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SD、Wistar两种品系大鼠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中行为学表现差异,为研究脑的高级功能建立稳定的条件反射动物模型提供实验动物选择依据.方法 选择8周龄的正常SD和Wistar大鼠,分别进行奖赏训练、单次操作训练、连续多次操作训练三种检测模式,研究SD、Wista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奖赏训练中,SD大鼠的鼻触次数显著性增多(vs.Wistar,P<0.05);单次操作训练中,与SD大鼠比较,Wistar大鼠的总踏板次数(LPs)、比率(cLP/LP)显著升高(P<0.05),总鼻触次数(NPs)于第5天差异有显著性,踏板潜伏期明显降低(P<0.05),踏板速率则显著性的升高(P<0.05).连续多次操作训练中,Wistar大鼠鼻触次数显著性升高(P<0.05),踏板次数、奖赏次数均增多,反应准确率也高于SD大鼠,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经典条件反射阶段SD大鼠对饮水盒的探索能力强,表现出对奖赏物质较强的兴趣;而在奖赏操作条件反射阶段Wistar大鼠的表现优于SD大鼠.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奖励性操作式条件反射方法应用于学习记忆研究。方法首次采用奖励性操作式条件反射方法,设置单次操作训练、连续多次操作训练、信号辨识与消退四种检测模式,研究Wistar大鼠和SH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奖赏训练中,SHR组鼻触次数显著增多(vs. Wistar & Donepezil, P <0.05);单次操作训练中,三组动物对操作反应的获得无显著差异;连续多次操作学习任务中,SHR组错误操作次数增多(vs. Wistar, P <0.05),奖赏获得次数减少(vs. Donepezil, P <0.001),反应准确率显著降低(vs. Wistar & Donepezil, P <0.05);信号辨识任务中SHR组错误反应次数显著增多(vs. Wistar & Donepezil, P <0.05),而反应准确率降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vs. Wistar & Donepezil, P <0.05);消退实验中,三组动物差异无显著性。神经递质检测发现,SHR组大鼠谷氨酸[(1.0639±0.07086)mg/g]、乙酰胆碱[(2.7760 ±0.2609) μg/g]与五羟色胺[(1.2200 ±0.1137)μg/g]含量均显著低于Wistar组大鼠 (P<0.05),多奈哌齐组大鼠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增加[(3.9344 ±0.2747) μg/g] (vs. Wistar,P <0.05;vs. SHR, P <0.001)。结论奖励性操作式条件反射方法可作为一种正性增强条件反射检测新方法应用于大鼠学习记忆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颜色光刺激、刺激时长及昼/夜训练三种因素对大鼠奖励性条件反射实验的影响,为奖励性条件反射实验方法学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分为三批实验:实验一,选择8周龄Wistar大鼠分为3组,红光刺激组、黄光刺激组、蓝光刺激组;实验二,选择8周龄Wistar大鼠分为3组,灯亮持续10 s组、灯亮持续30 s组、灯亮持续60 s组;实验三,选择8周龄Wistar大鼠分为白天组(白天9:00训练)和夜晚组(晚上21:00训练)。所有实验动物均进行奖励性条件反射训练,统计正确鼻触次数、错误鼻触次数、鼻触正确率等指标。结果实验一:三组大鼠的正确鼻触次数、错误鼻触次数、运动路程、平均速度差异均无显著性。实验二:与灯亮10 s组相比,灯亮30 s组和灯亮60s组的正确鼻触次数显著升高(P0.05);与灯亮10 s组比,灯亮30 s组在训练的第13天和第14天时的鼻触正确率显著增高(P0.001)。实验三:两组大鼠的正确鼻触次数和鼻触正确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奖励性条件反射中,红、黄、蓝光刺激所起到的奖励预测作用相似。同样的灯光刺激时,刺激时间的长短对其学习成绩有影响,适当延长灯光刺激时间有利于大鼠条件反射的形成。昼/夜训练对大鼠奖励性条件反射的获得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SD与Wistar两种不同品系大鼠在跳台反射法中的不同反应,为建立跳台反射法耳鸣动物行为学模型前动物的筛选提供一种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和Wistar大鼠各20只,分为2组.动物于隔音室内进行条件反射训练,各频率背景噪声均<25dBSPL,训练时将大鼠置于跳台仪内,箱顶扬声器给予10kHz,70dBSPL的白噪声作为条件刺激.持续时间为20秒,非条件刺激为大鼠足底电击(50v),持续时间至多17秒(与声刺激间步进行),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出现的时间间隔为3秒.连续训练三周,分别记录两组动物每次在给声期间及刺激间期跳上跳台的次数,比较SD大鼠与Wistar大鼠的正确反应率.结果:SD大鼠的正确反应率为(14.4±19.1)%,Wistar大鼠的正确反应率为(15.4±17.7)%.经卡方检验统计,SD人鼠与Wistar大鼠的正确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D大鼠与Wistar大鼠在跳台反射法实验中的正确反应率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是与文献报道相比,大鼠在改良的跳台反射中的正确反应率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杏仁基底外侧核(BLA)在惊恐条件反射中的作用。 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2组。急性实验组(n=35)大鼠麻醉后,用玻璃微电极观察和记录其BLA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及电击足底和声音刺激引起的诱发反应;慢性实验组(n=25)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做股动脉插管手术,术后恢复3 d,开始进行惊恐条件反射训练。该训练是将条件刺激(声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足部电击)相结合,训练后,大鼠对单独的条件刺激产生惊恐反应。此时用0.3 μL 2%利多卡因阻断BLA,观察大鼠对条件刺激产生惊恐反应的改变。 结果:急性实验组大鼠,电击足底和声音刺激可引起BLA一些神经元放电频率较刺激前明显增加(放电频率变化超过20%);慢性实验组大鼠,训练前,单独给予声音刺激不引起血压发生明显改变(P>0.05);训练后(需经3 d),单独给予声音刺激可引起血压明显升高(P<0.01)。此时,用利多卡因阻断BLA的作用,再单独给予声音刺激不再引起血压明显升高(P>0.05)。 结论:BLA神经元可感受声音和电击足底两种不同的刺激;同时,经惊恐条件反射训练的大鼠对单独的声音刺激产生的惊恐反应需要BLA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41-44+48
目的 建立丙泊酚静脉自身给药大鼠模型,采用累进比率程序测量丙泊酚的断点并分析不同剂量丙泊酚的奖赏效应。方法 清洁级雄性SD 大鼠,体重250~280 g,周龄14 周,麻醉下右颈内静脉置管,恢复7 d 后采用固定比率1∶1 程序进行静脉自身给药实验。大鼠对1.70 mg/kg 丙泊酚形成稳定的自身给药行为后,选取24 只大鼠随机分为3 组(每组n=8):丙泊酚0.56 mg/kg 组(P1 组)、丙泊酚1.00 mg/kg 组(P2 组)、丙泊酚1.70 mg/kg 组(P3 组),继续稳定训练5 d,转为PR 程序训练5 d。实验由计算机控制,并记录大鼠的有效鼻触次数、无效鼻触次数和药物泵注次数。结果 3 组大鼠均能建立静脉自身给药行为。3 组大鼠最后3 d 的平均断点(Breakpiont)分别为P1 组:(5.3±1.1)次,P2 组:(7.5±1.2)次,P3 组:(12.1±1.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R 程序训练下,大鼠有效鼻触次数和泵注次数随丙泊酚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丙泊酚的奖赏效应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束缚应激对Wistar、SD两种品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应激模型中实验动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对两种品系大鼠(Wistar、SD)采用每天束缚10小时束缚28天建立慢性应激模型。采用物体认知新物体识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空间学习、工作记忆行为学检测方法,观察束缚应激对两种品系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 束缚28天后,物体识别实验中,Wistar、SD模型组的辨别指数(discrimination index,DI)均低于对照组,但只有SD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水迷宫空间学习阶段,SD模型组潜伏期高于对照组,第5天出现显著差异(P<0.05),而Wistar模型组与对照组间的潜伏期没有差异;水迷宫工作记忆阶段,SD大鼠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Wistar模型大鼠的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这两种反应动物不同学习记忆能力的行为学实验结果都表明,慢性束缚应激(10 h,28 d)对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较Wistar大鼠明显。 因此,在Wistar和SD 两种实验品系大鼠中,SD大鼠可能更适合作为慢性应激所致学习记忆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大鼠瞬膜条件反射的实验模型,观察微波辐射对大鼠瞬膜条件反射的影响.方法 10只二级雄性Wistar大鼠,采用1000Hz的正弦波纯音(条件刺激)和压强为80g/cm2的束状气流(非条件刺激)同时作用于左眼角膜,训练其形成瞬膜条件反射,评价该实验方法的可行性.选择已经建立牢固瞬膜条件反射的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微波辐射组(包括辐射后0h、3h、24h和72h等四个时相点),辐射组给予平均功率密度90mW/cm2的S波段微波持续辐射20min,测定辐射后大鼠的即刻肛温并计算比吸收率值;检测辐射后各时相点大鼠瞬膜条件反射的变化.结果 10只大鼠通过1周的训练后均能够形成牢固的瞬膜条件反射(平均习得率为90.50%),训练结束后1周内瞬膜反射可较好地保留(平均保留率为84.50%).90mW/cm2微波辐射后即刻大鼠肛温升高2.89℃,SAR值为34.99 kJ/kg.瞬膜条件反射在辐射后0 h显著降低,3 h后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本实验中大鼠瞬膜条件反射模型的制作方法较简单,可操作性强,实验结果较稳定.90mW/cm2微波辐射20min能使大鼠机体产生明显热效应,并损害大鼠的瞬膜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任务眨眼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豚鼠听觉惊吓反射(acoustic startle reflex,ASR)特征参数,及其对眨眼条件反射(classical eyeblink conditioning,EBC)的影响。方法 18只健康雄性英国种白化豚鼠分成3组(n=6):单任务-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组、单任务-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组、双任务组。实验采用不同音频的正弦波纯音(3 kHz和1 kHz)作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100 ms束状氧气流作为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对动物进行配对训练,观察实验各组ASR的特征参数。结果双任务组中,豚鼠对3 kHz-CS表现出的ASR率与对1 kHz-CS表现出的ASR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F=198.685,P<0.0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相应的,豚鼠对3 kHz-CS训练的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表现出更高的习得率。单任务组中的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组和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组的ASR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F=2.544,P>0.05),其眨眼条件反射学习规律与其他研究类似。结论在双任务眨眼条件反射训练过程中,高音频CS会抑制低音频CS的ASR反应,进而影响低音频CS对应的条件反射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行为学方法研究拟航天复合特因环境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尾吊、隔离、孤养和昼夜节律改变等复合应激为建模条件,分别于14、28d,采用奖励性条件反射和水迷宫检测认知功能。结果奖励性条件反射中,14d时,与正常组相比,复合环境组鼻触次数减少(P〈0.05);28d时,复合环境与正常组和尾平组间形成显著性差异(P〈0.01)。水迷宫测试中,14d时,复合环境组与正常组和尾平组相比,逃避潜伏期和总游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1,P〈0.05);28d时,差异进一步增大(P〈0.01)。正常组与尾平组间无差异。结论航天复合环境模型可致大鼠认知功能严重损伤,28d时,认知功能损伤模型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prague-Dawley和Wistar两品系大鼠的操作行为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SD和Wistar两种近交系大鼠进行了操作行为测定。在十只电脑控制的操作行为测定箱中,采用正性强化物,分别进行了高频度差别强化率(DRH)和低频度差别强化率(DRL)两个不同程序六种组合(DRH2/1、DRH4/2、DRH8/4和DRL1/8、DRL1/16、DRL1/32)的测定。并对程序DRH8/4和DRL1/32分别进行了连续6个夜晚的获得性学习测定。结果Wistar鼠在较复杂的低频度差别强化率中的成绩比SD鼠好,其明暗分辨学习成绩亦高于SD鼠。在获得性学习中Wistar鼠在每个程序的第一个夜晚就取得较好成绩,并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本研究还发现SD鼠的操作行为学习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结论该两品系大鼠对操作行为的学习存在差异,Wistar大鼠比SD大鼠的学习能力强。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操作行为测定能显示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Wistar大鼠及SD大鼠培养星形胶质细胞(AST)对谷氨酸所致细胞肿胀的差异。方法 利用新生1 d的Wistar大鼠和SD大鼠进行AST原代及传代培养,传代培养10 d分别给予1、10 mM谷氨酸孵育48 h,通过乳酸脱氢酶释放率检测细胞活性,通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Image Pro Plus软件测量细胞周长表示细胞体积变化,通过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 mRNA表达变化。结果 谷氨酸对不同品系大鼠AST活性影响没有差异(P>0.05)。在正常情况下,Wistar大鼠AST周长小于SD大鼠,在给予谷氨酸处理后,均明显大于SD大鼠(P<0.05)。在给予1 mM谷氨酸后,Wistar大鼠AST的AQP4 mRNA表达明显高于SD大鼠(P<0.05)。结论Wistar大鼠AST对谷氨酸所致细胞肿胀较SD大鼠明显,且谷氨酸对两品系大鼠AST上AQP4表达变化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同种异系抗原通过不同途径接种后机体对该抗原免疫反应状态的变化,探讨口服耐受的机制。方法 以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将SD大鼠脾细胞,分别以口服、联合(口服+门静脉注射)两种途径接种于Wistar大鼠,测定供受体之间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和受体对供体抗原的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结果 两种途径与对照组相比MLC (A)、DTH脚掌厚度增值均显著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结论 两种途径均可诱导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低反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比较高脂饲料诱导Wistar和SD两种品系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异同,为此类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及药物的研发提供动物实验平台。方法:Wistar大鼠和SD大鼠,随机分为Wistar N组(全价普通颗粒饲料),Wistar HFD组(合成高脂饲料),SD N组,SD HFD组。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胰岛素抵抗模型,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连续喂养8 w。每周大鼠称重1次。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中GLU、INS、CHO、TG、LDL-C水平,计算ISI、IRI。结果:8 w后,Wistar大鼠和SD大鼠均表现出糖耐量减低、血清INS水平升高、ISI降低、IRI升高,且伴有明显的血清脂质代谢紊乱,表明两种品系大鼠经高脂饲料喂养8 w后均能形成显著的胰岛素抵抗模型。但Wistar大鼠糖耐量降低、IRI增加较SD大鼠明显(P<0.05,P<0.01)。结论:高脂饲料喂养两种品系大鼠均可诱导形成胰岛素抵抗模型,Wistar大鼠较SD大鼠更易诱发形成胰岛素抵抗模型。  相似文献   

15.
选用清洁级SD及Wistar大鼠。根据2个品系大鼠组织相容性测定结果,以雄性SD大鼠为受体,雌性Wistar大鼠为供体。于SD大鼠背部造成10%~15%体表面积的三度烧伤创面,伤后3d切痂并行大张异体皮移植,术后3d异体皮移植成活后,在其上开窗并嵌植自体小皮片,以后分别于切痂及异体皮移植术后4、7、14、21、28d(即混合移植术后1、4、11、18、25d)给创面换药,肉眼观察创面情况并作组织学观察。结果,烧伤创面最终完全为自体皮所覆盖,组织学观察与肉眼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束缚时长的慢性束缚应激对雌雄SD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为慢性束缚应激模型中实验动物性别和实验时长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SD大鼠(雌雄各半)每天束缚10 h和14 h,连续束缚28 d建立慢性束缚应激模型。采用体重监测、糖水偏爱实验、自主活动实验、新奇事物实验等实验方法,观察不同束缚时长的慢性束缚应激对雌雄SD大鼠所致的抑郁样行为。结果 14 h/28 d CRS组雌雄大鼠的运动时间和中央区活动时间减少、糖水偏爱指数降低、对新奇事物探索潜伏期增多、探索时间和次数减少,这些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而10 h/28 d CRS组雌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以上实验结果仅个别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在雌雄鼠比较中,14 h/28 d CRS雄性组的糖水偏爱指数显著减少,对应的雌性大鼠却未显著减少。10 h/28 d CRS雄性组在中央区运动时间比对照组少、对新事物探索潜伏期明显延长、探索时间缩短,而对应雌性大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4 h/28 d CRS雌雄鼠在糖水偏爱实验、自主活动实验、新奇事物实验均显著表现出抑郁样行为。而10 h/28 d CRS仅雄性组表现出一定的抑郁样行为的趋势。慢性束缚应激更易致雄性大鼠产生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化学去细胞尿道修复尿道缺损的效果.方法 取SD大鼠尿道20根,每段长1cm,采用化学去细胞法处理大鼠尿道的细胞成分,保留细胞外基质,制备去细胞尿道.将10只Wistar大鼠尿道制成1cm整段缺损模型,用SD大鼠去细胞同种异体尿道移植修复大鼠尿道的整段缺损.术后3周进行大鼠尿动力学检测及VG染色.另取10只Wistar大鼠异体移植及10只Wistar大鼠自体移植作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术后尿道压力、膀胱最大容积和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G染色结果显示,去细胞处理组吻合口断端被染成红色,肌纤维排列整齐分布均一,再生肌纤维长入远端尿道.异体移植对照组肌纤维形态均一,肌纤维排列整齐分布均一未见肌纤维长入远端尿道.结论 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尿道,可修复大鼠尿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