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内径(1eft atrial diameter,LAD)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 108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入选5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LAD大小分为LAD增大组(196例,LAD≥40 mm)及LAD正常组(384例,LAD<40 mm)。应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及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AD与RDW相关性。结果 LAD增大组年龄、脉压、体质量指数、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及RDW均高于LAD正常组,而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低于LAD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脉压、体质量指数、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及RDW与LAD呈线性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LAD增大的危险因素(OR=1.269,95%CI:1.018~1.582,P=0.034)。结论原发性高血压LAD增大的患者RDW明显升高,并与LAD呈正相关,RDW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左心房增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年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6例,根据其是否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86例和对照组140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h内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等生化指标及心脏彩色超声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与红细胞分布宽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整群选取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接收的44例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32例非心房颤动患者为对照组,探究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与红细胞分布宽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LVEF水平(58.9±7.6)%vs (61.5±5.1)%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12.7±0.9)% vs (11.1±0.6)%、LAD水平(38.7±7.0) mm vs (34.4±4.5) mm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多表现为RDW水平增高,其可能是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负荷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关系。方法选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8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基本资料、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记录术后3个月起搏器记录的心房颤动负荷。根据患者心房颤动负荷分为高负荷组及低负荷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RDW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心房颤动高负荷组患者RDW(15.61±1.23)%,高血压比例71%,明显高于低负荷组的(13.50±1.03)%、46%(P<0.01或0.05)。高负荷组左心房直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WBC、TG、TC均大于低负荷组(P<0.01或0.05)。心房颤动负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心房颤动负荷高的预测因素(OR=10.32,P<0.01)。高TG、高血压、高胆固醇也是心房颤动高发的预测因素。结论心房颤动负荷除与年龄,高血压有关外,还与RDW明显相关。RDW可成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负荷的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姬旺龙  黄晏   《四川医学》2022,43(4):397-400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成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目前成人房颤患病率在2%~4%[1]。国内研究显示,我国≥35岁居民的房颤患病率为0.7%,≥75岁居民的患病率为2.4%[2]。房颤常诱发心力衰竭、脑卒中及心肌梗死,防治房颤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左心房(LA)/左心耳(LAA)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试验共纳入非瓣膜性AF患者188例,根据HDL-C水平分为低HDL-C组44例(23.4%),正常HDL-C组144例(76.6%);根据LA/LAA血栓分为血栓组(n=39例)和非血栓组(n=139例)。详细记录患者既往病史、实验室检验结果、经胸心脏彩超及经食管心脏超声(TEE)结果,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LA或LAA血栓等。进一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A/LAA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入选的188例患者中男108例、女80例,年龄(60.88±9.63) ( 29~78) 岁。低HDL-C组男性、糖尿病、LA/LAA血栓比例及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左心房内径(LAD)大小、CHADS2评分高于正常HDL-C组(P<0.01或0.05)。(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DL-C水平与LA/LAA血栓形成负相关(r=-0.231,P=0.001)。(3)与非血栓组患者比较,LA/LAA血栓组患者既往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史、周围血管病史、持续性或永久性AF、低HDL-C血症比例、CHADS2评分较高,LAD较大,HDL- C水平比非血栓组显著偏低(P<0.01或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OR=0.046,95%CI :0.007~0.300,P=0.001)、持续性或永久性AF(OR =0.306,95% CI:0.116~0.808,P=0.017)、脑卒中或TIA(OR =15.657,95% CI:2.525~97.069,P=0.003)、周围血管病(OR =5.817,95% CI:1.123~30.145,P=0.036)与AF患者LA/LAA血栓形成独立相关。结论:HDL-C水平与LA/LAA血栓形成负相关,低HDL-C血症是LA/LAA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血常规的检测中,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具有重要意义,可反映外周循环血液中红细胞变异性,以往多用于不同类型的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近年来,人们发现RDW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房颤动、心力衰竭、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外周血管疾病、缺血性脑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并发症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且与一些心脏手术(射频消融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术等)的预后也具有相关性。未来,RDW有望成为一种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标志物,进而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入选2012年11月-2013年11月诊断为非瓣膜病房颤的住院患者,患者出院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期间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随访期满1年则随访终止,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研究RDW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脑卒中组患者的RDW较非脑卒中组患者偏高(P<0.001)。高RDW是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65,P<0.001),其预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8(P<0.001)。结论:RDW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有预测价值,预测的最佳截断值为13.55。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31-34
目的 探讨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预测房颤(AF)患者左心房(LA)/左心耳(LAA)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 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明确为LA/LAA血栓AF 患者,归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血栓的AF 患者45 例,归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分析LAVI 预测LA/LAA 的临床价值,探讨影响LA/LAA 血栓的临床因素。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房颤病程、CHA2DS2-VASc 评分、LAV、LAD、LAVI 及LAAW 增加,但LVEF 下降;②LAVI 预测LA/LAA 血栓的价值曲线下面积(95%CI)为0.81(0.71~0.91),最佳诊断界值为29.48 mL/m2,敏感性及特异性(95%CI)为0.68(0.55~0.73)和0.77(0.69~0.85);LAVI、LAD、LAV 及房颤病程与LA/LAA 血栓有关(OR=3.33、2.24、1.55 及1.14)。结论 LAVI是LA/LAA 血栓形成的预测指标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住院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通过急诊科转移到住院部且死亡的患者400例作为死亡组,另外400例是按照配对原则,同期从急诊科转移至住院部且存活病例中选择性别相同,年龄相似患者作为存活组,入选患者至急诊科后检测外周血RDW,根据患者RDW值分为RDW增高组和RDW正常组。结果 RDW增高患者在住院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为40.0%和13.0%,OR值2.34(IC 95%:1.45~3.97)。RDW增高组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比RDW正常组增高(4.83±2.51比3.09±2.75,P<0.05)。多元回归分析调整了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入院原因和合并症等因素的影响后仍然显示出RDW增高与患者住院死亡独立相关。结论 RDW增高与患者住院死亡风险有相关,RDW增高患者有较高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左房内径变化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非心房颤动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持续性心房颤动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人左房内径增大者,心房颤动及二尖瓣返流发生率明显高于左房内径正常者(P〈0.01)。结论冠心病人左房内径增大者,心房颤动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管内皮功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的关系。方法 入选111例未经治疗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受试者均采用Endo-PAT2000无创内皮功能检测仪检测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并根据RHI的数值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RHI正常组(RHI>1.67)63例和RHI异常组(RHI ≤ 1.67)48例。并检测外周血常规、血生化,测量收缩压及舒张压,计算NLR及脉压(pulse pressure,PP)。结果 RHI异常组收缩压、脉压、中性粒细胞计数、RDW及NLR值明显高于RH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RDW与收缩压(r=0.254,P=0.007)、脉压(r=0.366,P<0.01)呈正相关;NLR与收缩压(r=0.325,P<0.01)及脉压(r=0.235,P=0.013)呈正相关;RHI与收缩压(r=-0.300,P=0.001)及脉压(r=-0.311,P=0.001)呈负相关;NLR与RHI呈负相关(r=-0.358,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与NLR及RDW呈正相关,收缩压越高,RDW及NLR越高,RDW、NLR可能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艳  刘东方 《黑龙江医学》2011,35(5):328-330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舌下静脉不同分度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4例,男39例,女45例.其中,舌下静脉0度曲张28例,1度曲张20例,2度曲张22例,3度曲张14例.健康对照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测定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 舌下静脉分度0度和1度组之间D-...  相似文献   

14.
非瓣膜性房颤所致的脑栓塞为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新近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参与了一部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深入认识两者间的关系有利于指导临床中个体化防治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凝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抗血小板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抗凝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联合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患者1年,联合组患者在1年内发生次要终点事件和主要终点事件均低于抗血小板组患者和抗凝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左房内径及射血分数对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6~2014-12间我院收治的234例房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62例非房颤动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从中获取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心房内径。在清晨采集患者4 mL空腹静脉血,检测其C反应蛋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29.21±0.33)mm,左室射血分数(65.81±5.32)%,以及C反应蛋白(2.76±0.61)mg/L明显优于所有房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房颤患者会有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射血分数、增加左房内径趋势出现,表明C反应蛋白、左房内径及射血分数均会对心房颤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动态测量对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疗效的临床意义.地应用COULTER-AC-T biff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测定26例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在不同时间采集的末梢抗凝血。结果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在给予叶酸和/或VB12后,红细胞分布宽度均明显升高,尽管出现高峰时间不同,但最终都趋于降低,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观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动态变化,可以监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红梅 《医学综述》2008,14(15):2327-2329
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NVAF)是指风湿性心脏病以外的其他心脏病所致的心房颤动。随着社会的老龄化,NVAF逐年增多,栓塞和卒中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其治疗主要存在三大难题:一是心房颤动复律与窦律的维持;二是心室律的有效控制,是对不能复律者的有效控制;三是防止发生卒中。本文就NVAF的流行病学特征、栓塞和卒中的危险因素,华法令在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局限性、出血并发症及新型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出现和应用前景,中药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纤溶能力、减少或延缓血栓的形成中的抗凝治疗作用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彭刚  李帆 《中外医疗》2012,31(34):9-10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及阿托伐他汀钙在持续性房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持续性房颤患者48例,药物或食道调博复律后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0.2g,1次/d;观察组在服胺碘酮的基础上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50mg,1次/d,阿托伐他汀钙10mg,1次/d,观察复律后第2天及6、12个月后测定左心房功能变化和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房颤复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房内径观察组治疗1年后有显著缩小(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及阿托伐他汀钙在持续性房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并可逆转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