中,间隔一年或以上未发作的24人,再发作的有7人,仅有1人半年内再发作.结论 通过对急性期的有效护理,落实缓解期的健康教育,重视出院指导,可以提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愈率,降低反复发作率.  相似文献   

10.
杨虹  罗干  熊梓汀  李巧玲  陈雄斌  王勇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104-107,103
目的 观察黄柏苍术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尿酸盐晶体诱导的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在致炎后动态观察关节肿胀值,连续给药3天后处死大鼠,收集关节液,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关节液中TNF-α、IL-1β、IL-8、IL-6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黄柏苍术高剂量组、黄柏苍术中剂量组、黄柏苍术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大鼠的关节肿胀值在6、12、24、48h均高于正常组(P<0.05);在注射后72h正常组的关节肿胀值与秋水仙碱组、黄柏苍术汤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黄柏苍术高剂量组、黄柏苍术低剂量组与正常组间比较均大于正常组(P<0.05),同时黄柏苍术高剂量组和黄柏苍术低剂量组关节肿胀值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处死后黄柏苍术高剂量组、黄柏苍术中剂量组、黄柏苍术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大鼠、正常组的关节液中TNF-α、IL-1β、IL-8、IL-6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黄柏苍术中剂量组、秋水仙碱组的TNF-α、IL-1β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黄柏苍术高剂量组和黄柏低剂量组(P<0.05)。结论 黄柏苍术汤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释放炎性因子TNF-α、IL-1β、IL-8、IL-6,从而明显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性反应,其抗炎反应强度可能受药物浓度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远红外伤痛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护理特点。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观察组在口服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加用远红外伤痛贴外敷,两组均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红外伤痛贴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120-122
目的观察通络开痹片联合尼美舒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ICU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尼美舒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通络开痹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综合疗效、疼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ESR、CRP、UA等生化指标水平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疼痛加剧等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且虽然血尿酸显著下降,但治疗组未出现急性痛风加重的病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痛风洗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8例,并按年龄、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随机分为3组,即痛风洗剂组33例、热水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所有患者均于就诊当晚服用依托考昔60 mg,痛风洗剂组应用痛风洗剂外用浸泡患处,3次/ d,30 min /次;热水组应用热水浸泡患处,3次/ d,30 min /次;对照组仅服用依托考昔,而不外用。结果浸泡患处1次后,痛风洗剂组 VAS 分值由(7.11±1.47)下降至(4.18±1.14),热水组 VAS 分值由(6.97±1.54)下降至(5.71±1.55),对照组 VAS 分值由(6.95±1.55)下降至(6.28±1.88),痛风洗剂组与热水组、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热水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用浸泡患处6次,即48 h 后,各组间 VAS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痛风洗剂能迅速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痛苦,具有快速止痛之功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血清的蛋白质组学识别有炎症功能的蛋白质信号,为临床诊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寻找生物标志物。方法: 运用RayBiotech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检测并筛选10例AGA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标本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确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注释及信号通路的富集。ELISA法检测差异蛋白质在60例AGA患者和60名健康志愿者中的表达。构建ROC曲线以评估差异表达蛋白质对AGA的诊断价值。结果: 确定了AGA患者4种表达差异最显著的蛋白质,包括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TNF R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IL-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蛋白质与炎症、代谢及细胞因子通路等相关。AGA患者和健康者血清中差异表达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M-CSF预测AGA的AUC为0.657(95% CI:0.560~0.760),敏感度为68.33%,特异度为50.00%;IL-8预测AGA的AUC为0.994(95% CI:0.980~1.000),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61.67%;MIP-1β预测AGA的AUC为0.980(95% CI:0.712~0.985),敏感度为95.00%,特异度为98.33%;TNF RⅡ预测AGA的AUC为0.965(95% CI:0.928~1.000),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10.00%。结论: 采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可以识别AGA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AGA的风险预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处理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90 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DECT 检查,且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分析DECT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DECT扫描见尿酸盐结晶沉积171例,诊断敏感性为90.00%;171 例DECT均可见尿酸盐沉积,见弥漫性绿色影,共发现542处,主要分布于四肢关节及附近结缔组织内,双足及踝关节、膝关节、双手及腕关节及肘关节病灶数分别为321、206、12及3处;尿酸盐结晶沉积最长径线<5 mm尿酸盐结晶共417 处(76.94%),5~10 mm共108 处(19.93%),>10 mm共17 处(3.14%);结晶形态多数不规则,部分呈点状。结论双能量CT 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检测率高,与病理穿刺一致性高,且对非典型部位尿酸盐结晶沉积显示率高,可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63例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四黄水密局部冷敷并口服扶他林治疗,对照组以秋水仙碱口服,进行为期一周的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四黄水密冷敷联合扶他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粟戟  李蕴麟 《甘肃医药》2012,(5):338-341
目的:观察青藤碱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确诊为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的患者共57例,给予复方青藤碱注射液(35mg)关节腔内注射治疗(1次/日,每次2.4mL,共计5次)。采用VAS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观察青藤碱局部注射的不良反应;随访调查痛风性关节炎复发情况。结果:VAS评分结果显示,青藤碱注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优良率为73.7%。治疗期间无患者发生血管误入;青藤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均表现为注射关节局部的轻微皮肤不良反应。随访结果显示,3月内痛风性关节炎的复发率为3.5%,6月内的复发率为12.3%。结论: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确诊必须依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青藤碱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缓解急性期疼痛,且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VAS评分具有简便、易被患者接受的特点,可应用于临床关节疼痛、止痛疗效的评价分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26-128+132
目的观察自拟降酸方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急性顽固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9月门诊收治的确诊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100例,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组,西药组给予非布司他片,80 mg,每日1次口服,20 d为1个疗程。中西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给予降酸方,每日两次,20 d为1个疗程,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0 d后血尿酸、C反应蛋白及疼痛评分,评估两组有效率。并比较中西药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UA、CRP和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两组UA、CRP和VAS均低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愈显率为100%,明显好于西药组的14%(P0.05)。治疗前疼痛功能分级优0例,良4例,可38例,差8例。治疗3个月后优21例,良29例,可0例,差0例。治疗前CI(0.699,0.777),治疗后CI(0.224,0.300),值小的疗效好。结论自拟降酸方联合非布司他能显著降低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并降低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单纯非布司他治疗,对于急性顽固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费用低廉,可以长期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