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缩小股Guo动脉搭桥术的手术切口,采用自制顶端带孔的大隐静脉圈套器,半闭式小切口取得大隐静脉后,作股Guo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股Guo动脉硬化闭闭塞症,共18例,术后切口的均获一期愈合,经6月~4年随访(平均26月)15例术后间歇性跛行消失或明显减轻,3例因远端输出道血管不佳,间歇性跛行仍同术前,术前患者肢踝/肱指数平均为0.46,术后0.76,平均提高0.30,证实下肢动脉血流明显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诊治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治疗不同程度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方法①观察以自体大隐静脉片、自体阔筋膜片和人造血管片作深静脉瓣膜包窄术的效果;②分别采用股或静脉瓣修复加包窄术、股或(和)静脉瓣包窄术、股浅静脉瓣修复和包窄加静脉瓣包窄术、自体带瓣腋静脉段静脉移植外加人造血管环包术、股静脉瓣包窄加静脉外代瓣术、静脉外代瓣术,共治疗121例(133条患肢);③以静脉插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诊断和评估疗效的观察指标。结果①以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片作包窄材料的效果最好;②彩超检查与静脉造影比较准确率为9186%;③本组患者平均随访378年,治愈率9173%。结论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应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同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股动脉损伤10例马虹我院自1988年3月~1996年8月,应用同侧大隐静脉修复股、动脉损伤10例,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9岁,平均年龄302岁。12损伤原因船对向...  相似文献   

4.
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方法:本组22例动脉闭塞症患者,术中在动脉闭塞远端纵行行切动脉,剥离切口处的动脉内膜后横断、将动脉内膜断端套入自帛不锈钢圈套器内,将圈套器向近端推进至闭塞近端,退出圈套器,用Fogarty取栓塞取出动脉内膜,切口处缝合固定远端内膜断端。结果:内膜剥脱长度10-43cm,19例症状完全消失(86.4%),1例股浅动脉内膜剥脱失败而改自行体大隐静脉倒置搭桥术,2例因流出道不良恶性化而截肢,近期通畅率86.4%,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时间3.2年,2例因动脉血栓形成行导管溶栓术后痊愈,2例切口狭窄闭塞,再次行切口成形术后痊愈。1例因而栓闭塞性脉管炎复发闭塞,出现静脉痛,远期通畅率68.2%。结论:动脉内膜剥脱术仍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一种好方法,操作简单,医疗费用低廉,近期通畅率与动脉搭桥术相仿。  相似文献   

5.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广泛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下肢广泛动脉硬化性闭塞造成的肢体缺血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5月~2003年1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自体长段大隐静脉逆转移植重建血供12例。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4年,术前的肢体冷与麻木、静息痛和间歇性跛行消失。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大隐静脉逆转移植及动脉搭桥或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远期通畅率及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5月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股浅动脉-胫后动脉旁路转流术9例,股浅动脉-腓动脉旁路转流术5例,股浅动脉-腘动脉远端旁路转流术4例,腘动脉-胫后动脉旁路转流术3例.结果:1例拟行股浅动脉-胫后动脉旁路转流术患者术中证实远端流出道差而终止手术,20例完成手术,成功率为95.2%.患者术后肢体远端血供均改善、静息疼消失、间隙性跛行距离延长、溃疡愈合;平均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46±0.12上升到术后1.05±0.07 (P<0.001).18例获得随访5~59(30.6±7.5)个月,治疗效果稳定.结论:自体大隐静脉倒置旁路转流术是存在远端流出道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及原位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31例(36条患肢),行髂动脉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33条患肢;股总动脉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3条患肢,23条患肢行股一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12条患肢行股深动脉成形术,6条行原位的大隐静脉动脉化。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0.65±0.18)与术前(0.25±0.11)相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平均随访14个月(2~24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好转,跛行距离加大(〉1000m)。结论:下肢动脉腔内介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大隐静脉动脉化等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既往行股静脉瓣膜带戒成形术治疗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多采用大隐静脉壁作材料。作者自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改用大腿阔筋施术3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9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6岁,平均37岁。左下肢19例,右下肢14例,病程4~20年。33例均有大隐静脉严重曲张,其中10例有小隐静脉曲张。均有色素沉着及凹陷性水肿。其中有17例出现足靴区溃疡,7例有间歇性跛行。10例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后病例。所有病例均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及行造影。顺行造影Valsa…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m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治疗的TAO合并ASO 6例患者的资料.2例行腹主动脉切开取栓+内膜剥脱+腹主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胭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腹主动脉切开取栓+内膜剥脱+腹主动脉-右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膝下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行左髂总动脉-左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一胫前动脉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1例行左侧人工血管切开取栓+左股深动脉成形-膝下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行右股总动脉-左股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胫后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5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于术后当天出现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和远段的大隐静脉桥血栓形成,立即再次手术行人工血管和大隐静脉切开取栓术,并同时行胫后动静脉吻合.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5例患者的下肢远端静息痛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足部溃疡的2例创面明显缩小,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为6.5个月,3例足部溃疡愈合.1例术后3个月出现左股部切口感染,最终行膝上截肢处理,残端一期愈合.其他5例患者的移植血管通畅,症状缓解.结论 对TAO合并ASO患者如果手术治疗方式恰当,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因注射吸毒致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一期动脉重建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系按照时间序列的单中心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10月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收治的由于注射吸毒导致的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31.3岁,瘤体最大直径3.0~7.5 cm.有14例以动脉瘤破裂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应用对此类病例设计的髂股部单一弧形切口,取同侧大隐静脉倒置搭桥对本组21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随访19例,随访时间2~36个月,失访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术后心、脑等器官并发症,手术后腹股沟出血、波动性肿物均消失.术后股部血肿1例,术后切口感染不愈合、股部窦道形成1例,同侧大腿前内侧感觉异常1例,术后间歇性跛行1例. 结论 获取适宜的自体大隐静脉用于血管重建是对该病治疗的前提.应用单一弧形切口取同侧大隐静脉倒置搭桥是可行的.对吸毒致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行动脉重建术有利于减少间歇性跛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慢性缺血8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广泛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对广泛动脉闭塞无流出道的慢性缺血患者88例(104条肢体)施行大隐静脉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加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结果104条肢体中,随访82条,随访6个月至6年,平均3年.所有患者间歇性跛行明显减轻,夜间疼痛好转,创面愈合良好,下肢无肿胀.结论本术式可使动脉血流通过大隐静脉通道,改善或重建缺血下肢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急性周围动脉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1年3月诊治的10例急性周围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总动脉损伤5例,股浅动脉上段损伤3例,股深动脉分支损伤1例,腋动脉损伤1例。治疗首先采取腔内介入方法,低压维持球囊充盈状态控制动脉破口出血。静脉复合麻醉下立即行血管探查手术,其中6例直接缝合破损血管,3例以自体大隐静脉修补损伤血管,1例股深动脉分支损伤者以弹簧圈栓塞后行患侧血肿清除手术。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81.0±17.9)min,平均失血(200.1±44.6)ml,术后2~3 d拔出引流管。所有患者术后患肢血液循环良好,但有不同程度肢体肿胀,未行筋膜切开减压术。本组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1例患者出现下肢间歇性跛行,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杂交手术是治疗周围动脉损伤的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6年1月,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21例(24条患肢)。24条患肢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其中12条患肢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14条患肢加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0.63 ±0.18与术前0.24±0.13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平均随访13个月(1~23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仅4例残余有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300~500m),其中3例术后3个月行干细胞移植术后症状明显好转,跛行距离加大(>1 000m)。结论:髂动脉腔内介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手术方式灵活,尤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骼、股、腘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6例(30条患肢)。8条患肢行骼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其中12条患肢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6条患肢加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4条肢体行膝下球囊扩张术。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0.65±0.19与术前0.23±0.12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平均随访12个月(1~23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仅4例残余有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300 m),其中1例术后3个月外院行干细胞移植术后症状明显好转,跛行距离>1 000 m。结论骼、股、腘动脉球囊扩张、膝下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手术方式灵活,尤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近肾腹主动脉完全闭塞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4年7月至2006年9月期间诊治的11例近肾腹主动脉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伴肾动脉狭窄。采用腹正中切口,充分游离腹主动脉近肾段,清除病灶,术中结合动脉造影,行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7例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2例无跛行距离较术前明显增加,2例下肢静息痛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获6~27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吻合口通畅率为100%。结论近肾腹主动脉完全闭塞的病例采用肾动脉下切口清除病灶,术中结合动脉造影,并行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血循环重建方法。方法 2003年11月-2009年5月,收治84例因注射毒品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男67例,女17例;年龄19~51岁,平均34.6岁。注射毒品时间1~11年,平均2.7年。13例股动脉缺损3~10 cm,其余患者股动脉破口范围1.0 cm×0.3 cm~3.0 cm×0.7 cm。5例行ePTFE人工血管旁路转流,29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24例行股动脉破口修补,26例行股动脉结扎。结果 2例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致肺栓塞死亡。8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经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56例行血管重建或修补的患者,术后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或增强,无远端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26例行股动脉结扎的患者,术后1周行CT下肢动脉血管重建或下肢动脉造影显示肢体远端均有丰富来自同侧髂内动脉、臀上动脉以及对侧髂内动脉的侧支循环。82例术后获12~36个月随访,平均17.3个月。3例出现间歇性跛行,经扩血管,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后好转,肢体功能良好;其余行走正常。结论注射吸毒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应尽早外科手术治疗,彻底清创引流、髂外动脉-股浅动脉旁路带支撑环人工血管或大隐静脉重建以及破口修补,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感染严重、局部条件无法重建血管的情况下,结扎股动脉也是一种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腔内激光加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5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与技巧.方法:将105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68条肢体,对照组52例61条肢体.治疗组采用腔内激光加小切口、股段大隐静脉剥脱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患者术后刀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68条肢体刀口愈合良好,损伤小,术后平均10.6 d出院.对照组61条肢体切口大,愈合较慢,术后平均14.7 d出院,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腔内激光加小切口、股段大隐静脉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青少年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artery entrapment syndrome,PAES)的影像学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17 例(18 条下肢)青少年PAES 患者术前施行了超声多普勒,CTA或MR检查,并对17条患肢施行了相应的手术治疗,监测手术前后患肢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变化.13 条患肢施行了腘动脉周围异常组织松解术,其中5条因动脉闭塞同时施行了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4条患肢因动脉内膜增厚实行腘动脉内膜切除+动脉成形术;4条肢体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结果 16例患者随访 6个月~6年,平均(30.88±19.88)个月,所有手术肢体间歇性跛行症状治愈,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7±0.09)上升至术后的(0.96±0.07),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1例患者因肺动脉栓塞术后1d死亡.结论 PAES是青少年下肢动脉缺血的一个重要病因.影像学诊断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早期积极外科干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腘动脉压迫综合征手术治疗的长期效果,总结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2年7月—2009年3月收治的6例腘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结果: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16~56岁,平均28岁;腘动脉闭塞4例,腘动脉狭窄合并动脉瘤形成2例;后入路S型切口行解剖异常的肌束切断术和血管重建3例(1例部分动脉瘤瘤壁切除缩缝成形,1例部分动脉瘤瘤壁切除+大隐静脉补片成形,1例腘动脉内膜剥脱术),未进行腘窝探查,行内侧入路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手术3例。随访64~144个月,平均110.8个月,6例患肢术后症状均好转,无神经损伤、坏疽等并发症;5例患肢随访中间歇性跛行症状无复发,原位/旁路动脉通畅,1例术后分别在49、51个月因间歇性跛行就诊,发现旁路大隐静脉闭塞,导管溶栓开通后再闭塞,目前保守治疗。1、5年的1期通畅率分别为100.0%(6/6)、83.0%(5/6)。 结论:手术是治疗腘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式,术后长通畅率满意。若条件允许应优先考虑后入路腘动脉原位重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3例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的临床资料,总结PAES影像学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23例(26条下肢)PAES患者,男19例,女4例,年龄5~64岁,平均(31.2±14.4)岁。患者术前施行了超声多普勒,CTA或MR检查,并对25条患肢施行了相应的手术治疗,监测手术前后患肢踝肱指数(ABI)变化。20条患肢施行了腘动脉周围异常组织松解术,其中9条因动脉闭塞同时施行了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7条患肢因动脉内膜增厚实行腘动脉内膜切除加动脉成形术;5条肢体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结果:22例患者随访6月~6年,平均(30.09±17.92)个月,25条手术肢体间歇性跛行症状治愈,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4±0.09上升至术后的0.92±0.10(P<0.01)。1例患者因肺动脉栓塞术后1 d死亡。结论:PAES是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一个病因,影像学诊断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早期积极外科干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