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乌梅丸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梅丸原系《伤寒杂病论》方,由乌梅、细辛、附子、桂枝、人参、黄柏、黄连、干姜、当归、椒目组成,具有温脏、补虚、安蛔之功效,原多用治蛔厥。笔者以该方加减用治内科杂症,疗效颇好,兹举例如下。1 泄泻董某,男,62岁,1993年5月初诊。患者因腹泻2年余,屡治不效。诊见:面色晦黯,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每天5~6次,伴有腹胀隐痛,时热时冷感,食少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细。证乃久病缠绵,脾气虚弱,运化失权,兼寒热夹杂,治以温中补虚,收涩止泻,拟乌梅丸加减。处方:乌梅15g,干姜、黄柏各10g,炮附子、黄连、细辛、桂枝各3g,党参、神曲各…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乌梅丸是《伤寒论》厥阴篇治疗蛔厥的代表方剂 ,若仅据此而归入单纯的驱虫剂则未免局限。笔者根据乌梅丸的配伍特点及临床经验 ,认为该方不但是一首治疗厥阴病证之方 ,而且用于治疗肝脾肾功能失调所呈现的寒热错杂疑难病症 ,常获良效 ,现列举一二。1 顽固性口疮女 ,83岁。持续性口腔、舌面多发性溃疡一年余 ,多处求治不效 ,西药多以抗菌消炎 ,中药多从胃热心火论治而投以清热解毒、滋阴凉血解毒之剂 ,均不效。现症 :口腔粘膜、舌面弥漫性溃烂 ,疼痛异常 ,说话困难 ,饮食难以入口而消瘦不堪 ,神疲乏力 ,口干口苦 ,头晕目眩 ,肢冷腰酸 ,大便… 相似文献
12.
<正> 笔者运用乌梅丸治疗临床多种病证,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一、慢性扁桃体炎:宋某,男,38岁,患者常感咽痛,扁桃体时肿时消,每于感冒之后肿痛加甚,感冒痊愈而咽痛不瘥,经抗菌素等多种药物治疗,肿痛仍然不消,已两年多。查左侧扁桃体Ⅱ°肿大,咽唾液时咽部有阻塞感,每于睡眠中咽部干燥难忍而醒,需多次少咽凉开水以润之。全身无其它不适,舌苔薄白,脉细弱,此厥阴咽痛。虚热上扰则咽痛,津不上承则咽干,用乌梅丸加苦酒10毫升同煎,调之。上方服一剂后,咽部感觉通畅,疼痛减轻,两剂后肿痛消失,继服三剂收功。二、高血压:李某,女,70岁。患者素有眩晕十多年,血压180/110mmHg。近日眩晕加重,如坐舟中,头晕脑胀,内心发烦,躁动不安,腰困膝软,口渴而不欲饮,思眠而不能卧,心慌慌而动,耳轰轰而鸣,舌质微红,略 相似文献
13.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 ,由乌梅、细辛、干姜、花椒、桂枝、附子、黄连、黄柏、人参、当归组成 ,有清热祛寒 ,益气补血 ,安蛔止痛之功。临证用之 ,若能谨守病机 ,辨证施治 ,随证化裁 ,可广泛用于内、妇、皮肤、儿科等疾病 ,常可收到意外奇效。现将乌梅丸的临床新用综述如下。1 消化系统 曹氏[1 ] 报道 ,应用本方加减治疗 30例胆道蛔虫 ,结果全部治愈。其中最快 1剂止痛 ,2剂而愈 ,最慢 5剂即愈。毕氏[2 ] 治疗 1例腹痛腹胀呕吐 2天 ,经X线、B超诊断为胆道蛔虫伴不完全梗阻。经补液、纠酸、抗感染、空气灌肠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17.
18.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花椒、桂枝、人参、黄柏 1 0味药物组成。从药性上讲 ,既有寒性的黄连、黄柏 ,也有热性的细辛、桂枝、干姜、花椒、附子 ;从药味上讲 ,有辛味的细辛、桂枝、干姜、花椒、附子 ,有甘味的人参、当归 ,有苦味的黄连、黄柏 ,也有酸味的乌梅 ,可谓寒热互济 ,辛甘酸苦并用 ,具有补泻兼施 ,温清并举 ,气血两调的特点。此方原为治疗蛔厥而设 ,重在温脏补虚以安蛔。笔者在临床运用该方治疗蛔厥及寒热错杂厥阴病的同时 ,也将其广泛运用于其它疾病 ,收到良好效果。兹举临床验案数例如下 :… 相似文献
19.