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陆翔 《右江医学》1997,25(2):71-72
早产低体重儿19例死因分析广西右江民族妇幼保健院儿科(533000)陆翔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1)。本组19例胎龄均不足36周,体重低于2500g。早产低体重儿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死...  相似文献   

2.
孕妇血清甲胎蛋白值水平与早产低体重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双胎早产、低体重儿在喂养、保温、保湿、呼吸等方面的精心护理,患儿完全康复,此病例的护理经验可为相同情况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陈晖  杨梓冬  郭泽举 《中外医疗》2009,32(10):137-138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妇女牙周健康状况检查,跟踪产后婴儿出生状况,探讨孕扫牙周状况与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的内在关系。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标准,由口腔科医师对孕妇牙周情况检查记录,产科医师相应对产后婴儿出生状况进行跟踪。根据婴儿出生状况分为早产低体重儿组和健康组,通过对2组母亲产前牙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4020例健康组产妇牙周病患病率为70%,207例早产低体重儿组产妇牙周病患病率为85%。早产低体重儿组产妇牙周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健康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牙龈炎患病率高,且存在诱发PLBW危险,应加强对妊娠期及育龄妇女牙周健康的重视,尽量减少母体炎症感染因素,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牙周状况与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深圳市福田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定期检查并分娩的309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分娩时间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将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由两名口腔科医师检查两组孕妇的牙周状况并收集初产妇临床资料,记录菌斑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探讨孕妇牙周状况与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牙周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初产妇(χ2=57.512,P<0.05),观察组初产妇的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8.991,7.743,38.357,P<0.05),菌斑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6,P>0.05),初产妇牙周炎位点数与孕周和新生儿体质量均呈负相关(r=0.321,0.436,P<0.05)。孕前1年内洁牙是早产儿出现的保护因素,每日刷牙次数是低体重儿出现的保护因素,牙周炎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出现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妇牙周病发病率较高,对孕妇的牙周炎进行防治,对延长孕周、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双胎早产、低体重儿在喂养、保温、保湿、呼吸等方面的精心护理,患儿完全康复,此病例的护理经验可为相同情况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孕妇牙周炎与新生儿早产低体重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周炎是人类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也是口腔患病率最高的两大疾病之一,还是我国成人牙齿丧失的首因.近十余年的研究发现,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与全身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可成为全身诸多系统性疾病潜在的重要危险因素.现已确定的相关疾病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胃溃疡、呼吸道感染、类风湿关节炎和早产低出生体重(preterm low birth weight,PLBW)新生儿等.  相似文献   

10.
按血清x±SD将390例健康孕妇分为3组,观测了妊娠24~26周血清AFP值及其与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的关系。3组间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孕妇血清AFP含量高的组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机会增多。上述结果提示观测孕妇妊娠中期血清AFP值对预测早产及低体重儿的发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郑德春  陈小玲  闫福华 《医学综述》2008,14(19):2949-2953
牙周病为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表现为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近年来,牙周病对全身健康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早产和低体质量儿是产科常见疾病,易导致围生儿死亡。作为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牙周病与早产及低体质量儿发生、发展的关系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牙周组织炎症的特点,牙周病与早产及低体质量儿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喂养方法和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早期喂养方法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喂养不耐受性(FI)的相关性,寻找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最合适喂养方法。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50例(VLBW112例)随机进行分组,分别给予早期经口微量喂养、饲管内直接人工推注间断喂养、微量输液泵间断喂养(IBG)、微量输液泵持续喂养(CNG)等四种喂养方法,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观察不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性及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FEF)。结果不同喂养方法中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经口微量喂养FI发生率27.8%(VLBW为28%),管饲持续喂养FI发生率24.3%(VLBW为28.1%),均较间断喂养低(P〈0.05);VLBW中,不同喂养方法达到FEF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NG(15.6±2.1)d较IBG(19.8±2.2)d、(18.8±2.0)d达到FEF早(P〈0.01)。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增加喂养耐受性,经口微量喂养发生喂养不耐受低;管饲法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更耐受CNG喂养,且达到FEF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足量胃肠外营养对早产低体重儿出院时体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38例符合条件的早产低体重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早期足量胃肠外营养,对照组应用传统新生儿胃肠外营养。计算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平均时间、体重下降幅度及恢复出生体重的平均时间,两组患儿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缩短,生后体重下降幅度低,出院时EUGR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足量胃肠外营养,可降低早产低体重儿EUGR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今后实现追赶性生长打下良好基础,未见明显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曾云清 《医学综述》2012,(20):3499-350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法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可行性。方法将123例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按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行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对照组(62例)行常规胃管喂养,对比两组血生化指标、生长发育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行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可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郝香兰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117-111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对疾病恢复的效果。方法对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27例,采用早期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21例,采用静脉高营养。观察2组患儿体重增加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情况。结果早期喂养患儿体重增加较明显,可缩短静脉营养时间,较快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安全有效,可大大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低体重儿鼻饲喂养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成活率。方法:对76例早产儿、低体重儿进行鼻饲喂养与护理。结果:76例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成活率达7105%,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且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及时合理的鼻饲喂养和精心护理可明显提高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体重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对早期微量喂养的耐受情况及疗效。方法 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微量喂养组(EMF)和传统喂养(CF)组。EMF组生后12h内给予微量喂养,每天小于(10~20)mL/Kg新生儿奶粉,平均分成6~8次,经口管饲喂养,有吸吮、吞咽反射后改经口喂养,能耐受逐渐加量,至完全肠道营养。CF组生后禁食,72h后给予微量喂养,喂养方法同EMF组。结果观察EMF组同CF组在胃泌素水平、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头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完全胃肠营养时间、胎便排净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胃泌素水平,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促进胎便排净,缩短达完全胃肠喂养时间,加快生长发育,是对VLBW儿安全有效的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30 例喂养不耐受的住院极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0 例喂养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对照组,于生后2 d、出现喂养不耐受后2 d和喂养不耐受消失后5d分别留取患儿大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结果:喂养不耐受组中乳酸杆菌的数量分别为[(4.15±0.25)cfu/g,(5.39±0.53) cfu/g,(7.32±0.80) cfu/g],对照组分别为[(4.17±0.27)cfu/g,(7.84±0.35) cfu/g,(7.61±1.35) cfu/g],双歧杆菌的数量分别为 [(4.35±0.23)cfu/g,(5.01±0.48) cfu/g,(7.12±1.22) cfu/g],对照组分别为[(4.37±0.22)cfu/g,(8.52±0.23) cfu/g,(7.40±1.33) cfu/g]。两组于出现喂养不耐受后2 d,两种细菌数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喂养不耐受出现之前和消失后5d两组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的变化有明显影响。喂养不耐受使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足月儿甲状腺素(TSH,FT3,FT4)水平及其与体重、胎龄的关系,为制定临床早期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低出生体重儿180例,胎龄为27~41周,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胎龄27~41周,其中<34周(A组)40例,~37周(B组)73例,>37周(C纽)67例.对照组(D组)为本院同时出生的足月儿,适于胎龄儿60例.同时将所有低出生体重儿分为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THOP)组(120例)和非THOP组(60例).电化学发光法测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外周血清TSH浓度随胎龄、出生体重增加降低,FT3,FT4浓度随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而成升高趋势,即各组TSH比较情况为:A组>B组>C组>D组,FT3,F4比较情况为:A组<B组<C组<D组;TSH与胎龄、出生体重成负相关,FT3,FT4与胎龄、出生体重成正相关;低出生体重儿外周血清TSH浓度低于足月儿外周血清TSH浓度.结论 ①低出生体重儿血清FT3,FT4浓度与胎龄、出生体重成正相关.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越容易出现THOP.②低出生体重儿血清TSH浓度低于足月儿血清TSH浓度,与胎龄、出生体重成负相关;低出生体重儿外周血清TSH浓度低于足月儿外周血清TSH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