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建立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手术(duodenal-jejunal bypass surgery, DJB)动物模型, 观察术后GK大鼠胰岛素抵抗情况的变化, 研究DJB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理。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组;雄性GK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和DJB手术组。分别于手术后3、6和9周每组随机抽取6只动物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钳夹实验结束后1周, 检测肝脏GcK、G6P以及PEPCK mRNA表达情况以及骨骼肌细胞膜GLUT4含量变化。结果 术后3周和6周, DJB手术组动物的葡萄糖输注率(GIR)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肝脏GcK、G6P以及PEPCK mRNA表达量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9周, DJB手术组动物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 肝脏GcK表达量DJB手术组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 而G6P以及PEPCK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DJB手术后3、6和9周, DJB手术组骨骼肌细胞膜GLUT4的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DJB手术改善血糖的水平是通过改善体内肝脏组织的胰岛素抵抗, 通过调节糖代谢酶的表达, 进而提高肝脏葡萄糖摄取并抑制肝脏糖异生作用。在实验周期内, DJB手术对于骨骼肌组织的胰岛素抵抗未发现有明显改善, 提示DJB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时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疾病给社会和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生活负担.目前已证实减重手术(Roux-en-Y胃旁路手术)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从而使患者获益,但具体机制仍在研究中.本研究旨在运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评估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化痰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葡萄糖激酶(GK)和磷酸烯丙醇羧激酶(PEPCK)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空白组和造模组,采用文献法建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模型鼠又随机分成三组,即胰苏灵组、罗格列酮组、模型组,分别于给药后测定血糖、血脂、胰岛素、胰岛素受体数目与结合力,4周后禁食处死大鼠,留取血清并剪取肝组织以检测GK、PEPCK。结果:胰苏灵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降糖、降脂、降低FFA等指标方面与罗格列酮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胰苏灵可减轻大鼠体质量,胰苏灵组大鼠GK、PEPCK活性与罗格列酮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苏灵可通过增加肝脏细胞葡萄糖激酶的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达到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保留不同长度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术(DJB)手术动物模型,探讨术后GK大鼠肠道激素的变化规律.方法 雄性GK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Ⅰ组:假手术组;Ⅱ组:DJB手术组;Ⅲ组:十二指肠保留8mmDJB手术组;Ⅳ组:十二指肠保留18mmDJB手术组.分别于DJB术后9周进行颈动脉置管术,置管后1周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及采血检测肠道激素GLP-1及GIP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大鼠都能长期存活;Ⅲ组GK大鼠的糖耐量、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量及GLP-1的分泌量均较Ⅰ组有显著提高(P<0.05),GIP初始分泌量较Ⅰ组有显著降低(P<0.05); Ⅳ组GK大鼠的糖耐量、第一时相胰岛素及GLP-1的分泌量、GIP初始分泌量较Ⅰ组无明显差异(P>0.05); Ⅱ组GK大鼠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及GLP-1的分泌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在30 min时GIP分泌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结论 胃肠转流手术控制血糖的水平一方面是通过重新建立抑胰岛素分泌激素及促胰岛素分泌激素新的分泌量平衡;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降低GIP的分泌量,使机体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4):262-265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水提取物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糖异生和胆固醇合成关键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制备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桦褐孔菌水提取物大、中、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给予200mg/kg盐酸二甲双胍,桦褐孔菌水提取物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桦褐孔菌水提取物900,600,300m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8周.实验前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及TG,TC,LDL-C,HDL-C等指标,检测肝组织PEPCK,G-6-PASE,HMG CoA还原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桦褐孔菌水提取物中、大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TG及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HDL-C水平增高(P<0.05,P<0.01),PEPCK,G-6-PASE及HMG CoA还原酶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桦褐孔菌水提取物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具有较好的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EPCK,G-6-PASE,HMG CoA还原酶的表达及减少糖异生和胆固醇合成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精水提液对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肌肉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黄精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分别灌胃10.0、5.0、2.5 g·kg-1·d-1),另选10只为正常对照组。灌胃8周后,空腹取材,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肌肉组织GLUT-4基因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及黄精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大鼠GLUT-4基因mRNA表达减少,空腹血糖(FPG)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精高、中、低剂量治疗组FPG均降低,其中以中、高剂量治疗组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精高、中、低剂量治疗组GLUT-4基因mRNA表达均增高,其中以中、高剂量治疗组增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精水提液具有增强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GLUT-4基因表达,从而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肝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正常LETO鼠为LETO组,
OLETF鼠分为不加药的对照组以及予六味地黄丸加药的干预组,分别于8、32、40周龄随机处死,收集肝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
察各组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PEPCK表达改变以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IRS-1、IRS-2蛋白表达。结果与
LETO组相比,对照组肝脏细胞随着时间延长出现明显的小叶结构破坏以及肝脏脂肪变性,而干预组小叶结构基本正常,仅有轻
度脂肪变性。RT-PCR检测显示对照组PEPCK表达显著高于LETO组(P<0.01),而给予六味地黄丸的干预组PEPCK的表达则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印迹检测对照组p-IRS-1和p-IRS-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LETO组以及干预组(P<0.05)。结
论六位地黄丸通过抑制肝脏中糖异生关键酶PEPCK的活性以及提高胰岛素信号通路中IRS-1和IRS-2的表达,改善肝细胞的
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OLETF鼠分为不加药的对照组以及予六味地黄丸加药的干预组,分别于8、32、40周龄随机处死,收集肝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
察各组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PEPCK表达改变以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IRS-1、IRS-2蛋白表达。结果与
LETO组相比,对照组肝脏细胞随着时间延长出现明显的小叶结构破坏以及肝脏脂肪变性,而干预组小叶结构基本正常,仅有轻
度脂肪变性。RT-PCR检测显示对照组PEPCK表达显著高于LETO组(P<0.01),而给予六味地黄丸的干预组PEPCK的表达则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印迹检测对照组p-IRS-1和p-IRS-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LETO组以及干预组(P<0.05)。结
论六位地黄丸通过抑制肝脏中糖异生关键酶PEPCK的活性以及提高胰岛素信号通路中IRS-1和IRS-2的表达,改善肝细胞的
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花生四烯酸对大鼠全身胰岛素抵抗及肝糖输出紊乱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30~250 g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8例),高脂组(8例),高脂+花生四烯酸组即预防组(8例).饲养12周.饲养至第12周实验终点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受实验.断头处死各组处于空腹状态下的大鼠,取肝脏,蒽酮法测定肝糖原含量,并用RT-PCR法检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及糖原合酶(GS)mRNA水平.结果 高脂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糖原含量(P<0.01)、葡萄糖-胰岛素指数显著升高(P<0.01),但基础状态下体重差异无显著性.预防组和高脂组比较,肝糖原含量(P<0.05)、葡萄糖-胰岛素指数(P<0.01)显著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糖原舍量(P<0.01)、葡萄糖-胰岛素指数(P<0.01)显著升高.高脂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6-Pase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PEPCKmRNA水平略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预防组和高脂组比较,PEPCK mPNA水平(P<0.05)、G-6-Pase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但3组大鼠GS mRNA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花生四烯酸预防高脂诱导的全身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紊乱作用明显,但不彻底.相关的PEPCK、G-6-Pase mRNA水平显著降低,但GS mRNA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duodenal-jejunal bypass,DJB)对2型糖尿病GK大鼠的降糖作用及对肠道胰高血糖素原(proglucagon,PG)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GK和Wistar大鼠各18只,GK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A组)假手术组(B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C组)和假手术组(D组),每组9只。检测术前及术后各组空腹血糖、血清GLP-1水平,同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术后8周取各组大鼠肠道组织标本,采用RT—PCR检测术后肠道PGmRNA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8周,A组空腹血糖由术前的(8.73±1.30)mmol/L下降到(5.86±0.5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曲线下面积由术前(60.23±5.14)mmol·k/L下降到(47.80±1.79)mmol·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GLP-1由术前(7.69±0.74)pmol/L上升到(29.00±4.85)pmol/L,餐后GLP-1由术前(15.74±5.71)pmol/L上升到(45.78±7.26)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后回肠PGmRNA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JB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糖代谢,而对正常大鼠糖代谢无影响,手术的降糖作用可能与肠道胰高血糖素原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duodenal-jejunal bypass,DJB)与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duodenal-jejunal anastomosi,DJA)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异同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4,RBP-4)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4,GLUT-4)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DJA组、DJB组和假手术组,测定其手术前后体重、摄食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RBP-4水平,评估手术前后糖代谢情况及胰岛素抵抗情况,术后第8周测定GLUT-4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DJA组和DJB组术后空腹血糖降低,OGTT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减少,胰岛素抵抗有所改善,RBP-4水平下降,骨骼肌GLUT-4水平升高。结论:DJB和DJA手术能不依赖摄食量、体重及胰岛素分泌的增加而改善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缓解其胰岛素抵抗状态,两者对空腹血糖的改善作用相似,但DJA手术对餐后血糖调节作用较差,可能与术后RBP-4降低、GLUT-4升高幅度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验证改良的胃旁路术治疗GK大鼠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40只雄性GK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改良的胃旁路组,B组为Roux-en-Y胃旁路组,C组为假手术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术前1周及术后1、2、4、8、12周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术后1周A组、B组大鼠体质量较D组明显下降,术后4周开始恢复,相同时间点A组、B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周各组大鼠FPG、FINS、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各组大鼠FPG、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12周A组、B组大鼠FPG、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各组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胃旁路术对大鼠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糖代谢具有改善作用,与Roux-en-Y胃旁路术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自发性糖尿病大鼠(Goto-Kakisaki Rats, GK)肾脏微血管在糖尿病的不同发展时期的变化规律,为糖尿病肾病的血流灌注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选取雄性GK大鼠和Wistar大鼠各30只,每种按周龄分组(4、12、20周各10只)。肾脏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后,用免疫组化法染色。每只肾脏标本取切片5张,每张切片皮质区、髓质区各随机观察18个视野。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微血管密度。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肾小球,采用不规则方式分割,分析其周长、面积、毛细血管密度。结果(1) GK各周龄组髓质微血管密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GK组间有差异(P<0.01)。(2) GK 20周龄组肾小球微血管密度明显小于同周龄Wistar组(P<0.01)。GK组间、对照组间均存在差异(P<0.01~P<0.05)。(3) GK4周龄组肾小球平均周长明显大于同周龄Wistar(P=0.01)。不同周龄Wistar组间亦有差异(P<0.01~P<0.05)。结论 GK大鼠存在肾微血管稀少的现象,有可能是糖尿病的继发性改变之一;低周龄GK大鼠肾髓质微血管稀少可能与遗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的T2DM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各项指标(BMI、FPG、餐后2 h血糖、HbA1c及空腹C肽)、SAS及SDS评分、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护理前后BMI、FPG、餐后2 h血糖、HbA1c及空腹C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护理后上述指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伤口拆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T2DM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链脲佐菌素引起的2型糖尿病大鼠采用胃旁路术(GBP)与外源性胰岛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者的近期疗效以及治疗后大鼠的胰岛细胞数目变化情况。方法:选择体格健壮的67只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式建立2型糖尿病研究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胰岛素组(n=20)、GBP组(n=27),术前和术后1、4、12周动态监测3组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以及空腹C肽,术后12周处死大鼠,进行胰岛素免疫组化分析,并观察大鼠的胰岛数目以及胰岛的分泌情况。结果:术后4、12周,GBP组体重与对照组、胰岛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BP组、胰岛素组空腹血糖明显下降(P〈0.05)。术后4、12周,GBP组、胰岛素空腹C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GBP组空腹C肽明显高于胰岛素组(P〈0.05),平均胰岛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胰岛素组(P〈0.05),胰岛素免疫组化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胰岛素组(P〈0.05)。结论:采用短期内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细胞出现增生,大鼠的胰岛素分泌液得到改善,疗效优于外源性胰岛素的治疗效果,其长期疗效需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体会。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2年2月开展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糖尿病的20例病例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空腹血糖、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lc)、c肽等指标的改变。结果20例患者术后1个月血糖均有明显下降,葡萄糖耐量明显增强(P〈0.05),12例患者术后1个月体重指数变化明显,15例术后随访3-12月,血糖在正常范围,不需胰岛素或药物控制;4患者例术后6个月, HOMA-IR、HbAlc与手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胃旁路术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手术安全可行,近期效果明显,长期效果仍待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胃空肠Roux-en-Y胃旁路(RYGB)术GK大鼠实验动物模型,并初步探讨该旁路术对GK大鼠体重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30只12周龄的雄性GK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O组)10只、假手术饮食控制组(C组)及假手术空白对照组(B组)各10只。每日称量大鼠体重、进食量及每周测量空腹血糖,术后第1、2个月行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O组死亡2只,B组死亡1只;O组在术后2周内体重下降幅度最大,且体重上升明显慢于其他两组;O组术后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术前及B组和C组(P<0.01);O组在术后第1、2个月糖耐量曲线下面积较其他两组缩小范围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GK大鼠建立RYGB动物模型是可行的,RYGB术可有效控制GK大鼠体重和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