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育龄妇女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情况;调查研究各种阻断方式的效果,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HIV母婴阻断措施。方法:2004年至2007年间,选择我国部分地区为调查地点,对来院进行孕检的妇女及孕期未曾检测HIV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HIV抗体筛查检测;对HIV阳性孕产妇采取相应阻断措施,此后追踪检测HIV母婴传播状况,综合分析各阻断方案的效果。结果:共筛查119616例孕产妇,检测HIV阳性65例,阳性率0.05%。65例阳性孕产妇中终止妊娠24例,分娩40例,待产1例;孕期、产时及产后发现的HIV阳性孕产妇分别占60.0%、15.4%及24.6%;性途径感染44例(67.7%),血途径感染21例(32.3%),以性传播途径为主;采取完全阻断措施20例(50.0%),1例HIV(+);不完全阻断措施15例(37.5%),1岁内死亡3例,失访2例;未实施阻断5例(12.5%),3例死产,1例HIV(+)。结论:孕产期做好HIV的自愿检测,有利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及阻断工作的开展,根据疫情不同,筛检措施应因地制宜;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艾滋病流行以性传播为主;HIV母婴阻断应提倡早期发现早期预防,以免错过接受阻断传播的最佳时机;当前预防HIV母婴传播的策略降低了传播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主要途径[1 3]。我国公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HIV阳性妇女有婚姻和生育自由,并提供免费抗反转录病毒( antiretroviral,ARV)药物以阻断母婴传播。尽管采取综合阻断措施(ARV药物、产科干预、人工喂养)后HIV的母婴传播率明显降低,但仍存在母婴传播的危险,故国内外均有部分HIV阳性孕妇自愿选择终止妊娠。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HIV阳性孕妇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情况,改进HIV母婴阻断工作,开展了本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阻断母婴传播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例确诊为艾滋病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尊重、保密的前提下对所有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严密观察孕妇的身体状况和各项生理指标,监测新生儿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所有新生儿HIV抗体检测得出的结果与以往患有艾滋病的产妇母婴传播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10例确诊为艾滋病的产妇中选择终止妊娠3例,选择继续妊娠7例,选择终止妊娠的3例产妇手术过程顺利,无术后并发症,选择继续妊娠的7例产妇所生新生儿一年后检测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中降低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概率,提高了新生儿的存活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5年来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情况,总结工作经验,以促进今后工作中更加规范各项预防措施,切实降低当地艾滋病母婴传播机率。方法:查阅2006-2010年师宗县预防艾滋病母要传播工作报表、HIV感染孕产妇个案卡及所生儿童随访卡,分析该措施取得的效果。结果:通过5年来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对减少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起到了良好作用。结论:通过规范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能有效避免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发生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5.
抗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艾滋病流行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截止2005年底女性累计感染者已占到感染总数的27·6%。对于母婴传播(mother to children transmission,MTCT),不同国家传播率不大相同,HIV阳性孕产妇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约,15%~50%会发生母婴传播(在欧美地区为15%~20%)[1]。在发达国家,由于进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已使HIV母婴传播率降到8%以下[2]。近年来对HIV阳性母亲在围生期综合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选择性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措施,使HIV的母婴传播率下降到2%以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使用,起到了至…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与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社会对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已经明确提出了4个步骤,即首先预防育龄妇女感染;防止已感染妇女非意愿的妊娠;预防通过孕期、分娩期和产后阶段的母婴垂直传播;对感染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综合关爱。对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倡导提供综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对孕产妇及其家庭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的目的。1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1·1预防育龄妇女HIV感染目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已显示出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男性感染为主转向女性的感染率不断增高的特点,使得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更加增大,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母婴垂直传播是儿童感染HIV的主要原因。母婴垂直传播可发生于3个关键时期:孕期、产时及产后哺乳过程。孕期筛查出HIV阳性孕妇,并采取综合阻断措施——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选择性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对于有效降低HIV母婴垂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孕产妇人数及分娩需求逐年增加,产科临床医师应对HIV母婴传播机制及影响因素、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孕期保健,产时、产后及新生儿处理等方面的新进展以及注意事项应有所认识和了解,以推动HIV母婴阻断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妊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发现迄今已 2 0余年 ,其广泛流行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到 2 0 0 1年底全世界HIV感染患者已达40 0 0万 ,其中每年有 150万HIV阳性妇女妊娠 ,大约有 60万儿童通过母婴传播感染HIV ,占儿童感染者的 90 %。据估计我国到 1999年底 ,HIV感染人数累计达 50万 ,目前存在向低危人群扩散的趋势。因此 ,对HIV妊娠妇女的监护治疗以及母婴传播阻断已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1 HIV感染与妊娠的相互影响目前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妊娠可使HIV感染病情加重。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报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宁市婚前保健人群和孕产妇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及艾滋病(AIDS)感染情况。方法:我院HIV抗体初筛实验室对2009~2010年11041份血清标本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并将初筛阳性的标本送往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做确认实验。其后,对所有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041份标本中,HIV抗体阳性的标本有4例,阳性率为0.036%;检查类型分布,孕产妇4例,婚检人群未发现;感染者户籍均为暂住和流动人口。结论:做好婚前保健人群和孕产妇女人群中的HIV抗体初筛工作,能控制AIDS在高危人群流行一定时间后,向一般人群扩散蔓延,并有效防止和降低HI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阻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方法收集妊娠期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筛HIV阳性,并经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诊的11例患者(研究组),给予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和奈韦拉平治疗至临产,新生儿第1天开始AZT治疗4~6周,并与13例未抗病毒治疗孕妇(对照组)的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平均开始治疗孕周(28.8±5.1)周,平均用药时间(6.1±1.5)个月。研究组治疗后平均HIVDNA载量为(3.5±2.1)×10^4 copies/ml。两组患者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研究组新生儿均为HIV阴性,对照组HIV阳性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窒息。平均随访(1.5±0.8)年,研究组婴儿人工喂养,生长发育正常。对照组13例患儿中,确诊HIV感染5例。两组产妇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无过敏反应的HIV阳性孕妇给予抗HIV药物阻断,并选择剖宫产和新生儿人工喂养,可有效阻止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2.
妊娠合并HIV感染的治疗目的是防止病毒的母婴传播,抗病毒治疗是阻止HIV垂直传播的最重要措施.选择性剖宫产能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产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方法 2008-2012年,通过多中心队列研究,对湖北省、山西省、广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的孕产妇进行HBsAg筛查;对上述地区部分医院入院分娩的HBsAg阳性母亲及8~12个月龄婴儿进行随访观察,所有标本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部分标本检测HBV DNA。结果 筛查孕妇82214例,HBsAg阳性4924例,阳性率6.0%。随访HBsAg阳性母亲及8~12个月龄婴儿1371对,婴儿免疫阻断失败率3.1%(42/1371),HBsAg及HBeAg双阳性母亲婴儿的免疫阻断失败率为8.2%。免疫阻断失败的婴儿其母亲均为HBeAg阳性且HBV DNA≥6 log10 copies/mL。HBeAg阳性母亲孕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 HBIG)及未注射HBIG组,其婴儿免疫阻断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 vs. 8.1%, P=0.807)。结论 多中心调查显示目前孕产妇HBsAg阳性率6.0%,HBV母婴阻断失败率3.1%。HBsAg及HBeAg双阳性且HBV DNA≥6 log10 copies/mL 的孕妇应为母婴阻断的重点人群。孕妇孕期注射HBIG不能提高HBV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善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HIV感染孕妇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以下分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65例中终止妊娠10例,仅对余55例进行分析)。(1)全程实施母婴阻断措施的39例为研究组,未全程实施母婴阻断措施的16例为对照组。(2)研究组中,孕13~27+6周开始实施母婴阻断措施的23例为中孕期组,孕28周后开始实施母婴阻断措施的16例为晚孕期组。(3)产前7d内末梢血CD4+ T淋巴细胞数大于200个/μL者为A组,小于200个/μL者为B组。结果 (1)研究组与对照组早产、低体重儿、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胎儿畸形、胎儿窘迫发生情况比较,除胎儿窘迫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孕期组与晚孕期组早产、低体重儿、羊水过少、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发生情况比较,除胎膜早破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与B组早产、低体重儿、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胎儿畸形和产后发热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婚前检查和产前筛查、孕妇末梢血CD4+ T淋巴细胞数、全程母婴阻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产妇分娩前后情况,以及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妇产科2005年3月至2016年10月住院分娩的30例妊娠合并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于孕前或孕期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排除传染性疾病的正常孕妇90例。比较两组的孕期合并症、分娩情况、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监测研究组的阻断效果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孕期贫血、羊水过少、羊水污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67%vs 13.33%,33.33%vs 15.55%,23.33%vs 6.67%,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3%vs 48.89%,P0.05)。两组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45.67±341.69)g vs(3273.44±430.19)g,P0.05];两组的男婴数及1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稿为止,随访至18月婴儿无一例感染(3例失访),随访的婴儿生长发育情况与同龄婴儿比较,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合并HIV感染孕妇分娩前后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孕期运用HARRT方案,择期行剖宫产分娩、新生儿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及人工喂养是阻断HIV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妇女孕前或孕期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致的母婴传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国中部地区部分县市及新疆伊宁市277例孕前或孕期感染HIV的女性及其分娩的322例子代为研究对象,分析HIV亚型及母婴传播率.采用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77例孕前或孕期感染HIV的女性中,199例为血液途径感染,其中174例HIV亚型检测成功,均为B'亚型,而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的78例女性中,58例HIV亚型检测成功,以重组型CRF01-BC和CRF-AE为主,分别为35例(60.3%)和20例(34.5%),仅3例(5.2%)为B’型.322例子代中接受HIV检测前死亡12例,余310例接受HIV检测的子代中108例为阳性,HIV母婴传播率为34.8% (95% CI:29.5%~40.1%);单因素分析显示,人工喂养者的子代HIV阳性率低于母乳喂养者[12.5%(6/48)与38.9%(102/262),x2=12.484,P=0.000];母亲感染HIV的年限<7年者的母婴传播率低于感染年限≥7年者[28.8%(46/160)与54.2%(32/59),x2=12.211,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感染HIV年限(OR=1.342,95%CI:1.189~1.515,P=0.000)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OR=1.137,95%CI:1.053~1.227,P=0.001)是HIV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HIV感染后HIV亚型与其传播途径有关.人工喂养可以降低HIV母婴传播率,女性HIV感染年限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久可增加HIV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1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垂直传播阻断的围生期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婴垂直传播是儿童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主要途径。通过HIV检测与医学咨询、围生期保健、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择期剖宫产、人工喂养、提供关怀和支持等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母婴垂直传播率。  相似文献   

1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夫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情况。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678例孕妇及其婴幼儿的外周血HIV抗体进行检测,其中资料完整的86例HIV抗体阳性孕妇为HIV组,另选择与HIV组年龄、孕周相匹配的HIV抗体检测阴性的40例健康孕妇及其婴幼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1)HIV组孕妇中,流产、早产、低体重儿及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为9.3%(8/86)14.0%(12/86)、16.3%(14/86)及10.5%(9/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1/40)、5.0%(2/40)、7.5%(3/40)及2.5%(1/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HIV组孕妇中,合并念珠菌性阴道尖及尖锐湿疣的发生率分别为9.3%与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及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HIV组孕妇中,母婴HIV垂直传播发生率为12.8%;而对照组孕妇所分娩的婴儿中,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发生率为0%。两组孕妇HIV感染垂直传播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孕妇感染HIV后可显著增加流产、早产、低体重儿及小于胎龄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同时增加念珠菌性阴道炎、尖锐湿疣的感染机会,母婴HIV垂直传播的发生率亦明显升高。加强孕期保健、预防HIV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前艾滋病正在全球蔓延,并且由高危人群转向低危人群,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50%为女性,随着女性感染例数增加,孕妇感染HIV的几率增大,而儿童艾滋病90%来自母婴传播,因此了解孕妇HIV感染情况及HIV阳性孕妇的母婴传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也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最主要途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对于阻断母婴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现通过对不同用药方式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国内外抗逆转录药物对阻断H IV母婴传播的疗效,为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