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血瘀证候的冠脉造影结果特点及性别差异,以更好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法.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冠心病中医辨证属心血瘀阻证素患者,解析冠心痛中医血瘀证候的冠脉造影结果特点及性别差异.结果 血瘀证候冠心病冠脉造影分析,心血瘀阻证候多见单支和双支病变及轻中度狭窄;男女患者冠脉造影结果特点比较,男性病变程度较女性重,且部位多发.结论 冠心病中医血瘀证候的冠脉造影结果特点及性别差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中医的临床诊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信息动态     
从血管内皮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代谢组学研究等3个方面,对近年来运用现代医学方法探讨血瘀证病理机制的研究进行概述.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参与血管舒缩、血栓形成等过程的调节.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因子主要有血栓素A2/前列环素2(TXA2/PGI2)和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血瘀证的基因组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蛋白质组学作为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的较理想的技术手段,已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差异蛋白表达的鉴定.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基因芯片等手段的交汇与融合,使血瘀证的实质研究从过去的宏观转向了微观的客观化水平,将为进一步揭示血瘀证的本质、控制血瘀证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血管内皮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代谢组学研究等3个方面,对近年来运用现代医学方法探讨血瘀证病理机制的研究进行概述。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参与血管舒缩、血栓形成等过程的调节。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因子主要有血栓素A2/前列环素2(TXA2/PGI2)和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血瘀证的基因组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蛋白质组学作为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的较理想的技术手段,已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差异蛋白表达的鉴定。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基因芯片等手段的交汇与融合,使血瘀证的实质研究从过去的宏观转向了微观的客观化水平,将为进一步揭示血瘀证的本质、控制血瘀证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中医证候与炎症因子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炎症指标的相关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52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1990年10月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分别检测患者的血中白细胞计数(nWBC)、C-反应蛋白(CRP)含量(ρ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ρ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ρIL-6)、纤维蛋白原(FIB)含量(ρFIB)及血脂等指标,按中医基本证候出现的频数,对各证候的相应资料作分类统计。【结果】①痰热血瘀和气虚血瘀为冠心病的常见中医证候,血瘀、痰热、气虚、气滞、痰浊证是冠心病的常见基本证候,血瘀证、痰热证是最常见的基本证候。②冠心病血瘀证和痰热证不论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还是非ACS组nWBC、ρCRP,ρIL-6、ρTNF-α等炎症指标均升高,ACS组升高更为显著,表明冠心病存在炎症反应,中医证候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③冠心病死亡者较非死亡者血中CRP、IL-6、TNF-α等炎症指标含量均升高。【结论】血CRP、IL-6、TNF-α等炎症指标含量可作为冠心病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证候的思路,并对近年中医学者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证候的成就进行了介绍.认为代谢组学作为后基因时代一种全新的组学技术,在方法学上具有融整体、动态、综合、分析于一体的特点.符合中医的整体观特点.中医"证"是辨证论治的起点和核心,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分析中医证候的特异性代谢产物标志物,进而促进中医证候的客观化和证本质的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寻找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指标,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对近11年文献中所包含的3021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提取证候要素,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观察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血瘀、痰浊、气虚、阴虚为主,其他次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中以气滞、阴虚证候要素为主,在三支病变中以血瘀、痰浊为主。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其主要中医证候要素不同,提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中医证候标准化现代化研究与代谢组学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出发,提出中医证候标准化和现代化是中医学在新形势下发展的关键。通过对代谢组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的阐述,认为代谢组学是中医证候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技术方法,将代谢组学应用于中医证候的现代化研究,能促进中医学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有助于揭示中医学的内在规律和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的形成与气虚和血瘀关系密切.除传统的血瘀症候外,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的本质有6种改变.冠心痛患者不同程度地表现有气虚血瘀或夹有血瘀证候,活血化瘀类方药是冠心病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以痰浊证和血瘀证为常见中医证型。文章从现代医学角度,阐述痰浊证和血瘀证辨证客观化进展。在血管内皮功能、炎症、脂肪因子、血脂、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面,痰浊证和血瘀证与其他证型间呈现差异性表达,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李冰  彭志国  王勉  颜芬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34-1535
目的观察新研制中药心脑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症、气虚血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WTO标准的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00例,心脑通胶囊治疗组60倒。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40例,疗程1个月。观察心绞痛及中医综合证候,心电图、血脂的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心绞痛症状以及降低血脂,但心脑通胶囊组改善中医综合证候疗效显著(P〈0.05)。结论心脑通胶囊是治疗冠心痛、心绞痛、气阴两虚症、气虚血瘀症的有效中成药。  相似文献   

11.
揭示女性冠心病辨证构成特征,为中医防治女性冠心病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期刊文献数据库中近15年具有明确诊疗记录的冠心病病例报道,提取性别、年龄、中医证候和病性进行整理。分别统计分析男性、女性和女性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病性分布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女性患者中气虚血瘀证居首位,其次为胸阳不振、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心血瘀阻、气滞血瘀;病性依次为血瘀、气虚、阴虚、气滞;其中49岁以下患者中居前列的是气滞血瘀、气滞心胸、胸阳不振和心血瘀阻,病性以气滞、血瘀为主;49~60岁中肝肾阴虚出现最多,病性以阴虚为首;60岁以上患者中以气虚血瘀、气阴两虚为首,病性主要为血瘀、气虚。男性患者以痰瘀互结证为主,血瘀、气滞居病性前2位。结论 冠心病中医辨证构成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辨证构成存在自身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患者辨证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2.
胸痹心痛病中医病性证素与冠状动脉CTA结果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病中医病性证候要素与冠状动脉CTA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借助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现代医学诊断技术,将客观指标与中医辨证有机结合,对235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与冠状动脉CTA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素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胸痹心痛病常见病性证素分布由多到少排列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血瘀证素和痰浊证素以三支病变为主,气滞证素以单支病变为主;冠心病患者狭窄程度较重者多见气虚证素、阴虚证素、痰浊证素。结论胸痹心痛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与冠状动脉CTA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能为临床正确辨证论治、判断病情、拟定治法、调方用药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证候分布以血瘀证最为多见,与老年人相比,中青年血瘀证的发生率更高。本研究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进行拓展,首次运用动脉弹性和血管内皮功能检测联合载脂蛋白比值诊断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旨在为早期发现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提供新思路,也可为优化补充冠心病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提供参考。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BI)、肱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血管舒张功能(FMD)联合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与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住院治疗的中青年(<50岁)冠心病患者,并根据《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收集患者首次冠状动脉造影前的ABI、baPWV、FMD和apoB/apoA-1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血瘀证的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预测价值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中青年冠心病患者206例,其中血瘀证组127例,非血瘀证组7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168例住院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完成病史和中医症状、体征的采集和理化检查,作出冠心病或非冠心病诊断,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脏腑辨证;分别以冠心病辨证分型的7个中医证候、脏腑辨证的6个脏腑虚证为自变量,以冠心病为因变量,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血瘀证和气虚证(相对危险度分别为8.959和2.803)是冠心病发病的证候危险因素;心虚证、肝虚证和肾虚证(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074,2.471,3.296)是冠心病发病的脏腑虚证危险因素.结论 出现气虚证、血瘀证、心虚证、肝虚证、肾虚证的患者更易于患冠心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痛中医证侯的分布特征.完善其常见证候的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长沙地区冠心痛中医证型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应用聚类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资料分析研究.结果 ①在冠心痛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研究症状的组合规律;②运用多元logisitic 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冠心痛证侯的主次症状,寻找出冠心病常见证候共性的和特异性的症状指标;③初步拟定出冠心痛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寒凝心脉证、气滞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心阳亏虚证、心阴亏虚证7种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结论 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现代数理统计分析基础上所建立的冠心病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战少了"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较为符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证候组成的研究文献进行汇总、分析,为临床医师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检索CNKI、CBM、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1970—2016年发表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证候组成的相关文献,统计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中血瘀证证型患者的分布比例,并对其相关文献所纳入的中医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每篇文献中有具体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证候组成、出现频数及所占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期刊文献6篇。其中有3篇文献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证型患者的比例分布 50%。文献中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所参考的诊断标准分别有199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内科疾病诊断疗效标准,1997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行业标准)及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在纳入的这4个诊断标准中,共同的证候有:胸闷,心胸疼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面色晦暗;舌质紫黯有瘀斑;脉结代5项。不同点则在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疼痛的特点、伴随症等方面有了新认识。而在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证候组成、出现频数及所占总研究人数的百分比的统计分析中,百分比大于50%的证候有胸痛(心胸刺痛)、固定不移、胸闷、心悸、舌黯红、舌底青紫/舌下脉络紫、脉沉或涩。结论: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相关文献证候组成的研究与目前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相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是最受中医医疗与教学的肯定,从而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加明确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代谢学方法研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尿液代谢物的变化。方法通过临床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一般资料和尿液样品,采用磁共振(NMR)和模式识别技术对磁共振氢谱进行分析,对谱图去水峰后采用0.01化学位移分段积分和归一化处理。所得数据输入SIMCA-P软件,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尿液中脯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葡萄糖、缬氨酸、组氨酸、马尿酸等物质的含量升高;柠檬酸、肌酸酐、牛磺酸等物质的含量下降。结合PLS-DA对尿液样品的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在代谢组学方面存在差异,且化合物分布在性别方面也有差异。结论研究表明尿液样品中柠檬酸、脯氨酸、异亮氨酸、牛磺酸等代谢物的改变构成了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血瘀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 ,临床和实验都证明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冠心病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内皮素(ET)、升高一氧化氮 (NO)、维持 ET/ NO平衡、保护内皮细胞、预防冠脉内血栓形成等作用。现就冠心病血瘀证的现代研究及活血化瘀方药的防治作一综述。1 冠心病血瘀证的现代研究陈氏 [1 ] 等将血瘀证分为血瘀证 型 (血瘀证高流变性型 )和血瘀证 型 (血瘀证低流变性型 )。按其分法 ,冠心病属血瘀证 型 :具有一种或多种血液高粘、高凝、高纤维蛋白血症 ,高血栓素水平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分型及分布规律。方法:根据《冠心病心绞痛证候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证候信息,并利用Access软件建立冠心病心绞痛证候信息数据库,然后将录入的证候信息导入SPSS进行聚类分析,归纳符合临床的合理证型。结果:通过聚类分析认为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聚成气虚血瘀证、痰浊内阻证、阴虚痰瘀证、气滞痰热证、寒凝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痰瘀证7类比较合理。结论:基于特征加权的聚类分析所得的冠心病心绞痛证候分型与临床有较高的符合度,该方法可以在疾病证候分型研究领域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CPn)IgG抗体,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PnIgG抗体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证组、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和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定性检测血清CPnIgG抗体。结果对照组、冠心病组Cpn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26.5%,冠心病组Cpn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心血瘀阻证组、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Cpn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5%、25.9%、29.7%;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血瘀阻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CPn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Pn感染与冠心病中医证候有联系,CPnIgG抗体检测可作为冠心痛病情发展的预测指标及中医微观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