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究复荣通脉胶囊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高危足疗效及对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8月门诊就诊筛选的120例糖尿病高危足人群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足浴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荣通脉胶囊治疗,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踝肱指数(ABI)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足背动脉血流参数、血液流变学状态、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血清NGF、IL-1β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5.00%)(P<0.05);观察组心悸气短、疲乏无力、头晕耳鸣、肢体麻木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BI值高于对照组,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足背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Vs)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低切与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临床与依托考昔比较,观察蠲痹历节清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主要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明确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蠲痹历节清方治疗,对照组采用依托考昔片干预。观察治疗前后红肿疼痛等症状体征、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1周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红肿疼痛等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对照组改善症状方面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红肿总积分两者接近;治疗后CRP、ESR较前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IL-6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蠲痹历节清方可以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其CRP、ESR,抑制血清TNF-α、IL-1β、IL-6的表达,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药,值得临床借鉴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结合中药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干预的效果。方法〓糖尿病前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运动指导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等一般生活干预;治疗组在一般的生活干预基础上,予耳穴贴压结合中药(十味玉泉胶囊)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糖尿病前期逆转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而糖尿病的新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PG、2hPBG、HbAlc、TC、HOMA-IR、BMI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相比较,治疗组患者干预后FPG、2hPBG、HbAlc、TC、HOMA-IR优于对照组(P<0.05,P<0.01),尤以TC、HOMA-IR下降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BMI干预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穴贴压结合中药十味玉泉胶囊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能调节糖脂代谢,降低血糖与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患者指标向正常糖耐量逆转,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较单纯的生活干预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方通痹胶囊的镇痛和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小鼠醋酸和热板致痛模型,研究复方通痹胶囊的镇痛活性;采用二甲苯耳肿、大鼠角叉菜胶足肿、棉球肉芽肿和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综合评价复方通痹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ELISA法检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PGE2水平。结果〓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复方通痹胶囊可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P<0.01),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痛阈值(P<0.05);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复方通痹胶囊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P<0.05),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P<0.01),但其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复方通痹胶囊可明显减轻佐剂关节炎大鼠继发性足肿(P<0.05),降低大鼠关节炎指数(P<0.05),并可明显降低关节炎大鼠血清PGE2水平(P<0.01)。结论〓复方通痹胶囊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其活性可能与抑制炎症大鼠PGE2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除湿通痹方的抗炎、镇痛作用,为临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二甲苯涂抹制备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及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观察除湿通痹方的抗炎作用;通过醋酸法和热板法致小鼠实验性疼痛模型,观察除湿通痹方的镇痛作用。结果除湿通痹方Ⅱ组、Ⅲ组对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除湿通痹方Ⅱ组、Ⅲ组能显著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1);除湿通痹方I组、Ⅱ组、Ⅲ组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模型中有一定的镇痛作用(P<0.01),且存在剂量依赖性;除湿通痹方Ⅱ组、Ⅲ组在给药后30、60、90、120min均能延长小鼠痛反应潜伏期(P<0.05,P<0.01),其痛阈提高率在25%以上。结论除湿通痹方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可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基于“伏气学说”的清透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组各40例,中药组给予清透法中药(200mL/次,2次/d),西药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8.8mg/次,1次/d),中西药组给予清透法中药和枸地氯雷他定片,各组1个疗程连续1周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每次间隔2d。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患者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各组复发率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结束后,3组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随访结束,西药组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明显高于中药组、中西药组(P<0.01);中药组、中西药组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月内各组患者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月后中药组、中西药组明显低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与中西药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试验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基于“伏气学说”的清透法中药和枸地氯雷他定片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远期疗效及改善复发率方面,清透法中药优于枸地氯雷他定片,且临床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通脉温阳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结合通脉温阳灸治疗。观察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①C-反应蛋白(CRP)(mg/L);②类风湿因子(RF)(IU/mL);③血沉(ESR)(mm/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ESR、CRP、RF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ESR、CRP、R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2.59%,高于对照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针刺结合通脉温阳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口服西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Lipo PGE1;对照组予以Vit B1, 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周围神经症状明显减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增快(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症状、MNCV改变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口服依帕司他胶囊,试验组在口服依帕司他胶囊的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hPG)]、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中医证候积分、Toronto评分(TCSS)、震动感觉阈值(VPT)评分、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糖尿病和周围神经病变两种疾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PG和2hPG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BDNF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TCSS及VP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肢软无力、四肢麻木、四肢发凉、自发性疼痛的病例数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患者两种疾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蠲痹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就诊于咸宁麻塘中医医院的1 00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服用蠲痹汤,2组均连续治疗12周。对比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WOMAC)、怕冷程度和肿胀程度评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水平。结果 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治疗后,中药组VAS评分、WOMAC评分、怕冷程度和肿胀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血清MMP-3、OP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