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相关的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云南省分离株的基因组特征.方法 对云南省2009年和2015年3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样本中分离到的3株CV-A10分离株A103/YN/CHN/2015、A72/YN/CHN/2015和R09191/YN/CH N/2009...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肺癌死亡趋势及疾病负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973~2005年云南省居民肺癌的死亡趋势和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云南省相应的肺癌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国三次死因调查资料进行动态分析,全部数据采用EXCEL进行处理.评价指标主要有标化死亡率和DALYs等.结果 三次死因调查,云南省居民肺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3.31/10万、33.88/10万和40.07/10万,DALYs分别为15.91‰、81.91‰和117.33‰.肺癌一直高居云南省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的首位.且各个年龄组男性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肺癌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威胁云南省居民健康和生命危害的主要恶性肿瘤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加强一级预防,普及防癌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和防癌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云南省普洱地区的猪带绦/囊虫感染情况.方法 在云南省普洱地区的景东县、景谷县和孟连县随机抽查了2 870人,进行了猪带绦/囊虫IgG抗体检测,并进行了猪带绦/囊虫病的流行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猪带绦/囊虫IgG抗体阳性人数为1 10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8.61%.显示当地猪带绦/囊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而且当地存在较多的造成猪带绦/囊虫感染的流行因素.结论 云南省普洱地区的猪带绦/囊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应当因地制宜地对当地进行猪带绦/囊虫感染的综合防治干预.  相似文献   

4.
创建国家卫生城镇(简称"创卫")有益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云南省自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来,国家卫生城市和卫生乡镇(县城)的创建率分别为56.52%(13/23)和1.94%(29/1 496),省级卫生城市和卫生乡镇(县城)的创建率分别为39.13%(9/23)、26.94%(403/1 496),云南省在创卫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该文总结分析了云南省创卫以来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难点以及创卫工作的一些新探索,为云南省后期的创卫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黑色素瘤发病特点,为云南省黑色素瘤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确诊的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发病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  1 203例黑色素瘤患者中77.3%原发于皮肤,17.3%原发于黏膜。患者年龄11~90岁,31~70岁年龄段患病人数最多(82.8%)。肢端皮肤黑色素瘤多见于男性;生殖系统黏膜黑色素瘤多见于女性(P < 0.05)。头颈黏膜黑色素瘤占全身黏膜黑色素瘤的55.3%,头颈黏膜黑色素瘤的比例高出全身其他部位黏膜黑色素瘤比例5.58倍。  结论  云南省肿瘤医院黑色素瘤就诊率呈上升趋势。云南省黑色素瘤防治重点为四肢和头颈部黑色素瘤,特别是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6.
李真晖  卢冉  戚艳波  郭卉  林燕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2):1183-1187
目的 分析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云南省疫情防治措施和疫情的有效控制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2020年1月23日至2月22日期间,基于全云南省通过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和云南省统计局统计的云南省常驻人口信息,导入GeoDa1.14.0和Mapinfo15.0软件,进行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描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全省16州(市)除迪庆州和怒江州无病例报告外,其他14个州(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确诊报告数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旅游业较发达地区,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先急剧升高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发病率全局的空间自相关无统计学差异,但局部有一定的聚集,局部地区聚集情况仅出现在疫情较早期,疫情早期存在3个L-L聚集区(德宏州、版纳州和昭通市),1个H-L区(昆明市),4个L-H 区(玉溪市、曲靖市、楚雄州和红河州),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聚集情况逐渐消失。结论 目前疫情可防可控,无空间聚集性,但是在疫情完全扑灭前,仍然需要我们提高警觉性,科学防控,避免疫情的再燃和空间的聚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云南省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分析口腔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的关系。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记录龋病,附着丧失,牙列缺损状况,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命质量调查。通过SPSS 25.0统计软件对口腔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得分进行分析。  结果  调查2263人,云南省农村60岁老年人的患龋率为95.6%,73.4%的人附着丧失 > 3 mm,失牙率为91.2%。患龋、附着丧失 > 3 mm、有牙列缺损的老年人生命质量更低(P < 0.05)。  结论  云南省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口腔疾病会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口腔医疗服务能力及状况,包括云南省口腔医疗机构的分布、口腔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状况、人均门诊费用、患者就诊率等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省口腔医疗机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云南省2011年有口腔医疗机构1 045家,其中公立机构416家.昆明市口腔医疗机构305家,每千平方米口腔机构为14.2,口腔卫生人力指数为15,患者就诊率为14.19%,口腔疾病支出为139.9元/人,以上指标昆明市均居各州市首位.结论 云南省口腔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口腔医疗服务能力参差不齐,需建立完善的口腔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体系,培养专科护士缓解口腔医疗资源紧张现状,大力推行四手操作,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云南省宁洱和剑川2个县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状况,分析牙周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记录牙龈出血和附着丧失状况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云南省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龈出血率为86.6%,附着丧失 > 3 mm的患病率为75.7%,平均牙龈出血牙数为8.96(2,14)颗。牙周健康状况和性别、民族、居住地、口腔健康知识、看牙经历、刷牙频率有关(P < 0.05)。  结论  云南省宁洱和剑川2个县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病患病率高,应结合危险因素对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示范省/自治区中医适宜技术包的推广效果。方法 于2015年3月,运用TOPSIS法,选取投入费用、专家人次数、高级职称人次数、专家下基层指导人次数、培训学时数、培训人次数、评价率和使用人数8个评价指标,对河北省、山东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7个示范省/自治区中医适宜技术包的推广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各示范省/自治区中医适宜技术包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Ci值分别为河北省0.66、山东省0.63、贵州省0.58、云南省0.41、甘肃省0.31、宁夏回族自治区0.30、四川省0.24。结论 中医适宜技术包推广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河北省、山东省、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四川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省昆明地区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肝病毒(HCV)共感染人群基因型耐药突变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收集云南省昆明地区接受HAART治疗的HIV/HCV共感染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实验室资料,对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HIV/HCV共感染患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耐药突变位点及耐药发生情况。结果云南省昆明地区547例接受HAART治疗的HIV/HCV共感染患者中有335例患者发生病毒学失败。HAART治疗后病毒学失败的患者中发生基因型突变182例,占病毒学失败患者的54.3%(182/335),占接受HAART治疗HIV/HCV共感染患者人群的33.3%(182/547)。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以及蛋白酶类抑制剂(PIs)的突变率分别为48.6%(163/335)、36.1%(121/335)、13.4%(45/335)。NNRTIs耐药突变位点主要为K103N/S[26.6%(89/335)]、Y181C/I/V[12.5%(42/335)]、G190A/S/E[11.6%(... 更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云南省彝族人群t-PA基因Alu重复序列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情况,为探讨t-PA基因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云南省晋宁县275例彝族健康个体的t-PA基因Alu重复序列插入/缺失(I/D)多态性进行分析,计算II、ID、DD基因型频率和I、D等位基因频率,与其他人群进行比较。结果云南省晋宁县彝族人群t-PA基因的II、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4.36%、48.36%、27.27%,I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8.55%、51.45%。与报道的巴基斯坦人、印度人、韩国人、日本人和美国白种人的人群相比较,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英国白种人人群相比较,无论基因型分布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A基因Alu重复序列I/D多态性的分布在不同种族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指示动物-犬中致病性耶尔森菌分布情况调查分析,以探求鼠疫菌微生态状况,为研究鼠疫的流行与静息提供更多线索。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8月采用多重分层抽样法在云南省抽取不同时间进入流行静息期、不一样流行强度和不同地理位置的家鼠鼠疫疫源县共10个(历史疫区、近史流行区、复燃疫区、现疫区)作为调查点,采集犬肛门拭子置于改良PBS中,经4 ℃冷增菌15 d后,吸取混匀的培养液1 mL 提取DNA,采用PCR方法检测foxA、inv及caf1基因,并对基因阳性材料采用耶尔森选择培养基分离菌株,提取菌株的DNA并检测其ail毒力基因。结果 云南省10个疫源县共采集犬肛门拭子标本915份,foxA 基因检测阳性率为1.64%(15/915),未检出inv基因与caf1基因阳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阳性率为1.3%(12/915),其中2株具有ail 毒力基因;未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结论 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犬中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未发现鼠疫菌线索,其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018年云南省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为可疑症状监测方案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云南省麻风病发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运用GIS分析云南省麻风病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 2018年全省共发现麻风病例183例,其中新发174例,较2017年增加了15例,增加了9.4%(15/159);儿童麻风病例3例,占1.7%(3/174);新发病人查菌阳性125例,占71.8 (125/174);2级畸残比为10.3%(18/174),较2017年减少2例,减少10%(2/20);新发现病例确诊延迟时间平均为17.1个月[(17.1±8.9),与2017年相比(29.6±13.1)个月[,平均延迟时间减少了42.2%;2018年新发现病例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为主,占45.9%,与2017年发现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34,P=0.029);2018年云南省麻风病在整体布局上呈现稀疏和集中相间分布的特点,东部地区分布较为集中,特别是文山州和红河州,西部地区分布稀疏。结论麻风病可... 更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云南省2010年及2011年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筛查效果及全球基金双感防治项目对HIV/AIDS患者中发现结核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整理2010年及2011年云南省双感防治工作年报,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双感患者病案,使用卡方检验分析各年间项目县与非项目县之间筛查率及检查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云南省2011年可疑症状筛查率及结核病检查率较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项目地区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可疑症状问卷筛查率及结核病检查率均优于非项目地区(P<0.01);非项目地区2011年工作成效优于2010年,仍低于项目地区;2010年及2011年,全省发现双感患者652例,项目地区550例,非项目地区102例;项目地区重症患者比例少于非项目地区,发现延迟天数亦较非项目地区短.结论及早从HIV/AIDS人群中发现结核病患者并给与规范治疗是提升双感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干预措施,全球基金双感防治工作模式在云南省取得较好效果,此模式可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云南省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护士对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本地区PICC维护能力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67家医院4297名临床护士行问卷调查。  结果  PICC维护相关知识平均分(52.19±12.38)分,1.56%优秀,31.86%合格,66.58%不及格;医院级别、是否为静脉输液或PICC护理小组成员、学历、职称、每月维护例数、总共接受过的培训次数是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P < 0.05)。  结论  云南省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护士对PICC相关维护知识整体掌握情况不佳,各级医院应针对各院具体情况加强培训,探索适宜的培训方式,以提高护士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云南省异烟肼耐药结核分枝杆菌katG和inhA基因突变特征。  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云南省异烟肼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katG和inhA基因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后比对分析。  结果  88株异烟肼耐药菌株中,耐药基因与表型药敏结果的符合率为82.95%(73/88),katG和inhA基因突变率分别为75.00%(66/88)和9.09%(8/88)。最为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为katG315(67.05%)和inhA-15(7.95%),katG315位点基因突变主要表现为Ser315Thr(59.09%,52/88)。耐多药与单耐异烟肼菌株中katG基因突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90,P = 0.041),而inhA基因及katG315、inhA-15位点基因突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云南省异烟肼耐药以katG315和inhA-15基因突变为主,MDR菌株中katG基因突变率高于异烟肼单耐,目前基于基因突变的分子检测技术是检测异烟肼耐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云南省晋宁县彝族人群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的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居住在云南省晋宁县129例彝族健康人的ACE基因I/D多态性,计算DD、ID、II基因型频率和D、I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云南省晋宁县彝族ACE基因的DD、ID、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7.1%、42.6%和40.3%,D、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8.4%和61.6%.和不同种族人群比较,云南彝族人群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与古巴黑人、古巴白人和美国黑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日本人接近(P>0.05).与我国其它民族比较,除云南彝族人群的II基因型频率和I等位基因频率高于维吾尔族(P<0.05)、D等位基因频率低于维吾尔族(P<0.05)外,云南彝族人群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接近汉族、黎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和藏族(P>0.05).结论 ACE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存在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云南省保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疫情信息系统,对2005-2012年云南省保山市乙肝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12年云南省保山市乙肝病例累计报告10 311例,发病率在41.26/10万~66.09/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51.92/10万,发病例数和发病率整体成上升趋势;0~岁组发病率最低,20~50岁组发病率最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隆阳区发病率最高,腾冲县最低;农民发病最多,占所有发病的68.76%,其次是学生。结论 2005-2012年保山市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青壮年和农民是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因此,应加大对该类人群乙肝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云南省不同产地三七的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三七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超声提取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云南省不同产地的21批三七样品中三种皂苷的含量,SPSS数据分析软件比较分析其含量数据差异。结果云南省不同产地的21批三七样品中3种皂苷的含量范围分别是:三七皂苷R10.30~1.43 mg/g、人参皂苷Rg11.77~5.52 mg/g、人参皂苷Rb11.76~3.44 mg/g。21批云南不同产地三七样品中皂苷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其中采自大理云龙的三七样品中各皂苷含量均较高,甚至高于来自道地产区文山的样品。同时建立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样品出峰个数为32个,选取人参皂苷Rb1为参照峰,共有峰占总峰数比例达到71.88%。结论云南省不同产地的三七样品所含成分基本一致。方法简便、灵敏,可用于不同产地三七的成分质量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